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固定化菌藻对市政污水中氮磷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潘辉 熊振湖 孙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5,42,共3页
以PVA为主要包埋材料,将活性污泥和蛋白核小球藻共固定化,用气升式反应器连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共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适于处理高有机负荷、低氮磷浓度的市政污水,NH+4-N的最高去除率可接近100%,P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3.6%。24h... 以PVA为主要包埋材料,将活性污泥和蛋白核小球藻共固定化,用气升式反应器连续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共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适于处理高有机负荷、低氮磷浓度的市政污水,NH+4-N的最高去除率可接近100%,P的最高去除率可达到93.6%。24h无光照对NH+4-N、P的去除没有影响,但缺少光照多于36h则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市政污水 脱氮除磷 动态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酸化对蛋白核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固定化体系的影响
2
作者 熊振湖 马华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活性污泥 水解酸化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2
3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3 位作者 孙凌 钟远 戴树桂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皮状席藻偏好pH8.5以上的环境;pH8.5的水体固碳能力最强,酸碱度稳定性最高,人为改变pH会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族箱微宇宙 固碳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作用对Cd Pb Cu复合污染菜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和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徐应明 林大松 +1 位作者 吕建波 贾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30,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和无机分子筛材料两种调控剂对集约化菜地土壤Cd、Pb和Cu形态变化及在蔬菜中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调控剂对土壤重金属Cd、Pb和Cu污染调控效果不同,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对小白菜茎叶...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物料和无机分子筛材料两种调控剂对集约化菜地土壤Cd、Pb和Cu形态变化及在蔬菜中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调控剂对土壤重金属Cd、Pb和Cu污染调控效果不同,有机物料降低了土壤中可交换态Pb的含量,对小白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提高了土壤中可交换态Cd、Cu的含量,使小白菜茎叶中Cd、Cu的含量增加。而施加无机分子筛材料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Pb、Cu的含量,对小白菜茎叶吸收Cd、Pb和Cu均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同时发现,施加两种调控剂后,土壤中重金属Cd、Pb和Cu的各种形态所占比例并无根本性变化,这可能与重金属的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PB CU 复合污染 有机物料 无机分子筛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同时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雅巍 池勇志 +2 位作者 费学宁 张春青 李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吸光度加和性原理,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同时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待测物质溶液的p H值,可以使其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 ,从而有利于确定该物质的最佳吸收波长。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分...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吸光度加和性原理,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同时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待测物质溶液的p H值,可以使其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 ,从而有利于确定该物质的最佳吸收波长。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分析测定表明,在碱性介质中该系列化合物的吸光度具有较好的加和性,其相对误差在10 %~15 %之间,适于多组分同时测定。本方法的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70 m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 .8%~10 7.8% ,97.6%~117%和93 .7%~10 8.5 % ,测定2组水样时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4%、3 .2 0 % ,2 .71%、1.0 6%和2 .61%、5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 苯酚 苯胺 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染色剂试纸法快速测定水样中的Pb(Ⅱ)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秀杰 徐应明 +2 位作者 费学宁 郭玉香 戴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6-1009,共4页
为了快速测定水样中的微量Pb(Ⅱ),将生物染色剂孔雀绿(BG)浸渍在定量滤纸上制备成铅检测试纸并研究了试纸与Pb(Ⅱ)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样中依次加入抗坏血酸、KI和HNO3,调解其浓度分别为0.010、0.15和0.40mol·L-1,Pb(Ⅱ)与... 为了快速测定水样中的微量Pb(Ⅱ),将生物染色剂孔雀绿(BG)浸渍在定量滤纸上制备成铅检测试纸并研究了试纸与Pb(Ⅱ)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样中依次加入抗坏血酸、KI和HNO3,调解其浓度分别为0.010、0.15和0.40mol·L-1,Pb(Ⅱ)与试纸上的生物染色剂孔雀绿反应生成绿蓝色的三元离子缔合物BG2[PbI4],该缔合物的颜色与水样中Pb(Ⅱ)浓度成正比,对Pb(Ⅱ)的检出限为0.50mg·L-1。水样中的一般干扰离子可用0.5%的半胱氨酸掩蔽。该试纸对Pb(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测定重复性好、操作过程简便,完全可以满足水样中Pb(Ⅱ)的现场快速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染色剂 孔雀绿 试纸 快速测定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 被引量:22
7
作者 范晓丹 张襄楷 杨虹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04-1807,共4页
