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中心城区典型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艾合麦提·那麦提 曾穗平 +1 位作者 倪丽丽 曾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1236,共9页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使用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LST),以表征城市热环境。同时,采用建筑数据量化17种建筑形态指标,并识别9种典型城市形态原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城市形态原型间的地表温度差异,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探究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的热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之间的夏季地表温度差异显著,低层高密度区地表温度均值最高,高层低密度区最低;②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建筑形态对夏季地表温度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不同城市形态原型中各建筑形态因素对夏季地表温度影响方向一致,但重要性存在差异。因此,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应关注城市形态模式和建筑形态,提出因地制宜的建筑形态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原型 建筑形态 地表温度 热环境效应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天津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2
作者 徐嵩 武彦辰 张戈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1,共11页
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构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对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从经济供给、设施服务、社会需求、文化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2003-2022年超大城市远... 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构建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对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从经济供给、设施服务、社会需求、文化效应四个维度,分析了2003-2022年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评价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探究了县域-乡镇四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协调等级。结果表明:(1)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评价数值逐年提升,均由低等水平发展至当前的良好或优秀水平;(2)近20年来四个维度的评价值呈现上涨态势,其中设施服务维度增长速度明显较快,经济供给维度稳步提升,而社会需求与文化效应维度在不同区域展现出较不均衡的发展倾向;(3)天津远郊区四个维度相互作用明显,区域体系内要素关联性较大,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中等,离“优质协调”尚有一定差距;(4)在乡镇个体层面,除宁河区外,其他区均处于轻度失调等级,各区因素影响有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助推超大城市远郊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超大城市 远郊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的自主性和系统性探索——基于历史环境、规划内容与规划思想的研究
3
作者 张秀芹 杨洪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4,共6页
梁思成、张锐于1930年编制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是近代中国一部完全由国人自主完成的、系统性的现代城市规划。文章从城市发展背景和空间形态两个方面,论述了规划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通过对方案史料的梳理和与同时期其他大城市... 梁思成、张锐于1930年编制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是近代中国一部完全由国人自主完成的、系统性的现代城市规划。文章从城市发展背景和空间形态两个方面,论述了规划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通过对方案史料的梳理和与同时期其他大城市城市规划的比较,全面分析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规划思想。研究表明这场城市规划探索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代表性地反映了国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解,起到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启蒙的作用,展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同时该规划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城市规划,还触及到了社会变革和城市经营的内容,具有十分先进的意义,对当下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也有很大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历史 梁思成 张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植物景观调查研究——以天津城建大学为例
4
作者 王晓麟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9期25-27,33,共4页
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各种空间、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为改善校园环境,更多关注植物景观在校园景观营建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天津城建大学为研究对象,通... 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各种空间、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为改善校园环境,更多关注植物景观在校园景观营建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以天津城建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校园内各功能区的植物景观状况,分析校园内的植物景观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不足。以期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对处理北方高校植物景观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植物景观 校园环境 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不同年代老旧居住建筑降碳潜力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伟 凌健 +1 位作者 李思源 蔡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6,共9页
