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6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丽 赵晓辉 +4 位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史业辉 王忱 何丽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3.0统计软... 目的: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了解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35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资料,采用SPSS 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35岁者为8.43%(P=0.000),Ⅲ期患者为21.91%(P=0.022),肿瘤直径〉5cm者为13.91%(P=0.000),腋窝淋巴结阳性者为56.46%(P=0.017),组织学分级Ⅲ级患者为21.35%(P=0.002).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有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非三阴组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肿瘤体积较大,组织学分级较高,诊断时分期较晚,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均较低,较早发生转移的高危特点.明确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特别是淋巴结状态对于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评价与药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星宇 王晓蕊 +1 位作者 董国雷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紫杉醇联合卡铂或表柔比星两种转移性乳腺癌化疗方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TP、TE(T:紫杉醇,P:卡铂,E:表柔比星)两种方案进行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中... 目的: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紫杉醇联合卡铂或表柔比星两种转移性乳腺癌化疗方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TP、TE(T:紫杉醇,P:卡铂,E:表柔比星)两种方案进行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期为23.5(9~42)个月,TP、TE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78.33%和80.00%;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3.6%和38.9%、10.8%和17.4%;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3%和78.3%、53.2%和47.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两方案治疗成本分别为10303.8元和1385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1.54和173.17(P〈0.01)。化疗不良反应方面,TP组脱发发生率明显低于TE组(P〈0.01)。结论:两方案近期与远期疗效相当,TP方案成本-效果高于TE方案,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优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乳腺癌 紫杉醇 卡铂 表柔比星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军楠 刘晓东 +1 位作者 董国雷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 342例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 目的:分析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 342例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并利用诺丁汉预后指数(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NPI)进行预后生存分析。结果:2342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56岁。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571例(24.38%),1143例(48.8%),628例(26.82%)。NPI评分低、中、高危组分别为521例(22.25%)、1151例(49.15%)、670例(28.6%)。ER阳性1271例(54.3%),阴性1071例(45.7%)。PR阳性1698例(72.5%),阴性644例(27.5%)。C-erbB-2阳性787例(33.6%),阴性1 555例(6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家族史、NPI评分、ER、PR及C-erbB-2状态。另外年龄也是影响5年DFS的因素之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5年DFS及OS的因素包括:NPI评分、ER、PR及C-erbB-2。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大宗可手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证实NPI评分、ER、PR及C-erbB-2为判断浸润性乳腺癌预后较好的临床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PI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因素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苗培田 佟仲生 +2 位作者 张丽 赵晓辉 刘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35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低年龄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3例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年龄组及高...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35岁)和高年龄组(≥35岁)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低年龄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3例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低年龄组及高年龄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年龄组占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7.96%。与高年龄组相比,临床分期Ⅲ期患者占37.21%(P=0.027),肿瘤直径>5cm者占39.53%(P=0.000),组织学分级Ⅲ级的患者占37.21%(P=0.015),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占62.79%(P=0.012),术后进行放疗的患者占53.49%(P=0.010),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占44.19%(P=0.000),5年无进展生存率53.49%(P=0.000)及总生存率67.44%(P=0.000)均与高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状态既是影响三阴乳腺癌患者低年龄组预后的因素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低年龄组具有肿瘤体积大、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病期晚、预后差的特点,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年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增强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梅清 佟仲生 +2 位作者 贾勇圣 刘晓东 陈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MCF-7、MDA-MB-435及HCC38)中Mfn-2 mRNA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MCF-7、MDA-MB-435及HCC38)中Mfn-2 mRNA的表达。LipofectamineTM2000体外转染pEGFP和pEGFP-Mfn-2质粒至人乳腺癌T47D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47D细胞中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47D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Mfn-2 mRNA在乳腺癌HCC38细胞系中高表达,在T47D等其他细胞系中均低表达。pEGFP-Mfn-2转染48 h后,T47D细胞中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与pEGFP转染组相比,pEGFP-Mfn-2转染组T47D细胞在小白菊内酯(0.05 mol/L)作用下的存活率明显降低[(47.93±2.21)%vs(56.93±2.05)%,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0 mmol/L小白菊内酯作用下,pEGFP-Mfn-2转染组与pEGFP转染组相比,T47D细胞凋亡率升高[(71.2±2.1)%vs(38.8±2.6)%,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1.6±0.1)%vs(5.0±0.5)%,P<0.05]。结论:pEGFP-Mfn-2转染可增强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47D细胞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小白菊内酯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佟仲生 刘晓东 +3 位作者 史业辉 李淑芬 王忱 郝春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05-709,共5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的体外及体内抑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光动力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TT法检测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对乳... 目的:探讨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的体外及体内抑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光动力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TT法检测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建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光动力疗效与光敏剂呈剂量依赖性,而联合阿霉素可以增强抑瘤效应。阿霉素组细胞死亡率较低,光动力治疗组以早期及晚期凋亡为主,联合治疗组以晚期凋亡及坏死为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光动力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光动力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更低(P<0.05)。体内实验显示光动力疗法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而联合阿霉素可以增强抑瘤作用。结论: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乳腺癌细胞及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联合阿霉素可增强抑瘤效果。光动力疗法以细胞凋亡为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乳腺癌 亚甲蓝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菊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惠君 佟仲生 +1 位作者 贾勇圣 陈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85-1988,共4页
