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介质环境样品中硅氧烷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楠楠 韩笑 +4 位作者 邱春生 徐琳 王少坡 张丹 蔡亚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6-1134,共9页
硅氧烷具有潜在的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典型特征,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因具有低表面张力、高热稳定性和出色的润滑性等特性,硅氧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且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人类... 硅氧烷具有潜在的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等典型特征,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因具有低表面张力、高热稳定性和出色的润滑性等特性,硅氧烷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且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人类活动中该类化合物的大量消耗,目前已在各种环境介质、个人护理品、生物基质、硅胶产品以及食物等中频繁检出硅氧烷。同时硅氧烷在不同介质中还能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因此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硅氧烷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复杂多样,该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样品的采集、前处理方法、硅氧烷的仪器分析方法、硅氧烷及其降解产物的非靶标筛查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采样及后续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对硅氧烷后续研究及前期样品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采样 前处理 仪器分析 非靶标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典型道路环境PM2.5中重金属的粒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启钧 吴琳 +3 位作者 方小珍 吴丽萍 张衍杰 毛洪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2-1206,共5页
2015年7月3—17日,采集天津3条典型道路路边道路交通环境中不同粒径段的PM2.5样品,分析其中的12种金属元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3种典型道路上PM2.5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日均限值(75μg/m^3)。... 2015年7月3—17日,采集天津3条典型道路路边道路交通环境中不同粒径段的PM2.5样品,分析其中的12种金属元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3种典型道路上PM2.5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日均限值(75μg/m^3)。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上PM2.5中金属元素累计质量浓度分别为0.68、0.74、0.67μg/m^3。(2)多数金属元素的粒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Zn和Cu为轮胎和刹车片磨损标志物,峰值在较大粒径颗粒物上。Sb通常作为添加剂以Sb2S3的形式加入到刹车片中,峰值出现在>0.2~1.0μm粒径段。(3)Cr、Co、Ni、Cu、Zn、As、Cd、Sn、Sb和Pb的富集因子>10,受到人为源的作用。对于儿童和成人群体,全部道路路边环境的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均大于1,具有非致癌风险。PM2.5中Cr、Co、Ni、As、Cd的致癌风险基本上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10-6),具有明显的致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环境 PM2.5 重金属 粒径分布 富集因子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的固碳减排潜力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阳 靳晨生 +2 位作者 张海亚 张新波 张玉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6-403,共8页
以最为普遍的慢速热解得到的秸秆生物炭作为研究对象,生物炭施用土壤为应用场景,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生物炭在固碳封存过程中的固碳潜力和环境危害潜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每年1t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应用(秸秆生物炭系统)可... 以最为普遍的慢速热解得到的秸秆生物炭作为研究对象,生物炭施用土壤为应用场景,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生物炭在固碳封存过程中的固碳潜力和环境危害潜势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每年1t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及应用(秸秆生物炭系统)可减少二氧化碳当量(CO_(2e))排放5.50×10^(3)kg,封存CO_(2e)约5.53×10^(3)kg,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较为显著作用.在环境危害潜势上,秸秆生物炭系统有效地缓解了非生物耗竭潜势(-5.15×10^(-5)kgSb_(e))和富营养化潜势(-5.35×10^(-3)kg PO_(4)^(3-)e),而对酸化潜势(0.0576kgSO_(2e))、臭氧层耗竭潜势(8.28×10^(-14)kgR_(11e))、光化学氧化潜势(7.38kg C_(2)H_(4)e)和人体毒性潜势(2.01kgDCB_(e))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炭 全生命周期评估 固碳潜力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与沼渣制备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昕 吴丽萍 +6 位作者 张婷 刘克学 彭星 易志刚 龚天成 杨天学 黄启飞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7-418,共12页
