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K细胞中CD4^+T细胞亚群抗肿瘤免疫活性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2 位作者 刘虹 张澎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 :观察CIK细胞中CD4 + T细胞亚群抗肿瘤免疫活性。方法 :体外大规模扩增CIK细胞 ,利用磁珠分离系统富集纯化CIK细胞中的CD4 + T细胞亚群。采用胞内染色法分析其中Th1/Th2的比例变化 ;LDH法和荧光染色法比较 4h和 2 0h其对raji细胞... 目的 :观察CIK细胞中CD4 + T细胞亚群抗肿瘤免疫活性。方法 :体外大规模扩增CIK细胞 ,利用磁珠分离系统富集纯化CIK细胞中的CD4 + T细胞亚群。采用胞内染色法分析其中Th1/Th2的比例变化 ;LDH法和荧光染色法比较 4h和 2 0h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率和raji凋亡。 结果 :经磁珠分离法富集的CD4 + CIK细胞纯度高达 96 % ,其中Th1/Th2的分布较PBMC有显著的改变 :Th1亚群、Th0亚群明显升高 ,Th2亚群无显著变化。CD4 + CIK细胞虽然不能在 4h之内溶解raji细胞 ,但可在 2 0h时产生同CD4 -CIK细胞同样强大的杀伤活性 ,荧光染色可见其在 4h之内诱导raji出现早期凋亡的迹象。 结论 :本研究提示CD4 + CIK细胞具有明显的“Th1优势”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细胞活性 ;同时CD4 + CIK细胞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对肿瘤的抑制和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CD4^+T细胞亚群 抗肿瘤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细胞-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 被引量:35
2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7-560,共4页
关键词 CIK细胞 肿瘤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肺癌患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任秀宝 李琤 +2 位作者 于津浦 刘虹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为了探讨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 :采用分离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 ,Trizol法提取肺癌细胞系Calu 6总RNA ,用脂质体包裹总RNA转染DC并诱导特异性CTL的扩增 ,LDH法和ELISA... 目的 :为了探讨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能力。方法 :采用分离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DC细胞 ,Trizol法提取肺癌细胞系Calu 6总RNA ,用脂质体包裹总RNA转染DC并诱导特异性CTL的扩增 ,LDH法和ELISA法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和IFN γ分泌。结果 :经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特异性表面标志及功能相关分子表达均上调 ,转染后的DC可显著刺激异体 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 ,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携带Calu 6抗原的靶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LAK细胞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IFN γ分泌量显著增高。结论 :肺癌细胞总RNA转染的DC疫苗可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肺癌 RNA 肿瘤免疫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CD40L交联在CD4^+ 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维红 于津浦 +4 位作者 曹水 魏枫 安秀梅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CD40/CD40L交联在CIK细胞中CD4+T细胞(CD4+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并纯化CD4+T细胞亚群,AnnexinV染色法观察CD4+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半定量PCR、流式细胞法及ELISA法比较CD4+CIK激活前... 目的:探讨CD40/CD40L交联在CIK细胞中CD4+T细胞(CD4+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并纯化CD4+T细胞亚群,AnnexinV染色法观察CD4+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半定量PCR、流式细胞法及ELISA法比较CD4+CIK激活前后CD40L的表达变化;将转染质粒pIRES2-EGFP-sCD40L的CHO细胞(CHO-sCD40L)与乳腺癌细胞T47D共孵育,监测24小时后其表面分子Fas的表达变化及对Fas介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CD4+CIK细胞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孵育时间和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加,且肿瘤细胞表面分子Fas水平升高,可从1.98%±0.23%升高到31.62%±7.07%;CD4+CIK细胞被激活后,CD40L表达水平均较激活前明显增加;成功转染的CHO-sCD40L细胞与T47D共培养后,T47D表面分子Fas可被诱导升高,加入CH-1124小时后可观察到明显T47D细胞的凋亡。结论:CD4+CIK可能通过CD40/CD40L交联提升肿瘤细胞表面功能性Fas表达来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CD4+T细胞 凋亡 FAS/FASL CD40/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乳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丽娟 于津浦 +2 位作者 丛义滋 任秀宝 刘俊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7-990,995,共5页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用RT-PCR法检测IDO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O和Foxp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19.59±7.65)%]高于原发乳腺癌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13.16±7.82)%](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3.24±1.30)%]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IDO阳性细胞指数(2.70±1.53)%](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6.13±2.31)%]高于乳腺原发癌[(3.50±1.04)%],乳腺癌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0.71±0.42)%]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0.55±0.34)%](P均<0.05)。