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的生物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91-1495,共5页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160万,死亡140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和18%[1].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疫苗(DC Provenge)和CTIA-2抗体(Ipilimumab)先后被美国以及欧盟批准上市,肿瘤的生物治疗倍受关...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160万,死亡140万,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和18%[1].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疫苗(DC Provenge)和CTIA-2抗体(Ipilimumab)先后被美国以及欧盟批准上市,肿瘤的生物治疗倍受关注.目前肺癌的生物治疗,尤其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进展比较缓慢,且有一定的免疫源性,如常存在p53、K-ras、EGFR等突变,异常表达MAGE-3、NY-ESO-1、CEA等肿瘤抗原,比较适于免疫治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生物治疗 过继性细胞治疗 肿瘤细胞疫苗 蛋白/多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CIK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2
2
作者 樊永丽 赵华 +8 位作者 于津浦 李慧 任宝柱 曹水 刘亮 李润美 张乃宁 安秀梅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例胃癌术后化疗联合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CIK治疗组)及同期对...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5例胃癌术后化疗联合CIK治疗的患者(化疗联合CIK治疗组)及同期对照130例术后单纯化疗的胃癌患者(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化疗周期数与CIK治疗次数的分组点;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总生存率稍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47%,55%vs 23%,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胃癌患者的3、5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48%vs 31%,47%vs 20%,P<0.05)。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6个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32个月(P=0.001);化疗联合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36个月,高于单纯化疗组的23个月(P=0.011)。单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化疗周期数和CIK治疗周期数与胃癌患者的OS相关;TNM分期、手术方式和CIK治疗周期数与患者的PFS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化疗周期数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CIK治疗周期数不仅是影响OS,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术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CIK治疗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OS,而且CIK治疗次数增加,临床疗效会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CIK 化疗 胃癌 临床疗效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澎 张静 +5 位作者 刘亮 李慧 齐静 安秀梅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2-735,共4页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免疫治疗在晚期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MR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细胞治疗的80例MRCC患者为治疗组,88例接受IL-2联合IFN治疗的MRCC患者为对照组。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血钙、确诊至开始内科治疗的时间、转移部位数量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28%、1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6%、15%、10%(P值分别为0.015、0.009、0.019)。CIK治疗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7%、59%,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5%、37%、18%(P均<0.001)。CIK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OS明显优于对照组(12个月vs.9个月,P=0.013:46个月vs.18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转移部位数量、CIK细胞治疗的次数与CIK治疗组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最佳CIK治疗次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RCC患者预后。高KPS评分、无或仅有一个转移部位的患者预后较好,且增加CIK免疫治疗次数可以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转移性肾癌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IL-2活化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10例晚期难治性肾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水 王运良 +5 位作者 任宝柱 张新伟 张维红 韩颖 于津浦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目的:传统的免疫治疗对晚期难治性肾癌的疗效非常有限,因为肿瘤自身产生了免疫耐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剂量IL-2活化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晚期难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晚期肾癌患者以及作为供者的其HLA半相合的亲... 目的:传统的免疫治疗对晚期难治性肾癌的疗效非常有限,因为肿瘤自身产生了免疫耐受,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剂量IL-2活化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晚期难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晚期肾癌患者以及作为供者的其HLA半相合的亲属入组。所有患音均接受1个疗程的haplo-PBSCs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和免疫学反应。结果:经IL-2活化后获得的HLA半相合的haplo-PBSCs总数为(2.3~5.5)×10^(10)。活化后,NK细胞和活化淋巴细胞亚群(CD69^+和CD25^+)比例明显升高,而且对肾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也明显增强。治疗后,2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5个月(3~14个月)。结论:传统的免疫治疗无效的晚期难治性肾癌患者,采用IL-2活化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可以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单倍相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肾癌 抗肿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296和IFN-γ共同培养的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莉 于津浦 +4 位作者 李慧 于文文 任宝柱 曹水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CIK细胞具有异质性的抗肿瘤作用,其中IFN-γ在增强CD3+CD56+细胞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在TCR刺激信号存在的情况下,CH-296被发现能够刺激T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探讨CH-296和IFN-γ是否有相互促进CIK细胞表达的作用。