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和血管外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东波 孙保存 +3 位作者 惠京 赵秀兰 刘岩雪 林建韶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和血管外皮瘤(HPC)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探讨二者之间的本质和相互联系。方法:对12例SFT和6例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结果:光镜下SFT具有大量疏... 目的:通过观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和血管外皮瘤(HPC)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探讨二者之间的本质和相互联系。方法:对12例SFT和6例HP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检测。结果:光镜下SFT具有大量疏密相间的梭形细胞、灶性血管外皮瘤样区域,并见较多胶原沉积及血管壁的透明变性。HPC肿瘤细胞单一,可见大量不规则分枝血管,呈鹿角状。12例SFT中,CD34和Bcl-2呈弥漫性强阳性(均为100%),CD99阳性率为75.00%。6例HPC中,CD99和Bcl-2为66.67%,CD34仅为16.77%。结论:两种肿瘤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家族,在形态改变和免疫表型上有所重叠,但仍具有各自的病理形态特点,因此可分别视为独立的肿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外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交界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临床病理间的关系
2
作者 胡洪 阎庆娜 +1 位作者 仇龙山 李文录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以WHO(1999年)卵巢肿瘤诊断标准,按照交界性卵巢肿瘤分化程度的不同,为其进行组织学分级,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其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以WHO(1999年)卵巢肿瘤诊断标准,按照交界性卵巢肿瘤分化程度的不同,为其进行组织学分级,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6例交界性卵巢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DNA含量。结果:在交界性卵巢肿瘤中,高分化PCNA标记指数(20.5±12.17)、细胞核DNA含量DI(1.03±0.12)、PI(9.48±6.25)和异倍体率(12.50%)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的PCNALI(52.35±27.25)、DI(1.20±0.14)、PI(20.34±9.78)和异倍体率(45.45%)(P<0.01),临床I期PCNA标记指数(15.4±11.46)、细胞核DNA含量:DI(1.04±0.11)、PI(12.06±7.68)和异倍体率(14.81%)明显低于Ⅱ、Ⅲ期的PCNALI(46.64±13.48)、DI(1.18±0.12)、PI(23.76±0.89)和异倍体率47.37%(P<0.01),但与其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PCNA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DNA含量分析可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增殖潜能,并有可能成为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活性 卵巢肿瘤 PCNA检测 流式细胞术 病理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原发性腹膜癌2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文欣 王珂 +1 位作者 刘素香 张燮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PPC)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3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7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27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21例,粘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PPC)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3年1月~200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27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27例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21例,粘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子宫内膜样癌1例,低分化癌1例。全部病例均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予以铂类为主方案的化疗。27例中3例失访,余24例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结论:PPC原发于腹膜,是一种起病隐袭、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应重视其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率。对PPC采取肿瘤细胞减灭术及铂类为主方案的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癌 预后 女性 病理 P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元喜 孙保存 +1 位作者 马淑资 方志沂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2~1999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PBL 2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予化疗,肿块切除+化疗,肿块切除+化疗+放疗,乳房切除或根治...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82~1999年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PBL 2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给予化疗,肿块切除+化疗,肿块切除+化疗+放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放疗等不同治疗方式。结果:本组PBL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9岁,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18%,均为B细胞来源,绝大多数为中度恶性,低度和高度恶性较少。PBL 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75%、31.25%、12.50%;Ⅰ+Ⅱ期PBL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33.33%、22.22%;Ⅳ期分别为28.57%、28.57%、0;Ⅰ+Ⅱ期PBL不同治疗方式1、3、5年生存情况:肿块切除+化疗和(或)放疗:4/4,2/4,1/4;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化疗和(或)放疗:5/5,2/5,1/5。结论:PBL预后较差,与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有关,乳房切除或根治术对PBL预后无意义,甚至可能有害无益,化疗及放疗对其预后有利,尤其是巩固化疗对改善PBL预后非常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例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锐 孙保存 +6 位作者 陈天星 张连郁 闫庆娜 王志强 罗丽琳 唐铭 金克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926-929,共4页
分析总结肺大细胞癌(large cell 1ung carcinoma,L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83例L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LCLC占同期肺癌... 分析总结肺大细胞癌(large cell 1ung carcinoma,LC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83例L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LCLC占同期肺癌的5.4%(83/1 551)。男性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0.4岁;肿瘤最大径平均4.6 cm;影像学多表现为周围型。术前通过痰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肺穿刺活检3种手段,只有4例4.8%(4/83)明确诊断或考虑为LCLC。63例76%(63/83)患者行手术切除,以肺叶切除术为主。术后病理学诊断包括39例经典型LCLC、31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8例基底细胞样癌、2例透明细胞癌和1例淋巴上皮瘤样癌。LCLC各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有75%(62/83)LCLC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LCLC发病率低,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LCLC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LCLC治疗以手术为主,提高LCLC的确诊率和进一步细分病理亚型对规范LCLC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细胞癌 肺癌 病理学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旭 孙蕾娜 +2 位作者 战忠利 孙保存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69-772,777,共5页