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IDO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分布间均正性相关(r2=0.449,r2=0.454,P均<0.05)。结论:IDO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伴随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升高,提示IDO表达增高有可能通过募集Treg细胞参与肿瘤和引流淋巴结内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免疫耐受 TRE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MAGE-A1/EGFP质粒转染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
6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2 位作者 刘虹 曹水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成熟度和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pMAGE-A1/EGFP 真核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导入DCs后观察到MAGE-A1与EPFG实现等效表达,分别为8.8%±0.9%和8.47%±0.78%。 pMAGE-A1/EGFP转染的DCs表面CD86、CD40L和CD8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DCs的成熟度增加;同时表达的MAGE-A1 蛋白可与小鼠来源抗MAGE-A1的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扩增,当再次接触 MAGE-A1抗原时大量分泌IFN-γ。结论:pMAGE-A1/EGFP转染的DCs不仅能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还可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检测,为临床开展MAGE-A1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树突状细胞 MAGE-A1 EGFP 特异性T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在5种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特点
7
作者 任秀宝 邵莹 +3 位作者 徐琪 刘虹 李慧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3-745,共3页
目的:为探讨MAGE(melanomaantigensgene)肽疫苗在消化系统肿瘤生物治疗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消化系统中的5种上皮性肿瘤的MAGE表达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法检测了111例消化系统不同肿瘤的MAGE基因的... 目的:为探讨MAGE(melanomaantigensgene)肽疫苗在消化系统肿瘤生物治疗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消化系统中的5种上皮性肿瘤的MAGE表达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法检测了111例消化系统不同肿瘤的MAGE基因的表达。结果:MAGE-1、MAGE-2、MAGE-3的阳性率分别为7.01%、14.91%、37.71%。48.65%的消化系统上皮性肿瘤表达MAGE-1、-2、-3其中的一种。结论:MAGE家族中以MAGE-3在消化系统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 RT-PCR 消化系统肿瘤 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分选系统大量分选CD34^+细胞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虹 曹水 +3 位作者 任秀宝 张澎 安秀梅 郝希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98-802,共5页
CD3 4 +细胞的分离纯化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异基因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干细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摸索大量分选CD3 4 +细胞的方法 ,本研究应用Isolex3 0 0i磁性分选系统富集CD3 4 +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分选... CD3 4 +细胞的分离纯化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异基因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及干细胞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摸索大量分选CD3 4 +细胞的方法 ,本研究应用Isolex3 0 0i磁性分选系统富集CD3 4 +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监测分选前后细胞表面标志 ,经CD3 4 +细胞体外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验证分选获得的CD3 4 +细胞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 ,所完成的 5例次自体外周血富集CD3 4 +细胞时 ,先收获单个核细胞约 ( 3 .5 -6.0 )× 10 10 ,CD3 4 +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百分率为 ( 0 .5 5 - 1.2 ) % ;收获的CD3 4 +阳性细胞总数为 ( 2 - 3 )× 10 8,纯度为 ( 75 - 85 ) % ,回收率为 ( 4 0 - 65 ) %。体外实验表明 ,在SCF +IL 3 +FL +TPO +EPO存在下 ,经过 3 - 4天培养 ,可扩增 2 - 3倍 ;经CFU GM、BFU E集落形成实验显示具有形成集落的能力 ,证实分选后细胞具有造血祖细胞生物活性。结论 :应用Isolex3 0 0iCD3 4 +细胞分选仪可以高效大量富集CD3 4 +细胞 ,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性分选系统 CD34^+细胞 干细胞移植 细胞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于津浦 李牧 +2 位作者 葛薇 马双 尤胜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51-355,共5页
