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三十年天津市地热大规模开发热储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殷肖肖 赵苏民 +2 位作者 蔡芸 闫佳贤 许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7-313,共17页
天津是我国较早大规模开发深层地热的地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持续开采回灌,对深部热储特征有无影响,是否引起了资源枯竭、水质恶化以及热储温度下降等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收集了1992年以来天津市地热开发过程中的不... 天津是我国较早大规模开发深层地热的地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持续开采回灌,对深部热储特征有无影响,是否引起了资源枯竭、水质恶化以及热储温度下降等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收集了1992年以来天津市地热开发过程中的不同热储层热水开发利用量、回灌量、水位、水质、水温等近30年的时间序列监测资料,通过垂向及横向对比,对地热持续开发30年来天津市不同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热水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各热储层地热流体的主要化学组分基本稳定,多年来无明显变化,地热采灌系统尾水回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热流体的原始化学特征,但深大断裂作为热流通道引起的顶托补给,会对上层热储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天津市回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热储水位下降幅度减缓或出现回升,热储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的趋势,但回灌井热储段经过非供暖期的恢复无法达到最初的温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持续采灌条件下,回灌井筒的“冷堆积”及采灌井的优化调配应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发 水动力场 化学场 温度场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网建设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光辉 林黎 +6 位作者 程万庆 曾梅香 刘东林 宋美钰 蔡芸 王平 宗振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0-1666,共7页
天津是中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顺利完成试点工作,形成了"调查先行、规划跟进、工程示范、监测到位、政策保障"的"天津模式",动态监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结合天津... 天津是中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顺利完成试点工作,形成了"调查先行、规划跟进、工程示范、监测到位、政策保障"的"天津模式",动态监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先,结合天津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制定了动态监测网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建设了地层温度监测站、运行系统监测站及两者皆有的监测站共11个,同时建立了天津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验基地及动态监测中心,采用GPRS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无线传输;产学研相结合,研制了"分布串列式地层精细温度测量和传输采集系统"等监测设备、仪器及软件,共申报国家专利14项;在总结和分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动态监测规程》。笔者认为,天津的工作成果,必将为其他省市开展浅层地热能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动态监测网 监测中心 专利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热开发对环境地质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夏大平 王心义 +2 位作者 林建旺 林黎 田光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14-18,共5页
结合天津地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从影响地热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考虑,指出了天津地热开发对水环境、地面沉降和地震活动产生的影响。指出尾水排入指定的公共污水管道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采取回灌的措施来防止地面沉降,利用井水汞异常来推断和预... 结合天津地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从影响地热可持续利用的因素考虑,指出了天津地热开发对水环境、地面沉降和地震活动产生的影响。指出尾水排入指定的公共污水管道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采取回灌的措施来防止地面沉降,利用井水汞异常来推断和预测地震的方法,减少和降低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使地热水资源能够合理开采,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开发 环境地质 地面沉降 地震活动 天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法和二维地震勘探在太康隆起西部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胥博文 朱怀亮 +7 位作者 杨忠彦 叶高峰 张德森 闻爽 邵炳松 郭充 闫晋龙 孙健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为探明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地区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分布情况,在研究区布设了两条大地电测探测(MT)剖面和两条二维地震勘探测线,其中MT剖面共获得63个测深点,二维地震测线共布设16.24 km。MT数据和地震资料运用不同的数据处理和... 为探明南华北盆地太康隆起西部地区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分布情况,在研究区布设了两条大地电测探测(MT)剖面和两条二维地震勘探测线,其中MT剖面共获得63个测深点,二维地震测线共布设16.24 km。MT数据和地震资料运用不同的数据处理和反演方法,分别得到了可靠的地下介质二维地电模型和较明显的反射波组。探测结果表明,本次勘探精细标定出了新近系热储层底板和奥陶系热储层顶板构造形态和埋深,解译断裂5条。结合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以及钻孔勘探资料,绘制了研究区新近系底板埋深等值线图和奥陶系顶板埋深等值线图。WR-1井深3306.80 m,钻遇地层为第四系、新近系、三叠系、石炭系—二叠系和寒武系—奥陶系,钻探结果与物探预测较一致。通过对新近系馆陶组降压试验,其最大出水量为100.39 m3/h,出水温度为55℃,达到了本次勘查工作的目标,为后续地热勘探开发工作提供新的证据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二维地震勘探 地热资源 勘探远景 太康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阻垢剂对地热流体碳酸钙垢的阻垢性能与机理
5
作者 谷永 胥博文 +3 位作者 王惠荣 时光伟 郑晓菲 阮传侠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163-169,共7页
