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蓟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权悦 刘宪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52-18954,共3页
对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蓟塘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影响,进而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自然保护区 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及生态补偿问题研究——以七里海湿地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蔡为民 杨世媛 +1 位作者 汪苏燕 周楠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5,共6页
出于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将许多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农民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出发,提出解决湿地保护区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生态补偿。同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在该地区建... 出于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中国政府将许多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农民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文章从外部性理论出发,提出解决湿地保护区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生态补偿。同时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分析了在该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即建立湿地保护区对当地农民的发展空间、生存空间和环境权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对其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次,明确提出当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市县政府、周边地区及当地受益企业和机构;最后,对其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表示,确定了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外部性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为民 杨世媛 +1 位作者 汪苏燕 周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311-10313,10483,共4页
出于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我国政府将许多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农民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首先详细分析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当地农民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即湿地保护区的建立起到了保护湿地资源的作用,但同时也... 出于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我国政府将许多湿地划为自然保护区,禁止农民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首先详细分析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当地农民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即湿地保护区的建立起到了保护湿地资源的作用,但同时也限制了当地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环境权,对其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权利,其次,提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有效手段——生态补偿,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内涵、主体、客体和机制进行了深入论述,提出建立一套完善而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可以确保当地农民各项权益不受到损害,保证社会安定,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湿地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 被引量:4
4
作者 蔡为民 杨世媛 +1 位作者 汪苏燕 周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生态承载力、生态绿当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化表征,研究土地利用结构... 研究目的:研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津市七里海湿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将生态承载力、生态绿当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优化表征,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结果:采用该方法获取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兼顾,有利于当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研究结论:利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不但能够较好地协调利益相互竞争的多种目标,而且优化算法具有可靠的数学基础,可以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目标优化模型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 七里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区系及类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凤琴 苏海潮 刘利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6-22,共7页
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对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23科、78种,其中古北界40种(51.28%),广布种31(39.74%),东洋界7种(8.97%)。古北界成分处于绝对优势,与七里海地区处在古北界动物地理区划上是一致的。旅鸟4... 2002年2月至2003年2月,对天津七里海湿地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目、23科、78种,其中古北界40种(51.28%),广布种31(39.74%),东洋界7种(8.97%)。古北界成分处于绝对优势,与七里海地区处在古北界动物地理区划上是一致的。旅鸟43种,夏候鸟23种,冬候鸟4种,留鸟8种,以旅鸟为主,占总数的55.13%,该地区处于南北迁徙的路线上。其次夏候鸟占29.49%,冬候鸟和留鸟各占5.13%和10.26%。优势种为灰椋鸟、麻雀、红嘴鸥和家燕;天鹅、红隼、黄爪隼、白尾鹞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从类群(科种)多样性分析,陆地鸟对该地区鸟类多样性贡献大。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为干扰等原因,湿地鸟类明显少于天津其它湿地的鸟类。研究表明,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地域景观的复杂性决定这一地区的鸟种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海 鸟类 区系 类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七里海湿地临界评价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蔡为民 杨世媛 +1 位作者 汪苏燕 周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9-505,共7页
在"湿地临界"概念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状态,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湿地临界的研究步骤,并从基于耕地和河蟹养殖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入手,对七里海湿地临界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通过建立湿地临界模型,从... 在"湿地临界"概念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状态,探讨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湿地临界的研究步骤,并从基于耕地和河蟹养殖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入手,对七里海湿地临界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通过建立湿地临界模型,从经济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的评估入手,对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进行临界分析,可以较好的反映湿地利用的临界状态;采用该方法,七里海湿地耕地利用的年净收益为9 5941.42元/hm2,净损耗为18 072.75元/hm2,临界效益(△B)值为77 868.67元/hm2;养殖河蟹的年净效益为21 622.68元/hm2,净损耗为2 0274元/hm2,△B值为1 348.68元/hm2,说明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耕地和养殖河蟹两种利用方式尚未超出开发利用的临界准则,七里海湿地仍然具有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临界 生态服务效益 相容性 七里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