本研究观察615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L615融合瘤苗L615/DC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的能力。分别制备615鼠骨髓来源DC,用PEG融合法将DC与照射灭活的L615制备L615/DC融合瘤苗并免疫动物,用MTT法和LDH法测定L615/DC融... 本研究观察615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白血病细胞L615融合瘤苗L615/DC体内外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的能力。分别制备615鼠骨髓来源DC,用PEG融合法将DC与照射灭活的L615制备L615/DC融合瘤苗并免疫动物,用MTT法和LDH法测定L615/DC融合瘤苗免疫鼠脾细胞体外MLR反应和对L615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通过免疫治疗实验检测L615/DC融合瘤苗的体内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研究获得了具有特征形态的树突状细胞,MLR反应表现出强大的异基因免疫刺激功能,当L615/DC融合瘤苗免疫鼠的脾细胞再次接触L615抗原时表现出强烈的增殖活性;LDH实验显示,融合瘤苗组、共培瘤苗组和灭活L615组均可在体外诱导扩增出L615特异性CTL,但融合瘤苗组的CTL在不同效靶比、不同孵育时间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体内免疫治疗实验中L615/DC融合瘤苗治疗组平均寿命为25.7±1天,有1/4小鼠长期存活,而对照组全部死亡,平均寿命17.5±1天。2个月后对治疗组存活鼠用致死剂量L615攻击不发病。结论:L615/DC融合瘤苗可诱导强大的特异性抗L615免疫,它不仅在体外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L615细胞,还可有效抑制荷瘤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延长存活时间,并产生免疫记忆,抵抗肿瘤的二次攻击。L615/DC融合瘤苗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急性白血病 抗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与生物学指标检测 被引量:36
10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3 位作者 张澎 安秀梅 张乃宁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CIK细胞 体外扩增 生物学指标 过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注途径对CIK细胞治疗后的体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岳欣 李慧 +2 位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输注后CIK细胞的体内分布和代谢情况。方法分别以同位素32P-αdATP和荧光染料CM-DiI标记CIK细胞,而后经尾静脉途径和腹腔途径注射入裸鼠体内,用放射性定量检测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检测方法分析CIK细胞在各器官的动态分...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输注后CIK细胞的体内分布和代谢情况。方法分别以同位素32P-αdATP和荧光染料CM-DiI标记CIK细胞,而后经尾静脉途径和腹腔途径注射入裸鼠体内,用放射性定量检测方法和荧光显微镜检测方法分析CIK细胞在各器官的动态分布。结果CIK细胞输入裸鼠体内后,迅速分布至肝、脾、肾、肺、胃、肠等器官,其中肝、脾、肾的分布浓度最高;CIK细胞输入体内的早期,尾静脉注射途径中肺最先达到分布高峰,而腹腔注射途径中腹腔内器官率先达到分布高峰;CIK细胞在肝、脾的存活可达2周以上。结论CIK细胞体内分布的广泛性表明它可以用于身体各部位恶性肿瘤的治疗;血管输入途径可能更适于血供丰富器官肿瘤的治疗,而体腔输入途径也许更适合于体腔内恶性渗液或局限病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输注途径 体内分布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NK细胞作为非清髓性预处理用于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津浦 曹水 +3 位作者 辛宁 安秀梅 齐静 任秀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13-1018,共6页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细胞的比例;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比较清髓性方案(9 Gy TBI)、各种非清髓性方案(6.5 Gy TBI,flu+cy,及flu+cy+allo-NK)的体内清髓效果、移植后供者嵌合率、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表明:与其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相比,flu+cy+allo-NK组不能增加清髓程度,但可显著提高单倍相合移植后的供者嵌合率,移植后21天的嵌合率在骨髓为(28.70±5.90)%,脾脏为(46.40±5.00)%,并持续2个月。与flu+cy组相比,flu+cy+allo-NK组出现的GVHD反应轻微,仅有50%(5/10)受鼠出现体重减轻,flu+cy+allo-NK组小鼠的肝脏、小肠、肾脏及皮肤的病理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供者allo-NK具有促进单倍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减轻GVHD强度的作用;低剂量flu+cy+allo-NK方案为高龄和一般情况差的肿瘤患者开展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反应性NK细胞 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预处理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促进血管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丽娟 于津浦 +3 位作者 贾志龙 李慧 刘俊田 任秀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CD105表达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高表达IDO的MCF-7与HUVEC共培养模型,通... 目的:观察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CD105表达及成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高表达IDO的MCF-7与HUVEC共培养模型,通过IDO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1-MT)阻滞IDO活性,观察共培养后HUVE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105的表达率,基质胶成管实验观察管样结构的形成。结果:MCF-7的IDO表达水平较高且具有功能活性。