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晓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107,共3页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主...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加快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有效途径,对于优化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整合 高等教育 学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终身学习最直接的服务体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润萍 曹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0,共2页
社会要发展,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必须依靠教育来完成。成人教育因其独特的办学形式而适宜成人学习,应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同时必须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和教育形式的创新等,不断探索成人教育发展规律... 社会要发展,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必须依靠教育来完成。成人教育因其独特的办学形式而适宜成人学习,应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同时必须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和教育形式的创新等,不断探索成人教育发展规律,在创新中发展,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终身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非学历教育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董润萍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0,共2页
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多、过高的学历教育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成人教育应重新定位,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和实现人的终身教育为目的,应建立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基点上,走与企业联... 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多、过高的学历教育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成人教育应重新定位,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和实现人的终身教育为目的,应建立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基点上,走与企业联合办学之路,以培训教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非学历教育 培训 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与函授教育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润萍 《成人教育》 2004年第11期44-45,共2页
现代远程教育以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展现在广大学生面前,使传统的函授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同时网络 技术的应用使函授教育更富有生命活力,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坚持远程教育与函授教育两种模式并举,优势互补、协 调发展是可行之路。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函授教育 协调发展 教育模式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松 《成人教育》 2003年第8期12-14,共3页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目前,新一轮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且愈演愈烈,呈现出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的新特点。对于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且自身处于起步阶...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目前,新一轮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且愈演愈烈,呈现出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的新特点。对于处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且自身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对21世纪全球人才争夺的态势,应进一步拓展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功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发展 中国 社会经济体制转型 办学功能 可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 教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途径
6
作者 王晓松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53-54,共2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需要自己研究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做一名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然选择。行动...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需要自己研究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做一名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创新型教师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然选择。行动研究作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中介,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