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访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 被引量:16
1
作者 修刚 李钰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访谈背景:习近平总书记(2016)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 访谈背景:习近平总书记(2016)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显著提高,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陶文昭,2017)。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还未达到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程度。推进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是解决“挨骂”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习近平,2013),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译者和研究者应秉持何种取舍观与指导原则?就相关问题笔者对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修刚教授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传播 外国语大学 话语体系 天津 中国翻译协会 党校工作会议 国家形象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认知与译文的可接受性——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11
2
作者 宫宇航 项成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0-30,111,共12页
译文的可接受性是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身体认知视角出发,阐释"共享体认"作为译文可接受性的认知基础,提出翻译的逆向体认原则,认为源语文本的生成是顺向的体认过程,而源语的解读与译文的构建却是逆向为之,译文... 译文的可接受性是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身体认知视角出发,阐释"共享体认"作为译文可接受性的认知基础,提出翻译的逆向体认原则,认为源语文本的生成是顺向的体认过程,而源语的解读与译文的构建却是逆向为之,译文具有可接受性的关键就是在逆向体认过程中寻找到语际间的"共享体认"。在对体认与逆向体认流程作出认知分析之后,提出三种基于身体认知的翻译路径,并结合译例分析其在翻译中的可行性,从而丰富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理论体系及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认知 可接受性 逆向体认 中央文献翻译 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隐转喻互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宫宇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8,94,共7页
本文以认知观照下的隐转喻为研究视角,对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隐转喻互动现象展开研究。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与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通常处于密不可分的连续统中,二者之间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可使译者不必囿于隐喻对等、认知对等以及规定性... 本文以认知观照下的隐转喻为研究视角,对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隐转喻互动现象展开研究。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与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通常处于密不可分的连续统中,二者之间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可使译者不必囿于隐喻对等、认知对等以及规定性翻译方法的局限。对于中央文献翻译来说,隐转喻互动也可因此而成为一种翻译策略。基于此,本文还分析了文化负载概念翻译中的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再现情况,进而验证该策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翻译 隐转喻互动 翻译策略 政治文本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俭 姜龙范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89-98,160,共11页
通过对中央文献的外译研究的计量及可视化分析,考察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展开状态,分析中央文献外译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期望为今后中央文献外译研究提供参考,为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助力。
关键词 中央文献 翻译 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参会通知
5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5,共1页
"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于2015年创办,连续举办了两届,已经成为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打造的品牌活动。论坛旨在为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中重要问题的深入研讨搭建对话平台、为从事和关注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的同仁提供交流合作平... "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于2015年创办,连续举办了两届,已经成为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打造的品牌活动。论坛旨在为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中重要问题的深入研讨搭建对话平台、为从事和关注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的同仁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成为中央文献翻译和研究重要成果的发布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编译局 文献翻译 翻译与研究 论坛 会通 对话平台 合作平台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翻译符号学看中央文献术语俄译的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吕红周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4-22,共9页
把中央文献术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考察术语的能指与所指构成、术语歧义的排除,从符号生长理论分析术语意义的历时变化,从具体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阐释中央文献术语俄译过程中的策略选择。跨语言、跨文化翻译中的等值、语义选择... 把中央文献术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考察术语的能指与所指构成、术语歧义的排除,从符号生长理论分析术语意义的历时变化,从具体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阐释中央文献术语俄译过程中的策略选择。跨语言、跨文化翻译中的等值、语义选择、编码模式、符号层级、符号情境、意识形态等内容是术语翻译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的要素,符号学研究术语的优势在于能基于语言学,但又超出语言的范畴,从而摆脱以往术语研究中语言学模式对术语阐释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学 术语 中央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1957-2015)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多 康喆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3-20,80,共8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社会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经验。中央文献的翻译和传播,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具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社会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经验。