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隧道施工盾构端头土体加固三维有限元参数化分析——以天津地铁6号线宜宾道站—鞍山西道站区间隧道开挖工程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芸 段琼 桂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724-8731,共8页
为确定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所需范围,以天津地铁6号线宜宾道站-鞍山西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进行三维建模,土体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对破除封门及开挖状态下的盾构施工进行了参数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为确定盾构隧道端头加固所需范围,以天津地铁6号线宜宾道站-鞍山西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进行三维建模,土体采用Mohr-Coulomb本构模型,对破除封门及开挖状态下的盾构施工进行了参数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破除封门状态下,纵向土体最佳的加固长度为9 m。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端头土体纵向加固长度宜为盾构主机长度加上1.5~2.0 m止水厚度,最后的纵向加固长度宜取12 m;盾构处于开挖状态下,纵向土体加固长度为12 m,盾构机尾即将离开加固区时,盾构机机头与机尾的最大竖向位移为15.5 mm,倾斜角度为0.1°,故此工况下盾构机不会产生“磕头”现象。采用盾构隧道端头加固参数可以确保该区间隧道工程开挖状态下施工安全,对软土地区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开挖 端头土体 加固范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中方差折减函数确定的一般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闫澍旺 郭林坪 曹永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86-2292,共7页
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即使是已证明安全的工程所得到的边坡或地基的失效概率通常较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估算的方差偏大。计算土性指标的试验数据仅表征了该试验点的特征,而不是空间平均特征。在随机场理论... 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即使是已证明安全的工程所得到的边坡或地基的失效概率通常较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估算的方差偏大。计算土性指标的试验数据仅表征了该试验点的特征,而不是空间平均特征。在随机场理论应用于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的过程中,方差折减函数是将点特性过渡为空间平均特性的必要参数。首次对闫澍旺等提出的完全不相关距离理论中完全不相关距离的确定方法进行改进,不但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计算方法更为简洁。对折减函数值的确定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用完全不相关距离方法确定折减函数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场理论 方差折减函数 相关函数法 完全不相关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液化判别方法对比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程程 崔怡怡 +3 位作者 刘中宪 袁晓铭 徐蓝 魏庆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 国内外现有多种基于经验测试数据的液化判别方法,其中静力触探法(cone penetration test,CPT)由于其自身优势成为液化评价中的常用方法。该文介绍了国内外4种常用的CPT液化判别方法:NCEER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方法(简称“岩规法”)、《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方法(简称“软土规程法”)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方法,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的判别结果,并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算法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对液化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一套液化发生与否的判别新标准。结果表明:袁晓铭等提出的通则法具有均衡性,液化判别准确率最高,在7度、8度、9度区的准确率均在94%以上,均高于NCEER法,且远高于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NCEER法次之,但是在9度区的深层,会将大量非液化数据误判为液化数据,不符合实际;岩规法和软土规程法判别效果最差。2种机器学习方法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7.6%和97.5%,且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程度排名基本一致,其中相对密实度D r、土壤类型行为指数I c、细粒土含量(fines content,FC)、上覆盖层厚度(cover thickness,CT)对液化触发影响较大,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地下水位(groundwater table,GWT)和可液化层厚度(critical thickness of the liquefiable layer,CTL)影响较小。提出新的液化触发判别标准符合各影响因素对液化触发的影响趋势,为液化触发的预测和判别提供了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液化判别方法 CART决策树 随机森林 液化触发判别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法对地连墙后土体沉降预测分析——以天津地铁施工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戈 吴立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4-840,共7页
