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荞麦过敏原LC-MS/MS定量检测方法开发与应用
1
作者 孟俊宏 杨沛洁 +5 位作者 赵晗 林浩鹏 关文强 王凤玲 杨术鹏 李熠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6-1994,共9页
鉴于由荞麦引发的食物过敏问题日益突出,为精准识别和定量食品中的荞麦过敏原,本研究采用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荞麦中主要致敏蛋白(2S白蛋白和13S球蛋白)酶解后的样品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考察肽段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等,... 鉴于由荞麦引发的食物过敏问题日益突出,为精准识别和定量食品中的荞麦过敏原,本研究采用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荞麦中主要致敏蛋白(2S白蛋白和13S球蛋白)酶解后的样品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考察肽段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等,筛选出VQVVGDEGK和AIPVEVLANSYDISTK等5条荞麦专属肽段;采用液相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MS)构建食品中荞麦过敏原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并开展系统的方法学有效性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定量限(LOQ)为5 mg·kg^(-1)]、准确度(60.3%~126.4%)和精密度(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19.8%)。此外,应用该方法检测分析面条、粥、饮料和饼干等样品中的荞麦过敏原含量,发现部分样品中存在荞麦过敏原的隐形污染风险。本研究为荞麦过敏原的检测与风险防控提供了方法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食物过敏 液相串联质谱 定量分析 致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题设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宏宇 王素英 杨晓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5-128,共4页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封闭式的知识传输体系。探讨基于主题设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积极性,同时达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具备一...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封闭式的知识传输体系。探讨基于主题设计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积极性,同时达到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设计 科研小组 研究型教学模式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检测蓝莓总黄酮、花青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小路 薛璐 +3 位作者 鲁晓翔 张鹏 陈绍慧 李江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8-61,67,共5页
为建立起蓝莓的快速无损检测体系,本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鲜蓝莓中总黄酮、花青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光谱全波长(400~2500nm)范围内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蓝莓总黄酮、花青素含量的定标数学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 为建立起蓝莓的快速无损检测体系,本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鲜蓝莓中总黄酮、花青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光谱全波长(400~2500nm)范围内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蓝莓总黄酮、花青素含量的定标数学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和0.750,校正标准误差(SECV)分别为1.423mg/(100g)和4.688mg/(100g)。然后使用最优模型对32个未知样品进行预测,其预测相关系数R2p分别为0.7968和0.7902,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2.779mg/(100g)和5.013mg/(100g),残差和分别为-0.003mg/(100g)和-9.256(mg/100g)。实验结果说明,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可用于快速无损检测蓝莓中总黄酮、花青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蓝莓 总黄酮 花青素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白胡椒精油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颖 李荣 姜子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56-162,共7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白胡椒精油的工艺。在最佳条件下:提取温度100℃,料水比1∶10(g/m L),微波和超声功率分别为500 W和50 W,提取时间为7 min,白胡椒精油得率为3.80%±0.08%。利用超声-微波协...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白胡椒精油的工艺。在最佳条件下:提取温度100℃,料水比1∶10(g/m L),微波和超声功率分别为500 W和50 W,提取时间为7 min,白胡椒精油得率为3.80%±0.08%。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白胡椒精油,与单独微波或超声提取相比较,其精油得率显著高于单独微波(p<0.001)或单独超声(p<0.001)。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超声波和微波协同作用时,白胡椒细胞壁破碎更为彻底,有助于精油的溶出。结论:利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提取精油成分,其精油的提取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胡椒精油 超声一微波协同提取 响应面分析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虾鲜度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伟 柴春祥 +4 位作者 鲁晓翔 郭美娟 李立杰 任瑞娟 彭登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由于受到微生物和自身酶的作用,虾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品质极易劣变,具体表现:产生具有异味的挥发性物质;组织变松散;色泽变暗;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和感官状态等改变。针对虾品质劣变过程中的鲜度特征,文章综述无损检测技术在虾新鲜... 由于受到微生物和自身酶的作用,虾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品质极易劣变,具体表现:产生具有异味的挥发性物质;组织变松散;色泽变暗;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和感官状态等改变。针对虾品质劣变过程中的鲜度特征,文章综述无损检测技术在虾新鲜度评定中的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电子鼻技术、质构技术、色差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等技术在虾新鲜度评定中的优缺点,展望无损检测技术在虾鲜度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新鲜度 电子鼻 质构 色差 近红外光谱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检测甜樱桃果实质地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罗枫 鲁晓翔 +2 位作者 张鹏 陈绍慧 李江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93-297,共5页
