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疗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春涛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77-1379,共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分支胰管型IPMN多为良性,...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产生黏液的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殖形成的肿瘤。与经典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特点。IPMN根据肿瘤累及的部位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分支胰管型IPMN多为良性,主胰管型和混合胰管型IPMN的恶性可能性较大。IPMN临床表现多样且特异性差,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的主胰管和囊状扩张的分支胰管,ERCP经扩大的乳头获取黏液和胰液,取胰腺导管内皮组织和壁结节活检有助于诊断。治疗根据肿瘤的性质采取不同方案。良性和交界性IPMN完整切除肿瘤即可,恶性IPMN一般需要根治性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无症状的分支胰管型,如无明显壁结节、细胞学检查阴性、囊肿小于30mm的可行临床观察。主胰管型和混合胰管型的IPMN则应全部手术切除。术中送冰冻病理确定手术范围,大多数手术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术,全胰切除仅占少数。IPMN手术切除率高,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一般的胰腺癌。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分类、病理特征、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手术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金坤 叶兆祥 +2 位作者 白人驹 高春涛 潘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并为手术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30.3±16.2)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多...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并为手术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30.3±16.2)岁,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分析肿瘤的CT表现,并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CT平扫:20例肿物均表现为较大的胰腺肿块,其中13例明显突出于胰腺轮廓外;肿块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缘较清楚;13例为囊实性,3例为囊性,4例为实性;其中9例肿物内可见钙化。14例肿块位于胰头,其中4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明显扩张,均未见胆管扩张。1例伴肝转移。CT增强:3例囊性肿物的囊壁及分隔可见强化;17例实性及囊实性肿物的实性部分平扫为等密度或较低密度,增强后均有强化,动脉期强化程度均较低,平均CT值(51.45±10.63)HU,静脉期和实质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提高,平均CT值分别约(82.05±22.04)HU和(81.83±19.86)HU,并与动脉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_1=-7.34,P=0.000和t_2=-7.36,P=0.000),但静脉期和实质期强化CT值无差别(t_3=-0.15,P=0.880)。所有20例肿瘤均已行手术切除,其中包括肝转移灶。结论: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和临床表现特点,CT检查多能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做出正确诊断,鉴于肿瘤多为低度恶性或良性,一般均可行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X线 体层摄影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冷冻治疗及冷冻免疫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勇 苑占娜 +1 位作者 刘凤华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997-999,共3页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肿瘤,当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均不佳。冷冻在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效果,但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报道甚少。体内外实验表明冷冻可毁损肿瘤细胞,安全性好。临床研究显示:冷冻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中位生存期...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肿瘤,当前各种治疗手段效果均不佳。冷冻在各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效果,但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报道甚少。体内外实验表明冷冻可毁损肿瘤细胞,安全性好。临床研究显示:冷冻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中位生存期达13.4~16个月,1年生存率57.5%~63.6%;安全性好,主要并发症为: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为0~40.9%;胰漏发生率为0~6.8%;胆漏的发生率为0~6.8%。更为重要的是,肿瘤冷冻消融后,以坏死肿瘤细胞和细胞碎片的形式,释放大量肿瘤抗原,诱导冷冻后免疫,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将局部冷冻消融治疗与全身免疫治疗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冷冻消融 冷冻免疫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轴突诱导因子4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如江 尹清臣 +4 位作者 王秀超 侯丽艳 许超 任利兵 杨庚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4-1448,共5页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轴突诱导因子4D(Semaphorin 4D,Sema4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SP)法检测天津医科...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轴突诱导因子4D(Semaphorin 4D,Sema4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SP)法检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邯郸市中心医院82例胰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HIF-1α和Sema4D的表达,采用Chi-square检验分析HIF-1α和Sema4D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Chi-square检验分析HIF-1α和Sema4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胰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受侵、脉管内瘤栓等的相关性。HIF-1α和Sema4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采用Mc Nemar检验分析其相关性。HIF-1α和Sema4D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HIF-1α和Sema4D是否胰腺癌独立预后因素。结果:HIF-1α和Sema4D的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HIF-1α和Sema4D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43/82)和51.2%(42/82),显著高于两者在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分期(χ~2=11.398,P=0.000)、淋巴结转移(χ~2=20.341,P=0.000)、神经受侵(χ~2=23.478,P=0.000)、脉管内瘤栓(χ~2=8.281,P=0.000)相关,Sema4D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分期(χ~2=7.212,P=0.007)、淋巴结转移(χ~2=60129,P=0.013)、神经受侵(χ~2=25.794,P=0.000)、脉管内瘤栓(χ~2=6.678,P=0.010)相关。HIF-1α和Sema4D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κ=0.438,P=0.000)。单因素生存分析HIF-1α(χ~2=12.098,P=0.001)、Sema4D(χ~2=9.644,P=0.002)是影响胰腺癌的预后因素,Cox分析显示2者均不是影响胰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HIF-1α和Sema4D表达的上调,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神经受侵、脉管内瘤栓有关,HIF-1α、Sema4D的表达可能提示胰腺癌患者分期较晚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低氧诱导因子-1Α 轴突诱导因子4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边缘可切除”胰腺癌的新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维东(综述) 郝继辉(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随着胰腺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外科医生在"可切除的"胰腺癌与"局部进展的"胰腺癌之间划分出一类"边缘可切除"胰腺癌。这一大类肿瘤包括部分累及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并且其受累的血管... 随着胰腺影像学和外科手术技巧的发展,外科医生在"可切除的"胰腺癌与"局部进展的"胰腺癌之间划分出一类"边缘可切除"胰腺癌。