小白菊内酯是中药野生甘菊的主要提取成分,它是倍半萜烯内酯的主要成分,过去主要用来治疗偏头痛,发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在多种肿瘤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癌作用,并且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和... 小白菊内酯是中药野生甘菊的主要提取成分,它是倍半萜烯内酯的主要成分,过去主要用来治疗偏头痛,发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在多种肿瘤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癌作用,并且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和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因此小白菊内酯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小白菊内酯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动小白菊内酯在抗肿瘤作用中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 肿瘤 分子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苗培田 佟仲生 +1 位作者 郝春芳 张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回顾...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各不同亚型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随访日期,422例MBC患者共有186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5.9%。骨、肺、肝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转移情况依次分别为179例(42.4%)、173例(41.0%)和139例(32.9%)。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共78例(18.5%),其中导管A型(luminalA)12例(7.0%),导管B型(luminal B)型6例(9.7%),HER-2过表达型11例(15.9%)及三阴乳腺癌患者(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49例(40.8%)。各亚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luminal A型67.4%,luminal B型66.1%,HER-2过表达型53.6%及TNBC型34.2%(P=0.000)。结论:骨、肺和肝仍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其他亚型预后差,并容易发生脑转移,而发生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无论哪种亚型均较发生其他部位转移者预后差,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替吉奥片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蕊 王蕊 +4 位作者 董国雷 郝春芳 李淑芬 史业辉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片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口服替吉奥片剂或替吉奥胶囊(S-1),2个周期间的清洗期为1周。多点采集血样,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 目的:研究国产替吉奥片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口服替吉奥片剂或替吉奥胶囊(S-1),2个周期间的清洗期为1周。多点采集血样,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替加氟、5-氟尿嘧啶(5-FU)、吉美嘧啶(CDHP)和奥替拉西(Oxo)的血药浓度,采用Phoenix WinNonlin 6.1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分析和计算。结果: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胶囊后,血浆中替加氟C_(max)分别为(2 080±601)ng·mL^(-1)和(2 050±615)ng·mL^(-1),AUC_(last)分别为(25 300±10 900)ng·h·mL^(-1)和(24 600±11 600)ng·h·mL^(-1);5-氟尿嘧啶C_(max)分别为(161±73.5)ng·mL^(-1)和(166±79.9)ng·mL^(-1),AUC_(last)分别为(829±506)ng·h·mL^(-1)和(824±415)ng·h·mL^(-1);吉美嘧啶C_(max)为(351±141)ng·mL^(-1)和(334±143)ng·mL^(-1),AUC_(last)(1 570±914)ng·h·mL^(-1)和(1 550±868)ng·h·mL^(-1);奥替拉西C_(max)(68.4±62.4)ng·mL^(-1)和(56.2±39.9)ng·mL^(-1),AUC_(last)(243±185)ng·h·mL^(-1)和(241±172)ng·h·mL^(-1)。AUC和C_(max)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及90%置信区间判断,替吉奥片与S-1胶囊C_(max)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为75%~133%,AUC_(last)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为80%~125%;T_(max)无显著性差异(P<0.01)。本试验剂量下替吉奥片剂和S-1胶囊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替吉奥片剂与S-1胶囊在人体内具有相似的体内过程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生物等效的相关要求,可判断替吉奥片剂与S-1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片剂 替吉奥(S-1)胶囊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 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对小肿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东 汪旭 +2 位作者 贾勇圣 王蕊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8-582,共5页
目的: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 目的:分析小肿块(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了解其生存状态,探讨三阴性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比较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312例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1.4%及90.5%(P=0.038),5年BCSS分别为84.7%及93.7%(p=0.047)。以淋巴结状态分组比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中,三阴组及非三阴组5年DFS分别为82.8%及94.1%(P=0.033),5年BCSS分别为85.0%及96.1%(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3.721,95%CI:1.743~7.941,P=0.001),死亡风险亦增高(HR=3.560,95%CI:1.521~8.330,P=0.003),三阴性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增高(HR=2.208,95%CI:1.028~4.742,P=0.042)。结论:淋巴结阳性及三阴性是影响直径≤1 cm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阳性是影响BCS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阴性三阴性乳腺癌组较非三阴组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大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转移性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春芳 王淑玲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指经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乳房内包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并经病理证实来源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对转移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OB...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指经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乳房内包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并经病理证实来源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对转移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OBC诊断的关键。对于钼靶和超声阴性的OBC,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在寻找原发灶方面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OBC的术前定位和指导手术方案。其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尚有争议。现介绍1例晚期转移性OBC,经多学科联合诊治、予以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成功经验,为OBC的诊治提供更多思路,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乳腺癌 乳腺核磁共振 个体化治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敏剂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12
