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历史和现在 被引量:12
1
作者 娄建石 高卫真 +2 位作者 康毅 温克 刘艳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在回顾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总结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包括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所建立的新实验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类型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今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药理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与丁丙诺啡合用抗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研究:早期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娄建石 梁会旭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G)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BU)两药单用及合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 5组 ,行 30min冠脉结扎缺血 / 2h再灌。各组手术之前行不同处理 ,Sham组静注等容...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G)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BU)两药单用及合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 5组 ,行 30min冠脉结扎缺血 / 2h再灌。各组手术之前行不同处理 ,Sham组静注等容积NS ,早期预适应 (EIP)组行 3个循环5min缺血 / 5min再灌预处理 ,BU组静注盐酸丁丙诺啡 1 0mg·kg-1,NG组静注NG 0 3mg·kg-1,B +N组分别给上述剂量BU和NG。各组均于给药前、后及缺血和再灌期连续监测心率、血压、ST 段和心律失常情况 ;测定缺血 30min和再灌 2h血浆LDH、CK ;再灌 2h后行心肌HE染色与TTC染色定性和定量测定心肌坏死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 ,BU组明显推迟缺血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 ,缩短室早持续时间 (P <0 0 1) ,降低二联律和室速发生率 ;降低缺血期血LDH(P <0 0 5 )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但未降低血CK水平和缺血期ST 段抬高。与Sham组比较 ,NG组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期ST段 (P <0 0 1)、降低缺血期血LDH(P <0 0 1)和CK(P <0 0 5 )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减轻HE染色心肌坏死程度 ,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药物合用后与Sham组比较 ,不仅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期ST段、血LDH和CK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丁丙诺啡 药理性预适应 早期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与丁丙诺啡合用抗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孔雁军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G)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 ,BU)两药单用及合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 5组 ,Sham组静注等容积NS ,DIP组行肠系膜上动脉结扎 10min处理 ,BU组静注盐酸丁丙...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G)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 ,BU)两药单用及合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 5组 ,Sham组静注等容积NS ,DIP组行肠系膜上动脉结扎 10min处理 ,BU组静注盐酸丁丙诺啡 1 0mg·kg- 1,NG组静注NG 0 3mg·kg- 1,B +N组分别给上述剂量BU和NG。 2 4h后各组行 3 0min冠脉结扎缺血 /2h再灌。各组均于术后 15min、缺血期和再灌期连续监测心率、血压、ST 段和心律失常情况 ;测定缺血 3 0min和再灌 2h血浆LDH、CK ;再灌 2h后行HE染色与TTC染色定性和定量测定心肌坏死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 ,DIP组可降低心脏缺血期ST段抬高幅度 (P <0 0 1) ,推迟VPC出现时间 ,缩短持续时间 (P <0 0 5) ,降低二联律发生率 ,降低缺血期血浆LDH水平 (P <0 0 5)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5)。BU组可降低心脏缺血期ST段抬高幅度 (P <0 0 1) ,推迟VPC出现时间 ,缩短持续时间 (P <0 0 5) ,降低二联律和室颤的发生率 (P <0 0 5) ,降低缺血期血浆LDH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5)。NG组可降低ST段抬高幅度 (P <0 0 1) ,缩短VPC持续时间 (P <0 0 1) ,降低二联律、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 (P<0 0 1) ,明显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减轻心肌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丁丙诺啡 药理性预适应 延迟相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星 康毅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56-1659,共4页
It is now clear that bo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ources of nitric oxide(NO) exert important modulatory effects on cardiac mitochondrial function.There is also growing evidence that NO can be produced within the mit... It is now clear that bo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ources of nitric oxide(NO) exert important modulatory effects on cardiac mitochondrial function.There is also growing evidence that NO can be produced within the mitochondria themselves.NO can influence respiratory activity,both through direct effects on the respiratory chain or indirectly via mod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calcium accumulation.At pathological concentrations,NO causes irreversible alterations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also interacts wit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to form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which may further impair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and even lead to open the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and induce cell death.Diabetes,aging,myocardial ischemia,and heart failure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ROS