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LAT1通过VHL/β-catenin通路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佳鑫 段远胜 +4 位作者 岳恺 司海山 董梦丽 周梦倩 王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8-423,共6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生长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MALAT1在人OSCC细胞系SCC25、UM1中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MALAT1表达后OSCC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细胞迁移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及侵袭能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侵袭相关蛋白、VHL及β-catenin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敲低OSCC中MALAT1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周期出现G1/S期阻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减少,P21表达增多;细胞凋亡增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增多;且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减少,E-cadherin表达增多,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蛋白表达减少,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同时发现敲低MALAT1表达后VHL蛋白表达增多,β-caten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MALAT1是OSCC生长侵袭的重要调节因素,可能通过VHL/β-catenin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 VHL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卞雪艳 孙姗姗 +3 位作者 郭文宇 赵明慧 孔令平 张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1 0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 037例患者中央...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高分辨率B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共1 0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 037例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2.02%(332例),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85%(71例)。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性、双发性、侵犯包膜和甲状腺外局部侵犯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男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B超诊断阳性者侧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并且随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侧颈转移率也随之增高(P<0.05)。高分辨率B超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6%、81.48%。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高分辨率B超对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行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清扫术 B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和预后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梦倩 张露 +2 位作者 吴延升 段远胜 王旭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结果: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 诊断 原发灶 预后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JUB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晓峰 金锐 +1 位作者 陶英杰 郭文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AJUBA(ajuba LIM protein)基因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和癌旁组织中AJUBA的表达情况,分析AJUBA与OSCC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AJUBA(ajuba LIM protein)基因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和癌旁组织中AJUBA的表达情况,分析AJUBA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MTT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探究AJUBA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JUBA对OSCC细胞Snail/E-cadher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JUBA在O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T分期、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相关(P<0.05),且其表达提示不良预后.敲降AJUBA后,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JUBA能够促进Snail的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结论:AJUBA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Snail/E-cadherin信号通路参与OSCC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AJUBA SNAIL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