以萨米脱樱桃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贮藏过程中樱桃果实质地等方面模型建立的相关问题。实验在可见-近红外光谱(408.8~2492.8nm)范围内,采用樱桃果安硬度、咀嚼性、回复性作为评价指标,对校正模型的不同预处理进行讨论... 以萨米脱樱桃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贮藏过程中樱桃果实质地等方面模型建立的相关问题。实验在可见-近红外光谱(408.8~2492.8nm)范围内,采用樱桃果安硬度、咀嚼性、回复性作为评价指标,对校正模型的不同预处理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三个模型在一阶微分导数下,果实硬度最优顸处理是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标准多元散射校正(SMSC),咀嚼性和回复性最优预处理是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结合标准正常处理(SNV)。硬度、咀嚼性、回复性的校正误差SEC分别为0.110、0.035、0.009,校正相关性系数RCV,分别为0.974、0.949、0.921,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38、3.24、3.27。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贮藏过程中樱桃果实质地的检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樱桃 果实质地 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判别南美白对虾鲜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利农 柴春祥 郭美娟 《电子测量技术》 2014年第5期74-79,共6页
南美白对虾鲜度变化时气味改变,对在5℃、15℃、25℃贮藏不同时间的虾,用电子鼻测定了虾的气味,同时也测定了虾体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虾在贮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5℃贮藏5d,15℃贮藏1.5d,25℃贮藏1d后,虾体中挥发... 南美白对虾鲜度变化时气味改变,对在5℃、15℃、25℃贮藏不同时间的虾,用电子鼻测定了虾的气味,同时也测定了虾体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虾在贮藏期间,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5℃贮藏5d,15℃贮藏1.5d,25℃贮藏1d后,虾体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超过30mg/100g,为腐败变质虾,不能食用。分析了电子鼻测定虾样品获得的传感器输出电压与采集时间的关系,获得了各传感器输出电压的特征值,即为各传感器2min后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把电子鼻测定结果和虾体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测定相结合,获得了建模样本数据和验证样本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分析了数据,提取了3个主成分。运用主成分分析结果,用Fisher线性判别建立了电子鼻判别虾鲜度的模型。结果显示:得到的判别模型对建模样本数据和模型验证样本数据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5.4%和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新鲜度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FISHER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货架期樱桃品质的判别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枫 张鹏 +2 位作者 陈绍慧 李江阔 鲁晓翔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68-1472,共5页
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经过不同预处理和不同光谱波段条件的处理分析,在全光谱范围408.8~2 492.8 nm(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780~2 526 nm)内,采用一阶微分结合去离散处理(SNV&D)的方法构建了对樱桃贮藏期果实品质进行定性判别... 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经过不同预处理和不同光谱波段条件的处理分析,在全光谱范围408.8~2 492.8 nm(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780~2 526 nm)内,采用一阶微分结合去离散处理(SNV&D)的方法构建了对樱桃贮藏期果实品质进行定性判别的模型。该模型判别分辨率达99.7%,预测准确率88.9%~99.0%,说明NIRS技术能够很好地对沙蜜豆樱桃品质进行定性判别,从而实现对其内部品质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樱桃 贮藏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猪味蕾组织制备苦味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9
作者 乔立新 刘婷婷 庞广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90-94,共5页
用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猪的味蕾组织固定到两片核微孔膜中间制成"三明治"式味觉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制成味觉生物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出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刺激其相应受体后的... 用海藻酸钠-淀粉凝胶作固定剂,将猪的味蕾组织固定到两片核微孔膜中间制成"三明治"式味觉传感膜,然后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上制成味觉生物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出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刺激其相应受体后的响应电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蔗糖八乙酸酯、苯甲地那铵和槲皮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14、1×10-13 mol/L和1×10-14 mol/L,在浓度分别为1×10-8、1×10-6 mol/L和1×10-9 mol/L时其电流变化率都相应的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它们的受体已经被饱和。蔗糖八乙酸酯在其浓度为1×10-14~1×10-11 mol/L有较好的对数关系(R2=0.957 3),苯甲地那铵在其浓度为1×10-13~1×10-7 mol/L有很好的对数关系(R2=0.987 3),而槲皮素在其浓度为1×10-14~1×10-9 mol/L时对数关系比较好(R2=0.996 4)。该传感器不仅可以定量化地测定味觉受体与苦味物质的作用,而且将为以后研究配体受体作用规律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传感器 蔗糖八乙酸酯 苯甲地那铵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总统品种李子全产业链物流保鲜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静 关文强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09,共3页