generation,which can alter the delicate regulatory balance of effects of NO in the mitochond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线粒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抗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方步武 来丽娜 +7 位作者 林雅军 马敏 甄山林 林秀珍 崔志清 高卫真 张才丽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2-763,共2页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羟脯氨酸 胶原纤维 脂质过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对乌头碱致大鼠心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汪玲芳 尹永强 +3 位作者 赵临 吴红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室细胞心律失常模型的钠电流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室细胞心律失常模型的钠电流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TMCC及胺碘酮对正常细胞及乌头碱所致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心律失常模型INa变化。结果TMCC对正常细胞IN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1μmol.L-1乌头碱使钠电流从(45.56±1.96)pA/pF增加到(59.19±11.49)pA/pF(n=5,P<0.01)。24.24μmol.L-1胺碘酮使电流减小到(34.23±1.33)pA/pF(n=5,P<0.01)。TMCC(100,200,400μmol.L-1)对乌头碱所致的细胞模型INa具有恢复作用,分别恢复为(51.61±5.96)pA/pF,(40.91±6.73)pA/pF,(41.50±5.50)pA/pF。胺碘酮则使之恢复为(40.22±1.47)pA/pF。结论TMCC能恢复乌头碱增大的钠电流,作用与胺碘酮相当,TMCC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镁 乌头碱 心律失常 钠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 目的观察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对心脏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凋亡的影响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连续3 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 min缺血5 min再灌建立NLIP模型。实验分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心脏缺血预适应组(IP)、NLIP组。再灌末取心肌组织,以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AAR×100%);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基因的表达;分离心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基因表达率。结果与I/R组(47.6%±7.5%)比较,IP和NLIP能明显降低梗死面积(24.6%±8.7%和23.1%±7.4%,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在I/R组,细胞凋亡率高(16.21%±2.12%),Bcl-2/Bax比值低(0.66±0.03),IP和NLIP能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5.30%±0.81%,4.82%±1.15%,P<0.01),提高Bcl-2/Bax的比值(1.44±0.08,1.51±0.09,P<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其一致。结论NLIP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 肢体 远端缺血预适应 凋亡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脑缺血作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秀华 李红 +1 位作者 温克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 :以电阻法阻断大鼠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 GSTT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血... 目的 :探讨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的抗脑缺血作用。方法 :以电阻法阻断大鼠大脑一侧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 GSTT对脑梗死面积及行为评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脑缺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采用大鼠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GSTT1 0 .4、 2 0 .8和 31 .2 m g· kg- 1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 (P<0 .0 5或 P<0 .0 1 ) ;GSTT1 0 .4、 2 0 .8和 31 .2 m g· kg- 1 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 (P<0 .0 5 ) ,还可明显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 (P<0 .0 5 )。结论 :GSTT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治疗应用 脑缺血/药物疗法 血小板聚集 脑梗塞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淑娟 吴艳娜 +4 位作者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脏生理学(HR、MAP、ST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创性后肢缺血预适应的方法,观察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心脏生理学(HR、MAP、ST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对心肌缺血/再灌后HR和MAP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但是RIP能明显降低ST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并且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RIP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艳娜 张喆 +5 位作者 陈艳 焦建杰 康毅 高卫真 娄建石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4-928,共5页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RAM)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适应(IPC)和RAM3组。RAM组每天用RAM(1mg·kg-1)灌胃,IPC和I/R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wk后各...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RAM)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适应(IPC)和RAM3组。