肥料化是批量消纳赤泥的重要方式,但氮素含量低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为提升赤泥的利用量,并解决吸附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回收的问题。该研究向赤泥中掺入沼渣进行共热解,制备成型颗粒状复合材料并对模拟沼液溶液中的氨氮进行富集。采... 肥料化是批量消纳赤泥的重要方式,但氮素含量低是制约其应用的瓶颈。为提升赤泥的利用量,并解决吸附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难回收的问题。该研究向赤泥中掺入沼渣进行共热解,制备成型颗粒状复合材料并对模拟沼液溶液中的氨氮进行富集。采用SEM、BET、FTIR和XPS等表征手段,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分析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①当制备条件为沼渣占比≤25%且热解温度≥400℃时,复合材料具备造粒成型的可行性。②沼渣占比为25%、热解温度为60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对氨氮吸附效果最佳,材料对氨氮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6.8141 mg/g。伪二阶动力学模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均能更好地模拟材料的吸附过程。③热解后,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由15.2677 m^(2)/g、12.7495 nm增至28.9365m^(2)/g、14.9315 nm,表面存在金属羟基、C-O和C=O等含氧官能团,这说明热解提升了材料的比表面积且优化了孔径结构,并生成了更多活性含氧官能团,有效提高了材料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显示,沼渣与赤泥共热解可制备具氨氮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材料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官能团反应、静电引力和孔隙填充实现对氨氮的吸附,研究结果为赤泥和沼渣的资源化利用及易回收吸附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沼渣 复合材料 共热解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催化剂热催化合成生物质基乙酰丙酸甲酯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海洋 陶姣 +3 位作者 李伟 吕学斌 张蕊 熊健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乙酰丙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替代燃料、医疗药物和溶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分析了乙酰丙酸甲酯的4种制备方法,其中生物质直接催化醇解法更具发展潜力。基于生物质直接催化醇解法及其催化剂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乙酰丙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替代燃料、医疗药物和溶剂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分析了乙酰丙酸甲酯的4种制备方法,其中生物质直接催化醇解法更具发展潜力。基于生物质直接催化醇解法及其催化剂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生物质基乙酰丙酸甲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总结了优化反应条件及性能,分析了各催化剂应用特点。最后,指出了制备生物质基乙酰丙酸甲酯的现存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注重研究生物质醇解机理、应用非粮型生物质和开发易工业化的绿色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甲酯 生物质 催化醇解 酸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p-BN@β-PbO_(2)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盐酸强力霉素
6
作者 潘云川 王依琳 +5 位作者 陶姣 李莉莹 张蕊 顾效纲 吕学斌 熊健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以多孔六方氮化硼(p-BN)和PbO_(2)共掺杂制备具有疏水外层的p-BN@β-PbO_(2)电极,并用于电化学氧化降解盐酸强力霉素(DC)。利用SEM、EDS、XRD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及组成,通过LSV、CV和EIS测定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电压、DC初始浓度... 以多孔六方氮化硼(p-BN)和PbO_(2)共掺杂制备具有疏水外层的p-BN@β-PbO_(2)电极,并用于电化学氧化降解盐酸强力霉素(DC)。利用SEM、EDS、XRD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及组成,通过LSV、CV和EIS测定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电压、DC初始浓度、pH、电解质类型及浓度等因素对DC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了DC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具有疏水外层修饰的p-BN@β-PbO_(2)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更不容易发生副反应,对污染物的降解属于间接氧化,且10%p-BN@β-PbO_(2)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电催化活性最高。p-BN@β-PbO_(2)电极降解DC的最佳条件为有疏水外层、10%p-BN掺杂量、DC初始质量浓度30 mg/L、pH=4.69、电压10 V、电解质NaCl浓度0.05 mol/L等,120 min时DC降解率最高可达96.29%。经8次循环使用,10%p-BN@β-PbO_(2)电极仍能保持超过83.60%的DC降解率,且Pb元素溶出量较低。HPLC-MS技术证实该电极系统产生的活性物质(如·OH和活性氯物种)能高效攻击DC分子中的—NH_(2)支链和苯环上的C==C双键,导致共轭结构被破坏和逐步分解,最终实现DC的快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盐酸强力霉素 多孔六方氮化硼 β-PbO_(2)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郑剑锋 贾泽宇 +1 位作者 邱春生 孙力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2期46-48,53,共4页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质易恶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模型进行水质管理的方法。以天津渤龙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渤龙湖自然水环境容量无法容纳污染物输...