黑总统李子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优质新品种,但在采收到销售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发生褐变及品质降低的问题。基于全产业链技术的需求和发展,本文对黑总统李子的流通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出黑总统李子从田间优质栽培到销售过程中的全... 黑总统李子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优质新品种,但在采收到销售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发生褐变及品质降低的问题。基于全产业链技术的需求和发展,本文对黑总统李子的流通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出黑总统李子从田间优质栽培到销售过程中的全产业链物流保鲜技术要点,旨在为黑总统品种李子的商品化流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总统李子 物流 保鲜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味香料罗勒精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佳 姜子涛 李荣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2,共5页
罗勒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天然调味香料,它的生物活性更是引起了食品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罗勒精油的化学成分、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勒 精油 化学成分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瑾 董世瑞 王素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169,共4页
结合天津市高校创新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更新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综合实验项目为切入点,以节旋藻TJSD091藻株基因组的CRISPR位点引物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Touchdown PCR与梯度PCR技术结合确定PCR扩增最佳退火温度这一实验... 结合天津市高校创新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更新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综合实验项目为切入点,以节旋藻TJSD091藻株基因组的CRISPR位点引物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Touchdown PCR与梯度PCR技术结合确定PCR扩增最佳退火温度这一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做法,分析了将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优越性,认为该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为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退火温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质过敏原及其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俊宏 杨沛洁 +1 位作者 谭津 王凤玲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麸质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八大过敏之一。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食品中只有麸质含量不超过20 mg/kg才可称为无麸质产品,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需建立精确灵敏的... 麸质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八大过敏之一。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食品中只有麸质含量不超过20 mg/kg才可称为无麸质产品,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需建立精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概述了麸质中过敏原以及目前使用的检测分析方法,论述了酶联免疫吸附、聚合酶链式反应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研究麸质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质 无麸质产品 过敏原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萌萌 袁宇鹏 +2 位作者 张珊珊 孙兰兰 顾雪松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9,共13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LDHs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简单的合成方法、可调的组分和形貌、低廉的成本等突出特点和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基于LDHs修饰电极材料的种类以及相关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最后,对基于LDHs无酶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葡萄糖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明珠 陈庆森 +3 位作者 刘雪姬 闫亚丽 赵林森 赵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161,共8页
研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乳源CGMP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变化关系的可能机制。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小鼠UC... 研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乳源CGMP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菌群变化关系的可能机制。恶唑酮(oxazolone,OXZ)诱导小鼠UC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源CGMP组(50 mg/(kg·d))和柳氮磺胺吡啶(salazosulfapyridine,SASP)治疗组(40 mg/(kg·d)),其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利用Ion Torrent PGM技术检测实验期间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UC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其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以及优势菌群比例下降。对测序序列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Uni Frac等统计分析发现,UC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降低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升高。乳源CGMP干预后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比例高于模型组,提示乳源CGMP可通过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来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 恶唑酮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ION Torrent PG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郭美娟 柴春祥 +3 位作者 鲁晓翔 李立杰 任瑞娟 王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3-156,165,共5页