探究不同年代类型老旧居住建筑的碳排放特征和降碳潜力,为其精准化低碳改造提供参考依据。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老旧居住建筑分为70、80和90年代三个类型并进行能耗模拟和碳排放计算,分析降碳潜力和改造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年代类型... 探究不同年代类型老旧居住建筑的碳排放特征和降碳潜力,为其精准化低碳改造提供参考依据。将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老旧居住建筑分为70、80和90年代三个类型并进行能耗模拟和碳排放计算,分析降碳潜力和改造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年代类型建筑精准化低碳改造策略的优先级排序。发现不同年代类型的老旧居住建筑降碳潜力不同。70年代建筑降碳潜力较大,可优先考虑屋面保温、外墙保温的改造策略;80年代建筑可优先考虑外墙保温、更换LED节能灯、东西墙垂直绿化的改造策略;90年代建筑降碳潜力较弱,可优先考虑更换LED节能灯、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集热板的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居住建筑 Design Builder 降碳潜力 低碳改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佟盾 张戈 朱凤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2,共13页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础,A级旅游景区作为空间集聚的核心增长极,旅游发展政策引导强化了其地域根植性,而经济社会因素又影响着空间集聚的市场规模。双因子的交互效应比单因子的影响力高,产生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两种效应。研究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集聚、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受自然本底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及客源吸引潜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POI数据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蓟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夜间活力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秀芹 刘浩宇 +1 位作者 樊晓慧 宫同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针对城市夜间活力空间分布规律和规律背后的影响因素问题,从人的活动和经济活动两个方面,选用百度慧眼大数据、大众点评数据、POI数据和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引入空间优劣解距离法和热点分析法等,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夜间活力进行定量... 针对城市夜间活力空间分布规律和规律背后的影响因素问题,从人的活动和经济活动两个方面,选用百度慧眼大数据、大众点评数据、POI数据和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引入空间优劣解距离法和热点分析法等,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夜间活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夜间活力大部分依托商业功能展开,且空间分布呈现出以和平区为中心的向心性特征,越靠近外环线城市夜间活力的空间分布越少且越不均衡;(2)工作日与周末的城市夜间活力空间分布特征与形态相似,但周末城市夜间活跃区范围与活跃度明显高于工作日;(3)通过识别得出的城市夜间活力集聚区可分为周末专项型、周末增长型、核心片区型和连续稳定型4种类型,且4类活力集聚区的城市夜间活力影响因素各不相同;(4)人群来源丰富的区域、业态多元且时段分布较长的区域,以及空间结构呈商业综合体加周边散布商业街区的区域,城市夜间活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大数据 城市夜间活力 空间优劣解距离法 热点分析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屋面光伏阵列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耕 刘玉成 +2 位作者 刘立 陈瑞 谢榕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基于节能减排背景和双碳目标,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一项迫切需求。屋面增设光伏阵列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一项有利途径,但目前常用的基于地域最佳倾角的固定式光伏板铺设方法存在不美观、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和确定... 基于节能减排背景和双碳目标,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一项迫切需求。屋面增设光伏阵列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一项有利途径,但目前常用的基于地域最佳倾角的固定式光伏板铺设方法存在不美观、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和确定固定式光伏板的倾角,从而收获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四川省成都市一处既有建筑屋面为研究对象,借助Grasshopper工具搭建参数化模拟优化平台,以总日照辐射量和单位面积日照辐射量作为性能评价指标,对坡屋面增设光伏阵列形态设计进行多目标优化研究,得到屋面坡度、面积和朝向确定条件下光伏阵列的一系列几何形态优化设计方案,经筛选后优化方案较对照方案有较大提升。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以优化性能目标为方向的几何形态设计建议:阵列倾角取场地条件范围下最大值;同时光伏阵列宽距比满足倾角的正弦函数关系,以此方案设计的光伏阵列的单位面积日照辐射量和总日照辐射量相对符合经济效益需求。明确了该多目标优化方法流程对既有建筑屋面光伏阵列设计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建筑附加光伏 参数化工具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轨道交通与商业活力的空间耦合研究
9
作者 宫同伟 杨燕敏 张秀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1-210,共10页
基于空间句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使用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和大众点评数据分别分析轨道交通结构特征及商业活力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和聚类与异常值分析法研究轨道交通与商业活力的耦合性,对天津市进行实证分... 基于空间句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法,使用天津市轨道交通线网数据和大众点评数据分别分析轨道交通结构特征及商业活力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和聚类与异常值分析法研究轨道交通与商业活力的耦合性,对天津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整体结构上,天津市轨道交通与商业活力呈现正向耦合性,各类型商业的耦合性不同,美食购物类耦合性最强,住宿酒店类耦合性最弱;其次在单一站点上,各站点与商业活力的耦合性存在差异,其中和平区内站点耦合性较强,耦合性较弱的站点呈零散分布;最后提出结合商业活力空间分布差异,完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合理化商业布局选择等建议。研究对促进轨道交通与商业的互动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证基础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商业活力 空间耦合 空间分析法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商业步行街紧急疏散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秀芹 刘立钧 +2 位作者 朱凤杰 冯杰 王欣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本文以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商业步行街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测试等调查方法,从疏散场地需求、疏散人流速度、疏散场地设置、疏散管理与宣传等方面研究突发灾害来临时,街区紧急疏散能力的现状及所... 本文以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商业步行街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测试等调查方法,从疏散场地需求、疏散人流速度、疏散场地设置、疏散管理与宣传等方面研究突发灾害来临时,街区紧急疏散能力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建造、管理三方面提出改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步行街 紧急疏散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蓟县乡村旅游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楠 张戈 李楠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32,共6页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近些年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迅速发展。