通过研制新型绿色复配阻垢剂HPMA-AMPS-PAA,并利用6种实际地热流体验证其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HPMA、AMPS和PAA投加量分别为2、6 mg/L和8 mg/L时,复配阻垢剂较单一阻垢剂阻垢率提升25.92%,在200℃高温或pH=9条件下,停留时间为24 h... 通过研制新型绿色复配阻垢剂HPMA-AMPS-PAA,并利用6种实际地热流体验证其阻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HPMA、AMPS和PAA投加量分别为2、6 mg/L和8 mg/L时,复配阻垢剂较单一阻垢剂阻垢率提升25.92%,在200℃高温或pH=9条件下,停留时间为24 h时仍可保持80%以上阻垢率,同时Na^(+)、K^(+)、Mg^(2+)等离子由于盐效应可进一步提升阻垢效果。通过对阻垢机理研究得出,HPMA-AMPS-PAA通过晶格畸变、螯合和分散协同作用,促使碳酸钙从方解石向球霰石晶型转变,有效抑制碳酸钙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结垢 绿色阻垢剂 热动力学因素影响 协同阻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牛驼镇与天津地热田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33
6
作者 杨吉龙 柳富田 +3 位作者 贾志 袁海帆 胥勤勉 胡云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分析了河北牛驼镇和天津两个中低温地热田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地热水赋存环境。结果表明:两个地热田系统存在明显差异,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到雾迷山组地热水存在各自的混合线。不同层位的浅层地下水、地热水物理混... 本文分析了河北牛驼镇和天津两个中低温地热田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地热水赋存环境。结果表明:两个地热田系统存在明显差异,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到雾迷山组地热水存在各自的混合线。不同层位的浅层地下水、地热水物理混合作用明显。地热田蓟县系雾迷山组和奥陶系高温地热水与碳酸岩含水介质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造成了δ18O发生飘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热水主要是浅部第四系地下水与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发生混和作用的结果。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中Cl~–和HCO_3~–含量增高的同时,SO_4^(2-)含量随之减小(0.20~1.30 mg/L),明显低于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及奥陶系地热水中的SO_4^(2-)含量(273~394 mg/L),指示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发生了明显的脱硫酸作用。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揭示了牛驼镇地热田雾迷山组和奥陶系地热水处在还原环境中,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水力联系弱,主要以侧向径流补给为主,而天津地热田奥陶系和雾迷山组地热水与浅部第四系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强,同时存在垂向和侧向径流补给。牛驼镇和天津两个地热田均具有巨大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但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资源环境并重的原则,保障地热资源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驼镇地热田 天津地热田 水化学差异 氢氧稳定同位素 环境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孔隙型热储层地热流体回灌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8
7
作者 林黎 王连成 +2 位作者 赵苏民 王颖萍 胡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128,共4页
文章通过对孔隙型热储层地热流体回灌试验中回灌量与液柱压力、流体温度相互关系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热储层物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回灌水温度、成井工艺、回灌与开采井间的距离、回灌方式等条件。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回灌 水文地质 成井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奥陶系热储层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宝珠 黎雪梅 +1 位作者 聂瑞平 穆春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9-374,共6页
天津境内在宝坻断裂以南的广大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在水平方向上地热流体自北东向南西矿化度逐渐增高,水质渐趋复杂。其中奥陶系热储层是位于最上层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紧邻上覆的孔隙型热储层。其地热流体的矿化度变... 天津境内在宝坻断裂以南的广大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在水平方向上地热流体自北东向南西矿化度逐渐增高,水质渐趋复杂。其中奥陶系热储层是位于最上层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紧邻上覆的孔隙型热储层。其地热流体的矿化度变化范围是天津地区所有热储层中最大的、水化学类型也出现天津地区所有热储层中所独有的高硫、高钙水型:SO4·Cl-Na·Ca。本文以分布在沧县隆起区中南部的奥陶系地热井为研究重点,通过地热流体水质检测、岩性化学分析、淋溶实验等手段,分析了形成奥陶系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体 奥陶系 基岩裂隙型热储层 水质类型 岩性化学分析 淋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裂隙热储层采、灌井井间连通试验研究--以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回灌井HX-25B示踪测试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梅香 阮传侠 +1 位作者 赵越波 田光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探明回灌流体进入热储层后的运移方式和空间,1998~1999年地热井开采期间,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在包括一眼回灌井、五眼观测井的试验井场首次进行了化学示踪剂(KI)回灌试验;2001~2002年在同一井场又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35S)示... 为探明回灌流体进入热储层后的运移方式和空间,1998~1999年地热井开采期间,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在包括一眼回灌井、五眼观测井的试验井场首次进行了化学示踪剂(KI)回灌试验;2001~2002年在同一井场又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35S)示踪回灌试验。前后两次连通试验均与传统的水文地质方法如抽水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但在判断热储层渗流场特征、采灌井间的水力联系等方面,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连通试验结果具有更直观、明显、量化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示踪剂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响应曲线 渗流场特征 天津王兰庄地热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热回灌试验分析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7
10
