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鹦鹉温室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巨峰 刘文军 +8 位作者 张先光 刘克明 史东杰 周勇 王永辰 刘肖莲 李春艳 白晓慧 庄保陆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185-189,共5页
为提升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的养殖效益,降低能耗,构建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A棚)。该系统以传统温棚养殖系统为对照(B棚),通过将各养殖池交叉串联,配置集中输水管道和多层级物理+生物过滤等... 为提升血鹦鹉(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的养殖效益,降低能耗,构建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A棚)。该系统以传统温棚养殖系统为对照(B棚),通过将各养殖池交叉串联,配置集中输水管道和多层级物理+生物过滤等处理设施。通过比较在不同养殖模式下,血鹦鹉养殖出产的品级、养殖成本及效益,研究血鹦鹉工程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性能及效果。结果表明,A棚养殖的成活率为96.6%,比B棚高1.06百分点;参照国家标准GB/T 30946—2014观赏鱼分级规则血鹦鹉鱼,A棚出产AAA级、AA级和A级血鹦鹉的比例分别为19.70%、35.78%和29.64%,分别比B棚高4.1百分点、3.07百分点和1.87百分点;A棚出产返黑现象血鹦鹉和B级血鹦鹉所占比例分别为13.19%、1.69%,分别比B棚低2.23百分点、6.81百分点。表明该工程化养殖系统能够提高血鹦鹉的成活率和优级品的产出率,并能提高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设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品级 养殖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室外池塘养殖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巨峰 张先光 +1 位作者 李春艳 吴会民 《中国水产》 2017年第5期94-95,共2页
为了降低血鹦鹉养殖成本,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利用现有室外池塘进行养殖试验,成本大幅降低,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关键词 池塘养殖试验 血鹦鹉 室外 养殖成本 工程中心 经济效益 观赏鱼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鱼水族缸养殖技术
3
作者 张先光 刘真 +4 位作者 王春鹿 韩现芹 王宇 史东杰 姜巨峰 《科学养鱼》 2022年第4期76-77,共2页
血鹦鹉鱼由紫红火口鱼和红魔鬼鱼杂交所得,遗传了来自两种鱼所特有的生理习性,易养,全身鲜艳通红,加上胖嘟嘟的体形和柔柔的鳍条,非常惹人喜爱。血鹦鹉鱼因有红红火火等美好寓意,养殖技术又比较简单,成为家庭养殖热带观赏鱼的首选。随... 血鹦鹉鱼由紫红火口鱼和红魔鬼鱼杂交所得,遗传了来自两种鱼所特有的生理习性,易养,全身鲜艳通红,加上胖嘟嘟的体形和柔柔的鳍条,非常惹人喜爱。血鹦鹉鱼因有红红火火等美好寓意,养殖技术又比较简单,成为家庭养殖热带观赏鱼的首选。随着血鹦鹉鱼家庭水族缸养殖人群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及促进血鹦鹉鱼产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天津市观赏鱼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了血鹦鹉鱼水族缸式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水族缸 家庭养殖 生理习性 养殖技术研究 观赏鱼 鳍条 服务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养殖试验
4
作者 张先光 王春鹿 +3 位作者 马友福 韩现芹 王宇 姜巨峰 《河北渔业》 2021年第4期30-32,共3页
为探索血鹦鹉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本试验构建了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养殖技术模式,经过8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产生效益为324.58... 为探索血鹦鹉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绿色高效养殖新模式,本试验构建了血鹦鹉鱼套养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养殖技术模式,经过8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养殖池可产生效益为324.58元,其中女王大帆每平方米可产收益为203.12元。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比较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cichlasoma synspilum♀) 女王大帆(Hypostomus plecostomus) 套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5
作者 刘彦萧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5期65-66,共2页
血鹦鹉鱼也被称为财神鱼,外观为红色,体型呈椭圆型,血鹦鹉鱼为杂交品种,以其周身大红色及活泼可爱的嘴型和身形受到了广大观赏鱼友的喜爱。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具备生产效率高、规模大、质量优等优势,目前被快速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 血鹦鹉鱼也被称为财神鱼,外观为红色,体型呈椭圆型,血鹦鹉鱼为杂交品种,以其周身大红色及活泼可爱的嘴型和身形受到了广大观赏鱼友的喜爱。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具备生产效率高、规模大、质量优等优势,目前被快速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以期指导血鹦鹉鱼池塘养殖技术快速发展。1养殖管理要点1.1水池要求与消毒血鹦鹉鱼养殖方式为搭建大棚、挖掘水泥池,结合养殖规模,控制好养殖大棚建设面积,同时将养殖大棚水深控制在2 m左右为宜,底部铺上黑膜,同时确保底部平坦,进排水便利。此外,要配置增氧机,一般每公顷配套增氧机45 kw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技术 增氧机 血鹦鹉鱼 水泥池 观赏鱼 养殖技术要点 杂交品种 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人工养殖模式和疾病防控技术