其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推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天津蓟县凭借...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近些年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迅速发展。其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推动了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天津蓟县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蓟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城乡规划学的角度,通过对蓟县乡村旅游的现状阐述,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划策略,为乡村旅游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蓟县 问题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评价与韧性重构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健 宿荣 曾穗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在城镇化发展冲击和文化保护、生态管控等强约束的共同作用下,呈现“三生”系统低协同性、资源易破坏性、发展强制约性等脆弱性特征,掣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通过构建“三生”统筹视域下的乡村系统脆弱性评价... 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在城镇化发展冲击和文化保护、生态管控等强约束的共同作用下,呈现“三生”系统低协同性、资源易破坏性、发展强制约性等脆弱性特征,掣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通过构建“三生”统筹视域下的乡村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剖析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分异格局与驱动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韧性重构策略。研究表明: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呈现“距离递增+块状集聚”的分布特征,近郊生态脆弱性强于远郊,与生活脆弱性“中心低、外围高”的空间格局相异;乡村“三生”脆弱性主要来源于生活高脆弱性,设施保障、生态供给、文化传承方面的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基于乡村“三生”脆弱性格局,文章提出业态复兴、生活兴旺、生态提升、统筹协调、综合整治5种韧性重构策略,并以规划指标变更、公共服务配置标准优化、用地结构调整的形式落实到空间规划,为大运河天津段沿岸乡村“三生”脆弱性精准识别与长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三生”统筹 大运河 脆弱性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步行仿真模拟下的生活圈居住区空间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车冠琼 兰旭 王倚天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生活圈依据步行活动时间和距离划定,分析居民步行活动与生活圈空间环境的互动机制,成为营造人本化生活圈的重要视角。构建了居民步行活动仿真模型,以天津市华苑生活圈为例模拟通勤、购物、休闲三类步行活动,在分析各类步行活动影响机制... 生活圈依据步行活动时间和距离划定,分析居民步行活动与生活圈空间环境的互动机制,成为营造人本化生活圈的重要视角。构建了居民步行活动仿真模型,以天津市华苑生活圈为例模拟通勤、购物、休闲三类步行活动,在分析各类步行活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圈空间优化策略。研究发现:①模型能够较准确反映实际步行活动情况;②可达性、居住密度对各类步行活动均具有正向吸引;③各类步行活动的影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性,对于通勤和购物步行活动,1000m范围内可达性较高的道路吸引力大,且功能混合度对通勤行人的吸引力更大,对于休闲行人,500m范围内可达性高、街道宽高比高的道路吸引力大;④步行活动是街道网络结构、功能设施分布、街道界面三方面因素相互适配、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三方面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协同布局,提高社区空间对步行活动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步行 仿真模拟 生活圈居住区 空间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与天津空间发展战略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晶涛 田健 曾穗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0,共6页
文章以国家中心城市宏观发展目标和系统性子目标为指引,建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分类型中心绩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评价模型解析天津自2007年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提出天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文章以国家中心城市宏观发展目标和系统性子目标为指引,建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分类型中心绩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评价模型解析天津自2007年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来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提出天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点调整的方向,并从产业、生态及居住服务空间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指引,为新常态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与空间发展战略响应提供理论方法支撑及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评估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模型 空间发展战略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及规划方法
15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曾坚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30,共13页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损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韧性势在必行。针对雨洪调节供给与需求计算的尺度差异性显著、水文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复杂性突出、评估结果与空间规划的衔接性不足等问题,引入社会生态系统和“流空间”理论,提出支持跨尺度分析的系统协调理论范式;运用多元水文水力模型、神经网络等智慧技术,建立“供需智慧测算-跨尺度比较-关键区划定”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路径和“单元识别-图斑提取-格局优化”规划转译方法。以闽三角地区为例,开展基于生态水文调节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构实证研究,通过“智慧”识灾与“韧性”承灾,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总体安全观提供规划理论支持、方法框架及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跨尺度 雨洪安全格局 韧性城市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租界花园的造园特点及保护利用——以庆王府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雪梅 崔怡凡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98-100,共3页