目的:探讨复合性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C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院治疗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CSCLC病例44例,重新审阅肿物病... 目的:探讨复合性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C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院治疗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CSCLC病例44例,重新审阅肿物病理切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描绘生存曲线,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因素.结果:全组CSCLC患者OS为6~57个月,中位OS为20个月;DFS为3~57个月,平均14.5个月。Kaplan-Meie r生存曲线显示,女性DFS长于男性,肿瘤位置、小细胞癌复合成分病理类型对OS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左肺或右肺及复合成分病理类型为影响患者OS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影响患者术后DFS的危险因素。结论:CSCLC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混合性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判定其复合成分的病理类型对于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复合性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宇 王琳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VM的结构,利用多因素性相关分析阐述VM的临床意义。结果:40例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中VM阳性者22例(53.66%)。χ^2检验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具有差异,P=0.013,P=0.045,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无VM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rank检验法比较两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12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8,OR=4.043)。结论:TGCMT中存在VM,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AL基因表达上调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慧 孙保存 +5 位作者 刘志勇 赵秀兰 孙燕 张立华 董学易 齐丽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瘤旁/癌旁组织、92例腺瘤(...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以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瘤旁/癌旁组织、92例腺瘤(其中管状腺瘤3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7例,绒毛状腺瘤9例)、54例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及60例腺癌中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大肠腺癌、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瘤、瘤旁/癌旁组织中,NGA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33/60)、37%(20/54)、23%(21/92)和2%(2/94),MMP-9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44/60)、44%(24/54)、25%(23/92)、6%(6/94),NGAL和MMP-9蛋白的表达在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肠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瘤旁/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在正常肠黏膜→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腺癌这一过程中两者的表达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二者在腺瘤组中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三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AL与MMP-9蛋白的表达在整个序列过程中(正常肠黏膜组、腺瘤组、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组、腺癌组)呈显著正相关(r_8=0.622,P<0.01)。结论:NGAL蛋白和MMP-9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大肠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肠 腺癌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曹雅静 范嫏娣 +1 位作者 刘素香 冯洁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用35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准确的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结果:35例GISTs恶性(...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临床分布特点。方法:选用35例临床资料完整、病理诊断准确的病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CD117、CD34、SMA、S-100、NSE)。结果:35例GISTs恶性(包括潜在恶性)达85.0%以上;组织形态以梭形细胞为主23例(65.7%),上皮样细胞7例(20.0%),混合型5例(14.2%);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74.3%(26/35例)、CD3468.6%(24/35例)、NSE65.7%(23/35例)、S-10031.4%(11/35例)、SMA48.6%、(17/35例);向神经分化13例,向平滑肌分化5例,双向分化12例,未分化5例。结果: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配合使用,可起互补作用并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17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碧波 张士伟 +1 位作者 孙保存 刘容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研究 p1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133例卵巢肿瘤和 12例正常卵巢组织 p16的表达。 结果 :卵巢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 p1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卵巢没有 p16表达的缺失 ,良性、交界性、恶性组p16... 目的 :研究 p1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133例卵巢肿瘤和 12例正常卵巢组织 p16的表达。 结果 :卵巢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 p16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卵巢没有 p16表达的缺失 ,良性、交界性、恶性组p16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上皮性组晚期、残存癌灶≥ 2cm者 p16表达明显低于早期、残存癌灶 <2cm者 (P <0 .0 5 ) ;p16表达与组织类型、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生存分析表明p16尚不能作为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16蛋白在卵巢肿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p16能否作为卵巢癌的预后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细胞增殖 P16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MMP-9的表达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陆霞 张诗武 +3 位作者 孙保存 张丹芳 何彦津 贺忠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特征,以CD34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1.07%和96.42%,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P=0.001);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MMP-9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4,P=0.006);MMP-2、MMP-9高表达者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25,P=0.021)。结论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新生血管化 转移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潘毅 张连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30例ASPS中,男性15例,女...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30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中20例做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30例ASPS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67岁,平均30.2岁;病变主要位于下肢深部骨骼肌组织内。临床症状在软组织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位于骨组织者均见骨质破坏。肿物呈结节状,部分为圆形、椭圆形,质实,切面黄白色到灰红色,常有大量出血和坏死。组织学可见具有特征性的腺泡状或巢状结构,其周围由薄壁样、窦隙样血管环绕,形成器官样结构;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可见伊红色细颗粒状及红染的棒状结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颗粒状,着色较淡,并可见明显的核仁;可见近包膜处血管内瘤栓形成,肿瘤穿透包膜浸润周围骨骼肌组织;间质内纤维组织较少,病程长者纤维组织较多,并可发生透明变性。免疫组织化学:desmin10例阳性,actin5例阳性,SMA3例局灶阳性,vimentin2例局灶阳性。CK、S-100均阴性。结论:ASPS多见于青少年和青年,生长缓慢,但多数早期出现血液转移,切除后易复发,最终预后欠佳。结合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病理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郝金燕 杨壹羚 +1 位作者 李帅(综述) 付丽(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30-1233,1238,共5页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以及高淋巴结转移、高淋巴管浸润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器官,包括乳腺、膀胱、肺、唾液腺、腮腺、结肠、胆管、胃和卵巢等,染色体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各器官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病理学及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形态病理学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EGFR KRAS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静 孙蕾娜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根据2011年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 te... 