方法:CIK细胞在CH-... 目的:CIK细胞具有异质性的抗肿瘤作用,其中IFN-γ在增强CD3+CD56+细胞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在TCR刺激信号存在的情况下,CH-296被发现能够刺激T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探讨CH-296和IFN-γ是否有相互促进CIK细胞表达的作用。方法:CIK细胞在CH-296包被培养板或不包括的IFN-γ中培养14 d。将CIK细胞增殖、代谢、表型、细胞毒性同传统的CIK细胞相比较。20例(其中18例为Ⅳ期)患者接受了3个周期的RN-CIKs治疗。临床反应通过KPS评分和CT检查进行评价。结果:CH-296通过减缓代谢和提高增殖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CIK细胞的表达。CH-296和IFN-γ共同培养带有T细胞表型的CIK细胞,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临床试验中未发生不良事件。16例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总体临床反应率(PR+SD)为65%(13/20),中位OS(16.95±6.10)个月。结论:CH-296能够促进IFN-γ提高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使CIK细胞有更强的增殖能力,细胞毒作用并减缓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纤维连接素 干扰素-Γ 过继性免疫治疗 实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小细胞癌不同模式的综合治疗生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军 任秀宝 +1 位作者 郝希山 庞青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初始治疗采用化疗为基础综合治疗的食管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化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放疗+化疗三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手术+化疗组29例,放疗+化疗组16例...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综合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例初始治疗采用化疗为基础综合治疗的食管小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化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放疗+化疗三组患者生存期的差异。结果:手术+化疗组29例,放疗+化疗组16例,手术+放疗+化疗组6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1、2、3年生存率为56.5%、22.4%、9.6%。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灶部位、长度及化疗疗程上分布无差异(P>0.05),放疗+化疗组包含有更多的广泛期患者(P<0.05)。中位生存期在手术+化疗组患者为13.3个月,放疗+化疗组13.1个月,手术+放疗+化疗组14.2个月,三组患者生存期未见差异(P=0.626)。结论:放疗联合化疗是食管小细胞癌有效治疗模式,放化疗可以取得和手术联合化疗相似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小细胞癌 综合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的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晓梦 李玲 +6 位作者 于津浦 李慧 齐静 张澎 于文文 任秀宝 曹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通过对4种NK细胞体外培养方案扩增后产物的细胞免疫表型、扩增倍数以及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确定一种高效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方法:建立4种NK细胞体外培养方案:方案1为经典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IL-2+IL-15);方案2为IL-2+IL-15+IL-... 目的:通过对4种NK细胞体外培养方案扩增后产物的细胞免疫表型、扩增倍数以及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确定一种高效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方法:建立4种NK细胞体外培养方案:方案1为经典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IL-2+IL-15);方案2为IL-2+IL-15+IL-18;方案3为IL-2+IL-15+IL-7;方案4为新型NK培养基(IL-2+OKT3)。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间1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的PBMC,按照4种方案进行体外扩增。在体外扩增的0、5、10、15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NK细胞)的比例;比较各方案体外扩增15 d后的NK细胞的扩增倍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并采用LDH法检测各方案扩增产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上述4种NK细胞培养方案体外扩增15 d后,细胞总数分别扩增(40.1±20.00)、(44.08±22.09)、(44.82±23.67)、(46.82±25.02)倍,其中NK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75.86±28.57)、(93.32±32.16)、(88.66±24.94),(58.88±41.53)倍。NK细胞比例由0 d的(20.44±2.23)%分别扩增至15 d的(48.30±13.90)%、(54.72±12.25)%、(55.94±12.70)%和(54.5±14.93)%;各培养方案组在总细胞扩增倍数、NK细胞扩增倍数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3种培养方案体外扩增产物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方案4[(63.40±5.00)%、(77.30±9.40)%、(62.17±5.60)%vs(37.39±10.42)%,均P<0.05],而方案1、2、3之间体外扩增产物杀伤活性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组合对于体外大规模培养NK细胞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方案1中是否加入IL-18或IL-7)对NK细胞体外大规模扩增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但前3个方案扩增产物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方案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IL-2 IL-15 IL-18 IL-7 扩增 K562细胞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逆转耐顺铂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春娟 李慧 +5 位作者 于津浦 安秀梅 于文文 齐静 任秀宝 曹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889-894,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A549/DDP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A549/DDP与CIK细胞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验证...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A549/DDP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A549/DDP与CIK细胞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验证A549/DDP的DDP耐药性及检测共培养前后A549/DDP对DDP耐药性的变化。RT-PCR法筛选A549与A549/DDP有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检测耐药性变化的观察指标,并检测共培养前后A549/DDP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549及共培养前后A549/DDP中基因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A549/DDP的耐药系数为14.5,具有较强的DDP耐药性。RT-PCR筛选出A549与A549/DDP表达有差异的耐药相关基因为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π)基因、人类铜离子转运蛋白(human copper transporter1,hCTR1)基因,A549/DDP中GST-π表达量明显增加,hCTR1表达量明显降低。