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制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申江 张于峰 +1 位作者 李林 孙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9-36,共8页
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是CFCs与HCFCs理想的替代工质。本文介绍了当今氨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研究的新技术,包括NH_3/CO_2复叠制冷技术、氨用CO_2载冷技术、NH_3冷水机组等,另外,本文还从安全可靠、高效、小型化和自动化等方面阐... 氨具有良好的热物性和传输特性,是CFCs与HCFCs理想的替代工质。本文介绍了当今氨在制冷空调领域应用研究的新技术,包括NH_3/CO_2复叠制冷技术、氨用CO_2载冷技术、NH_3冷水机组等,另外,本文还从安全可靠、高效、小型化和自动化等方面阐述了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可靠性和先进性与国外差距较大,必须加强氨制冷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我国氨制冷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CO2复叠制冷 CO2载冷 冷水机组 安全可靠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CO_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倩 郭宪民 +1 位作者 李卫国 郭欣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 对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工况及引射器几何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跨临界CO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制冷量和COP随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于使用不同喉部直径喷嘴的系统,在相同工况下,引射器喷嘴喉部直径较大的系统的性能较好。对于使用不同直径混合室的系统,随着气体冷却器压力的升高,使用小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变化较大;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低时,使用大直径混合室的系统COP较高,而当气体冷却器压力较高时,使用小混合室直径的系统性能较好。在相同工况下,与传统跨临界CO2循环进行比较,两相流引射制冷循环系统COP最大可提高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引射制冷系统 两相流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喷嘴引射器及其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任立乾 郭宪民 李添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4,共4页
对采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的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两段式喷嘴的引射比及其系统COP分别与拉法尔喷嘴引射器的引射比及其系统COP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凝/蒸发温度为45℃/1℃工况下,使用不同几何尺寸两段式喷嘴引... 对采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的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两段式喷嘴的引射比及其系统COP分别与拉法尔喷嘴引射器的引射比及其系统COP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凝/蒸发温度为45℃/1℃工况下,使用不同几何尺寸两段式喷嘴引射器的引射比均大于拉法尔喷嘴引射器的引射比,最大提高了约18%;使用两段式喷嘴引射器的制冷系统COP大于使用拉法尔喷嘴引射器的制冷系统COP,最大提高了约12%;在蒸发温度为1℃条件下,两段式喷嘴引射器及拉法尔喷嘴引射器的引射比均在冷凝温度为45℃时达到最大值,而在冷凝温度为50℃条件下,两种引射器的引射比均在蒸发温度为3℃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器 两相流 两段式喷嘴 引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德权 徐毓谦 +5 位作者 宁静红 王德宝 侯成立 任驰 黄彩燕 王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2,共11页
随着中国“双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成为发展重点。二氧化碳(CO_(2)/R744)作为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的天然工质,具有热稳定性好、单位容积制冷量高、全球温室效应低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传统制冷剂替代品。C... 随着中国“双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成为发展重点。二氧化碳(CO_(2)/R744)作为无色、无味、无毒、不可燃的天然工质,具有热稳定性好、单位容积制冷量高、全球温室效应低的特点,是一种理想的传统制冷剂替代品。CO_(2)制冷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产品仓储物流、制冰、空调等领域,但当前中国农产品仓储物流过程普遍存在能耗高的突出问题,亟需研发绿色节能制冷技术。该文阐述了CO_(2)制冷原理与发展历程,并从制冷系统、制冷设备及相关配件的角度,深入分析了CO_(2)制冷技术与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等CO_(2)制冷设备的国内外研发情况;综述了CO_(2)制冷技术在农产品储存和运输环节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亟待解决不同工况下CO_(2)制冷设备匹配度、低温环境下CO_(2)压缩效率与液化效率等技术难点;基于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断链的突出问题,建议加快研发适宜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特点的CO_(2)移动式冷库和立体智能冷库等设施设备,提高CO_(2)制冷设备的可靠性、系统的稳定性,满足不同冷链物流业态对CO_(2)制冷技术的强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保鲜 二氧化碳 制冷技术 冷链物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低温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宁静红 申江 +1 位作者 李惠宇 彭苗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环保型R290/CO2复叠式低温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实验,得出R290循环的COP要比CO2循环的COP高,CO2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对CO2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影响较明显。