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茂林 刘秉镰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4年第11期63-65,共3页
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功能定位之一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并积极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贸易中心"。文章在对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功能定位之一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并积极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贸易中心"。文章在对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天津滨海新区国际贸易及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 影响因素 相对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外包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对天津的启示——基于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秦洪军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11期92-96,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升级的新态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文章以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天津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服务外包作为国际产业升级的新态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文章以印度、爱尔兰和以色列三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天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政策、人才、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天津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国际比较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潘康宇 赵颖 李丽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是导致人才聚集现象的根本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本文研究并提取反映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 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是导致人才聚集现象的根本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本文研究并提取反映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近十余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07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滨海新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其人才聚集突变带来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等阶段性特征符合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体系调整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聚集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大学问题研究:现状探析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名梁 吴书瑶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6-41,共6页
企业大学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培训员工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工具,通过梳理国内外现有企业大学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企业大学的概念内涵、发展脉络及其各种运行机理,指出企业大学研究趋势并提出中国企业大学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 企业大学 运行模式 企业战略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与升级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沛东 王茂林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3年第11期73-75,共3页
文章以1992年-2010年对应年份的天津投入产出表及其延长表为依据,使用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产业融合系数等指标实际研究了近20年来天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进程,结果表明:近年来天津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联动发展的趋势增强,但... 文章以1992年-2010年对应年份的天津投入产出表及其延长表为依据,使用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产业融合系数等指标实际研究了近20年来天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进程,结果表明:近年来天津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联动发展的趋势增强,但不平衡性仍显著存在;同时从要素密集度视角出发,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在两业联动中占据主导,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与物流业之间融合依赖程度发展较快。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尾总结和提出了天津市促进两业联动发展的几点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物流业 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服务外包政策研究及应用启示——兼对天津等3示范城市服务外包政策的对比 被引量:5
6
作者 方琳 冯雷鸣 《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7期30-34,共5页
服务外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国家为此专门编制"十二五"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基于此,对国内外服务外包政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同时对... 服务外包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国家为此专门编制"十二五"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营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基于此,对国内外服务外包政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同时对天津、大连、济南3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当前的服务外包政策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与实践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政策 发包方 承接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港口设施建设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茂林 刘秉镰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66,共3页
文章在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和港口设施建设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Delphi群体决策法、PERT三点估算法与传统灰色综合关联度计算方法相结合,尝试构建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计算方法,从而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港口设施建设的协调度进行测... 文章在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和港口设施建设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Delphi群体决策法、PERT三点估算法与传统灰色综合关联度计算方法相结合,尝试构建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计算方法,从而对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与港口设施建设的协调度进行测度,以期对促进天津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物流 货物吞吐量 港口设施 改进灰色综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名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7-52,共6页
随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评估企业大学的经营绩效并对其进行发展宏观指引和微观调控已越来越重要。研究发现,平衡记分卡作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管理高度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入平... 随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评估企业大学的经营绩效并对其进行发展宏观指引和微观调控已越来越重要。研究发现,平衡记分卡作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是一个从企业战略管理高度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进行战略分析,并构建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记分卡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运营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名梁 王文静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8,共5页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在员工素质和学习力的竞争,一些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纷纷建立了企业大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经营需要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内... 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表现在员工素质和学习力的竞争,一些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纷纷建立了企业大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经营需要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内涵和特点的梳理,从运营机制和发展策略角度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大学 运营机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一个和谐管理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名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在国内已引起普遍关注,特别是关于大学特色的形成研究,但其研究视角与方法尚存在局限性,因而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办学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文章从和谐管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指出大学办学特色是"... 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在国内已引起普遍关注,特别是关于大学特色的形成研究,但其研究视角与方法尚存在局限性,因而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办学实践的指导性不强。文章从和谐管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机制,指出大学办学特色是"人造的大学特色"与"增长的大学特色"的有机统一,大学特色的形成是"谐则"机制与"和则"机制两者的有机耦合,这两种机制有效组成完整的大学特色形成的和谐管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办学特色 和谐耦合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框架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名梁 加月月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67-70,共4页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有利于整合跨国文化管理差异,实现跨国公司战略性统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发展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的有效管理模式,其包含的六大模块从不同角度支撑企业的有序发展。将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功能放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具体...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有利于整合跨国文化管理差异,实现跨国公司战略性统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发展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的有效管理模式,其包含的六大模块从不同角度支撑企业的有序发展。