在南美白对虾在25℃贮藏不同时间后,对虾新鲜度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测定。虾在不同新鲜程度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进行考察。25℃贮藏24h的虾,感官评分... 在南美白对虾在25℃贮藏不同时间后,对虾新鲜度进行感官评价、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挥发性成分的测定。虾在不同新鲜程度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进行考察。25℃贮藏24h的虾,感官评分为9分,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接近50mg/100g,大于中国国标规定的30mg/100g,为变质虾,失去食用价值。结合感官评定和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25℃贮藏虾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新鲜度的虾挥发性成分有很大差异,随着新鲜程度的降低,出现了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吲哚等物质,且含量逐渐增加。结果表明,HS-SPME-GC-MS可以检测到这些物质的变化,因此可尝试用HS-SPME-GC-MS技术来评价虾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南美白对虾 新鲜度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达 鲁晓翔 罗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1,共3页
研究玫瑰花黄酮(FOR)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以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FOR为原料,按三个剂量灌胃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28d,检测小鼠血糖(SG)的变化及其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 研究玫瑰花黄酮(FOR)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以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FOR为原料,按三个剂量灌胃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28d,检测小鼠血糖(SG)的变化及其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FOR(黄酮含量32%)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SG水平,以300mg/kg.d为最适剂量,降糖率达到26.0%;FOR能够显著降低肝脏中MDA的含量,增加肝脏中SOD和GSH-Px的活性。结论:FOR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能够增加肝脏中抗氧化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黄酮 糖尿病 降血糖作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对虾蛄脱壳及加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莹 胡志和 +3 位作者 王秀玲 陈少华 刘蓄瑾 夏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7-52,共6页
以压力、保压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肉率、脱壳时间和持水性为指标,研究超高压处理虾蛄脱壳的最佳条件,评价不同脱壳条件下所得虾仁的加工性能(汁液流失率、质构和色泽变化)。结果显示:在所选的压力(100~500 MPa)和时间(1~20 min)... 以压力、保压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得肉率、脱壳时间和持水性为指标,研究超高压处理虾蛄脱壳的最佳条件,评价不同脱壳条件下所得虾仁的加工性能(汁液流失率、质构和色泽变化)。结果显示:在所选的压力(100~500 MPa)和时间(1~20 min)范围内,当压力为350~400 MPa,保压时间为8 min时,与传统的手工直接去壳相比,脱壳时间缩短55%、得肉率提高26.28%。在该条件下处理后虾仁的持水性为31.82%、汁液流失率为-6.56%、整体色差变化值为12.46、硬度为214.396 g、弹性为0.891、咀嚼性为101.020、黏聚力为0.526。因此,超高压处理虾蛄,能够提高脱壳效率,改善虾肉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蛄 超高压处理 脱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郑覃 李建颖 +3 位作者 杨璐 王青霞 王佳 李孟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7-231,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总花色苷含量为指标,选取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对提取条件...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总花色苷含量为指标,选取液料比、超声提取温度、超声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料比20.4∶1 m L/g,超声提取温度48℃,超声提取时间24.8 min,乙醇浓度79%为最佳提取条件,该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可达(14.999±0.014)mg/g。各因素对花色苷提取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超声提取温度>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响应面分析 提取 花色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糖巨肽(CGMP)对小鼠肠道菌群消长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曹晋宜 陈庆森 +1 位作者 王友湘 阎亚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36-540,共5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CGMP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BALB/c小鼠(25~30g),随机分成十组(对照组和4~10七个试验组),每组6只;对照1组(日食组)既不灌胃CGMP也不灌胃安慰剂,对照2组灌胃甜乳清粉溶液(0.2ml),对照3组灌胃生理盐... 目的:研究了不同剂量的CGMP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BALB/c小鼠(25~30g),随机分成十组(对照组和4~10七个试验组),每组6只;对照1组(日食组)既不灌胃CGMP也不灌胃安慰剂,对照2组灌胃甜乳清粉溶液(0.2ml),对照3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试验4~10组灌胃等体积(0.2ml)不同浓度的CGMP溶液,灌胃期为15d。分别于灌胃前以及试验的第3、5、7、10、15d和停止灌胃后一周(第22d)用逼迫法采集小鼠新鲜粪便进行菌群测定,观察肠道内菌群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均可促进小鼠肠道和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殖(p<0.01),使致病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对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CGMP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存在最适剂量(100μg/d),最适剂量组使肠杆菌、肠球菌、致病菌数量明显减少。说明CGMP具有有效地促进和调控小鼠肠道生理性细菌、构筑膜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MP 肠道菌群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