CO2低温循环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制冷工质的粘性对管路的流动阻力损失影响不大。制冷系... 对环保型R290/CO2复叠式低温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实验,得出R290循环的COP要比CO2循环的COP高,CO2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对CO2压缩机排气温度的影响较明显。CO2低温循环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制冷工质的粘性对管路的流动阻力损失影响不大。制冷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稳定性非常好,温度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低温 制冷系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申江 邹国文 +3 位作者 王建民 Josephine Lau 申子奇 孙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对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一套综合的性能研究实验台,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电动振动机,使机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振动,分别对振动频率和振幅两个因素对机组性能强化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 本文对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一套综合的性能研究实验台,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电动振动机,使机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振动,分别对振动频率和振幅两个因素对机组性能强化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振幅相同时,振动频率对强化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在最佳喷淋量下,频率相同时,振幅太大或太小,振动的强化效果都会下降。且在实验范围内,得到最佳强化效果的频率段为20~30 Hz,此时传热的强化效果可达到8%~20%,传质的强化效果可达到10%~25%,制冷量可提高1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 振动 传热传质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冷媒融霜制冷系统融霜过程制冷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剑 臧润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液体冷媒融霜是一种新型的融霜方法。介绍了液体冷媒融霜实验装置,研究了在不同负荷不同库温下的融霜过程,从库温、融霜时间、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液体冷媒除霜系统对冷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媒融霜可通过高压液体制冷剂... 液体冷媒融霜是一种新型的融霜方法。介绍了液体冷媒融霜实验装置,研究了在不同负荷不同库温下的融霜过程,从库温、融霜时间、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分析了液体冷媒除霜系统对冷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媒融霜可通过高压液体制冷剂与冰霜的热交换过程得到过冷来回收冰霜冷量。在被融霜蒸发器停止融霜后切换的瞬间,库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无负荷实验库温高于-5℃时,融霜过程库温依旧降低,说明液体冷媒方案可以用于制冷过程不能停止的速冻装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融霜 液体冷媒融霜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机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申江 王建民 +2 位作者 Lau J 申子奇 孙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搭建了带有电动振动系统的吸收式制冷性能研究实验台,实验重点研究了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机传热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振动可有效地强化吸收式制冷机的传热性能,增加制冷量;在低频、低振幅的范围内,传热的强化效果随频率和振幅的增... 搭建了带有电动振动系统的吸收式制冷性能研究实验台,实验重点研究了振动对于吸收式制冷机传热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振动可有效地强化吸收式制冷机的传热性能,增加制冷量;在低频、低振幅的范围内,传热的强化效果随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而增加。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效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 吸收式制冷机 强化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32制冷剂泄漏位置对浓度分布与室内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金梧凤 薛探栋 +1 位作者 袁小勇 王志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121,共8页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R32制冷剂在泄漏量为3.6 kg,不同泄漏位置时,R32气体在室内不同平面的浓度扩散规律,并通过典型平面首次达到可燃下限(LFL)的时间和可燃风险时间来分析室内的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泄漏位置高度的...