这一大类肿瘤包括部分累及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并且其受累的血管有切除与重建可能的胰腺癌。对"边缘可切除"胰腺癌施行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提高以往被认为是"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但是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边缘可切除"肿瘤的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前应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分级,并联合新辅助治疗有可能为此类患者获得RO切除创造条件,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边缘可切除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Kit配基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高春涛 王秀超 +1 位作者 李莎莎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研究HIF-1α和Kit配基(KL)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胰腺癌组织,观察肿瘤组织中HIF-1α和KL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征。结果:HIF-1α和K... 目的:研究HIF-1α和Kit配基(KL)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5例胰腺癌组织,观察肿瘤组织中HIF-1α和KL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征。结果:HIF-1α和KL的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呈棕黄色颗粒。HIF-1α和KL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60/95)和58.9%(56/95),显著高于两者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和KL的异常表达均与胰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病理分型无关。HIF-1α和KL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28,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HIF-1α和KL表达的上调,KL的表达对评估患者预后估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HIF-1Α Kit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通过CX3CR1在胰腺癌嗜神经侵袭中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玲玲 赵天锁 +7 位作者 刘俊秀 张圣杰 赵潇 孙军伟 张欢 任贺 郝继辉 俞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的相互调节在胰腺癌嗜神经侵袭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探究在胰腺癌的组织样本中HIF-1α与CX3CR1的相互作用对嗜神经侵袭的作用;用siRNA双链和过表达质粒沉... 目的:探索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的相互调节在胰腺癌嗜神经侵袭方面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探究在胰腺癌的组织样本中HIF-1α与CX3CR1的相互作用对嗜神经侵袭的作用;用siRNA双链和过表达质粒沉默/过表达HIF-1α和CX3CR1基因,然后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检测HIF-1α、CX3CR1表达的变化。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F=7.81,P<0.05),淋巴结转移(r=0.24,P<0.01),肿瘤的病理淋巴结转移阶段(r=0.39,P<0.05)相关;在人类胰腺癌细胞系、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HIF-1α和CX3CR1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并且与胰腺癌的嗜神经侵袭相关联。结论:HIF-1α和CX3CR1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胰腺癌的嗜神经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嗜神经侵袭 缺氧诱导因子1Α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调控CX3CR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俊秀 赵天锁 +6 位作者 贾玲玲 张圣杰 赵潇 孙军伟 张欢 任贺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7-189,194,共4页
目的:以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为研究对象,通过过表达和干扰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观察CX3CR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CX3CR1在胰腺癌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构建pcDNA3.1-HIF-1α过表达质粒和HIF-1α-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经... 目的:以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为研究对象,通过过表达和干扰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观察CX3CR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CX3CR1在胰腺癌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构建pcDNA3.1-HIF-1α过表达质粒和HIF-1α-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经Western blot、半定量PCR检测CX3CR1的表达情况。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荧光素酶技术探查HIF-1α与CX3CR1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结果:Patu8988转染pcDNA3.1-HIF-1α后CX3CR1的表达增加,敲除HIF-1α后CX3CR1的表达减少。HIF-1α与CX3CR1启动子区的低氧反应元件直接结合,并上调CX3CR1启动子的活性(P<0.01)。结论:HIF-1α调控CX3CR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A CX3CR1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改变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耐药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潘强 杨学军 +6 位作者 高松 纪延伟 张文高 李瑜 王维 董雪涛 王华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目的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性变化规律及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步诱导法使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对替莫唑胺耐药,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和存活率;Western blottin... 目的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性变化规律及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步诱导法使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对替莫唑胺耐药,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和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以及倍增替莫唑胺终浓度后MGMT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替莫唑胺耐药U251/TR细胞,在替莫唑胺初始诱导剂量0.25μg/ml、终浓度16.00μg/ml培养液中,U251/TR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为(220.87±2.34)μmol/L,约为U251细胞[(33.12±1.52)μmol/L]的7倍(t=-116.542,P=0.000),其耐药指数约为7;U251/TR细胞MGMT表达水平为(1.47±0.30),较U251细胞(0.19±0.03)明显升高(t=-20.230,P=0.000)。与溶媒对照组比较,经倍增替莫唑胺终浓度诱导的U251/TR细胞仍呈现增殖抑制现象,以体外培养第3天时最为明显(P=0.000);MGMT表达水平相应降低(均P=0.000),呈现自身克服耐药现象。结论采用分步诱导法可于体外成功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胶质瘤细胞系。MGMT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U251/TR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的主要机制,替莫唑胺可以通过自身消耗MGMT而改变U251/TR细胞的耐药特性,发挥抗耐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抗药性 肿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 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耐药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TR建立及耐药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强 杨学军 +2 位作者 高松 纪延伟 张文高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脑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方法使人U251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产生耐药,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耐药指数及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 目的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脑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体外分步诱导方法使人U251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产生耐药,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耐药指数及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免疫(RT-PCR)、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变化,分析细胞耐药机制。