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InSAR和光学遥感的天津市北部山区潜在滑坡识别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勇 邢振涛 +2 位作者 李锁 闫勇 司甜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以天津市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潜在滑坡识别研究,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处理2018-01—2022-08的56景Sentinel-1A数据,并结合2018—2022年的Landsat8光学遥感影像,分析形变与光学遥感影像特征以及NDVI,筛... 以天津市北部山区为研究对象,开展潜在滑坡识别研究,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处理2018-01—2022-08的56景Sentinel-1A数据,并结合2018—2022年的Landsat8光学遥感影像,分析形变与光学遥感影像特征以及NDVI,筛选出潜在滑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BAS-InSAR技术识别的天津北部山区的形变较大区域有20处,使用光学遥感影像结合各发育环境要素进行处理确定的区域有19处,其中5处经两种技术确认为滑坡隐患,通过对该5处沉降信息进行识别分析,该5处区域最大年形变速率可达-12 mm/a,需要进行重点监测预警,使用两种技术结合对滑坡隐患区域进行识别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准确度,为天津北部山区灾害监测提供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滑坡 SBAS-InSAR 光学遥感影像 天津市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天津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监测
2
作者 王勇 乔飞 +3 位作者 刘严萍 王沛 王洪生 刘宇博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103,共8页
该文以天津市为例,利用Sentinel-1A影像数据,选取PS-InSAR时序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并与SBAS-InSAR形变结果及精密水准测量结果对比,验证PS-InSAR形变精度。结合实际降水过程,分析大气残余效应对时序InSAR形变的影响。将去除天气变化... 该文以天津市为例,利用Sentinel-1A影像数据,选取PS-InSAR时序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并与SBAS-InSAR形变结果及精密水准测量结果对比,验证PS-InSAR形变精度。结合实际降水过程,分析大气残余效应对时序InSAR形变的影响。将去除天气变化影响的时序InSAR形变,开展天津市地铁沿线地面沉降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降水时段的时序InSAR形变存在大气残余效应,去除降水时段的时序InSAR形变精度优于1.3 mm。地铁沿线地面沉降呈现不同特征,抬升区域主要集中在天士力站、一中心医院站、东南角站、一号桥站、李楼站以及东丽三经路站附近,最大抬升速率约为15.89 mm/a;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1号线北段、2号线西段、5号线北段、6号线北段及10号线南段,最大沉降速率约为16.8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分布式散射体 地面沉降 地铁 大气残余效应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2 位作者 赵海涛 胡晓隆 王利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2-91,共10页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中一新生代 红层地层 角度不整合 砾岩 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1 位作者 胡晓隆 赵海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44,共15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远程构造响应的时间与方式等科学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约束。本文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渐新世—中新世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序列和沉积旋回特征以及盆地边界断裂之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认为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具有拉张伸展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渐新世—中新世断陷盆地的确定,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青藏高原构造挤压缩短作用至少在盆地沉积充填阶段尚未扩展到西秦岭北缘及以北地区。而漳县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地层褶皱缩短变形以及之后角度不整合在漳县含盐红层盆地之的上新统韩家沟粗砾岩,可能记录了西秦岭北缘由伸展边界向挤压缩短逆冲边界的转换过程。因此,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成为青藏高原体系组成部分是在上新世的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封闭-构造反转之后。这一认识对地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高原隆升和构造挤压早在渐新世就已经波及西秦岭北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漳县含盐红层盆地 沉积序列 伸展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地貌对半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影响分析——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国巧真 宁晓平 +1 位作者 王志恒 蒋卫国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以2001年和2011年2期TM图像为数据源,采用分类后比较法提取了10 a间天津市蓟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利用空间分析算法生成地形起伏度和坡度2个地形因子,分析了不同地形特征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特征;从类型转换和动态度2个方面... 以2001年和2011年2期TM图像为数据源,采用分类后比较法提取了10 a间天津市蓟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利用空间分析算法生成地形起伏度和坡度2个地形因子,分析了不同地形特征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特征;从类型转换和动态度2个方面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微缓起伏地形上,居民地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而林地减少最多;在低起伏和中起伏地形上,居民地增加最多;在山地起伏地形上,居民地有所增加;在高山起伏地形上,只有林地和未利用地有少量变化。该结果可以为天津市蓟县的生态保护以及半山区县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TM图像 半山区 地形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界二分式CVM的天津七里海湿地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么相姝 金如委 侯光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6-402,共7页