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R32制冷剂在泄漏量为3.6 kg,不同泄漏位置时,R32气体在室内不同平面的浓度扩散规律,并通过典型平面首次达到可燃下限(LFL)的时间和可燃风险时间来分析室内的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泄漏位置高度的增加,制冷剂浓度扩散速率在沿高度方向上逐渐趋于一致,浓度上升速率和浓度下降速率分别保持在约0.5%/min和0.06%/min。当制冷剂气体从房间上部水平方向泄漏改变为垂直向下泄漏时,泄漏口附近平面处最大浓度及浓度扩散速率均减小约50%,可燃危险时间减少约78%;房间下部的的可燃危险时间随泄漏位置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当泄漏位置位于房间上部和顶部时,房间底部区域最先达到LFL值,其余位置处泄漏口附近平面处最先达到LF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制冷剂泄漏 浓度分布 可燃风险时间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真空冷冻干燥微观实验研究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哲 张智弘 +4 位作者 张靖含 计宏伟 田津津 李昌宁 刘训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目的 探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玉米种子的影响。方法 基于光学显微镜成像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探究各冻干条件(冻结终温、升华干燥温度、解析干燥温度)对玉米种子细胞微观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细胞形态学参数(当量直径、周长、面积、圆度)... 目的 探究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玉米种子的影响。方法 基于光学显微镜成像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探究各冻干条件(冻结终温、升华干燥温度、解析干燥温度)对玉米种子细胞微观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细胞形态学参数(当量直径、周长、面积、圆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建立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与细胞形态学参数变化率之间关联的数学拟合模型。结果 细胞形态学参数变化率和含水率与冻结终温呈负相关趋势,随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且升华干燥温度对玉米种子形态学参数变化率影响最大。在冻结终温为-25℃、升华干燥温度为5℃、解析干燥温度为40℃下,含水率(12.81%)最低。在细胞的当量直径(9.2%)、周长(8.4%)、面积(17.68%)的变化率最小且圆度(1.78%)小于4%时,干燥效果最好。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决定系数R2均接近于1,FSSE和FRMSE均接近0。结论 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各真空冷冻干燥条件对玉米种子细胞形态学参数的影响,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玉米米种子真空冷冻干燥后的品质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冻干燥 玉米种子 微观结构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散热中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演变规律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雪强 赵萧涵 +3 位作者 张钟垚 刘圣春 张成明 李佳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3,共7页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等效导热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0 W加热功率下,等效导热系数的差异最高可达25%。当风速增大时,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这种现象对高加热功率下的热管运行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冷却 毛细芯热管 等效导热系数 温差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冷剂物性对不同冷却器组合下冷库间接制冷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冕同 高健 +4 位作者 孙志利 刘圣春 白欣萌 黄宏利 苏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29,共9页
为研究载冷剂物性及冷却器组合形式对冷库间接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冷库间接制冷系统实验台,对LM-4/LM-8两种载冷剂和不同冷却器的系统性能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载冷剂物性和冷却器组合形式均对系统的降温时间产生影响,在... 为研究载冷剂物性及冷却器组合形式对冷库间接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搭建了冷库间接制冷系统实验台,对LM-4/LM-8两种载冷剂和不同冷却器的系统性能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载冷剂物性和冷却器组合形式均对系统的降温时间产生影响,在相同工况下,通过对比翅片顶排冷却器、光管墙排+翅片顶排冷却器和光管墙排+光管顶排冷却器3种冷却器可知,光管墙排+翅片顶排冷却器的LM-8载冷剂系统降温时间最短,比同工况下采用LM-4载冷剂的系统降温时间减小30.4%;找出了最佳工况对应的雷诺数,并表明采用LM-8载冷剂的制冷系统最佳COP_(r)和间接制冷系统综合最佳COP_(c)分别比采用LM-4载冷剂的系统提高10.7%和10.9%;3种冷却器形式中,采用LM-8载冷剂的系统总能耗比采用LM-4载冷剂的系统总能耗分别低了5.8%~13.6%、2.2%~9.1%、3.3%~7.2%;在冷库间接制冷系统的应用中,可优先使用LM-8载冷剂以及光管墙排+翅片顶排冷却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制冷系统 冷却器 载冷剂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月婷 郭宪民 王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1,67,共6页