中央文献的翻译和传播,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中央文献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自1957年来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央文献研究的期刊文章、硕博士论文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分析了研究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网 中央文献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中央文献外译的译者立场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81-92,160,共13页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立场研究关注话语实践参与者之间动态的、互动的、合作的、不确定的彼此制约又互相建构的施为关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指示性特征的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的增译现象进行量化统计和定性分...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立场研究关注话语实践参与者之间动态的、互动的、合作的、不确定的彼此制约又互相建构的施为关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指示性特征的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的增译现象进行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探讨中央文献英译过程中译者立场的动态式建构与互动式发展,认为中央文献翻译研究中的译者立场彰显了国家意志,发挥了主体间性,体现了大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 中央文献 翻译研究 译者 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英译接受效果的话语研究——一项基于中美新闻报道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5-57,159,共14页
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翻译以话语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涉及译文在社会实践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聚焦译文消费,以互文性为分析工具,观察一则中央文献的英语译文在中美新闻报道中的采用情况,进而分析其接受情况。在中方新闻中,译文... 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出发,翻译以话语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涉及译文在社会实践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聚焦译文消费,以互文性为分析工具,观察一则中央文献的英语译文在中美新闻报道中的采用情况,进而分析其接受情况。在中方新闻中,译文采用的频率较高,以原文为参照,译文理解主要是正面持续的阐释;而在美方新闻中,译文采用的完整度较低,常以剪切拼凑的方式呈现,并伴随过度诠释现象。与中方新闻传递并加强译文权威不同,美方新闻在对译文的加工处理中呈现出消极的话语效果,体现翻译在对内、对外功能上的差异。立足翻译实践产生的实际话语效果反思译文的弱点和误用体现的翻译困境,可以发现翻译参与社会实践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即时性和延时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英译 翻译接受 话语效果 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翻译的国家利益规范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91-101,157,共12页
从翻译规范的角度提出国家利益规范这一概念,论证该概念因符合翻译规范的区别性特征而成为中央文献翻译规范的理据。由于中央文献翻译本身具有的政治性,国家利益规范的约束力应该强于语言层面忠实和通顺的翻译标准。最后论述了国家利益... 从翻译规范的角度提出国家利益规范这一概念,论证该概念因符合翻译规范的区别性特征而成为中央文献翻译规范的理据。由于中央文献翻译本身具有的政治性,国家利益规范的约束力应该强于语言层面忠实和通顺的翻译标准。最后论述了国家利益规范中最常考虑、最敏感的内容:党、国家和人民的形象、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外交利益、政治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 翻译 国家利益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排比修辞的俄译策略研究——以十九大报告及其俄译本为例
11
作者 康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90-95,共6页
中央文献排比修辞的频繁使用起到了增强语势、突出重点、使句式结构条理清晰的作用。本文以十九大报告及其俄译本为例,尝试基于译文与俄罗斯媒体中新闻报道的对比结果对排比修辞的俄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 中央文献排比修辞的频繁使用起到了增强语势、突出重点、使句式结构条理清晰的作用。本文以十九大报告及其俄译本为例,尝试基于译文与俄罗斯媒体中新闻报道的对比结果对排比修辞的俄译策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舍弃复现结构,按照原文原意分别译出”“保留复现结构,遵照原文形式依次译出”“改变复现结构,转换复现词词性”以及解释性翻译等五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俄译策略,以期对中央文献俄译研究以及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比修辞 中央文献 复现结构 俄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献对外翻译中的语言自信研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译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智强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3-47,111,112,共17页
新时代以来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代表的政治文献翻译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自信,即词汇、句子、修辞等层面所包含的中国元素,是中国政治理念、政治修辞和政治美学的直接表达,也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和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有力表现,更是融通中外对外话... 新时代以来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代表的政治文献翻译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自信,即词汇、句子、修辞等层面所包含的中国元素,是中国政治理念、政治修辞和政治美学的直接表达,也是中国文化主体性和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有力表现,更是融通中外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扎实推进。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特别是政治文献的对外传播不仅要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要再现语言、思维、心理等诸多元素,更要重构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民族性,特别是文化身份,这既是由语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体性所决定的,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要求。从文化自觉到语言自觉,从文化自信到语言自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将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翻译 党的十九大报告 语言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文献重要概念在日本的传播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希 朱雯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11,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理论内涵的重要概念。这些重要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成为国外政府、政党、智库研究中国执政理念的一手资料,勾勒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理论内涵的重要概念。这些重要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成为国外政府、政党、智库研究中国执政理念的一手资料,勾勒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以日本为例,从日本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以及民间各阶层对中央文献重要概念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其内容、特点、指向和目的,讨论中央文献重要概念在日本传播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 重要概念 对外传播 日本各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政治文献“同形词”的翻译——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为例 被引量:23
14
作者 修刚 米原千秋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7,80,共7页