与MCF-7共培养后,HUVEC增殖明显,CD105的表达增加,管样结构形成的数量增加,经IDO抑制剂1-MT处理后HUVEC增殖受到抑制,CD105表达降低,管样结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IDO可以促进HUVEC的增殖、活化并提高其形成管样结构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IDO促进肿瘤进展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O MCF-7 HUVEC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v1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T细胞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润美 魏枫 +3 位作者 于津浦 李慧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T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Vav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IDO的CHO细胞株,与纯化的外周血T细胞共孵育,检测IDO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情况,通过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T细胞中Vav1、IL-2 mRN...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T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Vav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IDO的CHO细胞株,与纯化的外周血T细胞共孵育,检测IDO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情况,通过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T细胞中Vav1、IL-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技术检测Vav1蛋白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IDO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T细胞中Vav1和IL-2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且,IDO还能使Vav1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研究证实在肿瘤局部产生于抗原呈递细胞或肿瘤细胞的IDO,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Vav1的表达和磷酸化过程,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受损,有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Vav1 IL-2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 MAGE-3及AFP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宁 梁寒 +11 位作者 李强 李慧 任秀宝 张毓青 张汝鹏 刘勇 王晓娜 丁学伟 潘源 邓靖宇 詹宏杰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MAGE-1、MAGE-3和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用于检测微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 目的:探讨MAGE-1、MAGE-3和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用于检测微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表达。结果: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MAGE-1、MAGE-3和AFP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4.9%(30/86)、60.5%(52/86)和69.8%(60/86);所有患者肝癌组织至少表达其中一种mRNA。结论:MAGE-1、MAGE-3结合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有可能用于联合检测肝癌血行微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AGE-1 MAGE-3 AFP肝癌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3-HLA-A2肽疫苗诱导胃癌患者自体CTL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莹 徐琪 +2 位作者 李慧 王殿昌 郝希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自体CTL MAGE3-HLA-A2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短期活化的HLA半相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秀宝 于津浦 +2 位作者 曹水 任宝柱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31-43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IL-2短期活化的HLA半相合的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llo-mPBMCs)治疗晚期转移性/化疗抗性实体瘤的可行性。方法:11例晚期转移性/化疗抗性恶性实体瘤患者,供者为与患者HLA半相合直系亲属。供者经10μg/kg·dG-CSF动员3... 目的:初步探讨IL-2短期活化的HLA半相合的异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llo-mPBMCs)治疗晚期转移性/化疗抗性实体瘤的可行性。方法:11例晚期转移性/化疗抗性恶性实体瘤患者,供者为与患者HLA半相合直系亲属。供者经10μg/kg·dG-CSF动员3天后采集PBMC,体外用大剂量rhIL-2培养后回输患者。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LDH和ELISA试剂盒检测动员、活化前后表型,IL-2短期活化前后的非特异性杀瘤活性以及患者回输前后血清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11例患者回输的HLA半相合allo-mPBMCs总数达(2.5~4.3)×1010。体外经G-CSF动员后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显著下降,而NK细胞比例显著上升;经大剂量IL-2短期活化后,各种细胞亚群比例未见改变,但活化细胞(包括CD69+和CD25+细胞)亚群比例显著升高。体外实验中可观察到IL-2短期活化的allo-mPBMCs具有类似LAK样的较高的非特异性杀瘤活性。经过治疗,11例患者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如IL-2、IL-12、IFN-γ、TNF-α含量明显升高,而Th2类细胞因子,如TGF-β含量明显下降。治疗后8例观察到临床症状的缓解,或肿瘤标志物的降低,或影像学资料的改善,其中1例治疗后4个月达到部分缓解,而3例出现进展,其中2例死亡。