作者 林建旺 刘小满 +1 位作者 高宝珠 王心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在分析天津地区地热地质背景、地热资源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热回灌试验历程及目的,划分了回灌阶段,研究了不同热储层回灌水温度、压力、回灌方式对地层吸水能力的影响和回灌条件下热储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在分析天津地区地热地质背景、地热资源赋存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热回灌试验历程及目的,划分了回灌阶段,研究了不同热储层回灌水温度、压力、回灌方式对地层吸水能力的影响和回灌条件下热储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并对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研究表明,在天津实施地热回灌开采是可行的,它对延长地热开发寿命、改善生存环境、保持资源的循环利用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回灌 试验历程 地热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地热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馆陶组热储回灌技术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17
11
作者 阮传侠 冯树友 +2 位作者 沈健 林黎 江国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8-506,共9页
可持续回灌是地热资源循环采用的基本。本文通过热储敏感性、堵塞原因、成井结构以及地面装置分析了回灌衰减的原因。认为物理堵塞是回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成井结构是维持可持续回灌的关键,标准的地面设备可避免由于物理和化学原因引起的... 可持续回灌是地热资源循环采用的基本。本文通过热储敏感性、堵塞原因、成井结构以及地面装置分析了回灌衰减的原因。认为物理堵塞是回灌堵塞的主要原因,成井结构是维持可持续回灌的关键,标准的地面设备可避免由于物理和化学原因引起的堵塞。本文采用成功的成井结构和标准的地面装置开展馆陶组热储回灌地热资源循环采用的示范工程建设,回灌率达到100~123 m3/h,实现了天津滨海新区馆陶组热储回灌突破,保证了滨海新区馆陶组地热资源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滨海新区 馆陶组热储 回灌研究 工程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地热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百鸣 林黎 赵苏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通过对王兰庄、山岭子、塘沽、武清、大港及周良庄等地热田的勘查,文章对天津地区的地热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华北地台大的构造演化过程中,造成本区上地壳花岗岩顶板埋深变浅以及厚度的增加,具有足够丰度、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 通过对王兰庄、山岭子、塘沽、武清、大港及周良庄等地热田的勘查,文章对天津地区的地热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华北地台大的构造演化过程中,造成本区上地壳花岗岩顶板埋深变浅以及厚度的增加,具有足够丰度、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元素蜕变生成热聚集形成地球内部的增温;古老的地盾与较为活动的冒地槽之间的地台上较高的上地幔热流得以在较短的路径上向外传递。得出结论:天津地区属于地热正常区,只有在一定的构造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下,才能形成局部的地热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热源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的指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卫星 赵娜 +2 位作者 张亚娜 曹淑萍 李攻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2-938,共7页
地热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天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As、B、Be、Bi、Hg、Sb等可以作为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可以使用这些元素来进行地热田异常调查。本文利用天津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 地热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天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As、B、Be、Bi、Hg、Sb等可以作为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重要指标,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可以使用这些元素来进行地热田异常调查。本文利用天津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土壤调查数据,分析了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中As、B、Be、Bi、Hg、Sb的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认为土壤中As、B、Be、Bi、Hg、Sb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天津地区地热田异常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可以为今后预测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规划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热田 天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地下水和地热流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啸 高亮 +1 位作者 段喜贵 杨玉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8-253,共6页
对天津市地下水和地热流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水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评价天津市居民因饮用地下水和地热流体所致的内照射剂量。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地下水和地热流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属正常水平,未发现放射性水... 对天津市地下水和地热流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水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评价天津市居民因饮用地下水和地热流体所致的内照射剂量。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地下水和地热流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属正常水平,未发现放射性水平异常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热流体 天然放射性核素 内照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馆陶组地热资源水位动态浅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光辉 林建旺 +1 位作者 阮传侠 王心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通过收集和整理以往的动态观测资料,介绍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地热资源的背景和开发利用现状,从单井和平面上分析了该区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流体水位动态变化规律,针对滨海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建... 通过收集和整理以往的动态观测资料,介绍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地热资源的背景和开发利用现状,从单井和平面上分析了该区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流体水位动态变化规律,针对滨海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建议,从而为地热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馆陶组 水位动态特征 可持续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区地热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分析:以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永香 李嫄嫄 +2 位作者 俞礽安 张婷婷 朱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03,共6页