6
作者 刘彦萧 陈移波 +2 位作者 王春鹿 段永楠 吕欢 《黑龙江水产》 2022年第5期55-58,共4页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Cichlasoma synspilum)是常见观赏鱼,也被称之为财神鱼、发财鱼,其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高、适应性强、性情温和等特点和优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血鹦鹉人工养殖时,科学的养殖技术是影响养殖成功...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Cichlasoma synspilum)是常见观赏鱼,也被称之为财神鱼、发财鱼,其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高、适应性强、性情温和等特点和优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血鹦鹉人工养殖时,科学的养殖技术是影响养殖成功率及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池塘养殖和水泥池养殖两个方面介绍了血鹦鹉的人工养殖模式,并对血鹦鹉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寄生虫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可供广大血鹦鹉养殖爱好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Cichlasoma synspilum) 人工养殖 疾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家系的体型性状判别分析及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春艳 吴会民 +5 位作者 李婵 刘肖莲 白晓慧 张先光 付志茹 姜巨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揭示不同体型血鹦鹉家系(Vieja synspila Hubbs♀×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unther♂)的种质差异,对不同血鹦鹉家系开展体型性状判别分析及遗传差异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对血鹦鹉家系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利用6对微... 为揭示不同体型血鹦鹉家系(Vieja synspila Hubbs♀×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unther♂)的种质差异,对不同血鹦鹉家系开展体型性状判别分析及遗传差异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对血鹦鹉家系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检测血鹦鹉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广义线性模型(GLM)筛选与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利用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较为成功,判别准确率为95%;6个微卫星标记均能在2个血鹦鹉家系中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为174~416 bp;各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032~3.908,期望杂合度(H_e)为0.031~0.756,观测杂合度(H_o)为0.031~0.96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30~0.696,YT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JT家系;分子标记Vsac05与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该标记的AC、AD、BC基因型只在YT家系中出现,等位基因C(375 bp)是YT家系特有的基因。研究表明,分子标记Vsac05可用于血鹦鹉分子育种,以提高血鹦鹉鱼的优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判别分析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套养南美白对虾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巨峰 张先光 +4 位作者 周勇 李春艳 刘肖莲 马林 白晓慧 《科学养鱼》 2019年第7期25-26,共2页
为了探索高效绿色养殖技术模式,天津市开展了血鹦鹉套养南美白对虾试验,养殖3个月,亩效益达到了0.95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为了推广该养殖技术模式,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与设施池塘面积为7亩,池底平坦.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增氧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鱼与其亲本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5 位作者 刘肖莲 李春艳 付志茹 白晓慧 冯守明 张先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183-185,共3页
为提高高品质血鹦鹉鱼产出率,研究了血鹦鹉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高及其亲本红头丽体鱼(C. synspilum Hubbs)(母本)和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 Gunther)(父本)的主要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组合繁育的血鹦鹉鱼的形态存在... 为提高高品质血鹦鹉鱼产出率,研究了血鹦鹉鱼的全长、体长和体高及其亲本红头丽体鱼(C. synspilum Hubbs)(母本)和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 Gunther)(父本)的主要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亲本组合繁育的血鹦鹉鱼的形态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血鹦鹉鱼与其亲本的多项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 <0. 05),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血鹦鹉鱼的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为因变量、其亲本的形态学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在生产实践中的亲鱼配组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红头丽体鱼 红魔丽体鱼 形态学指标 相关性 分化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投喂对血鹦鹉鱼生长、体色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洪玥 孙学亮 +5 位作者 方珍珍 刘文军 尚东维 温雪冰 王小波 徐晓燕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7,共6页
