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隐转喻互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宫宇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8,94,共7页
本文以认知观照下的隐转喻为研究视角,对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隐转喻互动现象展开研究。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与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通常处于密不可分的连续统中,二者之间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可使译者不必囿于隐喻对等、认知对等以及规定性... 本文以认知观照下的隐转喻为研究视角,对中央文献翻译中的隐转喻互动现象展开研究。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与思维方式,隐喻和转喻通常处于密不可分的连续统中,二者之间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可使译者不必囿于隐喻对等、认知对等以及规定性翻译方法的局限。对于中央文献翻译来说,隐转喻互动也可因此而成为一种翻译策略。基于此,本文还分析了文化负载概念翻译中的隐喻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再现情况,进而验证该策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翻译 隐转喻互动 翻译策略 政治文本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参会通知
2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35,共1页
"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于2015年创办,连续举办了两届,已经成为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打造的品牌活动。论坛旨在为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中重要问题的深入研讨搭建对话平台、为从事和关注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的同仁提供交流合作平... "中央文献翻译与研究论坛"于2015年创办,连续举办了两届,已经成为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打造的品牌活动。论坛旨在为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中重要问题的深入研讨搭建对话平台、为从事和关注中央文献翻译和传播的同仁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成为中央文献翻译和研究重要成果的发布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编译局 文献翻译 翻译与研究 论坛 会通 对话平台 合作平台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视角下的翻译本体论再探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建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按照传统阶段、语言学阶段以及文化翻译三个阶段对中西译论中有关翻译本体论的论述进行了批评考察,指出在传统阶段和语言学阶段,翻译的本体仅仅被当作语言的转换,这样就大大缩小了翻译的研究范围。而随后的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在克... 本文按照传统阶段、语言学阶段以及文化翻译三个阶段对中西译论中有关翻译本体论的论述进行了批评考察,指出在传统阶段和语言学阶段,翻译的本体仅仅被当作语言的转换,这样就大大缩小了翻译的研究范围。而随后的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在克服前者的过程中,却将翻译外延无限扩大,从而矫枉过正,使得翻译研究几近变成泛文化研究。正是由于传统学派、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均不能客观描述翻译的事实,本文提出以"象"为本体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更不是空泛的泛文化研究,而是"象"的转化(物象、意象),译文"象"原文是翻译的基本要求。最后文章对翻译象本体论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本体论 物象 意象 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仓央嘉措诗歌翻译到“正反合”诗歌翻译观 被引量:2
4
作者 荣立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英语文化圈中的文本旅行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表现在译者和译本两个方面。借鉴辜正坤教授采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对诗歌进行分类的尝试,率先将"阴、阳、元、泛"概念引入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英翻译实践,区... 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英语文化圈中的文本旅行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表现在译者和译本两个方面。借鉴辜正坤教授采用中国传统哲学概念对诗歌进行分类的尝试,率先将"阴、阳、元、泛"概念引入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英翻译实践,区分出阴译、阳译、元译、泛译的概念,最后借助黑格尔正→反→合辩证法揭示了诗歌翻译发展的客观规律:源语诗歌文本在进入译入语世界之后,必然会经历原译诗(阴、阳)→复译诗(阳、阴)→泛译诗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央嘉措 诗歌翻译 阴阳 正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鸠摩罗什:丝绸之路成就的佛经翻译批评家
5
作者 王晓农 王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鸠摩罗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龟兹的佛教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佛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十六个世纪以来,他的佛经翻译批评对中国佛教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乃至世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鸠摩罗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来自西域龟兹的佛教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佛学家和教育家,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代表。十六个世纪以来,他的佛经翻译批评对中国佛教发展、对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乃至世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鸠摩罗什通过翻译批评实践,不仅以一种新的范式复译了诸多佛典,产出了大量影响深远、脍炙人口的新译本,而且建立了通行几个世纪的一套译经新规范。因此,他也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佛经翻译批评家。翻译批评家鸠摩罗什不但缘于丝绸之路,而且为丝绸之路之兴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鸠摩罗什 佛经复译 翻译批评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少爽 田国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0-233,共4页