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质易恶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模型进行水质管理的方法。以天津渤龙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渤龙湖自然水环境容量无法容纳污染物输入总量的要求,而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按照设计负荷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利用模型对渤龙湖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结果表明,在水体达到IV类水质标准的同时,优化后水体循环净化设施水量负荷可降低46.1%,且水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水城市 景观水体 水环境容量 总量动态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剑锋 贾泽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436-2437,2444,共3页
[目的]研究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及成因.[方法]根据2013年3~9月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景观水体——清净湖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清净湖景观水体的营养状态及其成因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清净湖景观水体... [目的]研究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及成因.[方法]根据2013年3~9月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景观水体——清净湖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清净湖景观水体的营养状态及其成因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清净湖景观水体属中-重度富营养化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呈春季低、夏秋季高,尤其是7、8月较为严重,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成因分析表明,雨水、再生水补水携带的污染物聚积及高氮磷底泥释放是清净湖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净湖 富营养化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成因分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废水处理站污泥及其周边水体苯基甲基硅氧烷的时空分布与生物富集
9
作者 田友梁 刘楠楠 +3 位作者 赵静 项小玲 徐琳 蔡亚岐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495,共11页
近年来,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苯基甲基硅氧烷常作为乳化剂和消泡剂广泛应用于原油生产中.本研究考察了胜利油田区域甲基和苯基甲基硅氧烷的环境分布特征.首先于2015—2020年对油田废水处理站污泥样品进行持续监测,发现了环形甲基硅氧烷(D4... 近年来,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苯基甲基硅氧烷常作为乳化剂和消泡剂广泛应用于原油生产中.本研究考察了胜利油田区域甲基和苯基甲基硅氧烷的环境分布特征.首先于2015—2020年对油田废水处理站污泥样品进行持续监测,发现了环形甲基硅氧烷(D4、D5、D6)及6种苯基甲基硅氧烷异构体(cis-P3、trans-P3、cis-P4、trans-P4a、trans-P4b、trans-P4c),其中环形甲基硅氧烷总浓度(ΣcVMS,D4—D6)为6.21—228μg·g^(-1) dw(干重),苯基甲基硅氧烷总浓度(Σ(P4+P3))为58.0—1.54×10^(3) ng·g^(-1) dw.总体上,两类硅氧烷的浓度逐年增长,且苯基甲基硅氧烷浓度水平低于环形甲基硅氧烷.结合其他文献可知,原油开采不但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甲基硅氧烷污染,同时苯基甲基硅氧烷也有明显排放.另外,在油田周围23个湖泊和河流的沉积物中同样发现了两类硅氧烷,其中总浓度范围分别为:151—1.87×10^(3) ng·g^(-1) dw和318—1.13×10^(3) ng·g^(-1) dw,其总硅氧烷平均浓度比对照区域的浓度高2.33倍,以上情况说明原油开采过程中苯基甲基硅氧烷存在环境外溢现象.本研究进一步在淡水贻贝中发现两类硅氧烷,其中环形甲基硅氧烷总浓度为472—4.84×10^(3) ng·g^(-1) dw,苯基甲基硅氧烷总浓度为451—2.14×10^(3) ng·g^(-1) dw,且6种苯基甲基硅氧烷的平均生物-沉积物积累因子(2.13—3.18)比母体甲基硅氧烷大1.02—1.40倍,说明苯基甲基硅氧烷在沉积物中的持久性和在淡水贻贝中的生物累积性更强,其环境分布和生态风险值得关注.以上工作证实了油田开采过程可导致甲基和苯基甲基硅氧烷的环境排放及后续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甲基硅氧烷 采油污泥 沉积物 生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纳米塑料与砷共存诱发的生菜毒性效应及其代谢机制
10
作者 范维新 邱春生 +2 位作者 穆莉 翁靓娴 高子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908,共10页
为探究土壤中纳米塑料与砷共存诱发的生菜毒性效应及其代谢机制,本研究探讨了纳米塑料进入受砷污染土壤后对土壤pH、含水量及砷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纳米塑料与砷协同作用对生菜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抗氧化应激系统的影响,同时通... 为探究土壤中纳米塑料与砷共存诱发的生菜毒性效应及其代谢机制,本研究探讨了纳米塑料进入受砷污染土壤后对土壤pH、含水量及砷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土壤中纳米塑料与砷协同作用对生菜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抗氧化应激系统的影响,同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揭示了两者协同作用诱发的生菜毒性效应机制。结果表明:含砷土壤中纳米塑料的存在,导致土壤pH上升,持水能力及砷含量下降。植物成熟期时,未添加纳米塑料的土壤总砷含量下降了6.85%,添加10 mg·kg^(-1)和100 mg·kg^(-1)纳米塑料的土壤总砷含量分别下降了9.87%和20.33%。同时,纳米塑料的存在加剧了植物对无机砷的吸收,尤其是幼苗期,在分别添加10 mg·kg^(-1)和100 mg·kg^(-1)纳米塑料的处理组,生菜中砷主要以As(Ⅲ)为主,其分别上升了30.25%和39.10%。