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GF和PDGFR与肿瘤的关系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旭升 孙丹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34-1137,共4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与增殖;在机体生长发育、创伤修复等生理过程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PDGF/PDGFR作为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释放的PDGF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其凋亡。以PDGF/PDGFR为靶点的靶向治疗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PDGF/PDGF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春香 姚欣 +3 位作者 李秀英 徐勇 杨庆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提高小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4 cm肾肿瘤住院患者超声造影(CEUS)、增强CT(CE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提高小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4 cm肾肿瘤住院患者超声造影(CEUS)、增强CT(CE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EUS和CECT对≤4 cm肾肿瘤判断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方式,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将4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漏诊1例肾癌病例,5例不确诊;CECT将5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同样漏诊1例肾癌病例,14例不确诊。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71.43%、88.89%、93.10%、71.43%,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64.29%、77.78%、90.38%、45.00%。CEUS和CECT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方式比较58例肾恶性肿瘤中19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1例表现为快进慢出,3例表现为同进同出,5例表现为慢进慢出;14例肾良性肿瘤中1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4例表现为同进同出,6例表现为慢进慢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对肿瘤内微血管形态进行描述且具有特殊的增强方式,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减少了诊断的不确定性,与CECT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判断比较,超声造影优于增强CT,为我们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超声造影 增强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建华 杜君 +3 位作者 陈旭升 杨庆 张艳辉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根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IFNα-2a治疗的70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1.4%;接受LAK细胞治疗的10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5%和89.9%;而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11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和76.5%,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免疫治疗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可作为肾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国内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根治性肾切除术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刁磊 魏海霞 +1 位作者 田洁 娄越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400-1402,1407,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2行全膀胱切除+盆...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2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组织学表现均为增生的梭形或长梭形肿瘤细胞囊状分布,间质小血管增生,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病例1为SMA(+),Vimentin(+),ALK(+)。病例2为SMA(+),CD68(+),Vimentin(+),CgA(+),ALK(-)。2例病例均不表达CK7、S-100、MyoDl、CK19、α-actin、EMA。2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癌等鉴别,治疗以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膀胱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inogen在术前肾癌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杜君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Fibrinogen水平,t检验或ANOVA分析术前血...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Fibrinogen水平,t检验或ANOVA分析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及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及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01,P=0.001,P<0.001,P<0.001)。进一步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是肾癌术后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P=0.001)。结论: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肾癌术后患者远处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是肾癌术后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FIBRINOGEN 临床病例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小龙 魏海霞 +2 位作者 韩哲 赵杰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认识本疾病。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至2012年8月2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认识本疾病。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至2012年8月2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都为女性,平均年龄47.5岁,均为左肾EAML。无明显阳性体征,2例在B超和CT均发现肾占位,其中1例CT强化不均匀,1例增强检查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略减低。分别行左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组织形态学的主要特征均呈明显的上皮样分化。结论:分析结果提示:EAML生物学行为与经典型肾AML不同特征在于浸润性生长方式、细胞学异型性,CT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能够确诊,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预后大多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