作者 冷玲 林列 +1 位作者 陈平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叶绿素衍生物(Chlorophyl derivative4,CPD4),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新型光敏...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叶绿素衍生物(Chlorophyl derivative4,CPD4),联合阿霉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初步探讨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开辟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新型光敏剂和乳腺癌传统化疗药物阿霉素(ADM)联合给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M组(2个浓度组分别预处理24小时、48小时)、光动力效应组、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ADM(20ng/mL)预处理24小时、48小时对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影响以及ADM预处理24小时、48小时后加入CPD4 1.5μg/mL孵育不同时间细胞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动力效应可造成MCF-7细胞G_0/G_1期阻滞,低浓度ADM预处理后G_2/M期细胞增加,联合用药时G_2/M期细胞升高。ADM预处理MCF-7细胞24小时、48小时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与对照组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预处理MCF-7后能增加光敏剂CPD4进入细胞的量,在CPD4孵育2小时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最强,且ADM预处理48小时组>预处理24小时组>对照组。结论:ADM预处理MCF-7细胞后能够增加光敏剂CPD4进入细胞的量;光动力效应联合ADM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效应 阿霉素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铁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路灿 佟仲生 贾勇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6-389,共4页
铁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细胞呼吸、能量代谢及DNA转录和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具有潜在的毒性而受到相关蛋白的严密调控,如铁转运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肿瘤细胞常表现为对铁的需求增加,使人们认识到铁代谢... 铁是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细胞呼吸、能量代谢及DNA转录和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具有潜在的毒性而受到相关蛋白的严密调控,如铁转运蛋白、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肿瘤细胞常表现为对铁的需求增加,使人们认识到铁代谢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铁代谢相关分子因此成为肿瘤研究中新的突破点,本文就肿瘤铁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铁转运蛋白 转铁蛋白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14
作者 刘婷婷 佟仲生 +1 位作者 史业辉 郝春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N-[2-(cyclohexyloxy)4-nitrophenyl]-methanesulfon-amide(NS398)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处理MCF-7细...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N-[2-(cyclohexyloxy)4-nitrophenyl]-methanesulfon-amide(NS398)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处理MCF-7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测定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的COX-2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PGE_2)释放水平。结果: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NS398药物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不同时,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效应不同。作用同一时间时,l0、20、40、80 μmol/L4个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能下调COX-2蛋白表达;NS398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VEGF和PGE_2的释放水平,且MCF-7细胞凋亡抑制率与VEGF和PGE_2释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可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MCF-7细胞后COX-2蛋白表达下调,VEGF和PGE_2释放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环氧化酶2 NS398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佟仲生 李淑芬 +9 位作者 郑荣生 何志勇 张莉莉 欧阳学农 陈锦飞 于浩 史业辉 汪旭 李晓昕 张宜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23-1327,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 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第1周期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第2周期使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B方案与之相反。试验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试验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对照药物的患者。行2个疗程化疗方案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76.92%(50/65)、对照组为55.38%(36/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第1~5天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呕吐次数为(1.32±3.42)次、对照组为(1.94±3.03)次,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6)。试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对预防中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盐酸帕洛诺司琼优于盐酸格拉司琼,且盐酸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洛诺司琼 格拉司琼 化疗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旭 谷峰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首诊初治T细胞NHL患者78例。治疗采用标准的CHOP、BACOP或CHOP-E方案,T、Ⅱ期患者联合放疗。记录每位患者...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Ki-6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首诊初治T细胞NHL患者78例。治疗采用标准的CHOP、BACOP或CHOP-E方案,T、Ⅱ期患者联合放疗。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最大肿瘤直径、结外受累部位数、有无B症状、LDH水平、β2MC水平、国际预后指数(IPI)、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Ki-67表达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Ki-67低表达32例,高表达46例。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最大肿瘤直径≤5cm与>5cm患者之间,LDH水平正常与升高患者之间的Ki-67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Ki-67表达水平与其它临床因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Ki-67高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78.3%,低表达患者为68.8%,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4)。Ki-67低表达患者的PFS及OS较高表达患者长,并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36和P=0.029)。多因素分析表明Ki-67是影响PFS及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Ki-67表达水平是T细胞NHL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对IPI的重要补充,两者相结合对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KI-67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对肝癌细胞HepG2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
17
作者 贾勇圣 刘晓东 +2 位作者 史业辉 董国雷 佟仲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 目的: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HepG2细胞对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耐受性的变化以及对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pWPTS-KLF4载体。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处理HepG2细胞72 h后,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3.43±4.78)%vs(18.09±1.02)%;(110.51±4.58)%vs(75.23±5.92)%;(34.55±2.93)%vs(19.16±1.32)%,P<0.01]。光敏剂艾拉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后24 h,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37.16±3.26)%vs(57.24±8.01)%,P<0.0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结论:重组人KLF4可以提高HepG2细胞化疗耐受性,增加光动力治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F4基因 化疗 光动力治疗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