与CIK细胞共培养后,A549/DDP对DDP的耐药性明显下降,共培养20h后耐药逆转倍数约为4.93倍,细胞内GST-π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CIK细胞对A549/DDP有逆转DDP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GST-π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耐药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腺癌 GST-Π hCT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分泌的细胞因子对逆转耐顺铂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熊艳娟 杜春娟 +1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逆转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顺铂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CIK与A549/DDP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酶联...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逆转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顺铂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CIK与A549/DDP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酶联免疫试剂方法(ELISA)检测IFN-γ、TNF-α、IL-2的分泌情况,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检测DDP耐药性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GST-π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分析发现A549/DDP细胞的耐药逆转与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相关,与TNF-α、IL-2的分泌量无显著相关。给予anti-IFN-γ中和抗体后,共培养20h A549/DDP的DDP耐药性显著上升(P<0.05),GST-π基因水平的表达量较未加中和抗体组也显著增加(P<0.05)。而加入anti-TNF-α、anti-IL-2中和抗体组,A549/DDP细胞的DDP耐药性及GST-π基因水平的表达量较未加入中和抗体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IK通过分泌IFN-γ下调A549/DDP细胞中GST-γ的表达来实现其逆转DDP耐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肺腺癌 GST-Π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细胞肺癌中VEGF的表达与DCs Treg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静 于津浦 +5 位作者 于文文 张家丽 李慧 曹水 于学燕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ncer,L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ncer,L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VEGF的表达情况、DCs与Treg的分布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及DCs、Treg分布与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0年5月至2010年10月手术切除的原发性LCLC标本75例,其中27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CLC标本中VEGF的表达、未成熟DC细胞(CD1a^+DC)、成熟DC细胞(CD83^+DC)及Treg细胞(Foxp3^+T细胞)的分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75例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为94.7%(71/75);CD1a^+DC、CD83^+DC在癌组织中的分布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P<0.001);Foxp3^+T在癌组织中的分布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CD83^+DC的分布在VEGF阳性组明显低于VEGF阴性组(χ~2=7.802,P=0.020);CD1a^+DC与Foxp3^+T的分布呈正相关(r_s=0.246,P=0.033)。CD83^+DC的分布在不同T分期间存在差异,随着T分期增高其数量降低(χ~2=11.043,P=0.011)。结论:LCLC组织中VEGF高表达与成熟DC数量的减少相关,而未成熟DC的分布与Treg细胞的分布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细胞肺癌 VEGF 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L4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蕊 李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CUL4A、CUL4B的表达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L-SCLC组织和14例L-SCLC癌旁组织CUL4A、CU... 目的:探讨泛素连接酶CUL4A、CUL4B的表达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L-SCLC组织和14例L-SCLC癌旁组织CUL4A、CUL4B的表达情况。结果:CUL4A在L-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2.2%(52/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35.7%(5/14)(P<0.05)。CUL4A的表达与患者吸烟情况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胸膜侵袭、血小板(PLT)和乳酸脱氢酶(LDH)无显著相关性(P>0.05)。CUL4B在L-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为68.1%(49/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28.6%(4/14)(P<0.05),CUL4B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吸烟情况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胸膜侵袭、PLT升高和LDH升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是否转移、CUL4A表达水平、CUL4B表达水平和血液LDH量均与患者的中位无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密切相关。多因素结果显示,CUL4B高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淋巴结转移、血液LDH升高不仅是影响OS,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UL4过表达可能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作为预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并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泛素连接酶 CU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混合型肺癌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莉 任宝柱 +2 位作者 曹水 王勐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27-1527,共1页