天津租界花园是近代花园的一部分,是西方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碰撞下的产物。花园承载了建造年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政治、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作者通过对庆王府花园的调查,分析研究其造园特点,归纳为中西合璧,巧妙过... 天津租界花园是近代花园的一部分,是西方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碰撞下的产物。花园承载了建造年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政治、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作者通过对庆王府花园的调查,分析研究其造园特点,归纳为中西合璧,巧妙过渡;总体布局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在植物的选择方面,以乡土植物为主,凸现地域特色等,并对花园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租界花园 造园特点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颐和园植物配置与园林建筑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书惠 林明明 《农技服务》 2016年第7期159-159,156,共2页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筑的生命,是园林的灵魂。园林建筑的生命气息、艺术气息都是通过园林植物来体现的,所以,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园林建设中,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在体现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为构建和... 园林植物是园林建筑的生命,是园林的灵魂。园林建筑的生命气息、艺术气息都是通过园林植物来体现的,所以,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园林建设中,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在体现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美观的园林景观提供基础,这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如果能搭配、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使我们的园林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本文重点讨论了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颐和园为例进行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植物 颐和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评估的沿海雨潮组合风险识别与韧性规划——以闽三角地区为例
18
作者 田健 修天峪 曾穗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5,共10页
【目的】沿海城市暴雨、风暴潮灾害频发,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评估沿海城市群生态系统防洪服务的供需现状,识别雨潮组合风险的关键区域,探索提升城市承洪韧性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防灾意义。【方法】以闽... 【目的】沿海城市暴雨、风暴潮灾害频发,严重危及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公共安全。评估沿海城市群生态系统防洪服务的供需现状,识别雨潮组合风险的关键区域,探索提升城市承洪韧性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防灾意义。【方法】以闽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搭建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分析框架,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供需匹配关系,确定规划干预的优先级。【结果】1)闽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应在沿海与内陆之间的显著空间差异,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强的分布特征;2)尽管闽三角区域整体灾害风险水平不高,但沿海城区普遍面临较高的灾害风险;3)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匹配关系整体欠佳,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4)规划优先级总体呈现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的特征。【结论】厘清了闽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防洪服务供需关系,研究结果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沿海城市区雨潮灾害治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城市规划管理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防控雨潮灾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雨潮组合灾害 供需评估 闽三角 韧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吸健康暴露风险防控的气候适应性规划理论研究框架
19
作者 曾穗平 张晓晴 田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6,共9页
基于韧性理论与系统思维,解析呼吸暴露风险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以及动态性与异质性特征,揭示智慧化技术支撑与韧性目标导向的协同规划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识别—暴露评估—干预设计”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框架,辨析多层级空间干预策... 基于韧性理论与系统思维,解析呼吸暴露风险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以及动态性与异质性特征,揭示智慧化技术支撑与韧性目标导向的协同规划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识别—暴露评估—干预设计”的气候适应性规划框架,辨析多层级空间干预策略的协同关系及动态传导机制。结合“双碳”目标与“健康中国”战略,明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气候适应性规划的韧性目标传导路径与承污空间优化内容,提出“总体规划格局优化—详细规划精细治理—专项规划系统协同”的多层级韧性策略,挖掘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规划内涵,明确智慧监测网络的构建要求与动态评估机制,以期创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智慧—韧性”协同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型 呼吸健康暴露风险 暴露评估 智慧化协同 国土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铁空间行为探究
20
作者 杨艳红 应旻宸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以天津地铁空间为例,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组织规律理论,同时依据现行地下空间设计相关标准,研究不同环境感受下人的空间行为。以地铁出入口、中间休憩服务区和商业区为研究"点",以地铁通道空间为研究"线",对不... 以天津地铁空间为例,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组织规律理论,同时依据现行地下空间设计相关标准,研究不同环境感受下人的空间行为。以地铁出入口、中间休憩服务区和商业区为研究"点",以地铁通道空间为研究"线",对不同环境下"点"、"线"上的人进行视觉环境应激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行为观察、问询及问卷调查分析,根据地铁节点空间和线性空间中主要环境因子引起的行为习性和适应水平,研究不同时段人流对于点、线空间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地铁空间行为在空间秩序上呈现为"点"空间集聚、"线"空间流动的规律;人群流动以目的移动、任意移动及停留为特点;人群分布以目的性的集中线性分布与少数任意分布为主;地铁空间行为根据不同空间环境的视觉认知,存在压抑、亲切、不亲切的对应状态。地铁空间设计需从整体上把握地铁环境刺激的数量及强度值,掌握人感觉刺激的最佳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格式塔心理学 视觉组织规律 视觉机能 环境应激 空间行为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