湿地生态系统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及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引导技术,计算七里海湿地周边农户对生态补偿措施的受偿意愿,定量估算七里海湿地的生态损... 湿地生态系统损失的经济学评估及生态补偿意愿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用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引导技术,计算七里海湿地周边农户对生态补偿措施的受偿意愿,定量估算七里海湿地的生态损失,采用logistic模型识别受偿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湿地周边农户的年平均受偿意愿为23 896.65元·hm^(-2),造成的年总生态损失为12 922.11万元;家庭收入、是否有非农收入或养老保险以及对湿地现状的认知水平是影响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地方依恋是影响农户抗拒失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双边界二分式CVM 生态补偿 受偿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中小企业参与水生态补偿意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齐珊娜 侯光辉 +1 位作者 段梦 张方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47-153,共7页
基于对天津市水敏感型中小企业的电话调研与深度访谈,研究了天津市中小企业参与水生态补偿意愿的关键影响要素、倾向采取的途径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小企业最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资金途径向水源地提供补偿,最希望获得... 基于对天津市水敏感型中小企业的电话调研与深度访谈,研究了天津市中小企业参与水生态补偿意愿的关键影响要素、倾向采取的途径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小企业最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资金途径向水源地提供补偿,最希望获得政府在政策倾斜方面的激励。企业的规模、主体地位、相关立法的完善性等因素都对企业的参与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企业对水生态补偿机制的了解水平非常低下,严重影响了参与意愿。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推广力度,完善与补偿途径和激励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制定基于科学计算的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补偿 中小企业 参与意愿 实证分析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坡敏感性的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志恒 汪东川 +3 位作者 胡炳旭 国巧真 修丽娜 赵海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51-4362,共12页
随着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天津市蓟州区的景观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 随着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天津市蓟州区的景观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虑,选取生态源地;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向等滑坡孕灾环境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在定量分析滑坡与各孕灾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地图代数计算滑坡敏感性指数,并用于修正由土地利用类型赋值得到的生态基本阻力面,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研究区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以及岩土类型等因素的控制;经验证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坡敏感性指数对研究区内的滑坡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生态廊道23条,总长度约为129 km。通过对比分析,提取的生态廊道基本上避开了滑坡灾害的高敏感性区域,能够有效地将生态源地进行连接;生态廊道在蓟州区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分布在蓟州区的北部山区,生态廊道的密度较高,在蓟州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生态廊道的分布非常稀疏。研究成果将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的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滑坡敏感性 最小费用模型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上白垩统红层空间分布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的地质约束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进京 向光娅 +2 位作者 王利晓 惠浪波 王丽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3-1133,共11页
