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贮藏条件下不同包装方式对蟠枣保鲜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何登科 李晓雪 +5 位作者 郑璞帆 赵晓梅 张婷 文博 陈爱强 董成虎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9,共9页
为对比不同材料的保鲜膜对亚低温下蟠枣保鲜效果的影响,寻求蟠枣采后最佳的保鲜方式,在(10.0±0.5)℃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微孔膜与无纺布包装,并对蟠枣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孔膜包装是延长蟠枣保鲜寿命的有效方... 为对比不同材料的保鲜膜对亚低温下蟠枣保鲜效果的影响,寻求蟠枣采后最佳的保鲜方式,在(10.0±0.5)℃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微孔膜与无纺布包装,并对蟠枣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孔膜包装是延长蟠枣保鲜寿命的有效方式。微孔膜包装能够使蟠枣在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颜色变化维持在较小范围内,同时抑制了VC含量的流失速度,减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了呼吸强度的上升,延缓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下降,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贮藏至18 d时,微孔膜包装蟠枣的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0.79 mg CO_(2)(/kg·h)、5.18 kg/cm^(2)、23.97%,失重率比无纺布包装降低了3.88个百分点。但长期贮藏时,无纺布包装能够有效抑制蟠枣腐烂率的上升,贮藏至18 d时,其腐烂率较微孔膜包装降低了11.10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微孔膜包装能够更好地维持蟠枣在亚低温条件下中短期贮藏的品质。该研究旨在为蟠枣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蟠枣贮运销售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枣 亚低温 微孔膜 无纺布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冷模式下生鲜配送碳排放计算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守政 朱宗升 +3 位作者 赵松松 刘斌 于晋泽 陈存坤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9,共10页
生鲜配送高速发展但面临全球低碳减排的巨大压力,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的碳排放对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选取国内6个典型城市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分析并评估生鲜配送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和光伏直冷配送模式的碳排放。结果表明... 生鲜配送高速发展但面临全球低碳减排的巨大压力,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环节的碳排放对节能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选取国内6个典型城市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分析并评估生鲜配送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和光伏直冷配送模式的碳排放。结果表明:配送箱内设计温度为-5℃时,6座城市在光伏直冷模式下生产阶段碳排放均高于蓄冷冰板配送模式下生产阶段碳排放;以生命周期为20 a,各城市光伏直冷配送模式总碳排放相比蓄冷冰板配送模式减少97.95%~98.78%,减排效果更显著,其中蓄冷冰板配送模式下使用阶段碳排放占比最高,光伏直冷配送模式下生产阶段碳排放占比最高,废弃阶段可获得减排效益。当配送箱内设计温度由-5℃升至0℃时,光伏直冷模式下各城市碳排放减少17.74%~19.31%,蓄冷冰板模式下减少13.21%~18.79%;当配送箱内设计温度由0℃升至5℃时,光伏直冷模式下各城市碳排放减少17.03%~18.24%,而蓄冷冰板模式下减少15.22%~1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冷藏运输 生鲜配送 蓄冷 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速冻-解冻方式对无核荔枝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宁静红 杨鑫 +3 位作者 马志成 张青雨 王暖厚 包翔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8-316,共9页
传统的速冻与解冻方式效果差、速度慢,严重降低产品质量,为探究不同速冻-解冻方式对无核荔枝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干冰喷射速冻与常规速冻2种速冻方式,结合室温解冻、水浴解冻、微波解冻和冷藏解冻4种解冻方式,设计了一套干冰喷射速冻... 传统的速冻与解冻方式效果差、速度慢,严重降低产品质量,为探究不同速冻-解冻方式对无核荔枝品质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干冰喷射速冻与常规速冻2种速冻方式,结合室温解冻、水浴解冻、微波解冻和冷藏解冻4种解冻方式,设计了一套干冰喷射速冻无核荔枝的试验系统。通过对比速冻时间、解冻时间、维生素C含量、液滴流失率、pH值、可滴定酸含量、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咀嚼性)、总酚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综合评价不同速冻-解冻方式对无核荔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冰喷射速冻结合微波解冻在所有指标中均表现最佳,其速冻时间为181 s,解冻时间为2.86 min;解冻后果实的液滴流失率为4.87%,维生素C流失量为0.42×10^(-2)mg/g,pH值为3.83,可滴定酸含量为0.66%;其弹性、硬度和咀嚼度分别为2.38 mm、8.37 N和10.13 MJ;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86°Bx,总酚含量为0.94 mg/g;外观、质地、香气、口感和风味的感官评分分别为8.7、8.5、8.8、8.6和8.7。综上所述,干冰喷射速冻结合微波解冻不仅在速冻与解冻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更在营养保留、质构维持及感官质量方面表现突出,可有效保持无核荔枝的品质。该研究的结论为无核荔枝的贮藏与运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其他果蔬类产品的冷链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冰 喷射 荔枝 微波 冻结解冻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蓄冷材料的制备与相变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云照 刘斌 +3 位作者 李卓睿 刘霜 赵松松 张娜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5,共8页