此外,在15 d时,相较于未添加纳米塑料组,10 mg·kg^(-1)组的叶鲜质量上升了20.00%,而100 mg·kg^(-1)组下降了4.00%,低含量纳米塑料的存在反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而第30天时两个处理组分别下降了6.15%和10.77%,第45天时分别下降了6.33%、12.66%。此外,生菜的根长、根质量、茎长和叶绿素等同样存在低促高抑的现象。含纳米塑料处理组中生菜的纤维素、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小幅上升,且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呈现同步上升趋势,增强了生菜的抗氧化胁迫能力。代谢分析表明,含砷土壤中纳米塑料的添加导致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肌醇磷酸代谢途径上调,硫氮代谢、三羧酸循环、酪氨酸代谢和丙酮酸代谢途径下调,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纳米塑料 生菜 毒性效应 代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对蛋白核小球藻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11
作者 张华胜 刘月敏 +2 位作者 王晓睿 白滔 张骁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0,共8页
为探讨不同浓度对乙酰氨基酚(0~100 mg·L^(-1),AAP)对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a(Chl-a)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第0、2、4、6、8、10、12天分别取样分析蛋白核小球藻Chl-a和EPS对AAP的响应。结果表明:AAP可提高蛋... 为探讨不同浓度对乙酰氨基酚(0~100 mg·L^(-1),AAP)对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a(Chl-a)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第0、2、4、6、8、10、12天分别取样分析蛋白核小球藻Chl-a和EPS对AAP的响应。结果表明:AAP可提高蛋白核小球藻中Chl-a含量,并促进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分泌,且该变化呈浓度依赖性。当AAP浓度为100 mg·L^(-1)时,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由223.83、47.02μg·mL^(-1)提升至361.81、70.12μg·mL^(-1)。基于红外光谱分析EPS官能团变化发现,随AAP浓度的增加,代表C O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增强。同时,C O位置的吸收峰发生偏移,且OH基团吸收峰的变化趋势与其相似,表明EPS中OH、C=O等官能团能够与AAP发生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随AAP浓度增加,类富里酸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至消失,类腐植酸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AAP能够影响蛋白核小球藻EPS化学组分的组成。研究表明,AAP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Chl-a和EPS的合成,EPS中类富里酸及OH、C=O等官能团则在其与AAP结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蛋白核小球藻 胞外聚合物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深度脱氮性能及机制
12
作者 王宏 张超 +1 位作者 李海波 杜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1,共8页
通过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解决传统深度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HRT=3 h,NO_(3)^(-)-N负荷为2.70 mg/(L·h),添加外源碳源为7 mg/L时,出水NO_(3)^(-)-N低于最低检测限,且没有NO_(2)^(-)-N积累;在... 通过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解决传统深度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HRT=3 h,NO_(3)^(-)-N负荷为2.70 mg/(L·h),添加外源碳源为7 mg/L时,出水NO_(3)^(-)-N低于最低检测限,且没有NO_(2)^(-)-N积累;在异养-硫自养协同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细菌(Sulfuritalea、Thiobacillus和Methyloversatilis)相对丰度增加且与兼养反硝化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硫歧化细菌(Treponema)相对丰度减少且与其他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减弱,是出水SO_(4)^(2-)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脱氮 硫自养反硝化 硫歧化 微生物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住宅区降雨径流颗粒粒径分布及污染物赋存形态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尚宇 邱春生 +5 位作者 张昱 王晨晨 王少坡 孙力平 赵乐军 宋现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573,共8页
为考察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颗粒粒径分布及与污染物的关系,2020年7—8月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对天津市某居民区油毡屋面、塑钢屋面、水泥瓦屋面和沥青路面的6场降雨事件进行采样,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颗粒物分布.结果表明:①沥青路... 为考察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颗粒粒径分布及与污染物的关系,2020年7—8月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对天津市某居民区油毡屋面、塑钢屋面、水泥瓦屋面和沥青路面的6场降雨事件进行采样,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颗粒物分布.