目的研究深基坑地连墙墙后土体沉降的关联因素以及预测深基坑观测点的沉降数值,解决监测中的空白现象.方法以天津地铁5号线张兴庄站为例,应用基本负梯度下降数学理论,并基于实际工程特点和MATLAB程序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 目的研究深基坑地连墙墙后土体沉降的关联因素以及预测深基坑观测点的沉降数值,解决监测中的空白现象.方法以天津地铁5号线张兴庄站为例,应用基本负梯度下降数学理论,并基于实际工程特点和MATLAB程序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前期处理,经过对影响地连墙墙后土地沉降的关联因素的分析,编制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程序,从而达到准确预测沉降数据的效果.结果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训练结果和实际监测值高度吻合,在预测结果中,被破坏的观测点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小于1%.结论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利用主成分系统分析得出关联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以利用正常使用的监测点对已破坏的监测点进行模拟预测,在有效时间内相对准确地预测出沉降数据,为施工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分析 神经网络 关联因素 土体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高速航行体的声场建模与声场特征研究
5
作者 余颖 崔乃刚 +3 位作者 刘晓健 刘灿阳 刘雪峰 凡友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0,共8页
复杂的水声环境和水下目标“隐身”技术的发展对高速航行体的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声场精确建模方法和声场特性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工程技术关键问题为核心,针对高速航行体的远场声学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航行体... 复杂的水声环境和水下目标“隐身”技术的发展对高速航行体的探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声场精确建模方法和声场特性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工程技术关键问题为核心,针对高速航行体的远场声学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航行体以给定运动轨迹航行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新型远场声学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速度、不同位置监测点处的动态水压时程曲线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航行体速度不同,但水下声场随距离衰减趋势一致。同时,分析了不同位置处扰动声场的敏感性,偏离运动轴线10 m处,声场信号强度下降了20%~40%。该仿真结果较为真实的还原了高速航行体的水下航行状态和远场声学特性,并为水下高速航行体探测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航行体 声场建模 声场特性分布 扰动声场 流体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隧洞岩爆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延喜 刘中宪 尼珂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95,共4页
岩爆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如何对岩爆进行预测已成为地下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评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隧洞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提出采用岩性分析、地应力实测及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爆预测。在研究中,从工程地质... 岩爆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如何对岩爆进行预测已成为地下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评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深埋隧洞岩爆发生的可能性,提出采用岩性分析、地应力实测及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爆预测。在研究中,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基于隧道围岩岩性分析、现场地应力实测及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对隧道开挖后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西线工程隧道初始地应力场沿轴线分布规律以及隧道开挖后不同埋深处岩爆发生的等级。结果表明,该工程岩爆等级大部分为中等岩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深埋隧洞 地应力 隧洞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油分离的柴油污染土持液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华龙飞 万勇 +1 位作者 陈之祥 李顺群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5-1003,共9页