实验研究了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与CO_(2)传统增压双温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并行压缩机的使用对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对于不同的质量流量比,CO_(2)多联引... 实验研究了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与CO_(2)传统增压双温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并行压缩机的使用对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对于不同的质量流量比,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要高于CO_(2)传统增压双温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和COP最高分别提升了约13.4%及23.8%;在CO_(2)多联引射器双温制冷系统中使用并行压缩机降低了多联引射器的引射比,但提高了其系统总制冷量和COP,对于不同的气冷器出口温度工况,总制冷量最高提高了约3.4%,而系统COP最高提高了约6.9%。使用多联引射器代替膨胀阀及使用并行压缩机均显著提升CO_(2)双温制冷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引射器 质量流量比 并行压缩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滑雪 吴天昊 +1 位作者 代宝民 刘圣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为满足商超制冷领域系统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的需求,提出了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与纯CO_(2)商超增压制冷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可在最优的CO_(2)质量分数(0.... 为满足商超制冷领域系统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的需求,提出了非共沸工质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与纯CO_(2)商超增压制冷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可在最优的CO_(2)质量分数(0.94)及最优排气压力(8.81 MPa)下获得最大COP(1.40);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COP与纯CO_(2)系统相比具有显著提升,环境温度为35℃时,提升7.25%;CO_(2)/R1234yf商超增压制冷系统APF提升率为2.68%~4.72%,系统APF随典型城市所处纬度的增加而增大。CO_(2)/R1234yf商超增压系统(火用)效率随CO_(2)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CO_(2)质量分数为0.95时获得最高(火用)效率,为0.18,相比纯CO_(2)系统提升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超增压制冷系统 非共沸工质 CO_(2)/R1234yf 年性能系数 (火用)分析 能效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性能分析
15
作者 代宝民 赵佳仪 +4 位作者 刘圣春 杨海宁 李伟锋 章立标 陈月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了同时满足制冷和淡水的共同需求,提出了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AbsCWCS),在提高CO_(2)制冷系统能效的同时可生产淡水。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能效(COP)的影响。此外... 为了同时满足制冷和淡水的共同需求,提出了太阳能-余热联合驱动吸收过冷CO_(2)制冷-淡水联产系统(AbsCWCS),在提高CO_(2)制冷系统能效的同时可生产淡水。建立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能效(COP)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分析气候条件的影响,选取5个典型缺水城市,对年度性能系数(APF)和年淡水产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Abs-CWCS的COP和淡水产量均显著提升,与基础CO_(2)增压制冷-淡水联产系统(Base-CWCS)相比,COP提高了1.95%~41.02%,淡水产量增加了0.8~28.6倍,Abs-CWCS的CO_(2)制冷系统排气压力可降低7.86%;AbsCWCS可有效提高系统的APF,5个典型缺水城市的APF可提升3.66%,年淡水产量的提升率可达9.54%~64.62%。研究结果为同时解决制冷和淡水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过冷 CO_(2)制冷系统 太阳能 制冷-淡水联产 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热器结霜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胡开永 李尔康 +3 位作者 靳涛 郑晨潇 孙欢 宁静红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共6页
为了实现换热器“按需除霜”的调控目的,搭建了换热器结霜性能测试实验台,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不同迎面风速条件下的翅片换热器的结霜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动态结霜过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1 h内,在相同空... 为了实现换热器“按需除霜”的调控目的,搭建了换热器结霜性能测试实验台,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不同迎面风速条件下的翅片换热器的结霜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动态结霜过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1 h内,在相同空气入口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风速由0 m/s增加到1,2 m/s时,随着风速的增加,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的结霜量逐渐减少,换热器结霜堵塞率分别为88.99%,74.93%,39.88%,翅片末端结霜厚度分别为1.169,0.729,0.321 mm;风速较大时,换热器结霜堵塞率较小,对换热器换热能力起到强化作用,从而提高系统的制冷量;风速较低时,换热器结霜堵塞率较大,降低了换热器换热能力,导致系统制冷量降低。研究可为实现换热器“按需除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灰度处理 二值化 结霜量 结霜堵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加冰运输中品质的变化及其预测研究
