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白菊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惠君 佟仲生 +1 位作者 贾勇圣 陈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85-1988,共4页
小白菊内酯是中药野生甘菊的主要提取成分,它是倍半萜烯内酯的主要成分,过去主要用来治疗偏头痛,发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在多种肿瘤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癌作用,并且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和... 小白菊内酯是中药野生甘菊的主要提取成分,它是倍半萜烯内酯的主要成分,过去主要用来治疗偏头痛,发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在多种肿瘤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癌作用,并且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和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因此小白菊内酯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小白菊内酯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动小白菊内酯在抗肿瘤作用中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肿瘤 分子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替吉奥片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蕊 王蕊 +4 位作者 董国雷 郝春芳 李淑芬 史业辉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片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口服替吉奥片剂或替吉奥胶囊(S-1),2个周期间的清洗期为1周。多点采集血样,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 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片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口服替吉奥片剂或替吉奥胶囊(S-1),2个周期间的清洗期为1周。多点采集血样,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替加氟、5-氟尿嘧啶(5-FU)、吉美嘧啶(CDHP)和奥替拉西(Oxo)的血药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 6.1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分析和计算。结果: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胶囊后,血浆中替加氟C_(max)分别为(2 080±601)ng·mL^(-1)和(2 050±615)ng·mL^(-1),AUC_(last)分别为(25 300±10 900)ng·h·mL^(-1)和(24 600±11 600)ng·h·mL^(-1);5-氟尿嘧啶C_(max)分别为(161±73.5)ng·mL^(-1)和(166±79.9)ng·mL^(-1),AUC_(last)分别为(829±506)ng·h·mL^(-1)和(824±415)ng·h·mL^(-1);吉美嘧啶C_(max)为(351±141)ng·mL^(-1)和(334±143)ng·mL^(-1),AUC_(last)(1 570±914)ng·h·mL^(-1)和(1 550±868)ng·h·mL^(-1);奥替拉西C_(max)(68.4±62.4)ng·mL^(-1)和(56.2±39.9)ng·mL^(-1),AUC_(last)(243±185)ng·h·mL^(-1)和(241±172)ng·h·mL^(-1)。AUC和C_(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90%置信区间判断,替吉奥片与S-1胶囊C_(max)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为75%~133%,AUC_(last)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为80%~125%;T_(max)无显著性差异(P<0.01)。本试验剂量下替吉奥片剂和S-1胶囊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替吉奥片剂与S-1胶囊在人体内具有相似的体内过程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生物等效的相关要求,可判断替吉奥片剂与S-1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片剂 替吉奥(S-1)胶囊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 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铁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路灿 佟仲生 贾勇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6-389,共4页
铁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细胞呼吸、能量代谢及DNA转录和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具有潜在的毒性而受到相关蛋白的严密调控,如铁转运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肿瘤细胞常表现为对铁的需求增加,使人们认识到铁代谢... 铁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细胞呼吸、能量代谢及DNA转录和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具有潜在的毒性而受到相关蛋白的严密调控,如铁转运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肿瘤细胞常表现为对铁的需求增加,使人们认识到铁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铁代谢相关分子因此成为肿瘤研究中新的突破点,本文就肿瘤铁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铁转运蛋白 转铁蛋白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苗培田 佟仲生 +1 位作者 郝春芳 张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回顾...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各不同亚型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随访日期,422例MBC患者共有186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5.9%。骨、肺、肝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转移情况依次分别为179例(42.4%)、173例(41.0%)和139例(32.9%)。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共78例(18.5%),其中导管A型(luminalA)12例(7.0%),导管B型(luminal B)型6例(9.7%),HER-2过表达型11例(15.9%)及三阴乳腺癌患者(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49例(40.8%)。各亚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luminal A型67.4%,luminal B型66.1%,HER-2过表达型53.6%及TNBC型34.2%(P=0.000)。结论:骨、肺和肝仍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其他亚型预后差,并容易发生脑转移,而发生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无论哪种亚型均较发生其他部位转移者预后差,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对小肿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东 汪旭 +2 位作者 贾勇圣 王蕊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8-582,共5页
目的: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 目的: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1.4%及90.5%(P=0.038),5年BCSS分别为84.7%及93.7%(p=0.047)。以淋巴结状态分组比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中,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2.8%及94.1%(P=0.033),5年BCSS分别为85.0%及96.1%(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3.721,95%CI:1.743~7.941,P=0.001),死亡风险亦增高(HR=3.560,95%CI:1.521~8.330,P=0.003),三阴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2.208,95%CI:1.028~4.742,P=0.042)。结论:淋巴结阳性及三阴性是影响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阳性是影响BCS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组较非三阴组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大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敏剂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6
作者 冷玲 林列 +1 位作者 陈平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叶绿素衍生物(Chlorophyl derivative4,CPD4),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新型光敏...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叶绿素衍生物(Chlorophyl derivative4,CPD4),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新型光敏剂和乳腺癌传统化疗药物阿霉素(ADM)联合给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M组(2个浓度组分别预处理24小时、48小时)、光动力效应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ADM(20ng/mL)预处理24小时、48小时对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以及ADM预处理24小时、48小时后加入CPD4 1.5μg/mL孵育不同时间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动力效应可造成MCF-7细胞G_0/G_1期阻滞,低浓度ADM预处理后G_2/M期细胞增加,联合用药时G_2/M期细胞升高。ADM预处理MCF-7细胞24小时、48小时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与对照组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预处理MCF-7后能增加光敏剂CPD4进入细胞的量,在CPD4孵育2小时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最强,且ADM预处理48小时组>预处理24小时组>对照组。结论:ADM预处理MCF-7细胞后能够增加光敏剂CPD4进入细胞的量;光动力效应联合ADM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效应 阿霉素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9 位作者 郑荣生 何志勇 张莉莉 欧阳学农 陈锦飞 于浩 史业辉 汪旭 李晓昕 张宜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第1周期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第2周期使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B方案与之相反。试验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试验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对照药物的患者。行2个疗程化疗方案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76.92%(50/65)、对照组为55.38%(36/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第1~5天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呕吐次数为(1.32±3.42)次、对照组为(1.94±3.03)次,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6)。试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对预防中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盐酸帕洛诺司琼优于盐酸格拉司琼,且盐酸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格拉司琼 化疗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对肝癌细胞HepG2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贾勇圣 刘晓东 +2 位作者 史业辉 董国雷 佟仲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 目的: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HepG2细胞对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耐受性的变化以及对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pWPTS-KLF4载体。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处理HepG2细胞72 h后,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3.43±4.78)%vs(18.09±1.02)%;(110.51±4.58)%vs(75.23±5.92)%;(34.55±2.93)%vs(19.16±1.32)%,P<0.01]。光敏剂艾拉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后24 h,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37.16±3.26)%vs(57.24±8.01)%,P<0.0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结论:重组人KLF4可以提高HepG2细胞化疗耐受性,增加光动力治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基因 化疗 光动力治疗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