为探究土体对水油两相非溶混液体的吸持性能以及脱湿过程中孔隙水油分布的演化规律,采用离心机法对不同水油含量土体进行了持液特性测试,并通过离心杯内壁界面改性及体积量测法实现了土中水油混合体的微损收集以及分离定量。在此基础上... 为探究土体对水油两相非溶混液体的吸持性能以及脱湿过程中孔隙水油分布的演化规律,采用离心机法对不同水油含量土体进行了持液特性测试,并通过离心杯内壁界面改性及体积量测法实现了土中水油混合体的微损收集以及分离定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离心过程中土样收缩体变的修正,给出了离心等效吸力与含水率、含油率和油水总含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柴油含量对土体持液特性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污染土的持液特性与柴油含量相关,随着柴油含量增大,土体的进气值及残余含液率均减小,持液能力减弱;经历相同离心荷载作用后,含油量高的土体收缩变形量更小,孔隙含量更大;柴油因极性弱、黏度大、表面张力小而优先填充土中大孔隙,水优先填充小孔隙;相同离心等效吸力作用下,土体的排油和排水速率均与初始柴油含量密切相关,随着吸力增大,孔隙水油比趋于达到同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液特征曲线 柴油污染土 离心机 土体变形 水油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
8
作者 刘中宪 黄珑 +1 位作者 孟思博 黄振恩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4,共7页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求解波动问题时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依赖经验判断和试算,导致宽频散射求解不够稳定。本文通过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以数据驱...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BIEM(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求解波动问题时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依赖经验判断和试算,导致宽频散射求解不够稳定。本文通过粒子群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建立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以数据驱动代替经验判断,处理基本解构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二维峡谷对平面SH波散射IBIEM模拟为例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所建IBIEM控制方程基本解构造模型可对虚拟波源位置和数量的最优设置进行有效预测,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IBIEM求解波动问题时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虚拟波源位置和数量最优设置方案受入射波频率和场地几何条件影响显著,且表现出非单调变化特征,依据经验设置基本解可靠性较差,以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所建方法可为IBIEM求解其他类型场地地震波动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虚拟波源 人工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波动问题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法施工中围岩的冻胀应力、冻胀应变和冻胀潜势
9
作者 张帅伟 李顺群 +4 位作者 陈立航 闫心怡 张丙坤 杨长松 冯洪川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9-635,共7页
为预测和控制冻结法施工中围岩的冻胀行为,依据弹塑性体在具有膨胀趋势时可蓄积变形能的理论,分析具有膨胀趋势受约束的冻土具有该类变形能,并在约束不足或解除时表现为冻胀应力和冻胀应变。为此,在弹性变形能理论基础上,提出冻胀潜势... 为预测和控制冻结法施工中围岩的冻胀行为,依据弹塑性体在具有膨胀趋势时可蓄积变形能的理论,分析具有膨胀趋势受约束的冻土具有该类变形能,并在约束不足或解除时表现为冻胀应力和冻胀应变。为此,在弹性变形能理论基础上,提出冻胀潜势的概念及其表述。该概念以冻胀应力和冻胀应变函数为参数,表征围岩因冻结而蓄积在土体中的变形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某地铁沿线的粉质黏土进行系列冻胀试验。经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时的冻胀应力、冻胀应变,当冻结温度为-10℃时,冻胀应力、冻胀应变和冻胀率分别为0.338 MPa、0.446%、3.13%,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需求基本吻合。冻胀潜势可用来描述岩土体的整体冻胀行为,也对丰富和发展冻土理论和冻结法技术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法施工 冻胀应力 冻胀应变 冻胀潜势 冻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峡谷场地深水刚构桥地震响应参数敏感性研究
10
作者 孟思博 魏石涛 +2 位作者 刘中宪 程喜 李文轩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2-1934,共13页
峡谷地区大量高墩刚构桥位于近地震活动断层(以下简称近断层)区域,若跨河流或位于库区等有水环境,其抗震分析应综合考虑近断层效应、场地效应和流固耦合作用,目前多采用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一致输入,可能低估桥梁地震响应,且对震源、场... 峡谷地区大量高墩刚构桥位于近地震活动断层(以下简称近断层)区域,若跨河流或位于库区等有水环境,其抗震分析应综合考虑近断层效应、场地效应和流固耦合作用,目前多采用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一致输入,可能低估桥梁地震响应,且对震源、场地参数与桥梁地震响应相关性缺乏探讨。本文结合随机有限断层法和边界元法生成近断层上覆水层峡谷场地多维多点地震动加速度,开展近断层峡谷场地深水大跨高墩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以从震源到结构全物理过程的视角,研究桥墩、支座响应对震源、场地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桥梁地震响应对断层破裂面尺寸最为敏感,整体上,震源参数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场地参数更为显著;场地效应导致主墩纵、横桥向曲率延性比均值相差85%、88%;桥梁主墩和支座对各参数敏感性存在差异;断层倾角处于33°~60°之间时,桥梁地震响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主墩曲率延性比可相差35%;水层对地震动具有抑制效应,但动水压力对其地震响应的放大作用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局部场地效应 深水刚构桥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ABAQUS华伦形钢桁梁多尺度模型二次开发