通过对西秦岭上白垩统红层地层基本沉积特征的研究和空间高程分布的定量化分析,讨论了西秦岭晚白垩世时期可能的构造地貌状态及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壳隆升的空间变化规律。取得如下认识:1根据西秦岭上白垩统底部洪积-冲积砾岩层之上普遍... 通过对西秦岭上白垩统红层地层基本沉积特征的研究和空间高程分布的定量化分析,讨论了西秦岭晚白垩世时期可能的构造地貌状态及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壳隆升的空间变化规律。取得如下认识:1根据西秦岭上白垩统底部洪积-冲积砾岩层之上普遍存在一套厚度不等的具有风成砂岩特征的红色中细粒砂岩和上部出现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的湖相沉积,结合现今多分布在不同水系分水岭之上,以及西秦岭中部宕昌-岷县-临潭断裂带两侧上白垩统红层地层顶面高程和底部角度不整合面高程没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西秦岭无论在晚白垩之前经历了何种构造过程,晚白垩世具有整体稳定的泛沙漠-湖盆的古构造地貌状态,且断裂带不具备控制上白垩统沉积的构造边界性质;2现今离散型分布在西秦岭的上白垩统沉积地层反映的原型盆地不是孤立的、受区域断裂控制的山间盆地,而是统一的泛沙漠-内陆湖盆,现今的离散型分布是新生代以来地壳不均匀隆升和侵蚀的结果;3西秦岭上白垩统底部的角度不整合面产状,虽然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呈非完全水平状态,但总体产状平缓。从大区域尺度分析,可以近似看做原始近水平的古地貌面。通过对该角度不整合面高程信息提取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其高程分布具有从南西到北东、从北西到南东逐渐降低,穿越区域断裂带没有显著梯度变化,指示了西秦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具有整体性和隆升幅度呈连续梯度变化的特征。这可能指示了西秦岭新生代以来的地壳隆升机制主要不是上地壳挤压逆冲缩短,而是在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动力学背景下,下地壳或上地幔自西南向北东连续流变逐渐增厚,造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呈向北东突出的弧形扩展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上白垩统 红层地层 角度不整合 数字高程模型 地壳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团泊洼地区SO_2和NO_2传输轨迹及来源识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么相姝 王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1-457,共7页
为研究天津清洁站点团泊洼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区域,利用HYSPLIT模型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采取聚类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抵达天津团泊洼的气团轨迹进行模拟并按不同季节分类。结合该期间NO... 为研究天津清洁站点团泊洼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区域,利用HYSPLIT模型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采取聚类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抵达天津团泊洼的气团轨迹进行模拟并按不同季节分类。结合该期间NO2和SO2日均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气流轨迹对团泊洼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贡献(PSCF)因子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分别模拟不同季节NO2和SO2潜在源的贡献作用和浓度权重轨迹。结果表明,不同方向气流轨迹对团泊洼NO2和SO2潜在源区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团泊洼NO2和SO2日均最高浓度值对应的气流轨迹均集中在冬季和秋季。冬季日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15和179μg·m-3,气流主要来自团泊洼的西北方向;秋季日均浓度值分别为81和116μg·m-3,气流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南方向。团泊洼NO2和SO2的PSCF与CWT分布特征类似,最高值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周边、河北省的煤炭工业区附近,是团泊洼这2种污染物最大的潜在源区。与PSCF分析法相比,CWT分析法能定量模拟潜在源区污染物的浓度数值,而且采用CWT法模拟的各季节潜在源区均比PSCF法的模拟区域更为集中,有助于更精确确定污染物的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模型 聚类分析 潜在源 团泊洼 清洁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价值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贞 高金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3-198,共6页
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区域差异。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2002—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运用锡尔指数对生态... 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区域差异。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2002—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采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运用锡尔指数对生态系统功能空间差异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2002—2010年天津市各区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均逐渐提高;从单个土地利用类型来看,价值较高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由水利设施用地、耕地、林地承担,这些地类的增加将带动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显著提高;2002—2006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都是不断增加,2006—2010年区间差异减少,但区内差异增加;区域间的差异是全市生态系统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锡尔指数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蓝绿空间高精度遥感制图及降温效应分析
12
作者 薛金铭 匡文慧 +2 位作者 窦银银 郭长庆 汪东川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6,共8页
为了满足蓝绿空间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测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多源特征融合网络(MF-UNet),通过多编码器结构和特征融合模块对多源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融合,结合混合引导训练策略及全连接条件随机场的方法,实现了天津城市蓝绿空间高精度遥感制... 为了满足蓝绿空间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测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多源特征融合网络(MF-UNet),通过多编码器结构和特征融合模块对多源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融合,结合混合引导训练策略及全连接条件随机场的方法,实现了天津城市蓝绿空间高精度遥感制图,并进一步分析了蓝绿空间的降温效应。研究表明:1)模型总体精度达88.60%,较传统UNet提升6.24个百分点,F1-score达0.89;2)2015—2022年,天津市蓝绿空间面积增长了1.87倍,占比增加了7.5个百分点;3)蓝绿空间每增加10个百分点,区域地表温度下降0.9~2.1℃,紧凑型斑块降温强度较不规则斑块高19.64个百分点;4)公园绿地降温效应显著,最大降温距离达267 m,水体占比与降温强度呈正相关。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空间规划及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蓝绿空间 多源数据 降温强度 高精度遥感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InSAR形变大气残余效应及其校正研究