结果历经8个月成功建立了对替莫唑胺耐药的胶质瘤细胞U251/TR,在替莫唑胺初始浓度为0.25μg·mL-1,终浓度为16.00μg·mL-1培养液中,U251/TR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未经诱导的U251胶质瘤细胞的7倍(P=0.00),其耐药指数约为7.00;U251/TR细胞MGMT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U251胶质瘤细胞明显增加(P=0.00)。结论通过分步诱导方法于体外成功建立1株对替莫唑胺耐药的U251/TR细胞系。MGMT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U251/TR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神经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2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秀超 苑占娜 +6 位作者 李莎莎 盛俊 赵天锁 高松 任贺 黄鹤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观... 目的:分析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IF-2α和CD3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IF-2α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正常肝组织无HlF-2α表达,104例患者中HIF-2α蛋白表达(-)32例,(+)32例,(++)40例;HIF-2α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伴发肝硬化呈正相关关系(P<0.05);HIF-2α蛋白较高表达组MVD显著高于HIF-2α蛋白较低表达组(P<0.05);HIF-2α高表达患者组的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组(12.8%vs 60.8%,P<0.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HIF-2α是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HIF-2α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血管新生、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总生存率密切相关;提示HIF-2α可作为评估肝细胞癌进展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低氧诱导因子-2α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T-SSX融合基因亚型与滑膜肉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燕 孙保存 +2 位作者 赵秀兰 王健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48-751,共4页
目的:SYT-SSX融合基因是滑膜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影响滑膜肉瘤的发生发展,但作用机制不详。本研究通过分析SYT-SSX融合基因亚型与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探讨SYT-SSX对滑膜肉瘤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141例SYT-SSX融合基因阳... 目的:SYT-SSX融合基因是滑膜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影响滑膜肉瘤的发生发展,但作用机制不详。本研究通过分析SYT-SSX融合基因亚型与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探讨SYT-SSX对滑膜肉瘤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141例SYT-SSX融合基因阳性的滑膜肉瘤,进行核分裂计数,通过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Ki-67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TUNEL染色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并结合Bcl-2和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最后,分析SYT-SSX亚型与核分裂数、Ki-67 LI、AT及Bcl-2、Bax表达的关系。结果:SYT-SSX1和SYT-SSX2阳性滑膜肉瘤分别为50例和91例;SYT-SSX1型和SYT-SSX2型滑膜肉瘤的核分裂数分别为(15.58±9.18)/10HPF和(11.02±8.78)/10HPF,前者显著高于后者(t=2.902,P=0.004);并且,SYT-SSX1型和SYT-SSX2型滑膜肉瘤的Ki-67 LI分别为(25.26±12.78)%和(19.77±11.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t=2.615,p=0.010)。另外,SYT-SSX1与SYT-SSX2型滑膜肉瘤的AI分别为(1.66±1.84)%和(1.65±2.2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t=0.022,P=0.982);不同SYT-SSX亚型病例的Bcl-2和Bax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别(分别P=0.156,P=0.321)。结论:SYT-SSX融合基因亚型可能影响滑膜肉瘤肿瘤细胞的增殖,SYT-SSX1型病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强;但是,SYT-SSX1与SYT-SSX2可能在调节细胞凋亡方面的能力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融合基因SYT—SSX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抵抗及其分子机制
13
作者 赵天锁 史玉荣 +1 位作者 任贺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6-158,162,共4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恶性淋巴瘤细胞对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诱导凋亡的抵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TRAIL处理恶性淋巴瘤U937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 目的:探讨在体外恶性淋巴瘤细胞对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诱导凋亡的抵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TRAIL处理恶性淋巴瘤U937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法检测Bax蛋白质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Bax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TRAIL的浓度在500μg/L时可抑制U937的细胞生存,但其抑制率低于正常对照细胞Hmy2.ciR;TRAIL阻滞U937细胞周期于G0/G,期;但这种阻滞效应较Hmy2.ciR细胞明显减弱。Western—blot法检测TRAIL处理的U937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BaxmRNA的表达水平却未见差异性改变。结论:TRAIL在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过程中出现抵抗,这种作用可能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下降有关。Bax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可能是由于翻译后修饰导致Bax蛋白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淋巴瘤细胞 凋亡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瘤1例
14
作者 高松 马维东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5-245,共1页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本科在2009年2月收治1例并确诊,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 诊断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圣杰 任贺 +1 位作者 唐勇 郝继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FI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7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腰背部疼痛、肿瘤直径、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NFI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70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腰背部疼痛、肿瘤直径、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良性31例(44.3%),恶性39例(55.7%)。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4%、68.8%、52.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原发肿瘤性质、手术方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1)、手术方式(P<0.00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2)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直径<10 cm、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完全性切除常提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