17
作者 王璇 史萌 +1 位作者 陈爱强 关文强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169,共9页
目的探究西兰花加冰运输中不同加冰量对西兰花物流品质的影响,并建立品质预测模型。方法将西兰花置于泡沫箱内,按照西兰花与碎冰不同质量比(1∶1.5、1∶2.5)加入碎冰封装,然后置于20℃下模拟运输条件贮藏,定期测定西兰花相关指标。同时... 目的探究西兰花加冰运输中不同加冰量对西兰花物流品质的影响,并建立品质预测模型。方法将西兰花置于泡沫箱内,按照西兰花与碎冰不同质量比(1∶1.5、1∶2.5)加入碎冰封装,然后置于20℃下模拟运输条件贮藏,定期测定西兰花相关指标。同时通过将泡沫箱内微环境O2含量与叶绿素、质量损失率联立,构建灰色模型进行品质预测。结果在西兰花加冰运输中,与Ice1.5组(西兰花与碎冰质量比为1∶1.5)相比,Ice2.5组(西兰花与碎冰质量比为1∶2.5)能够延缓西兰花的黄化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少质量损失和呼吸强度,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GM(1,2)灰色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西兰花的叶绿素含量,平均相对误差较小。结论西兰花加冰运输中1∶2.5的加冰量更有利于维持西兰花的品质,GM(1,2)灰色模型能实现对西兰花品质的低成本预测,可为西兰花加冰运输中品质监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加冰量 物流品质 GM(1 2)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穿孔隔板的蓄冷水罐蓄放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时子博 邹同华 冯咏春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2,共8页
为了解决供冷系统中冷量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软件模拟蓄冷水罐蓄、放冷特性,研究穿孔板位置、穿孔板孔径和开孔率对罐内斜温层厚度和蓄、放冷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孔板结构可以减小斜温层厚度,提高蓄、放冷效... 为了解决供冷系统中冷量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通过软件模拟蓄冷水罐蓄、放冷特性,研究穿孔板位置、穿孔板孔径和开孔率对罐内斜温层厚度和蓄、放冷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孔板结构可以减小斜温层厚度,提高蓄、放冷效率;所研究的蓄冷水罐效果最佳时,孔板的孔径为20 mm、开孔率为40%,设置于蓄冷水罐中间位置,相较于孔板置于下部,蓄、放冷效率分别提高5.2%和5.4%;相较于开孔率为30%,蓄、放冷效率分别提高3.2%和2.1%;相较于开孔率为50%,蓄、放冷效率分别提高6.7%和5.4%。研究结果可为蓄冷水罐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水罐 孔板 斜温层厚度 蓄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冷板释冷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津津 张哲 +3 位作者 王怀文 王飒飒 李立民 郭永刚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4,共6页
对蓄冷板内共晶液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建立了蓄冷板释冷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NaCl蓄冷板在初始温度为-30℃,环境温度为-10℃、0℃和10℃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释冷过程,并且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对模拟结果的准... 对蓄冷板内共晶液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建立了蓄冷板释冷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NaCl蓄冷板在初始温度为-30℃,环境温度为-10℃、0℃和10℃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释冷过程,并且通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研究得到了蓄冷板在不同条件下的释冷过程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蓄冷板的释冷过程中,当其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21.2℃,即其共晶温度时,外界环境温度会对冷板内共晶冰开始发生相变的时刻产生较大影响;外界环境温度越高,蓄冷板内共晶冰开始融化到完全融化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两者之间的平均偏差小于0.5℃,说明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冷板 释冷 相变 共晶冰 共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及香梨冰温贮藏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斌 申江 +1 位作者 王素英 李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3,共4页
冰温贮藏是未来果蔬保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冰温贮藏的理论还不成熟。为研究冰温前热处理和冰温后热处理对冰温贮藏效果的影响,开展了变温处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包括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5℃/day和3.5℃/day)及两种不同的升温... 冰温贮藏是未来果蔬保鲜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冰温贮藏的理论还不成熟。为研究冰温前热处理和冰温后热处理对冰温贮藏效果的影响,开展了变温处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包括两种不同的降温速度(5℃/day和3.5℃/day)及两种不同的升温速度(3.2℃/day和5.1℃/day)。结果表明慢速冷却有利于维持贮藏期内糖分;慢速冷却的冰温贮藏可使水果具有较高的酸度;快速冷却的冰温贮藏可使水果具有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降温速率 营养成份 白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