13
作者 王勇 迟皓哲 +1 位作者 刘严萍 刘宇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5-698,共4页
时序InSAR形变可能受到季节差异、天气变化(如降水、降雪等)引起的大气残余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其精度降低。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开展时序InSAR形变大气残余效应及校正研究。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A影像,获取时序InSAR形变... 时序InSAR形变可能受到季节差异、天气变化(如降水、降雪等)引起的大气残余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其精度降低。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开展时序InSAR形变大气残余效应及校正研究。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Sentinel-1A影像,获取时序InSAR形变结果;然后,将时序InSAR形变与精密水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特征,分析时序InSAR形变中的大气残余效应;最后,基于ERA5水汽资料构建大气残余误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去除大气残余效应误差,提高时序InSAR形变精度。结果表明,时序InSAR形变存在大气残余效应误差,尤其是降水天气变化引起的大气残余效应较为明显,从而影响时序InSAR形变精度;时序InSAR月形变量与精密水准月形变量的差值和同一时间段内的水汽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的大气残余效应校正模型能够有效改善时序InSAR形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Sentinel-1A 大气残余效应 ERA5水汽 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与ConvLSTM的ERA5水汽预测
14
作者 王勇 孟祥顺 +2 位作者 杜玮 刘严萍 刘宇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利用ERA5多要素数据集,综合FFT与ConvLSTM方法开展ERA5水汽预测。首先采用FFT提取各气象要素的公共周期;然后分别选择不同公共周期的多气象要素数据、单一水汽数据作为模型输入,使用ConvLSTM方法进行训练并构建ERA5水汽预测模型;最后以G... 利用ERA5多要素数据集,综合FFT与ConvLSTM方法开展ERA5水汽预测。首先采用FFT提取各气象要素的公共周期;然后分别选择不同公共周期的多气象要素数据、单一水汽数据作为模型输入,使用ConvLSTM方法进行训练并构建ERA5水汽预测模型;最后以GNSS水汽、ERA5实测水汽分别开展ERA5点、面水汽的模型预测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基于FFT与ConvLSTM的ERA5水汽预测方法可有效预测未来120 h的水汽,在单点和面空间范围内均有较高精度,可为短临降水预警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快速傅里叶变换 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 ERA5 G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城市不透水面提取及扩张特征分析
15
作者 曾孔鹏 汪东川 +2 位作者 魏奥泽 王欣怡 姬帅政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6,共7页
城市不透水面是监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对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西宁市近20年的Landsat影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不透水面数据,分析其时间演变情况和空间扩张特征以及扩张背后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 城市不透水面是监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对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西宁市近20年的Landsat影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提取不透水面数据,分析其时间演变情况和空间扩张特征以及扩张背后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的总体精度超过0.86,Kappa系数在0.72以上。西宁市不透水面的扩张速度和强度在2000—2005年间最大,此后5年扩张速度放缓;2010—2015年间再次快速扩张,而后再度减缓;主要扩张方向为正北偏西北,2000—2005年间离散性增强,其他时间呈聚集趋势;空间演变为内部填充并向北和西方扩张。城市不透水面与社会经济、交通和人口的拟合结果中,R 2均高于0.87,表明扩张与上述因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 不透水面 随机森林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加权框融合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
16
作者 张众维 王俊 +1 位作者 刘树东 王志恒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3-639,共7页
遥感图像中目标尺度变化大且目标长宽比差异大,导致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困难。针对遥感图像的这一特点,通过改进YOLO框架,提出EW-YOLO(Efficient Weighted-YOLO)提高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首先,在特征融合部分,设计多级特征融合结构,以... 遥感图像中目标尺度变化大且目标长宽比差异大,导致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困难。针对遥感图像的这一特点,通过改进YOLO框架,提出EW-YOLO(Efficient Weighted-YOLO)提高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首先,在特征融合部分,设计多级特征融合结构,以利用双分支的残差模块促进不同尺度特征的融合,并通过融合模块的级联以及跨层特征的融合设计,增强对不同尺度目标的提取能力,并进一步增强检测能力;其次,在预测部分,提出加权检测头,引入加权检测框融合(WBF),以利用置信度分数对每个候选框进行加权,并融合生成预测框,从而提高不同长宽比目标的检测精度;最后,针对图像尺寸过大的问题,提出图像重采样处理方法,即通过将图像采样至合适大小并参与网络训练,解决由于切割造成的大尺寸目标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在DOTA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77.47%,较基于原始YOLO框架的方法提升了1.55个百分点,且优于目前的主流方法。同时,也在HRSC和UCAS-AOD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融合 加权检测框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层析水汽与大气污染物的PM_(2.5)浓度预测