11
作者 田亮 张诚至 +2 位作者 司志远 程斌 樊立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华伦形钢桁梁是目前大跨度铁路悬索桥应用最多的加劲梁形式,但由于结构形式复杂且桥梁跨度不断增加,导致建模过程繁琐。为提高多尺度模型前处理效率,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华伦形钢桁梁与桥面板快速建模插件,通过内核执行代码与ABAQUS GU... 华伦形钢桁梁是目前大跨度铁路悬索桥应用最多的加劲梁形式,但由于结构形式复杂且桥梁跨度不断增加,导致建模过程繁琐。为提高多尺度模型前处理效率,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华伦形钢桁梁与桥面板快速建模插件,通过内核执行代码与ABAQUS GUI图形界面交互实现了钢桁梁节段的参数化建模。以我国西南峡谷地区在建SQ铁路悬索桥为例,建立了全桥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对典型钢梁节段吊装过程进行了抗风验算,并与MIDAS、ANSYS两类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风致位移响应在不同吊装高度的趋势基本一致且误差较小。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快速建模插件各预设功能均可正常实现,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复杂钢桁梁结构的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铁路悬索桥 华伦形钢桁梁 多尺度模型 PYTHON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土压力盒测试数据的影响分析与应用研究
12
作者 蔡田明 李顺群 +5 位作者 程学磊 周燕 李有兵 井乐炜 方心畅 王英红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7-1976,共10页
与其他传感器一样,环境温度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压力盒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而现有测试方法较少考虑温度改变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测试读数的影响。为提高测试读数的可靠性,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开展了温度效应研究。将标定系数分别为0~100、1... 与其他传感器一样,环境温度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压力盒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而现有测试方法较少考虑温度改变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测试读数的影响。为提高测试读数的可靠性,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开展了温度效应研究。将标定系数分别为0~100、100~200、200~300 kN/mV的土压力盒悬空于温控试验箱中,以吉林省气温变化范围为基准,系统研究了−30~40℃循环变化条件下土压力盒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测试读数温度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三维土压力盒测试读数误差修正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路基冻胀模型试验温度修正前后三维应力数值差别,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土压力盒测试读数近似呈线性增长;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测试读数呈非线性降低。此外,应力−温度曲线的滞回圈基本不随温度循环次数增加而改变,但不同土压力盒的变化规律存在个体差异。温度修正宜针对降温和升温过程分别建立相应的增量公式并形成分段函数。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三维应力测试,且温度变化引起的正应力测试误差大于剪应力。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压力盒测试精度,为准确揭示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应力演化规律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盒 温度循环 曲线拟合 温度修正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文县城关镇山体-沉积河谷三维地震动IBEM模拟
13
作者 刘中宪 卢飞龙 +1 位作者 边煜凯 黄振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针对镇域尺度甘肃文县城关镇山体-沉积河谷三维地震动模拟问题,利用边界元法求解无限域弹性波动问题时降维和自动满足弹性波无限远辐射的优势,将间接边界元法拓展到城关镇山间河谷场地三维地震动模拟。根据钻孔资料及高精度地形数据建... 针对镇域尺度甘肃文县城关镇山体-沉积河谷三维地震动模拟问题,利用边界元法求解无限域弹性波动问题时降维和自动满足弹性波无限远辐射的优势,将间接边界元法拓展到城关镇山间河谷场地三维地震动模拟。根据钻孔资料及高精度地形数据建立三维精细化模型,以平面P波和SV波作为输入,在频域内分析了城关镇山间河谷地形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为提高计算效率,在计算耗时严重的散射波场构造和虚拟荷载求解部分采用OpenMP(Open Multi-Processing)并行编程,并通过与半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城关镇的模拟结果表明:(1)沉积河谷和山体均会放大地震动,但沉积河谷的放大效应更为明显,在P波入射下,沉积河谷和山体观测点的位移放大系数(地震动位移与入射波位移幅值的比值)最大值分别为19.64和3.66,SV波入射下则为14.13和3.48;(2)两侧山体对地震波的反射会加剧山间河谷的边缘效应,河谷边缘的地震动放大系数最大可达19.64;(3)沉积河谷地震动的空间分布随频率变化明显,随着频率的升高,强震区从河谷中心逐渐往边缘转变。研究可为此类场地的地震区划和抗震设防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边界元方法 山间河谷地形 放大效应 OpenMP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测试数据缺失时特殊条件下的三维应力计算