结果表明:①沥青路面降雨径流中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SS)浓度最高,与油毡屋面、塑钢屋面和水泥瓦屋面径流SS浓度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10~200μm之间,4种下垫面中值粒径(D_(50))浓度在计量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③粒径在10~50μm的颗粒物占比最大,在油毡屋面、塑钢屋面、水泥瓦屋面和沥青路面径流中占比分别为30.95%、25.53%、30.41%和50.47%,粒径大于300μm的颗粒物体积分数占比最小;④降雨径流中颗粒物是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而总氮(TN)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通过对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和污染物赋存形态的研究,以期为城市径流污染控制及雨水净化方法的选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下垫面 颗粒物 污染物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中心城区河网氮磷污染与富营养化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剑锋 焦继东 +2 位作者 孙力平 张硕 王少坡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2013年底天津中心城区河道全部连通,形成中心城区河网.为了掌握河网形成后的水质状况,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点水质监测,并对其水体氮、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网水体氮污染严重,以铵态氮(NH+4... 2013年底天津中心城区河道全部连通,形成中心城区河网.为了掌握河网形成后的水质状况,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点水质监测,并对其水体氮、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网水体氮污染严重,以铵态氮(NH+4-N)为主;磷污染程度较轻,主要形态为磷酸盐(PO3-4-P);河网水体中氮、磷浓度顺水流方向均呈上游高、下游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氮、磷各项指标浓度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月均最高,10月均最低,冬季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与河网形成前相比,海河干流NH+4-N、总磷(TP)和PO3-4-P浓度年平均值分别下降6.5%、14.7%和16.4%,津河总氮、NH+4-N、硝态氮、TP和PO3-4-P浓度年平均值分别降低18.6%、34.5%、12.9%、31.6%和32.5%,表明河网形成后氮、磷污染程度较之前有所改善,其中津河改善较为明显;河网水体全年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为磷限制性状态;河网富营养化防治应遵循以控制营养盐为主的控源、截污、水环境增容和生态补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中心城区 河网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5
作者 汪之睿 于静洁 +2 位作者 王少坡 聂英进 张轶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介绍了三维荧光技术的测定原理、测定结果的表征方法和数据解析方法(峰值拾取法、荧光区域积分法和平行因子分析法)。讨论了三维荧光典型荧光峰与BOD5、COD和TOC等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证明了三维荧光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能力。综述... 介绍了三维荧光技术的测定原理、测定结果的表征方法和数据解析方法(峰值拾取法、荧光区域积分法和平行因子分析法)。讨论了三维荧光典型荧光峰与BOD5、COD和TOC等水质指标的相关性,证明了三维荧光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能力。综述了三维荧光技术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水环境监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杜青清 吴丽萍 +4 位作者 赵雪艳 王静 欧盛菊 孟凡胜 张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44.86 μg/m^3,ρ(PM2.5)日均值在2016年12月20日和2017年1月4日出现峰值,分别为304.46 和341.65 μg/m^3.②水溶性离子日均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ρ(NO3^-)>ρ(SO4^2-)>ρ(NH4^+)>ρ(Cl^-)>ρ(K^+)>ρ(Ca^2+)>ρ(Na^+)>ρ(F^-)>ρ(Mg^2+)>ρ(NO^2-),其中,在PM2.5中w(NO3^-)、w(SO4^2-)、w(NH4^+)分别为22.33%、16.57%、13.62%,说明NO3^-、SO4^2-和NH4^+是临沂市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③临沂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ρ(PM2.5)日均值分别为164.00和56.86 μg/m^3.随污染水平增加,PM2.5中w(NO3^-)明显增高,w(SO4^2-)和w(NH4^+)基本不变,说明w(NO3^-)的增加导致ρ(PM2.5)的升高.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NOR (氮氧化率)分别为0.28和 0.11,SOR (硫氧化率)分别为0.34和0.28,说明污染越重,NOR和SOR越高,并且NO x 的气-粒转化速率较SO 2慢.污染天ρ(Cl^-)和ρ(K^+)分别为7.22和1.77 μg/m^3,分别是非污染天的2.5和3.0倍.④采样期间非污染天和污染天的N/S 〔ρ(NO3^-)/ρ(SO4^2-)〕分别为0.85和1.39,说明非污染天时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污染天时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⑤通过PMF模型法解析出3个因子.因子1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贡献率为56.13%,代表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因子2的贡献率为25.22%,代表工业源和垃圾焚烧源;因子3的贡献率为18.65%,代表扬尘源.研究显示,临沂市冬季PM2.5污染严重,水溶性离子来源复杂,应采取多源控制的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2.5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南水北调泵站调节池沉积物氮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丰 邱春生 +4 位作者 冯涛 姚慧 王晨晨 王少坡 孙力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5,共6页