以污水污泥为原料,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得污泥活性炭,并用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的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污泥制备的活性炭,其碘值和亚甲基兰吸附值分别为2... 以污水污泥为原料,采用物理活化法制得污泥活性炭,并用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的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污泥制备的活性炭,其碘值和亚甲基兰吸附值分别为254.36 mg/g和20.26 mg/g,而且BET比表面积值为25.1995 m2/g,总孔容积为0.0399 m3/g,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将污泥活性炭用来吸附氨基黑染料,并与商品活性炭处理氨基黑染料的效果进行对比,自制污泥活性炭的脱色效果达到了商品活性炭的水平;污泥活性炭对氨基黑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活性炭 氨基黑 脱色率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固定化菌藻反应器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潘辉 熊振湖 金勇威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64,67,共3页
采用气升式反应器对日光灯光暗比、日光灯光源和二极管光源在固定化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氮磷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该系统对NH4+-N、PO43--P的去除,采用日光灯光源去除效果优于采用二极管光源。
关键词 固定化菌藻 光照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X型沸石制备及其对含铜废水处理 被引量:8
9
作者 施平平 王银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煅烧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纳米级 X型沸石分子筛 ,并采用透射电镜 (TEM)和 X射线衍射 (XRD)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纳米 X型沸石分子筛对 Cu(II)吸附的因素 ,包括纳米 X型沸石分子筛用量、p 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结果表...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煅烧高岭土为原料合成了纳米级 X型沸石分子筛 ,并采用透射电镜 (TEM)和 X射线衍射 (XRD)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纳米 X型沸石分子筛对 Cu(II)吸附的因素 ,包括纳米 X型沸石分子筛用量、p 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结果表明 :投加 0 .4g纳米 X沸石分子筛 ,在 p H为 5.0、温度为 2 5℃、吸附时间为 1 0 min情况下 ,去除率达到 99.65% ,最大吸附量可达 1 0 1 .4mg/ g。采用0 .5 mol/ L的 Na2 EDTA能较完全洗脱纳米级 X型沸石分子筛所吸附的 Cu(II) ,表明纳米级 X型沸石分子筛能循环使用 ,可应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水热合成法 X型沸石 制备 铜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优势菌种对SBBR除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德锋 孙力平 +1 位作者 古建国 李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2-25,共4页
通过投加聚磷菌与未投加聚磷菌的对比试验,研究投加优势菌种后淹没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除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BBR反应器中投加生物优势菌种后,厌氧段总磷释放和好氧段总磷吸收的效果明显增加,提高了除磷效率,缩短了停留时间。在填... 通过投加聚磷菌与未投加聚磷菌的对比试验,研究投加优势菌种后淹没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除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SBBR反应器中投加生物优势菌种后,厌氧段总磷释放和好氧段总磷吸收的效果明显增加,提高了除磷效率,缩短了停留时间。在填料装填密度为30%,水力停留时间为7h(其中厌氧3h,好氧4h),pH值在6.5~8.5时,进水COD在0.2~1.5kgCOD/m3.d时,投加菌种的反应器中COD和TP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未投加菌种的反应器,去除效率提高5%以上,反应器对COD和TP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菌种 淹没序批式生物膜工艺(SBBR) 生物除磷 装填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性剂对油菜吸收Cd Pb和Cu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建波 徐应明 +1 位作者 贾堤 林大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8,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改性剂(有机肥和无机功能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油菜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剂均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别。有机肥对油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改性剂(有机肥和无机功能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油菜生长及其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改性剂均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但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别。有机肥对油菜茎叶吸收Pb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却提高了土壤中有效态Cd、Cu含量,使油菜体内Cd、Cu含量增加;施加无机功能材料与有机肥相比,降低了油菜茎叶中Cd、Pb和Cu含量,对油菜吸收Cd、Pb和Cu均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CD PB CU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工艺处理维生素B_1生产废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亚静 孙力平 张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砂滤串联工艺处理维生素B1制药废水,试验分别考察了pH、温度、滤速、溶解氧以及污泥负荷对整个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废水BOD/COD约为0.14,属难生物降解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出水BOD/COD可达0.43,...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砂滤串联工艺处理维生素B1制药废水,试验分别考察了pH、温度、滤速、溶解氧以及污泥负荷对整个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废水BOD/COD约为0.14,属难生物降解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出水BOD/COD可达0.43,可生化性大大提高。维持好氧氧化工段进水COD质量浓度和MLSS的COD负荷分别在3000mg/L和0.4~0.5kg/(kg.d)时,系统运行稳定性好,COD去除率均在8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生产废水 水解酸化 好氧氧化 砂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对维生素B_1生产废水强化混凝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焱 孙力平 李亚静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4-46,共3页
通过对维生素B1生产废水混凝试验中是否投加高锰酸钾的试验研究,发现高锰酸钾是一种高效的强化混凝药剂。同时研究了投药顺序、投药量、转速、搅拌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处理维生素B1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
