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鼻额管区断层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婷婷 吴樾 +3 位作者 王红光 杨瑞 于涌 王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为临床开展额-鼻额管区手术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三维连续超薄切片(0.25 mm),同时对成人脱钙尸头标本及干燥骨进行观测。结果鼻额管形态有斜行狭长形,直线形,弧形,倒"L"形,"S"... 目的为临床开展额-鼻额管区手术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三维连续超薄切片(0.25 mm),同时对成人脱钙尸头标本及干燥骨进行观测。结果鼻额管形态有斜行狭长形,直线形,弧形,倒"L"形,"S"形,其下口开口于额隐窝、筛漏斗上方、筛漏斗、筛泡上方及侧窦上方。鼻额管长度左侧为(19.81±2.56)mm,右侧为(19.90±2.60)mm。额窦形态多样,主要为三角形,额窦前壁厚度左侧为(22.48±1.72)mm,右侧为(22.63±1.38)mm。结论经鼻额管行额窦手术,可从中鼻道进入,找到鼻额管下口,经鼻额管直接进入额窦,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鼻额管区 断层解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线结构的断层解剖与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麻雯熠 王单单 +2 位作者 张晓阳 王春妹 李云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对大脑中线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第三脑室体积测量分析,为第三脑室前中部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大脑标本(男、女各5例),经火棉胶包埋,分别制成厚500μm的水平位和冠状位火棉胶薄层切片... 目的对大脑中线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第三脑室体积测量分析,为第三脑室前中部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大脑标本(男、女各5例),经火棉胶包埋,分别制成厚500μm的水平位和冠状位火棉胶薄层切片,并对其进行观察、图像采集,选取其中一组女性水平位切片图像应用Amira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对10例标本第三脑室进行体积测量。结果三维重建结果清晰显示了大脑中线结构胼胝体、穹窿、前连合、第三脑室、丘脑及丘脑间粘合的形态及毗邻关系,男性第三脑室平均体积为(1170.03±148.04)mm3,女性为(854.64±43.59)mm3,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脑中线结构的三维重建清晰的展示各个结构的立体形态和毗邻关系,为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同时排除丘脑间粘合影响的第三脑室体积测量及男女体积差异性分析为脑室内镜手术操作空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第三脑室体积 火棉胶 胼胝体-穹窿间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连合及内囊断层解剖与MRI图像初步对照研究
3
作者 王单单 麻雯熠 +2 位作者 张晓阳 袁武 李云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内囊与其毗邻结构的断层形态学特征、内囊前肢与前连合之间的空间定位,及其与MRI断层影像的对应关系,为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脑深部刺激治疗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提供可靠的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MRI技术对100例健康成年女性的... 目的探讨内囊与其毗邻结构的断层形态学特征、内囊前肢与前连合之间的空间定位,及其与MRI断层影像的对应关系,为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脑深部刺激治疗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提供可靠的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MRI技术对100例健康成年女性的脑部进行扫描,选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大脑标本12例,然后经火棉胶包埋技术制成厚为500μm的薄层连续切片,并与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断层切片可详细阐明内囊及其毗邻结构在不同方位上形态特征,MRI图像不能清晰地辨认内囊与其毗邻结构边界,水平位、冠状位上可观察到前连合连接双侧内囊前肢。结论脑断层解剖切片较MRI图像更能清晰地显示内囊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为脑深部电刺激内囊治疗某些精神神经疾病提供断层解剖学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脑 前连合 内囊 火棉胶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ira5.4对小脑核团重建和体积测量的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晓阳 王单单 +1 位作者 袁武 李云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670,共5页
目的构建小脑各核团(deep cerebellar nuclei,DCN)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模型并对其体积进行测量,以明确各小脑核团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为小脑各核团的定位、临床功能及性别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Amira 5.4对12组小脑火棉胶切片... 目的构建小脑各核团(deep cerebellar nuclei,DCN)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模型并对其体积进行测量,以明确各小脑核团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为小脑各核团的定位、临床功能及性别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Amira 5.4对12组小脑火棉胶切片图像数据进行小脑核团的三维重建,并对各核团体积进行测量,比较各核团左、右侧及男女性体积差异。结果三维模型显示小脑各核团结构清楚,形态分布及其与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FV)的空间关系亦能够清晰的展示。在左、右侧体积对比,各核团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别对比,齿状核(dentate nucleus,DN)的体积男性远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另外3组核团的体积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异(P>0.05)。结论对小脑核团的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可以明确各核团的形态、体积及其与第四脑室的空间关系,同时齿状核体积的男、女性别差异又为核团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RA 小脑核团 体积测量 火棉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术失败影响因素的MR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高珊 田德润 王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0-54,68,共6页
