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帅 陈尚斌 +2 位作者 司庆红 韩宇富 张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152-153,共6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海陆过渡相太原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测试分析太原组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储层地球化学与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成藏特征。估算页岩气资源潜力。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泥页岩沉积于三角洲平原和潮坪-潟湖环境,沉积厚度为30~70 m,自东向西变薄;泥页岩有机质为Ⅲ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为4.06%,成熟度为0.90%~2.40%,处于中等—过成熟阶段;储层孔隙以微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超过45%,具较好的页岩气源岩和储层条件;页岩气藏主要为深埋热作用与岩浆热作用叠加的热成因型气藏,形成于早白垩世的生烃高峰期。采用体积法估算页岩气资源量约为1.924 3×10^(12)m^3;初步优选出临县—兴县和石楼—隰县—大宁—蒲县等2个勘探有利区,有利区页岩气资源潜力约为0.92×10^(12)m^3,该研究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 成藏特征 资源潜力 太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煤系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晓波 司庆红 +2 位作者 左兆喜 张超 周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30-2938,共9页
认识储层特殊性并遴选优质层段是进行陆相煤系页岩勘探开发的首要工作。本文运用TOC、Ro、有机岩石热解、XRD、SEM、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等实验,对大同组陆相页岩储层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表征,探讨孔隙结构特殊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认识储层特殊性并遴选优质层段是进行陆相煤系页岩勘探开发的首要工作。本文运用TOC、Ro、有机岩石热解、XRD、SEM、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等实验,对大同组陆相页岩储层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表征,探讨孔隙结构特殊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宁武地区大同组泥页岩厚度大,成熟度中等,具有生烃潜力,按照岩性可划分为4个层段。大同组微纳米孔隙可划分为"双峰型"、"单峰型"和"弱峰型",孔隙比表面积与TOC呈正相关趋势,比表面积与黏土矿物含量正相关,相关性较好,大孔和微孔分别由脆性矿物和黏土矿物提供。陆相页岩孔隙主要受沉积成岩和构造改造影响,分流河道沉积表现为由下至上黏土矿物含量增多,沉积物颗粒变细,泥页岩孔隙度逐渐减小,深湖相沉积表现为由下至上黏土矿物含量降低,碎屑矿物颗粒增多,沉积物颗粒变粗,孔隙度增大,成岩作用对页岩有机质生烃孔隙具有贡献,同时发生压实作用使孔隙率降低,构造改造对页岩气渗流和逸散利弊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煤系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非均质性 主控因素 大同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宁武盆地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 被引量:22
3
作者 左兆喜 张晓波 +3 位作者 陈尚斌 司庆红 张超 刘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30-1140,共11页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煤系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之一。以宁武盆地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资料、TOC、XRD、扫描电镜、压汞及低温液氮测试,划分泥页岩发育层段,分析煤系页岩TOC、矿物成分、孔隙度、孔容、比表面积参...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煤系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之一。以宁武盆地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资料、TOC、XRD、扫描电镜、压汞及低温液氮测试,划分泥页岩发育层段,分析煤系页岩TOC、矿物成分、孔隙度、孔容、比表面积参数宏观非均质性及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探讨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平均厚度分别为32.77m和67.68m,可划分为5个层段和4种暗色泥页岩类型,黑色页岩具有TOC、孔隙度、水敏性中等,脆性高特点,是最利于开发的优质储层段;微孔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影响,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黏土矿物含量较低时,微孔与TOC呈现正相关;煤系泥页岩宏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和构造影响,微观非均质性受成岩演化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优选煤系页岩气优质储层段和压裂工艺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页岩气 储层非均质性 太原组和山西组 宁武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