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君 侯丽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65-67,共3页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认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为重要依托,重视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及能动效应,强调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互动交流,注重教师引领效应及主导性的有效发挥,实现教育主导性与接受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教育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新质生产力、数实融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兴昌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50,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亦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应然之举。甚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梳理金融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并以2013—2023年期间我国(未含港澳台)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多种计量模型...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亦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应然之举。甚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梳理金融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并以2013—2023年期间我国(未含港澳台)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金融新质生产力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且该效应呈现“数字基础建设发达地区﹥数字基础建设落后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较高﹥产业结构高级化较低地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数实融合在金融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金融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单门槛效应。故而,建议以“新”致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数”强“实”,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多点施力,因地制宜发展金融新质生产力,以期最大化释放金融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红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新质生产力 数实融合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后”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现状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丽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4期109-111,116,共4页
通过对天津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等综合领域的考察与调研,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探究,从中得出四点结论与启示,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关注度,并针对学生... 通过对天津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价值追求与行为选择等综合领域的考察与调研,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生活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探究,从中得出四点结论与启示,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关注度,并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不断完善我们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价值观 调查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文化危害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迎新 李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7,共4页
历史虚无主义是目前较为盛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危害性也比较大。随着社会各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逐步深入,我们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野心和意识形态诉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亟须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视角,考察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目前较为盛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其危害性也比较大。随着社会各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逐步深入,我们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野心和意识形态诉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亟须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视角,考察历史虚无主义抹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解构中国共产党历史成就所带来的文化危害,进而全面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造成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研究型大学比较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君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9年第3期83-88,共6页
创办并发展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于提升我国总体创新水平,推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定位是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但在科研经费投入、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与世界... 创办并发展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于提升我国总体创新水平,推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定位是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但在科研经费投入、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与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有利于拓展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视野,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比较教育 教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禀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6
作者 初明利 潘望远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2-75,共4页
创业资源禀赋是决定创业与否和创业成败的根本因素.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创业资源禀赋,倡导理性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把大学生所持有的创业人力资源和创业社会资源转化为创业资本,从而提高大学生... 创业资源禀赋是决定创业与否和创业成败的根本因素.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创业资源禀赋,倡导理性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把大学生所持有的创业人力资源和创业社会资源转化为创业资本,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生命观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意义与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期14-18,共5页
中国要补齐生命教育短板,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生命教育之路,这应该成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生命观是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不仅是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且为生命教育提供重要资源;既批判了以西方生命哲学为基础... 中国要补齐生命教育短板,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生命教育之路,这应该成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生命观是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不仅是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且为生命教育提供重要资源;既批判了以西方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生死观,也能克服中国传统生命观的局限。在疫情防控中,深入研究马克思生命观,有助于推进生命教育实践,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在投身生命实践中获得生命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命观 生命教育 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红”的发展脉络及其对青少年的榜样效应 被引量:41
8
作者 孙博逊 初明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30,共7页
"网红"即网络红人,其发展历经"文字网红"时代、"图文网红"时代和"播客网红"时代。"网红"的出现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作为"网红"的主要关注... "网红"即网络红人,其发展历经"文字网红"时代、"图文网红"时代和"播客网红"时代。"网红"的出现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作为"网红"的主要关注者和支持者,容易受其影响,"正能量网红"能够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激励效应和引导效应,"负能量网红"则对青少年带来消极的错位效应、扭曲效应和偏离效应。面对"网红"给青少年带来的榜样效应,我们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建设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利用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新型模式开展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其正确的网络观和"网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 青少年 榜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90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俊如 杨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9,共6页