为提高冷库温度的稳定性,更好地维持果蔬品质,开发满足不同保鲜贮存需求的蓄冷材料十分必要。分别以质量分数为5%、10%、15%、20%及25%的SH-4水溶液作为新型复合蓄冷材料,研究了该种复合蓄冷材料的相变特性及其在相变过程中的表现,分析... 为提高冷库温度的稳定性,更好地维持果蔬品质,开发满足不同保鲜贮存需求的蓄冷材料十分必要。分别以质量分数为5%、10%、15%、20%及25%的SH-4水溶液作为新型复合蓄冷材料,研究了该种复合蓄冷材料的相变特性及其在相变过程中的表现,分析了不同质量分数的SH-4水溶液作为蓄冷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SH-4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对其相变特性及蓄冷效果均有重要影响。随着SH-4水溶液质量分数的升高,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其相变温度从-1.23℃下降至-11.76℃,而相变潜热从278.40 J/g降至63.83 J/g,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调节SH-4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满足0℃以下的低温保鲜贮藏对蓄冷材料的要求。此外,随着SH-4水溶液质量分数的降低,其过冷度逐渐降低,释冷时间略有增加,材料性能有所提升。总体来看,质量分数为5%、10%和15%的SH-4水溶液更适合作为低温贮藏的蓄冷材料应用于保鲜领域。最后,通过循环冷冻解冻试验证明了SH-4水溶液稳定性良好,实用性较强。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变材料在低温保鲜贮藏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冷 相变温度 相变材料性质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藏温度对不同解冻方式猪肉货架期的影响
5
作者 杨晴 刘斌 +3 位作者 陈伟林 刘霜 谭全慧 赵松松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为研究储藏温度对不同解冻方式猪肉样品货架期的影响,设置了冰箱解冻、常温射频解冻、低温射频解冻、高湿低温射频解冻和微波解冻5个试验组,每组分别设置(2±1)℃和(-2.0±0.5)℃两个储藏温度组,通过对不同解冻方式获得的猪肉... 为研究储藏温度对不同解冻方式猪肉样品货架期的影响,设置了冰箱解冻、常温射频解冻、低温射频解冻、高湿低温射频解冻和微波解冻5个试验组,每组分别设置(2±1)℃和(-2.0±0.5)℃两个储藏温度组,通过对不同解冻方式获得的猪肉样品与不同的储藏温度结合,测定肉样持水能力(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离心损失率)、色差、嫩度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其他解冻方式相比,高湿低温射频解冻处理猪肉样品的持水能力和剪切力较高,肉样品质也相对较好,并且射频和微波解冻后的猪肉样品在(2±1)℃储藏温度下的货架期为4 d,在(-2.0±0.5)℃储藏温度下的货架期约为7 d。综合分析,高湿低温环境下射频解冻和(-2.0±0.5)℃冰温储藏相结合能够提高猪肉样品的品质,延长货架期约3~5 d。研究结果可为以猪肉为原料的预制菜货架期延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解冻方式 储藏温度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罩气流组织优化
6
作者 李星泊 张皓初 +2 位作者 赵文清 李萌 杨庆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15-8623,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展,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与规模在日益增多,有效收集其产生的臭气对防止臭气泄露、保护环境以及降低能耗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罩的结构参数(不同管束位置、不同管束数量、不同管径大小)及运行参... 随着城市化进展,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与规模在日益增多,有效收集其产生的臭气对防止臭气泄露、保护环境以及降低能耗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污水处理厂臭气收集罩的结构参数(不同管束位置、不同管束数量、不同管径大小)及运行参数(抽吸流量)对于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管束位置布置在集气罩最边处、抽气管数量为3根、管径为150 mm、抽气流量区间在3.63~5.71 kg/s时,腔体内气流组织分布最优,臭气的浓度最低,抽吸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气 气流组织 速度场 浓度场 收集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食品打印材料特性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锡铭 陈金玉 +4 位作者 吉芷芮 郭佳琦 陈金 易先计 吴子健 《食品科学》 2025年第19期310-324,共15页
3D打印作为新兴的加工技术已被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通过逐层沉积方式按照计算机预设模型生产产品,能够实现食品形态和营养成分的个性化定制。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可利用的食品材料种类稀缺和打印成品成型... 3D打印作为新兴的加工技术已被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通过逐层沉积方式按照计算机预设模型生产产品,能够实现食品形态和营养成分的个性化定制。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可利用的食品材料种类稀缺和打印成品成型性差两大瓶颈,开发适宜3D打印的食品配方和优化打印工艺是突破3D打印材料限制和技术瓶颈的关键。另外,开发易吞咽食品是3D食品打印的重要应用领域,3D打印中打印参数和后处理工艺对易吞咽食品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此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食品浆料的流变及热特性对3D打印效果的影响、优化3D打印浆料的方法,以及3D打印技术中打印参数对打印效果的影响,并讨论打印参数和不同后处理工艺对开发易吞咽3D食品的影响,旨在为今后食品3D打印食品的开发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食品打印 材料特性 材料优化 打印参数优化 吞咽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