目的:通过MRI评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闭合复位术结果 ,探讨哪些因素会导致复位失败。方法:连续收集85例行闭合复位术并石膏裤外固定治疗的DDH患儿,术后均行常规核磁扫描,在冠状面图像上测量软骨性臼头指数(CAHI),以此为标准... 目的:通过MRI评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闭合复位术结果 ,探讨哪些因素会导致复位失败。方法:连续收集85例行闭合复位术并石膏裤外固定治疗的DDH患儿,术后均行常规核磁扫描,在冠状面图像上测量软骨性臼头指数(CAHI),以此为标准分为闭合复位成功组与失败组。分别测量两组患儿的骨性髋臼指数(BAI)、软骨性髋臼指数(CAI)、中心边缘角(CE角)、软骨性中心边缘角(CCE角),并观察髋臼软骨、盂唇、圆韧带的情况。比较组间BAI、CAI、CE角、CCE角以及髋臼软骨内出现高信号区、盂唇肥大及内翻、圆韧带延长肥厚的概率是否有差异性。结果:两组间BAI、CAI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失败组CE角、CCE角明显小于成功组(均P<0.05),髋臼软骨内出现高信号区、盂唇肥大内翻、圆韧带延长肥厚的概率明显高于成功组(均P<0.05)。结论:CE(CCE)角可以作为判断闭合复位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髋臼软骨内高信号区的出现、盂唇肥大内翻、圆韧带延长肥厚会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缺如伴腹股沟斜疝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启明 何璐 +3 位作者 李亨然 张天冉 何文鹏 吕佳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8-618,共1页
笔者在局解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具标本存在右侧腹壁下动脉缺如的情况。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该标本系老年男性,体质良好。左侧腹壁诸层结构正常,腹壁下动脉完好。右侧腹壁层次尚可,右侧腹直肌下部肌质较薄,内侧越过白线... 笔者在局解教学过程中发现一具标本存在右侧腹壁下动脉缺如的情况。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该标本系老年男性,体质良好。左侧腹壁诸层结构正常,腹壁下动脉完好。右侧腹壁层次尚可,右侧腹直肌下部肌质较薄,内侧越过白线与左侧腹直肌融合,但右侧腹壁下动静脉缺如(图1A),也未见异位腹壁下动脉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腹直肌 腹股沟斜疝 右侧腹壁 缺如 老年男性 局解教学 积累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创伤性脑外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乔雪松 刘素娟 牛燕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367,共4页
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临床上常发生的一种因头部被撞击、突然加速或者突然减速等机械力造成的脑部损伤疾病.TBI主要表现为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差,此外TBI患者多出现学习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和情感障碍。
关键词 创伤性脑外伤 移植治疗 干细胞 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 主要表现 脑部损伤 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血管变异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个体化手术入路的多学科临床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汤思哲 王仆 +4 位作者 田斐 李鸿立 李绪彬 李金茹 孔大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MCA)和回结肠静脉(ileocolic vein,ICV)血管变异及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入路选择的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诊治流程。方法:分析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 目的:探讨中结肠动脉(middle colic artery,MCA)和回结肠静脉(ileocolic vein,ICV)血管变异及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入路选择的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诊治流程。方法:分析2018年3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1例MCA和ICV血管变异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MDT诊疗过程。患者经MDT讨论后接受有限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患者顺利完成有限中间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9枚。病理学分期为pT3N0,病理学类型为中分化腺癌。3)随访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10个月,无瘤生存。结论:个体化手术是结肠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采取MDT有利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探索更安全和精准的手术入路,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中结肠动脉 回结肠静脉 血管变异 根治术 腹腔镜 多学科协作体系 个体化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节内源性大麻素改善机体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春霞 刘素娟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饮食和运动疗法已成为人们实现减脂、体重控制和促进健康的首选方案。最新研究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调节食欲、能量消耗及糖、脂代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运动本身也可因运动类型、强度及时间差异影响循环血液中内源性大麻素(Endoca... 饮食和运动疗法已成为人们实现减脂、体重控制和促进健康的首选方案。最新研究发现,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调节食欲、能量消耗及糖、脂代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运动本身也可因运动类型、强度及时间差异影响循环血液中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e CB)水平。因此,深入探讨运动疗法对内源性大麻素的调节机制可为临床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运动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