600尾健康血鹦鹉,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25%、50%、75%和100%)的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即25%替代组、50%替代组、7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不添加黑水虻虫油的记为对照组。投喂42 d后测定生长... 600尾健康血鹦鹉,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25%、50%、75%和100%)的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即25%替代组、50%替代组、7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不添加黑水虻虫油的记为对照组。投喂42 d后测定生长、体色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黑水虻虫油替代豆油对血鹦鹉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存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替代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5%和100%替代组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75%替代组AST和AL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75%替代组LZM活性、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体色红度(a~*)无显著差异(P>0.05),黄度(b~*)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皮肤和尾鳍类胡萝卜素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75%替代组对血鹦鹉鱼生长、体色、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油 血鹦鹉 生长 体色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童童 喻达辉 +5 位作者 翟子钦 谭传港 何积翠 尚东维 陈移波 白丽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9-1387,共9页
【目的】分析法螺(Charonia tritonis)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探究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对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为法螺属动物类群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法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材料,选择... 【目的】分析法螺(Charonia tritonis)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探究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对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为法螺属动物类群的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法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为材料,选择以ATG为起始密码子的非重复且长度大于300 bp的11个CDS(Coding DNA sequence)序列,采用CodonW 1.4.2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根据相对使用度差值(△RSCU)>0.08且RSCU在高表达基因库中>1.00的标准筛选出最优密码子。【结果】法螺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第1位GC含量(GC1)的波动范围在35.80%~53.10%,平均为43.54%;第2位GC含量(GC2)的波动范围在32.40%~43.40%,平均为36.11%;第3位GC含量(GC3)的波动范围在23.00%~30.60%,平均为27.79%,GC1和GC2明显高于GC3;同义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GC3_(S))的波动范围在20.90%~29.60%,平均为26.23%,表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以A/U(T)结尾为主;密码子适应指数(CAI)的波动范围为0.096~0.166,平均为0.137;密码子偏好性指数(CBI)的波动范围在-0.212~-0.086,平均为-0.133;最优密码子使用频率(FOP)的波动范围为0.246~0.339,平均为0.306;有效密码子数目ENC的波动范围在44.37~51.69,平均为47.84;总平均亲水性(GRAVY)的变化范围在0.4419~1.4727,平均为0.9501。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绘图分析及对应性分析均表明,在法螺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形成过程中受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双重作用,但以自然选择为主导。综合高表达优越密码子和高频密码子,最终确定出11个密码子为法螺线粒体基因组最优密码子,分别为UUU、CUA、GUA、UAU、CAA、AAA、UCA、CCA、ACA、GCC和GCA,其中有1个密码子以G/C结尾,其余10个密码子均以A/U结尾。【结论】法螺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以A/U(T)结尾,筛选确定的11个最优密码子主要以A/U结尾。法螺线粒体基因组密码子为弱偏好性密码子,自然选择在其偏好性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螺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活体运输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先光 姜巨峰 《科学养鱼》 2019年第2期77-78,共2页