目的: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MPPAC)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根据2011年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 tern,MPP),将144例肺腺癌病例分为MPP阳性组77例和MPP阴性组77例。MPP阳性组中又按MPP所占比例分为(+、++、+++)三亚组。RT-PCR法检测两组EGFR、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在144例肺腺癌病例中EGFR突变62例(43.1%),KRAS突变9例(6.25%),EGFR突变与性别(P=0.018)和肿瘤体积(P=0.016)有关。MPP阳性组EGFR突变率高于MPP阴性组(P<0.001);KRAS突变率低于MPP阴性组(P=0.016)。EGFR基因突变频率在MPP三亚组中无明显不同(P=0.932)。结论:伴微乳头结构的肺腺癌EGFR突变频率高于肺腺癌其它亚型,KRAS突变频率低于肺腺癌其它亚型,说明其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新分类 微乳头 EGFR KRAS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肿瘤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静 孙保存 刘易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维持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的特性、诱导血管生成、调控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并影响肿瘤治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更好地认识HIF-1的功能及意义,对进一步...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在维持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的特性、诱导血管生成、调控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并影响肿瘤治疗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更好地认识HIF-1的功能及意义,对进一步认识疾病本质以及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及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彦 刘素香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4-277,280,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与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与良性、恶性肿瘤进行比较。结果: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1)PCNA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7.6%),低于恶性肿瘤(89.6%,P<0.05);bcl-2与caspase-3的阳性率为60.0%和72.5%,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61.9%和76.2%、86.2%和44.8%,二者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良性、交界性有显著差异(P<0.05)。2)PCNA与bcl-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其协同表达率为52.5%,与良性(28.6%)、恶性肿瘤(75.9%),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bcl-2与caspase-3的协同表达率为72.7%,良性与交界性肿瘤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3)仅bcl-2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浆液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粘液性(P<0.01);PCNA、caspase-3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PCNA与bcl-2任一高表达尤其协同表达,并伴caspase-3低表达是卵巢交界性肿瘤恶性潜能增加的标志,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上皮性 交界性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与凋亡相关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素香 申彦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TERT)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bcl-2与caspase-3在肿瘤... 目的:探讨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TERT)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bcl-2与caspase-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22例良性、30例恶性肿瘤进行比较,并探讨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hTERT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阳性率为46.3%,而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36.4%,73.3%,与交界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阳性率明显升高(P=0.023),而良性肿瘤与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2)bcl-2和caspase-3在卵巢交界性肿瘤中阳性率为58.5%和73.2%,良性与恶性肿瘤分别为59.1%、72.7%和86.7%、43.3%,其中bcl-2的阳性率在交界性肿瘤中明显低于恶性肿瘤(P=0.010),caspase-3反之(P=0.011);但它们在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63,P>0.05),且二者在交界性与良性肿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0.970)。3)对93例卵巢肿瘤研究发现,hTERT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037,P>0.05);hTERT与caspase-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χ2=4.8109,r=-0.227,P<0.05)。结论:hTERT蛋白表达可以反映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水平,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判断卵巢交界性肿瘤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 端粒酶蛋白亚单位(hTERT)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SP6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APK信号通路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博 纪元 谭云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85-2090,共6页
目的:探讨DUSP6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MAPK信号通路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方法:查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HCC临床病理资料数据库,筛选出305例HCC制作组织芯片,... 目的:探讨DUSP6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与MAPK信号通路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方法:查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HCC临床病理资料数据库,筛选出305例HCC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DUSP6、p-ERK、P-JNK、p-P38α、CyclinD1和Ki-67表达,将以上结果同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HCC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DUSP6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ERK、p-JNK和Ki-67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在HCC肿瘤组织中DUSP6和p-ERK,CyclinD1及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r=0.213,P<0.01;r=0.137,P<0.05)。相对癌旁,各组肿瘤组织DUSP6表达、有乙肝和肝硬化病史者不同分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USP6在HCC中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过表达,DUSP6对p-ERK过表达可能起负反馈调节作用。DUSP6过表达可能与HCC细胞周期调节及促进肿瘤增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P6 MKP-3 肝细胞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燕 孙保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关键词 微阵列 比较基因组杂交 肿瘤学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中MicroRNAs与NF-κB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蕾娜(综述) 孙保存(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43-1246,共4页
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可以调节许多参与先天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增殖、炎症与肿瘤生长的重要基因。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由20~25个碱基组成的短小RNA分子,能够通过与mRNAs 3′末端非翻译区域的相互作用,负向调节... 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可以调节许多参与先天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增殖、炎症与肿瘤生长的重要基因。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由20~25个碱基组成的短小RNA分子,能够通过与mRNAs 3′末端非翻译区域的相互作用,负向调节动植物基因的表达。明确miRNAs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NF-κB的影响,对于了解复杂的免疫系统,发展癌症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就miRNAs和NF-κB在肿瘤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讨论miR-146、miR-155、miR-181b、miR-21以及miR-301a在NF-κB活化及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NF-ΚB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