关键词 高锰酸钾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维生素B1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沉淀预处理还原段DSD酸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媛媛 孙力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5,共3页
DSD酸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还原段DSD酸生产废水属于难治理的工业废水。选用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的混凝剂组合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在混凝剂硫酸铝投加量100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10mg/L,快速搅拌1min,慢速搅拌15min,p... DSD酸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还原段DSD酸生产废水属于难治理的工业废水。选用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的混凝剂组合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表明,在混凝剂硫酸铝投加量100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10mg/L,快速搅拌1min,慢速搅拌15min,pH为6.5~7.5,温度为50℃的工况条件下,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36%和34%,有效地降低了后续生化工艺的处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4 4'-二氨基二苯乙烯-2 2’-二磺酸 硫酸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藻菌的小球浓度对模拟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佳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将单细胞蛋白核小球藻和活性污泥按照V藻∶V泥=1∶1的比例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小球,形成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用来去除模拟污水里的氮磷。实验表明,不同的小球浓度的脱氮除磷效果不同,最佳效果的藻菌小球浓度为V球∶V水=1∶4 5,在60h的... 将单细胞蛋白核小球藻和活性污泥按照V藻∶V泥=1∶1的比例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小球,形成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用来去除模拟污水里的氮磷。实验表明,不同的小球浓度的脱氮除磷效果不同,最佳效果的藻菌小球浓度为V球∶V水=1∶4 5,在60h的周期中,TN去除率为76 79%,TP的去除率在90%左右,小球浓度太低(V球∶V水=1∶9)和太高(V球∶V水=1∶3,1∶2 25,1∶1 8)则TN和TP的去除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藻菌 小球浓度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吹脱-SBR法处理DSD酸生产废水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妍 孙力平 贾仁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82,107,共4页
针对DSD酸废水难降解,高氨氮,高色度以及含盐的特点,设计了微电解-吹脱-SBR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DSD酸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炭铁比1.6,采用曝气加搅拌方式微电解50min,在pH为11~12,气水体积比为4000条件下吹脱6h,在溶解氧... 针对DSD酸废水难降解,高氨氮,高色度以及含盐的特点,设计了微电解-吹脱-SBR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DSD酸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炭铁比1.6,采用曝气加搅拌方式微电解50min,在pH为11~12,气水体积比为4000条件下吹脱6h,在溶解氧浓度为3mg/L条件下,SBR法生化反应6h,最终该工艺对COD、NH4+-N、色度去除率分别约为86.5%,95.3%和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 吹脱 SBR 还原段DSD酸生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基锡在鱼脑中的吸收与沿轴突传递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振湖 黄国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9,共5页
为证实水中三丁基锡是否与Hg2+,Cd2+与Mn2+等离子相类似,即由鱼的感觉器官进入神经系统,再经过轴突传递进入大脑。笔者将一组虹鳟鱼暴露在含有113Sn-TBT(4 2kBq L)的水中;另一组经静脉注射113Sn-TBT。用全身放射自显影方式给出113Sn-TB... 为证实水中三丁基锡是否与Hg2+,Cd2+与Mn2+等离子相类似,即由鱼的感觉器官进入神经系统,再经过轴突传递进入大脑。笔者将一组虹鳟鱼暴露在含有113Sn-TBT(4 2kBq L)的水中;另一组经静脉注射113Sn-TBT。用全身放射自显影方式给出113Sn-TBT在鱼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113Sn-TBT可以通过鱼感觉器官,例如隆起颗粒进入鱼脑,并大量累积。静脉给药组的鱼大脑中也出现了放射性标记,表明TBT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由此得出结论:TBT可由水→鳃→血流→血脑屏障→大脑的传递过程在鱼的大脑中累积,但TBT也能经过水暴露敏感神经的端点被鱼体吸收,再由轴突传递直接输送到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基锡 吸收 轴突传递 全身放射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双(苯并口恶唑-2-基)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OB-1)的合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振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以对甲基苯甲酸及其乙酯为原料,经过三氧化铬在乙酐中的氧化反应、在氯苯溶剂中以氯化亚砜为氯化试剂的侧链氯化反应和亚磷酸三乙酯为乙基化试剂的酯化反应,再经两步缩合反应,合成了荧光增白剂4,4′ 双(苯并口恶唑 2 基)二苯乙烯(OB-1)... 以对甲基苯甲酸及其乙酯为原料,经过三氧化铬在乙酐中的氧化反应、在氯苯溶剂中以氯化亚砜为氯化试剂的侧链氯化反应和亚磷酸三乙酯为乙基化试剂的酯化反应,再经两步缩合反应,合成了荧光增白剂4,4′ 双(苯并口恶唑 2 基)二苯乙烯(OB-1)。OB-1(由Ⅲ合成Ⅳ粗品)的收率由文献中平均90%提高到平均99%以上。通过对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在DMF中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经HPLC测定,w(OB-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4 4’-双(苯并噁唑-2-基)二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池勇志 费学宁 刘雅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厌氧颗粒 污泥 厌氧反应器 优势菌 有机物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性能实验研究
20
作者 汪艳宁 熊振湖 王秀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在主反应器前设置缺氧选择器,同时改变运行周期和进水-曝气方式,研究CAST工艺的生物降解过程及脱氮机理,并考察该工艺去除有机碳和脱氮的性能。结果表明,CAST生物脱氮工艺中最佳周期为4h。其出水CODC... 本文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在主反应器前设置缺氧选择器,同时改变运行周期和进水-曝气方式,研究CAST工艺的生物降解过程及脱氮机理,并考察该工艺去除有机碳和脱氮的性能。结果表明,CAST生物脱氮工艺中最佳周期为4h。其出水CODCr质量浓度为61.80 mg/L,去除率为84.52%;出水TN质量浓度平均为25.17 mg/L,去除率为54.56%。非限制性曝气没有太大优势。建议采用限制性曝气与非连续性进水方式,以节约能耗和提高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CAST工艺 生物脱氮 运行周期 进水方式 曝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