为考察环境因子对南水北调泵站调节池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在不同温度、pH和DO条件下沉积物总氮和氨氮释放情况,并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释放前后沉积物可转化态氮(TTN)中不同形态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氮... 为考察环境因子对南水北调泵站调节池沉积物氮释放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在不同温度、pH和DO条件下沉积物总氮和氨氮释放情况,并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释放前后沉积物可转化态氮(TTN)中不同形态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氮释放强度增加,30℃时氨氮和总氮释放强度分别是10℃时的2.17、1.98倍;温度为10℃时离子交换态氮(IEF-N)为氮释放的主要贡献形态,温度为20℃和30℃时弱酸可提取态氮(WAEF-N)为氮释放的主要贡献形态。中性条件(pH=7.0)沉积物氮释放强度最低,酸性条件(pH=5.0)氮释放强度高于碱性条件(pH=9.0),IEF-N为酸性、碱性、中性条件下氮释放的主要贡献形态。DO为4.0 mg/L时氨氮和总氮释放强度分别是DO为9.0 mg/L时的1.32、1.42倍;DO为4.0 mg/L时IEF-N为氮释放的主要贡献形态,DO为9.0 mg/L时WAEF-N更易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池 沉积物 内源释放 环境因子 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潇贤 薛冬梅 +2 位作者 王义东 杨梦凡 王中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59,共8页
为了比较农田土壤耕层(表层)与亚表层的碳氮分布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的差异,以天津农田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以及δ^(13)C和δ^(15)N,分析土壤中有机碳、总氮含量和... 为了比较农田土壤耕层(表层)与亚表层的碳氮分布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的差异,以天津农田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以及δ^(13)C和δ^(15)N,分析土壤中有机碳、总氮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在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质地和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农田土壤盐渍化和碱化程度自北向南逐渐加重,亚表层碱化度普遍高于表层.阳离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阴离子组成变化不明显,表层与亚表层的离子组成无明显差异.土壤粒径自北向南逐渐变细,亚表层比表层粒径更细.表层及亚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表层土壤碳氮含量更高;土壤碳氮含量及其δ^(13)C和δ^(15)N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有机碳 土壤总氮 稳定同位素组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水上公园景观湖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主成分线性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贾振睿 孙力平 +1 位作者 钟远 胡鑫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4期125-130,共6页
2013年3月到2014年7月,对天津水上公园景观湖pH、水温、溶解氧、总磷、磷酸盐、总氮、氨氮、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Chl-a)等12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了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水体处于中-重度富营养化状态,磷... 2013年3月到2014年7月,对天津水上公园景观湖pH、水温、溶解氧、总磷、磷酸盐、总氮、氨氮、硝态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Chl-a)等12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了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水体处于中-重度富营养化状态,磷是景观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同样说明,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9.95%,F1为贡献率最大的主成分。求出叶绿素a的回归方程为Chl-a=–31.138+198.985(TP)+834.702(PO43–-P),验证结果表明,此方程能很好的预测景观湖叶绿素a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因子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郊农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空间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纪冬丽 曾琬晴 +6 位作者 张新波 张竞 王庆国 张万军 邓令 杨光辉 吴思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5-1965,共11页
以天津市近郊西青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V、Cr、Ni、Cu、Zn、As、Se、Cd、Pb共9种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 以天津市近郊西青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表层土壤(0—20 cm)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V、Cr、Ni、Cu、Zn、As、Se、Cd、Pb共9种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偏低,呈轻度污染;但在靠近居住区、高速公路、铁路或小型畜牧厂(已关停)的部分点位中Zn或Cr存在明显富集,污染等级为中度或严重;各元素的生态危害指数大小依次为E_R(As)>E_R(Cu)>E_R(Pb)>E_R(Zn)>E_R(Ni)>E_R(Cr)>E_R(V),生态危害程度均为轻微;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水对As和Pb的影响较显著,农作物对As的影响较显著;Cr和Ni来源相似,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Pb、Zn、Cu等3种元素来源相似,主要来自于附近公路交通所排放的污染物;V和As的来源主要与历史工业污染的积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农田 土壤重金属 风险评价 主成分分析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