从学理上分析,青年运动是个中性词,只是由于不同的时间、参与群体、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的国家、运动的不同影响等等,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和号召青年的社会参与为分析框架,梳理"三个30年"中国青... 从学理上分析,青年运动是个中性词,只是由于不同的时间、参与群体、价值取向以及不同的国家、运动的不同影响等等,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和号召青年的社会参与为分析框架,梳理"三个30年"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历程,着眼新世纪以来党所面临的新的国内外环境以及青年诉求的新特点,概括总结青年运动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运动史 社会变迁 党的领导 青年社会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现实背景、基本内容与培育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俊如 董翔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通过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现存价值观的丰富与变革,以及促进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来有力推动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的青年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是国家至上、集体为先,... 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通过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现存价值观的丰富与变革,以及促进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来有力推动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的青年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是国家至上、集体为先,诚信为本、和谐为根,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科学理性、勤于探索。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家庭、学校、政府、传媒和知识精英等动力系统合力作用,促进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 青年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论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李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概念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美好生活",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阐...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概念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美好生活",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阐析了美好生活在多维度上的丰富内涵,研判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阐发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举措,形成了其独具特色且富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美好生活观。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对于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美好生活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荣誉实践的结构、过程及其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志明 李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国家荣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国家荣誉实践主要包括颁授主体、表彰对象、分配客体、评选标准等基本要素。从过程上说,国家荣誉实践依次包括宣传启动、推荐申报、评议审核、表彰授勋和宣传学习等主要环节。目前国家... 国家荣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国家荣誉实践主要包括颁授主体、表彰对象、分配客体、评选标准等基本要素。从过程上说,国家荣誉实践依次包括宣传启动、推荐申报、评议审核、表彰授勋和宣传学习等主要环节。目前国家荣誉实践的结构性要素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运作过程面临着多元的内在限制,评选结果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深入理解国家荣誉的结构和过程及其问题,对于改革和完善国家荣誉制度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荣誉 荣誉称号 国家荣誉实践 英模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建设在非公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与途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初明利 贾元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4,共4页
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要发挥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企业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在于把党的建设合理融入到企业经济活动中,使党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等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要发挥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企业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关键在于把党的建设合理融入到企业经济活动中,使党的政治资源、组织资源等转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本。分析不同类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探索党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位置与工作方式,是切实发挥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两个作用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消费视域下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嬗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丽君 程希萌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
消费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消费的视角出发,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考察和探究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我们更直接而现实地了解和感受着青年思想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发展特征与规律所在,揭示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要... 消费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消费的视角出发,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考察和探究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我们更直接而现实地了解和感受着青年思想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发展特征与规律所在,揭示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要素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价值观 消费价值观 发展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双重应激管理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淑敏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61-2068,共8页
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偏向消极应激预防与控制的传统应激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应激源对个体而言是中性的,如果个体对之进行积极评估,认为应激源可以维持或提升其幸福感,则引发的反应即是积极应激反应。组织不仅应当注重应对消极... 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偏向消极应激预防与控制的传统应激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应激源对个体而言是中性的,如果个体对之进行积极评估,认为应激源可以维持或提升其幸福感,则引发的反应即是积极应激反应。组织不仅应当注重应对消极应激,还应当注重诱发和品味积极应激。应对消极应激与品味积极应激并重的双重应激管理模式,是组织进行应激管理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组织行为学 积极心理学 应激 积极应激 积极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论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3,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动因、主要特征和深刻影响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彰显出其独特的全球视野、时代眼光与机遇意识。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动因、主要特征和深刻影响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彰显出其独特的全球视野、时代眼光与机遇意识。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对于全面掌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科技革命 科技创新 战略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史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实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东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5,共5页
治学之道历来讲究门径方法。学术之精进,藉以科学之法,方可实现突破创新。中共党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基本的理论方法虽已奠定,但如何推动和深化中共党史的学术发展,依然是学界同仁的目标和追求。近年来,学界倡行的新社会史、新革... 治学之道历来讲究门径方法。学术之精进,藉以科学之法,方可实现突破创新。中共党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基本的理论方法虽已奠定,但如何推动和深化中共党史的学术发展,依然是学界同仁的目标和追求。近年来,学界倡行的新社会史、新革命史、新文化史等方法,都体现了学者们追求精要、拓展深化的学术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概念史 实例 学术关怀 治学之道 突破创新 新文化史 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县级干部的党史与革命史教育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东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61,共9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实施干部教育时非常注重对县级干部进行党史与革命史的教育。与此同时,这些县级干部也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学习素材也是多种多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将史学与史观融合起来,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政治...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实施干部教育时非常注重对县级干部进行党史与革命史的教育。与此同时,这些县级干部也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学习素材也是多种多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将史学与史观融合起来,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而且改进了他们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其工作业绩。与此同时,作为真正的亲民治事之"官",他们在塑造自身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基层社会的面貌与乡村民众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县级干部 干部教育 中共党史 中国革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史视野下的红军长征——兼论中共在革命道路中的实践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东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8,共12页
红军长征既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个超越时空且具有极强"语义承载能力"的独特概念。在红军长征的概念意涵中,既包含着"跑"与"追"这样的具象话语,也含括着"苦"与"乐"这样的叙述话... 红军长征既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一个超越时空且具有极强"语义承载能力"的独特概念。在红军长征的概念意涵中,既包含着"跑"与"追"这样的具象话语,也含括着"苦"与"乐"这样的叙述话语;既有"对"和"错"这样的路线话语,也有"胜"与"败"这样的辩证话语,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危"和"安"这一转折话语。中共话语中的"长征"是一个"行动"概念。中共一方面突破"长征"概念的意义空间,拓展它的"语义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赋予其新的历史语境,形成新的概念话语和实践表达,并最终成为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概念史 历史语境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名责实——“延安”的概念史及其在战时的建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东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52,共11页
缘于独特的时空背景和政治象征,抗战时期的延安形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延安"概念和超越时空的集体记忆。自进驻延安以来,中共便以自己的语言体系重构了"延安"的概念意指和象征意义,形成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概念话语表... 缘于独特的时空背景和政治象征,抗战时期的延安形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延安"概念和超越时空的集体记忆。自进驻延安以来,中共便以自己的语言体系重构了"延安"的概念意指和象征意义,形成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概念话语表达。而在国统区以至世界范围内,也对"延安"有着各自的话语陈述。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各方对"延安"的演绎表达,使得"延安"演变成一个集体记忆,进而成为一种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在新的时空下凸显更具时代内涵的概念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概念史 话语表达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