RAM组每天用RAM(1mg·kg-1)灌胃,IPC和I/R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wk后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PC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cl-2与Bax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RAM及IPC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速、室颤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肌细胞凋亡减轻,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连续4wk应用RAM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普利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凋亡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蒺藜皂苷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红 王秀华 +2 位作者 崔佳乐 温克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研究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采用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法和体外血栓法 ,观察 GSTT对体内血栓湿重、血栓形成时间以及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 ;2建立血瘀模型 ,观察 G... 目的 :研究注射用蒺藜皂苷 (GSTT)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采用动 -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电刺激动脉血栓形成法和体外血栓法 ,观察 GSTT对体内血栓湿重、血栓形成时间以及体外血栓长度和干、湿重的影响 ;2建立血瘀模型 ,观察 GSTT对血瘀大鼠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的影响。结果 :1GSTT2 0 .8和31.2 mg· kg- 1可降低血栓湿重 (P<0 .0 5或 P<0 .0 1) ,延长血栓形成时间 (P<0 .0 1) ,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 .0 5 ) ,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 (P<0 .0 1或 P<0 .0 5 ) ;2 GSTT2 0 .8和 31.2 m g· kg- 1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 (P<0 .0 1)。结论 :GSTT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其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药理学 蒺藜皂苷 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学慧 李玉梅 +7 位作者 袁恒杰 罗琼 吴艳娜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3组。N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与I/R组比较,N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NLIP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缺血/再灌注 抗氧 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于雷 尹永强 +3 位作者 李欣 高卫真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旨在探讨TMC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IK、IK1的影响...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旨在探讨TMC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IK、IK1的影响。结果应用200μmol·L-1TMC使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IK在实验电压+70mV时,从给药前(8.67±1.04)pA/pF减少到(6.31±1.16)pA/pF(n=5,P<0.01);TMC对IK1无影响。结论本实验表明TMC具有直接抑制心室肌细胞IK作用,减少IK可能会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镁 心律失常 离子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配合物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和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于雷 尹永强 +3 位作者 李欣 高卫真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配合物(TMC)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L-钙电流(ICa,L)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INa和ICa,L。结果TMC50μmol... 目的研究牛磺酸镁配合物(TMC)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L-钙电流(ICa,L)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心室肌细胞的INa和ICa,L。结果TMC50μmol·L-1不影响INa,而100~200μmol·L-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Na;TMC50~200μmol·L-1浓度依赖性地增加ICa,L,使ICa,L的稳态失活曲线右移,对ICa,L的稳态激活曲线无影响。结论TMC对心室肌细胞INa的阻滞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之一;对ICa,L的促进可能有利于其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镁配合物 心肌 钠通道 钙通道 膜片钳技术 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汪涛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6-470,共5页
本文主要就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 (KKS)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KKS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广泛地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生理过程 ,如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 ,平滑肌收缩、葡萄糖代谢、细胞增... 本文主要就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 (KKS)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KKS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广泛地存在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 ,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生理过程 ,如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 ,平滑肌收缩、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炎症与疼痛及休克过程等。近年来特别是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 ,许多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已证实KKS具有强大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如调节血压、抑制心肌肥厚的形成、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参与缺血预适应形成。对于其各组分及相应受体作用的研究已达分子水平。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模型的建立 ,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缓激肽 心血管系统 缺血预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臧婵媛 康毅 +1 位作者 温克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S1P对PAF引起的微血管荧光强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变化的影响。