结论:IL-2短期活化的HLA半相合的allo-mPBMCs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为治疗晚期转移性/化疗抗性实体瘤提供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HLA半相合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肿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L在CD4^+CIK诱导Fas抵抗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于津浦 蒋华蔚 +4 位作者 曹水 李慧 安秀梅 付晓达 任秀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CD40/CD40L交联在诱导Fas抵抗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体外大规模扩增自体CIKs细胞,利用磁珠分选系统纯化其中CD4+T细胞亚群(CD4+CIK)。用抗Fas激活性抗体CH11诱导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凋亡,比较有无CD4+CI... 目的:探讨CD40/CD40L交联在诱导Fas抵抗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体外大规模扩增自体CIKs细胞,利用磁珠分选系统纯化其中CD4+T细胞亚群(CD4+CIK)。用抗Fas激活性抗体CH11诱导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凋亡,比较有无CD4+CIK培养上清预处理对MDA-MB-231细胞凋亡率的影响。MDA-MB-231细胞与CD4+CIK在不同效靶比下共孵育6小时和24小时,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膜Fas表达,定量RT-PCR法检测胞浆内Bax、Bcl-2、FADD和c-FLIP的mRNA含量。在共培养系统中加入抗FasL、抗CD40L和抗IFN-γ中和抗体,分别比较MDA-MB-231细胞凋亡率、膜Fas表达和四种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MDA-MB-231细胞对CH11诱导的凋亡有抵抗,但经过CD4+CIK培养上清预处理后,敏感性显著提高。MDA-MB-231细胞与CD4+CIK共孵育24小时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并与膜Fas表达量呈正相关(r=0.618,P<0.01)。在共培养体系中添加抗FasL和抗CD40L中和抗体可完全清除增加的细胞凋亡,而抗IFN-γ中和抗体只能部分清除,凋亡率分别从(33.70±2.77)%降至(7.57±1.15)%、(7.80±0.26)%和(14.21±1.70)%。但MDA-MB-231细胞膜Fas表达可以等效地被抗CD40L和抗IFN-γ中和抗体封闭,分别从(25.90±2.45)%降至(6.93±1.56)%和(8.73±4.70)%。定量RT-PCR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与CD4+CIK共孵育6小时时胞浆中c-FLIP表达下降与凋亡率显著相关(r=0.898,P<0.05),而抗CD40L中和抗体可诱导c-FLIP表达升高。结论:CD40/CD40L交联和IFN-γ刺激均参与了CD4+CIK诱导的MDA-MB-231细胞凋亡,但其Fas抵抗性的逆转主要是通过CD40/CD40L交联抑制c-FLIP的mRNA合成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 CD4+CIK 凋亡 FAS CD40L IFN-γ C-FL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表达谱筛选肝细胞癌中炎性微环境形成相关新基因的研究
19
作者 于津浦 Tine Casneuf +3 位作者 刘芃芃 Hans Winkler 任秀宝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肝细胞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神经降压素(NTS)表达与HCC中炎性微环境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HCC癌与癌旁组织,提取RNA进行Affv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同时整合GEO数据库中同...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肝细胞癌(H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神经降压素(NTS)表达与HCC中炎性微环境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HCC癌与癌旁组织,提取RNA进行Affv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同时整合GEO数据库中同芯片平台的亚洲人原发性HCC的mRNA表达谱数据30例,利用R2.9.0软件获得差异基因列表,应用Metacore2.5,Pathway studio6.0和Ingenuity1.0软件进行信号通路分析。最后,结合HE染色比较不同NTS表达水平的HCC标本中炎症反应强度。结果:所有RNA样品无降解,各芯片数据的信号强度分布均一。SMA聚类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40例HCC标本中存在一组独特亚群,呈现神经降压素(NTS)高表达,并伴有胞外间质重构、细胞粘附、白细胞移动、血管新生等生物学过程显著增强。HE染色证实NTS高表达标本中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血管生成明显高于NTS低表达的标本。结论:NTS高表达可能促进HCC中炎性环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神经降压素 炎性微环境 肿瘤转移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基因和蛋白表达
20
作者 周雷 曹文枫 +1 位作者 王耕辛 迟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异位β-HCG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IHC)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细胞β-HCG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癌组织培养上清和腹水中的β-HCG的浓度...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异位β-HCG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IHC)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细胞β-HCG基因和蛋白表达及癌组织培养上清和腹水中的β-HCG的浓度。结果:12例上皮性卵巢癌β-HCG基因表达全部阳性(100%)。7例免疫组化β-HCG蛋白阳性(58.3%)。培养上清和腹水中β-HCG平均浓度分别为0.586U/L和1.638U/L。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异位β-HCG的表达频率很高,β-HCG可以作为该肿瘤的标记物,RT-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β亚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