14
作者 李顺群 张春伟 +4 位作者 周燕 张凯 李有兵 井乐炜 王英红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9-1428,共10页
应力状态是评价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力测试过程中,局部损伤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传感器部分数据缺失,从而引起现有三维应力计算方法失效。为准确还原部分测试数据缺失时间段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基... 应力状态是评价土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应力测试过程中,局部损伤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传感器部分数据缺失,从而引起现有三维应力计算方法失效。为准确还原部分测试数据缺失时间段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基于三维应力测试原理,结合轴对称和一维压缩状态的受力特点,建立了传感器部分数据缺失时三维应力计算方法。计算了某砂土地基在一维压缩条件下不同数据缺失时的三维应力、主应力、应力第一不变量I_(1)、应力第二不变量J_(2)和应力罗德角,并与数据完整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且随荷载增大,相对误差减小并趋于收敛。各主应力、应力第一不变量I_(1)、应力第二不变量J_(2)和应力罗德角与一维压缩力学响应相符,表明该计算方法支持高级数据挖掘。该研究为充分利用测试数据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应力测试 传感器数据缺失 转换矩阵 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以天津波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建文 张萍 何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根据天津波地表加速度记录和相应实测场地钻孔资料,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模拟土体非线性,进行了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研究了频率截断对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的影响,为天津波地表加速度记录提供了相应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研究... 根据天津波地表加速度记录和相应实测场地钻孔资料,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模拟土体非线性,进行了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研究了频率截断对深厚软土场地基岩地震动反演的影响,为天津波地表加速度记录提供了相应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研究表明:不同截断频率情况下,反演得到的基岩地震动峰值和反应谱曲线形状均相差悬殊,但反演后再正演所得到的地面运动与原地表记录相比,加速度时程曲线形状和峰值大小、反应谱曲线形状和峰值大小均非常接近;可根据工程需要对地表加速度记录进行不同频率的截断,反演得到所需强度的基岩地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场地 频率截断 地震波反演 基岩地震动 天津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地震动模拟及工程应用专辑》前言
16
作者 梁建文 刘中宪 +1 位作者 巴振宁 任叶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共4页
强地震动模拟分析涉及地震学、岩石力学、土动力学等多个学科,是工程地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取得较多重要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家韧性城乡建设的需要,区域复杂场地地震区划及重大工程建设对地震动场的准确模拟提出了... 强地震动模拟分析涉及地震学、岩石力学、土动力学等多个学科,是工程地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取得较多重要进展.近年来,随着国家韧性城乡建设的需要,区域复杂场地地震区划及重大工程建设对地震动场的准确模拟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考虑震源、路径和场地效应的区域尺度地震动模拟以及场地-结构(群)地震相互作用等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场地效应 地震区划 地震相互作用 复杂场地 地震动场 土动力学 城乡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长踵板悬臂挡墙设计方法
17
作者 郭帅杰 宋绪国 +2 位作者 周亚东 张海洋 闫穆涵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56,72,共8页
为系统研究长踵板悬臂挡墙底板工作机理及工程设计方法,确定影响长踵板悬臂挡墙结构承载的关键影响因素,综合运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和规范悬臂梁方法,建立长踵板悬臂挡墙底板承载分析模型,开展底板长度、底板厚度、地基系数等因素... 为系统研究长踵板悬臂挡墙底板工作机理及工程设计方法,确定影响长踵板悬臂挡墙结构承载的关键影响因素,综合运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和规范悬臂梁方法,建立长踵板悬臂挡墙底板承载分析模型,开展底板长度、底板厚度、地基系数等因素对底板变形及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提出长踵板悬臂挡墙临界判定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规范悬臂梁方法关于长踵板悬臂挡墙底板弯矩分析结果偏大约27%,长踵板弹性地基梁模型能够满足底板内力与变形的精确求解;底板长度同底板内力变形直接相关,底板长度超过0.8倍墙高时的底板非线性变形特征更为显著;底板截面刚度与地基系数是影响底板变形特征的核心指标,可采用刚柔度指标λl综合表征,λl≤1.2时为常规悬臂挡墙,底板变形趋于线性,适用于规范悬臂梁方法求解,反之则属于长踵板悬臂挡墙,底板非线性变形更为显著,适用于长踵板弹性地基梁理论模型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理论 长踵板 悬臂挡墙 地基系数 非线性变形 刚柔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固废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工作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京红 冯鹏龙 +3 位作者 杨晋荣 张彦 张凌博 尚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1229,共7页