结果:给予10nmol/LPAF作用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Lp值明显增高,而经1μmol/L S1P预处理后,再给予PAF并未引起Lp的明显变化;PAF作用微血管后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微血管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大量红色荧光微球(FMs)分布于内皮细胞间隙之中,S1P预处理后并未见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及FMs的明显积聚,微血管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AF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内皮细胞VE-cadherin正常结构,导致粘附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与此结构变化有关。S1P能改善PAF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作用与加强内皮细胞间粘附连接,抑制细胞间隙打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通透性 1-磷酸鞘氨醇 血小板活化因子 静水传导性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不同给药方案的药代动力学和肾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立勤 娄建石 +1 位作者 焦建杰 张才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GTM)不同时辰给药方案对大鼠肾功能损害、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①大鼠分6组:对照组、时辰每日单次给药组[N(活动期给药)100组、D(休息期给药)100组,分别于1:00和13:00给药100mg·kg-1,im]、时辰每日2...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GTM)不同时辰给药方案对大鼠肾功能损害、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①大鼠分6组:对照组、时辰每日单次给药组[N(活动期给药)100组、D(休息期给药)100组,分别于1:00和13:00给药100mg·kg-1,im]、时辰每日2次不等量给药组和传统每日2次等量给药组(N90+D10组、N70+D30组、N50+D50组,每日1∶00和13∶00分2次im90mg·kg-1+10mg·kg-1、70mg·kg-1+30mg·kg-1、50mg·kg-1+50mg·kg-1)。各组分别于给药d1、10和20测定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②给药后0.25、0.5、1、2、5和8h分别于眼眶取血,测定血药浓度,给药d10、20重复上述采血过程。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①肾功能损害:给药d10,N50+D50组Cr和BUN水平最高,与给药d1和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100组最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药浓度:给药d10,N100组和D100组峰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药d20,N50+D50组峰浓度高于两次不等剂量组峰浓度,但差异无显著性。③药动学参数:给药d20,N50+D50组CLs最小,N100组最大,给药d1、10、20,N100组T12最短,N50+D50组T12最长(P<0.05)。结论在时辰给药方案中,GTM以活动期单次给药肾功能损害最小,血药峰浓度低,T12最短,CLs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给药方案 大鼠 时辰药理学 时辰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对缺氧/复氧致大鼠心肌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海燕 尹永强 +3 位作者 李宏杰 丛恬駪 康毅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51-1756,共6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异常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在电压钳模... 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异常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在电压钳模式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TMCC对正常细胞和不同浓度TMCC及胺碘酮对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TMCC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的Ik1无明显性影响。缺氧/复氧能使Ik1内向电流峰值从(-13.05±1.43)pA.pF-1降至(-6.94±0.59)pA.pF-1(n=6,P<0.01),内向电流曲线上移。与缺氧/复氧组相比,TMCC(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分别恢复为(-7.21±0.79)pA.pF-1、(-7.28±0.22)pA.pF-1、(-10.96±0.78)pA.pF-1(n=6,P<0.01),24.24μmol.L-1胺碘酮使其恢复为(-8.80±0.97)pA.pF-1。TMCC(100、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内向电流曲线下移。缺氧/复氧使大鼠心肌细胞Ik1外向电流峰值从(2.43±0.32)pA.pF-1降至(1.31±0.28)pA.pF-1,I-V曲线下移。与缺氧/复氧组相比,TMCC(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外向电流分别恢复为(0.90±0.14)pA.pF-1、(1.84±0.46)pA.pF-1、(2.36±0.40)pA.pF-1、24.24μmol.L-1胺碘酮使其恢复为(2.16±0.69)pA.pF-1。TMCC(100、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下移的外向电流曲线上移。结论 TMCC对正常心肌细胞Ik1无影响,但能恢复缺氧/复氧减小的Ik1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峰值。提示TMCC对Ik1的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镁 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 内向整流钾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 胺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苷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红敏 晋玉章 +1 位作者 谢文利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用AST10mg·mL-1和20mg·mL-1进...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用AST10mg·mL-1和20mg·mL-1进行预防性治疗。检测心肌细胞直径及细胞总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Ca2+]i、肌浆网钙泵(SERCA)活力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结果AngⅡ组细胞直径增大,总蛋白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AST10mg·mL-1和20mg·mL-1能够降低心肌细胞肥大程度(P<0.05或P<0.01)、[Ca2+]i(P<0.01)及CaN活性(P<0.05或P<0.01)、提高SERCA活力(P<0.01)。结论AST对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Ca2+]i、提高心肌SERCA活力及降低CaN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苷Ⅳ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肥大 游离钙离子浓度 心肌肌浆网钙泵 钙调神经磷酸酶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增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艳娜 朱学慧 +7 位作者 袁恒杰 于惠 李淑娟 康毅 焦建杰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LIP具有与CIP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肢体 缺血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