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恶性潜能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静 孙蕾娜 +3 位作者 闫庆娜 田璇 李琪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12-1614,1618,共4页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上皮间质转化和增殖调亡特征,为临床评价其恶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发表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上皮间质转化和增殖调亡特征,为临床评价其恶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发表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将120例肺腺癌病例分为64例MPP阳性组,56例MPP阴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imentin、E-cadherin、Capase-3、pEGFR的表达。结果:120例肺腺癌病例中pECFR在女性(P=0.035)、非吸烟(P=0.017)患者中高表达。Vimentin在MPP阳性组的表达(28.1%)高于MPP阴性组(16.1%)并且其多表达于微乳头结构腔内散落的细胞;Caspase-3在MPP阳性组高表达(P=0.001)。结论:微乳头结构的腔内散落细胞表现间质表型有利于癌细胞浸润转移,伴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有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新分类 微乳头 上皮间质转化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