17
作者 刘严萍 张培晅 +3 位作者 吴文坛 王勇 李隆熙 刘春宏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70,共8页
为准确地开展PM_(2.5)浓度时空预测,采用FFT与ConvLSTM模型,开展基于GNSS层析水汽与大气污染物的PM_(2.5)浓度预测。针对GNSS观测数据,通过层析观测矩阵、约束矩阵构建层析方程组,选择代数重构法进行方程解算,获得GNSS层析水汽;分析各... 为准确地开展PM_(2.5)浓度时空预测,采用FFT与ConvLSTM模型,开展基于GNSS层析水汽与大气污染物的PM_(2.5)浓度预测。针对GNSS观测数据,通过层析观测矩阵、约束矩阵构建层析方程组,选择代数重构法进行方程解算,获得GNSS层析水汽;分析各要素与PM_(2.5)浓度的相关性,利用FFT提供各要素的公共变化周期,使用ConvLSTM网格模型实现未来24 h的PM_(2.5)浓度时空预测。研究发现:第1~7层组合的水汽值占到了整层水汽值的90%以上,且各层水汽与PM_(2.5)浓度表现为正相关;第1~7层组合的GNSS分层水汽参与的PM_(2.5)浓度预测效果优于整层水汽参与的预测效果。采用大气压1 000 hPa~500 hPa范围的水汽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气象过程对水汽的影响,从而提高对PM_(2.5)浓度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层析 分层水汽 FFT ConvLSTM PM_(2.5)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部地区变换带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海涛 童亨茂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0,共10页
根据地震反射资料和断裂特征对琼东南盆地北部进行变换带的划分并分析其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北部地区由松西—松东和宝岛变换带2个堑间变换带分为北断南超型崖北—松西半地堑、南断北超型松东半地堑和宝岛凹陷北斜坡南倾断阶3... 根据地震反射资料和断裂特征对琼东南盆地北部进行变换带的划分并分析其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北部地区由松西—松东和宝岛变换带2个堑间变换带分为北断南超型崖北—松西半地堑、南断北超型松东半地堑和宝岛凹陷北斜坡南倾断阶3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根据边界断层和凹陷内部断层特征可划分出9个断层域和6个不同类型的断层域间变换带;琼东南盆地北部地区变换带呈近南北走向,宽度范围在T010反射层为2~14.8 km,剖面上普遍表现为低凸起形态;研究区变换带形成和演化主要与基底先存构造、断层分段生长和伸展方向以及伸展量有关;琼东南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格局主要是在南海晚渐新世南北向扩张作用下形成的;变换带在盆地演化过程中与主要伸展方向存在趋同的趋势;变换带发育时期处于紧邻生油凹陷的古构造高部位以及良好的储集条件,使其成为研究区有利油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变换带 变换断层 断层域 先存构造 断层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荷载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模型——以天津市东南部沉降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伊尧国 刘慧平 +3 位作者 韩春萌 刘湘平 张洋华 齐建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1-688,共8页
密集建筑群以及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城市灾害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东南沉降区为例,从地理信息模型基本理论和建筑荷载引发地面沉降的机制出发,综合考虑了建筑容积率、土壤竖向应力、压缩层厚度、土体压缩模量、地... 密集建筑群以及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城市灾害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东南沉降区为例,从地理信息模型基本理论和建筑荷载引发地面沉降的机制出发,综合考虑了建筑容积率、土壤竖向应力、压缩层厚度、土体压缩模量、地下水的埋深和弱透水层渗透性6个诱发因子对沉降的影响,构建了建筑荷载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模型.通过实际应用和ROC检验,模型的AUC值达到0.85,证明此模型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沉降变形的大小和趋势,从而为城市地面沉降的分析与计算、总结建筑荷载作用下城市地面沉降的变形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建筑荷载 地理信息模型 建筑容积率 土壤压缩性质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与行为效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么相姝 金如委 侯光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40,共5页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以不同的动机参与志愿服务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效果,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与行为关系是建立志愿者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基于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以不同的动机参与志愿服务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效果,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与行为关系是建立志愿者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基于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与增强等五个维度的参与动机分别对行为效果产生影响的程度,结果发现:价值表达、自我保护与增强和学习理解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显著,这些影响因子的提取可为志愿者激励机制及长效机制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 参与动机 行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