中日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同形词",这为中日文献互译带来很大便利。然而,也恰恰是"同形词"的存在,中日互译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误译或不恰当之处。虽然汉字相同或相近,但在语义、用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 中日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汉字"同形词",这为中日文献互译带来很大便利。然而,也恰恰是"同形词"的存在,中日互译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误译或不恰当之处。虽然汉字相同或相近,但在语义、用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同。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日"同形词"翻译为例,对日语母语者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并以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为基础,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日本受众对政治文献中同形词译文的认可度,也提出了政治文献中"同形词"的中译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词 《政府工作报告》 中译日 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作为文化负载词的阿拉伯语翻译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朵宸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53-58,共6页
在考察我国中央文献权威翻译机构和中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阿拉伯语翻译的基础上,讨论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字面表述以及这些媒体和阿拉伯受众对"一带一路"的解读,进而分析我国向阿拉伯国家宣... 在考察我国中央文献权威翻译机构和中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阿拉伯语翻译的基础上,讨论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字面表述以及这些媒体和阿拉伯受众对"一带一路"的解读,进而分析我国向阿拉伯国家宣传"一带一路"的效果。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个中国特色鲜明的文化负载词,它的翻译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对外宣传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 文化负载词 “一带一路” 翻译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高校日语专业教材中的接续表达研究
16
作者 朱鹏霄 于栋楠 宋本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4-34,111,共12页
以三套国内高校日语专业教材中的接续表达为切入点,以国内外教育词汇表和语料库为参照,基于语料库方法,从呈现数量、分布特征、复现特征、难易等级和高频覆盖等角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呈现数量上,各教材均超过参照词汇表的基... 以三套国内高校日语专业教材中的接续表达为切入点,以国内外教育词汇表和语料库为参照,基于语料库方法,从呈现数量、分布特征、复现特征、难易等级和高频覆盖等角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呈现数量上,各教材均超过参照词汇表的基准数量,但形式上却未实现完全覆盖;分布特征上,各教材的区别词在全四册中均呈现增势,但总计词的分布趋势各有不同;复现特征上,各教材整体呈现出低重复特征;难易等级上,各教材整体难易等级控制较好,但仍需加强对第一、二册的难易等级控制;高频覆盖上,各教材中的高频接续表达与参照语料库中排在前四位的表达有较高的吻合度,但却较少使用前四位之后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日语 教材 接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因论视域下政府公文数字略语的对外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俭 姜龙范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模因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语言模因是模因的一种,人们可以通过模仿彼此的语言来传播思想。语言模因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数字略语是中国特色词汇之一,以简略的形式负载着大量的信息,属于表现型模因,可以通过模仿数字略语传... 模因是文化传播或模仿的单位,语言模因是模因的一种,人们可以通过模仿彼此的语言来传播思想。语言模因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数字略语是中国特色词汇之一,以简略的形式负载着大量的信息,属于表现型模因,可以通过模仿数字略语传递信息的形式生成译入语。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数字略语的英译本、日译本、韩译本进行案例对比分析,探讨各译入语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合理性,可为我国外宣翻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文数字略语 对外翻译策略 语言模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献翻译中“融通中外的新表述”之“表”——以《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日译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钰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8-11,80,共4页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外宣效果受到译文、受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融通中外的新表述"入手,通过对日本政府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针对其日...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外宣效果受到译文、受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融通中外的新表述"入手,通过对日本政府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针对其日译版译文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进行了考察,以期为政治文献对外翻译及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考察结果显示,日译版整体来说非常成功,但在一些翻译方法及技巧上仍存在可以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通中外的新表述 问卷调查 中译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立庆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一、引言相比二三十年前的述评(如张亚非,1992;陈中竺,1995;何自然、于国栋,2001),近年的述评或综述类文章更青睐基于文献计量统计或CiteSpace等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的研究。这类研究能够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宏观的描... 一、引言相比二三十年前的述评(如张亚非,1992;陈中竺,1995;何自然、于国栋,2001),近年的述评或综述类文章更青睐基于文献计量统计或CiteSpace等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的研究。这类研究能够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宏观的描述和知识图谱分析,但也有数据描述部分篇幅较大、作者评论空间变小的遗憾,可能会使读者不得要领而“淹没在资料的汪洋大海中”(希尔弗曼,2015: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统计 数据描述 文献计量统计 文献分析 知识图谱分析 综述类文章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研究体系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双双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00-108,159,共10页
中国政治文献外译在向国际受众传播中国政治制度、国家方针政策、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构建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的研究体系一是有助于提升外译质量,促进中国政治对外交流;二是有助于厘清其与传统翻译概念和理论的... 中国政治文献外译在向国际受众传播中国政治制度、国家方针政策、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构建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的研究体系一是有助于提升外译质量,促进中国政治对外交流;二是有助于厘清其与传统翻译概念和理论的不兼容性,从而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三是有助于翻译学的学科不断走向分类细化,拓宽翻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野,推动翻译学的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文献 外译 研究体系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