文化术语是指一种语言中代表其文化元素的集中称谓,文化术语外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解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文化术语外译间... 文化术语是指一种语言中代表其文化元素的集中称谓,文化术语外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解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文化术语外译间的密切关联,追溯中国文化术语的对外传播历史,进而探索软实力建设视角下中国文化术语外译应采取的翻译策略,讨论中国文化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途径,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术语 文化软实力建设 翻译策略 规范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意象及其英译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智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意象 名词意象 动词意象 浅层/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的朦胧之美及其英译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智中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6,共5页
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文学语言,汉诗颇具朦胧美,主要体现为原生态之美、无我之境、复义之美等诸多方面;而英语则是典型的科学语言,讲求语言的精确、明晰。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常致原生态之美的破坏、无我之境的搅扰、复义之美的流失。... 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文学语言,汉诗颇具朦胧美,主要体现为原生态之美、无我之境、复义之美等诸多方面;而英语则是典型的科学语言,讲求语言的精确、明晰。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常致原生态之美的破坏、无我之境的搅扰、复义之美的流失。对此,译者应充分予以考虑,并采取积极的翻译对策,以期比较理想地完成汉诗英译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原生态之美 无我之境 复义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主流诗学与仓央嘉措诗歌英译——基于韵律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荣立宇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3期101-107,共7页
翻译操纵学派认为,意识形态、赞助人、主流诗学等构成文学翻译的制约因素。基于韵律考察英语主流诗学对于仓央嘉措诗歌英译的影响,可以发现不同时期英诗韵律在诗歌翻译中的使用情况,从而彰显出主流诗学与文学翻译之间的密切、复杂关联。
关键词 仓央嘉措 主流诗学 韵律 诗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仓央嘉措诗歌新出译本三种——兼谈诗歌复译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荣立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38,共7页
2014年以来,在汉语文化圈中出现了三种仓央嘉措诗歌的新译本,这些新译本构成仓央嘉措诗歌热潮在汉语文化圈中狂飙突进后的一种后续,在编排、译法、体例等方面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同时又构成诗人译诗传统的延续。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 2014年以来,在汉语文化圈中出现了三种仓央嘉措诗歌的新译本,这些新译本构成仓央嘉措诗歌热潮在汉语文化圈中狂飙突进后的一种后续,在编排、译法、体例等方面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同时又构成诗人译诗传统的延续。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三种新出译本彰显出诗歌复译不同于一般文学文本复译的风貌,即诗无达诂与译创关联。从社会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三种新出译本则为仓央嘉措诗歌在汉语文化圈中经典化背景下进一步世俗化提供了新的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央嘉措 诗歌复译 经典化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在行动——《行动中的话语:语言能让我们做什么》评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璇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35,共8页
《行动中的话语:语言能让我们做什么》通过讨论话语研究的不同路径、典型案例以及文化偶然性现象,充分展示了话语参与社会行动、构建社会现实的过程与机制,即“话语在行动”的社会力量。基于论文集内容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到研究者们通过... 《行动中的话语:语言能让我们做什么》通过讨论话语研究的不同路径、典型案例以及文化偶然性现象,充分展示了话语参与社会行动、构建社会现实的过程与机制,即“话语在行动”的社会力量。基于论文集内容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到研究者们通过学术话语建构研究对象的话语世界、参与社会行动,同时积极反思学术实践,呈现对“话语即行动”观点的审视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中的话语:语言能让我们做什么》 话语研究 “话语即行动” “话语在行动” 学术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仓央嘉措诗歌汉译的统计学特征
12
作者 荣立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之先河。截止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拥有了21个汉语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 20世纪30年代,于道泉将仓央嘉措诗歌从藏语翻译成汉、英两种文字,开仓央嘉措诗歌汉、英翻译之先河。截止目前,仓央嘉措诗歌已经拥有了21个汉语译本。从统计学的视角来考察仓央嘉措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在汉语文化圈中译介的一些特征,也可以呈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翻译学术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央嘉措 诗歌翻译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