血鹦鹉是热带观赏鱼中最为畅销的品种,具有易养殖、体色红艳、价格适中等特点,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血鹦鹉最适生存水温25~30℃,低于20℃血鹦鹉游动缓慢。血鹦鹉为紫红火口与红魔鬼的杂交品种,鳃部存在缺陷,属于高氧鱼,因此血鹦鹉的活... 血鹦鹉是热带观赏鱼中最为畅销的品种,具有易养殖、体色红艳、价格适中等特点,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血鹦鹉最适生存水温25~30℃,低于20℃血鹦鹉游动缓慢。血鹦鹉为紫红火口与红魔鬼的杂交品种,鳃部存在缺陷,属于高氧鱼,因此血鹦鹉的活体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 帆布袋 尼龙袋 观赏鱼 密封充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纹海马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筛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文军 尚东维 +3 位作者 于小涵 崔培 杨燕菁 孙金辉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52-56,60,共6页
为探究引起天津某养殖场线纹海马发病死亡的病因,从患病线纹海马肝胰脏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Par-1,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16S rRNA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等方法确定其种。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Par-1为短小、... 为探究引起天津某养殖场线纹海马发病死亡的病因,从患病线纹海马肝胰脏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Par-1,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16S rRNA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等方法确定其种。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Par-1为短小、弯曲呈弧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赖氨酸脱羧酶、硝酸盐还原等为阳性;菌株所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18 bp,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同源性达99%~100%,从而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其对线纹海马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5.01×10^(6)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肟、阿齐霉素、诺氟沙星、链霉素、四环素等22种药物敏感。本研究为防治天津地区线纹海马细菌性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海马 副溶血弧菌 病原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鱼套养银龙鱼试验
14
作者 张先光 韩现芹 +4 位作者 王春鹿 王宇 尚东维 刘文军 姜巨峰 《科学养鱼》 2021年第3期77-78,共2页
血鹦鹉鱼是热带观赏鱼中最为畅销的品种之一,以温室大棚养殖为主。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血鹦鹉鱼的养殖量也在逐年增加,消费者对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养殖利润点在逐年下降。为了探索新的养殖技术模式,天津嘉禾田源观赏鱼养殖有限... 血鹦鹉鱼是热带观赏鱼中最为畅销的品种之一,以温室大棚养殖为主。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血鹦鹉鱼的养殖量也在逐年增加,消费者对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养殖利润点在逐年下降。为了探索新的养殖技术模式,天津嘉禾田源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了血鹦鹉鱼套养银龙鱼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利润 养殖量 水产研究所 观赏鱼养殖 温室大棚 套养 热带观赏鱼 品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鹦鹉鱼六鞭毛虫病的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东维 陈移波 +3 位作者 刘彦萧 段永楠 王春鹿 吕欢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5期219-221,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在家庭中饲养观赏鱼,部分人尤为喜爱颜色鲜艳的血鹦鹉鱼,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血鹦鹉鱼非常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当血鹦鹉鱼染病后轻者会影响到观赏效果,而重者则会直接导致鱼死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在家庭中饲养观赏鱼,部分人尤为喜爱颜色鲜艳的血鹦鹉鱼,但是在饲养过程中,血鹦鹉鱼非常容易受到一些病害的影响,当血鹦鹉鱼染病后轻者会影响到观赏效果,而重者则会直接导致鱼死亡。在众多血鹦鹉鱼疾病中以六鞭毛虫病最为常见,也是造成血鹦鹉鱼出现头洞的原因之一,六鞭毛虫病属于寄生虫病,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观赏鱼养殖兴起,该病表现频发状态,且呈现出一定的蔓延趋势。通常六鞭毛虫病多发生于鹦鹉鱼、慈鲷鱼、罗汉鱼、皇冠鱼以及七彩神仙等观赏鱼,以六鞭毛虫病病原最先发现。基于此,本文将对血鹦鹉鱼感染六鞭毛虫病的原因、病原、预防以及治疗方式分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六鞭毛虫病 防控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