将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功能放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具体分析,并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视角构建功能模型并做分析,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 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 六大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知识管理的耦合机制及其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名梁 王敏波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105,共7页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及母体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核心价值是为母体公司提供知识服务。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知识谱系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型、职能服务型、组织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对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及母体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核心价值是为母体公司提供知识服务。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知识谱系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型、职能服务型、组织管理型、组织文化型和外部知识,五种类型知识均具有针对性、流动性和持续性特点。跨国大学企业大学的知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企业大学知识管理的内在机制、外在机制及其耦合机制。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内外机制的高度耦合要求企业大学从组织架构、激励机制、课程体系和组织文化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建构,从而为企业大学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建设路径,最终促进跨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企业大学 知识管理 耦合机制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视角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名梁 王敏波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作为研究数据来源,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关于企业大学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组织发展模式和组织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企业大学作为一个组织或系统,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员工... 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作为研究数据来源,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关于企业大学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组织发展模式和组织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企业大学作为一个组织或系统,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员工和相关利益伙伴,致力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在于人力资本投资、战略管理、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海尔大学、TCL大学和华为大学的成功发展不仅证实了上述理论基础的正确性,更进一步明确了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发展必须科学定位、整合资源、专家治校和顺应国家战略与时代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企业大学 发展战略 经典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沛东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日益成为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天津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DEA和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效应显著存在,且对于产业链较长、工艺技术...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日益成为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天津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DEA和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效应显著存在,且对于产业链较长、工艺技术相对复杂的装备制造业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跨国公司企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5
作者 李名梁 陈美红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103,共8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与变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了企业大学以推动母公司的人才发展和战略实施。企业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为母公司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50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采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与变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了企业大学以推动母公司的人才发展和战略实施。企业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为母公司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50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采用内容分析法来探究其内在问题和共性规律。通过分析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及培养评价,发现跨国公司企业大学人才培养对象主要集中在内部、课程设计冗余、内外部师资协同薄弱、教学模式亟待升级以及培养评价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基于问题诊断,提出进一步扩大企业大学开放度、构建全方面人才培养链、增加定制化课程、丰富教学方式和构建培养评价体系等若干优化企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企业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产业学院:内涵诠释、逻辑进路及研究转向 被引量:38
16
作者 李名梁 史静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0,共8页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教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发挥了学校教学互动、学研相交的功能优势,又充分展现了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主体的产业运行实体作用,以产教融合、研用互促实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 现代产业学院是“产学研教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发挥了学校教学互动、学研相交的功能优势,又充分展现了政府、企业等外部环境主体的产业运行实体作用,以产教融合、研用互促实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2012年—2022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学者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多维综述视角,在深度解读我国现代产业学院概念内涵、逻辑进程的同时,系统阐释了主要包括基于理论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生成逻辑与发展历程、组织属性与内核要素、运行机制与制度创新、改革路径与风险防范以及基于实践层面的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经验。基于此,对我国现代产业学院问题研究的未来走向,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做出进一步展望,以期为我国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内涵诠释 逻辑进路 研究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师资建设的管理模式及内在机制探究——基于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名梁 刘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104,共8页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对自身管理水平诉求的提升,如何对培训师资进行高效且可持续的管理成为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师资管理模式大体呈现三种类型,分别是以华为大学为代表的管理层素...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对自身管理水平诉求的提升,如何对培训师资进行高效且可持续的管理成为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企业大学的师资管理模式大体呈现三种类型,分别是以华为大学为代表的管理层素质提升导向模式、以摩托罗拉大学为代表的技能提高导向模式和以GE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为代表的领导力提升导向模式。选择代表性案例分析每种类型,通过理清人才培养方向决定其师资建设方案的内部逻辑,从遴选、培育、使用与评价四个维度归纳总结跨国公司企业大学师资建设的内在机制,旨在推动我国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和培训学院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企业大学 师资建设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能需求的基本特征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基于天津滨海新区部分企业的实证调查
18
作者 马振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85-88,共4页
以天津滨海新区部分企业为研究样本,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揭示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职业教育定位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等问题。
关键词 技能需求 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要素收入分配与相对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世铖 牛蕊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解析数字技术、劳动与资本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相对于制造业,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 本文利用中国投入产出数据,通过研究数字技术对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解析数字技术、劳动与资本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相对于制造业,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更大。同时,数字技术均显著降低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相对劳动收入份额,但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收入份额的分配驱动并不均衡,数字技术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却提高了资本收入份额,导致了相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同时,数字技术主要通过行业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行业间技术溢出降低相对劳动收入份额,该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相对劳动收入份额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被引量:68
20
作者 姚治国 陈田 +1 位作者 尹寿兵 李新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7-423,共7页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1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 基于旅游碳足迹、生态效率、旅游经济效应等理论,构建了旅游生态效率模型,在定量计算海南省2012年旅游生态效率值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成因机制分析。主要结论有:1海南省2012年旅游交通生态效率为0.898元/kg,旅游住宿生态效率为7.13元/kg,旅游活动生态效率为16.32元/kg,旅游综合生态效率为1.787元/kg,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的生态效率值大于旅游交通生态效率值。2在出行距离既定的情况下,优化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在于: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延长平均停留时间、增加平均参与活动频次,即"短距离、长停留、高消费"的市场模式有利于优化旅游生态效率,反之,"长距离、短停留、低消费"的市场模式则拉低了旅游生态效率值。3海南省旅游者外部交通平均距离较大、乘坐飞机旅游者比例较高、旅游收入统计值低于实际值等原因叠加起来使其旅游生态效率水平略次于部分旅游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旅游碳足迹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