患者男,65岁,主因"喘憋加重2个月"于2009年12月10日入本院治疗.既往哮喘病史,吸烟20余年,1包/日,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喘息憋气,活动后加重.夜间平卧睡眠困难,伴有消瘦.查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哮鸣音,... 患者男,65岁,主因"喘憋加重2个月"于2009年12月10日入本院治疗.既往哮喘病史,吸烟20余年,1包/日,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喘息憋气,活动后加重.夜间平卧睡眠困难,伴有消瘦.查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哮鸣音,心律齐,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外院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行胸腔积液引流后,复查胸部CT发现左肺肿物(图1).左肺穿刺病理:复合型小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染”技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晶 霍佳 +7 位作者 于津浦 李慧 赵华 李润美 刘亮 张家丽 于文文 任秀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研究"核转染"方法对DC活率、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DC后,通过"核转染"方法将p/IRES-EGFP质粒转染至细胞核内,同时设立未转染DC为对照组。应用台盼蓝染色计算转... 目的:研究"核转染"方法对DC活率、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DC后,通过"核转染"方法将p/IRES-EGFP质粒转染至细胞核内,同时设立未转染DC为对照组。应用台盼蓝染色计算转染后细胞的活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HLA-DR及CD11c等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IL-12及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DC转染后随时间推移,细胞活率下降;荧光蛋白在转染后4小时即有表达,表达量逐渐增加,24小时转染效率为56%±12%,48小时转染效率为45%±15%;转染后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及CD86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CD11c及HLA-DR表达水平稳定;转染可诱导DC分泌IL-12及TNFα-水平增加。结论:"核转染"是一种有效的转染DC的方法,并可诱导D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转染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0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张新伟 王芳 +1 位作者 任秀宝 Tao Jianguo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中miR-150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定量RT-PCR检测29例初治MCL患者及7例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中miR-150和c-Myc的表达水平,探索miR-150和c-Myc表达之间的关系;利用RNAi阻断MCL...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中miR-150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定量RT-PCR检测29例初治MCL患者及7例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中miR-150和c-Myc的表达水平,探索miR-150和c-Myc表达之间的关系;利用RNAi阻断MCL细胞系Mino和HBL-2中c-Myc表达后,检测miR-150的变化,确定c-Myc是否参与miR-150的表达调控;抑制P493-6细胞表达c-Myc后,观察miR-150的变化,进一步明确miR-150是否受c-Myc调节;将pre-miR-150电转HBL-2细胞系,通过集落形成试验明确miR-150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Myb蛋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外周血B细胞相比,MCL患者低表达miR-150、过表达c-Myc,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阻断c-Myc后,Mino和HBL-2细胞的miR-150表达增加;抑制c-Myc表达后,P493-6细胞的miR-150表达增高;过表达miR-150后,HBL-2的c-Myb蛋白表达水平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结论:MCL患者低表达miR-150的原因可能与其c-Myc过表达有关。miR-150能够抑制MCL的增殖,在MCL的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miR-150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中SSTR2和SSTR5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15
作者 熊艳娟 王秀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omastostatin receptor,SSTR)亚型SSTR2、SSTR5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程度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NSCLC组织...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omastostatin receptor,SSTR)亚型SSTR2、SSTR5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程度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NSCLC组织标本和21例肺癌旁组织标本中SSTR2和SSTR5蛋白表达情况;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结果:在NSCLC组织中,SSTR2和SST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51.9%(28/54)和55.6%(30/54),与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14.3%(3/21)和19.0%(4/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TR2、SSTR5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0.05)。本研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中晚期患者(Ⅲ~Ⅳ期)MVD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P<0.05);不同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之间MVD无显著性差异(P>0.05)。SSTR2、SSTR5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6.1%;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5.3%、37.3%。SSTR2、SSTR5的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NSCLC中新生血管的程度与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SSTR2、SSTR5阳性表达者肿瘤新生血管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生长抑素受体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v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浸润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齐瑶 李润美 +2 位作者 于津浦 李慧 任秀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Vav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标本40例,分离出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 目的:探讨Vav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肺癌标本40例,分离出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T),通过RT-PCR方法检测TIL-T中Vav1基因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av1蛋白表达情况。并且总结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方差分析法,分析TIL-T中Vav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IL-T中Vav1的表达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高、中、低分化组的肺癌标本TIL-T中Vav1基因的表达量2-△CT值分别为0.113±0.097,0.055±0.050及0.029±0.022,三组比较有差异(P=0.007);且三组肺癌标本TIL-T中Vav1蛋白的IOD值分别为0.543±0.323,0.425±0.331及0.153±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标本TIL-T中Vav1基因的表达量2-△CT值分别为0.039±0.051及0.072±0.059,两组比较有差异(P=0.048);且两组肺癌标本TIL-T中Vav1蛋白的IOD值分别为0.229±0.205及0.454±0.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TIL-T中Vav1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预后。TIL-T中Vav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提示肺癌组织局部免疫耐受可能与TIL-T中Vav1表达水平降低有关,Vav1是评价NSCLC患者T细胞功能以及局部免疫状态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v1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