以固废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选取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增强材料,制备出碳纳米管改性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吸水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测试,探究碳纳米管掺量、再生粗骨料替... 以固废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选取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增强材料,制备出碳纳米管改性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吸水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测试,探究碳纳米管掺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验证了该公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固废混凝土时掺加适量CNTs,混凝土力学强度呈抛物线型先增后减的规律;通过SEM试验发现,适量CNTs能够改变混凝土的微观界面结构,加快早期水化进程,同时优化其孔隙分布,进而形成更高密度的基体。为改善固废混凝土性能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工作性能 微观形貌 碳纳米管 铁尾矿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固废混凝土声发射损伤特征研究
19
作者 刘京红 杨梦梦 +2 位作者 石文发 王伟 张凌博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13-3221,共9页
利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对水泥基材料的强化作用,制备出了不同GO掺量的GO改性固废(再生粗骨料、铁尾矿砂)混凝土(Graphene Oxide Modified Solid Waste Concrete,GSC)。通过声发射技术采集GSC试样在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声... 利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对水泥基材料的强化作用,制备出了不同GO掺量的GO改性固废(再生粗骨料、铁尾矿砂)混凝土(Graphene Oxide Modified Solid Waste Concrete,GSC)。通过声发射技术采集GSC试样在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研究其受压损伤过程中的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特征和声发射b值变化特点,并建立了基于声发射的损伤演化模型。结果显示,掺入适量的GO可提高GSC试件的抗压强度与韧性,损伤过程可分为弹性压密、裂纹发展和近峰失效3个阶段。GSC试样在第Ⅱ阶段呈现出更为密集的振铃计数信号,但GSC试件的声发射b值初始值高于传统混凝土的声发射b值初始值,表明GSC试件内部存在较多初始缺陷。在接近第Ⅲ阶段时,声发射b值连续下降并降至最小值,可视为这是试样在材料失稳并发生脆性破坏前的前兆特征。最终,研究通过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的数据,构建了表征GSC在轴向压缩过程中损伤动态演化模型,并发现GSC在轴压损伤过程中的损伤程度始终低于传统混凝土的损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改性固废混凝土 氧化石墨烯 声发射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拆模板支架体系承载状态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
20
作者 张凌博 杨攀 +3 位作者 赵川 苑宗双 吴海涛 刘京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0-1788,共9页
早拆模板支架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架体构件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成本。准确预测模板支架体系的受力变形状态,提出合理的早拆施工方案,是保障模板支架体系早拆施工安全的关键。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综合考虑... 早拆模板支架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架体构件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成本。准确预测模板支架体系的受力变形状态,提出合理的早拆施工方案,是保障模板支架体系早拆施工安全的关键。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综合考虑工程架体的几何结构、材料特性和加载方式等因素,对施工现场模板支架体系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将模板支架体系中受力及变形较小的杆件移除,初步建立了模板支架体系早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模板支架体系早拆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早拆模型的受力及变形结果对早拆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适用于该实际工程的早拆施工方案。研究对早拆模板支架体系承载状态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模板支架体系 早拆 方案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