滨海新区分布大量可改造的油田废弃井。通过分析研究区3口废弃井成功改造实例,结合区内地热赋存特征,探讨油区地热资源集约化开发保障措施。区内采用"一采两灌"开发模式获取了回灌井瞬时回灌量最大64m^3/h、稳定回灌井60m^3/... 滨海新区分布大量可改造的油田废弃井。通过分析研究区3口废弃井成功改造实例,结合区内地热赋存特征,探讨油区地热资源集约化开发保障措施。区内采用"一采两灌"开发模式获取了回灌井瞬时回灌量最大64m^3/h、稳定回灌井60m^3/h的试验参数,建立了石油井改造采灌示范工程,对今后滨海新区油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射孔目的层为新近系馆陶组Ⅲ段,预测改造后的石油井水温度55~70℃,单井涌水量50~80m^3/h,能有效地实现采灌平衡,保证地热资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废弃油井 地热资源 改造 集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热流体中的沉积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俊峰 黎雪梅 +3 位作者 林建旺 刘杰 王连成 高宝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44,共8页
地热流体在利用过程中,可在过滤装置、管道、井管、井口、回灌井的滤水管等多个环节形成多种成分的沉积物:包括岩屑的机械沉积和地热流体中过饱和矿物的化学沉淀。本文对天津地区地热利用过程中不同部位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分别取样,利用SE... 地热流体在利用过程中,可在过滤装置、管道、井管、井口、回灌井的滤水管等多个环节形成多种成分的沉积物:包括岩屑的机械沉积和地热流体中过饱和矿物的化学沉淀。本文对天津地区地热利用过程中不同部位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分别取样,利用SEM或XRD方法进行矿物鉴定,结果表明各部位的沉积物成分不尽相同。利用多年积累的数据,对地热流体的赋存条件、多种矿物的SI值模拟及沉积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部位沉积物的来源及其形成机制。结合地热利用系统及成井工艺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沉积物的防治措施及目前尚难避免的沉积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体 机械沉积 化学沉淀 SEM 过饱和指数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山岭子地热田地下热水 被引量:8
18
作者 廖志杰 陈振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4-232,共9页
本文含4部分。第1部分概述热田形成的地质背景,明确指出热田为一温水系统;第2部分讨论了热水的化学组分,按水/岩平衡状态,基岩所含热水未达平衡,第三系所含热水接近于平衡状态;第3部分从热水的“年龄”讨论水的置换机制;第4部分论述地... 本文含4部分。第1部分概述热田形成的地质背景,明确指出热田为一温水系统;第2部分讨论了热水的化学组分,按水/岩平衡状态,基岩所含热水未达平衡,第三系所含热水接近于平衡状态;第3部分从热水的“年龄”讨论水的置换机制;第4部分论述地下热水与冰期的关系,认为天津热水氧同位素漂移不是由于水/岩间的同位素交换,而是受控于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地热田 地下热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馆陶组地热流体可采量计算方法及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杰 宋美钰 +2 位作者 胥博文 阮传侠 石峰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5-1666,共12页
【研究目的】“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求着力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天津市低碳清洁能源——地热资源丰富,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津市开展了《天津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 【研究目的】“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求着力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天津市低碳清洁能源——地热资源丰富,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天津市开展了《天津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的编制工作。其中为了夯实规划编制基础、摸清地热资源禀赋,设置评价专题对天津市地热资源潜力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专题通过采用热储法、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对天津市馆陶组地热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结果】热储法在不考虑回灌及其他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馆陶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0.94×10^(8)m^(3)/a;统计分析法在考虑回灌、水位降幅及水位降深的情况下,馆陶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0.28×10^(8)m^(3)/a;数值模拟法在考虑回灌、温度降幅及水位降深的情况下,馆陶组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0.296×10^(8)m^(3)/a。【结论】通过对比研究,认为采用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可信度较高,并且利用了基于GIS的层次分析法,将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馆陶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及适宜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馆陶组 地热资源调查工程 统计分析法 数值模拟法 层次分析法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限混合网络模型计算天津地热田热水量
20
作者 王心义 周廷强 林建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4,共5页
针对因地热水位动态资料不足而导致的水量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的状况,以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层为例,建立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资料进行地热水量计算的有限混合网络模型,并利用1998—2001年的水位、水量及^14C资料进行了模型的识别... 针对因地热水位动态资料不足而导致的水量计算结果偏离实际的状况,以天津地热田雾迷山组热储层为例,建立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4C资料进行地热水量计算的有限混合网络模型,并利用1998—2001年的水位、水量及^14C资料进行了模型的识别,得到了有效孔隙度和弹性释水率等水文地质参数,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了地热水的储存量及补给量。研究表明,地热水的开采主要是消耗弹性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量 有限混合网络模型 放射性同位素^14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