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炜浩 郭志 +8 位作者 王长利 王东浩 忻晓洁 肖建宇 邢文阁 刘方 司同国 于海鹏 李保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2-265,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是非肿瘤患者的6~7倍,并且是肿瘤患者第二常见的致死原因,同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肿瘤患者合并VT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介绍1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是非肿瘤患者的6~7倍,并且是肿瘤患者第二常见的致死原因,同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肿瘤患者合并VTE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介绍1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肿瘤科收治的胰腺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经验及多学科讨论,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肿瘤患者合并VTE的重视,并注重多学科间的协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超逸 张鹏 +3 位作者 吕扬 彭民 厉辛野 林翠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腺瘤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术前Th17细胞比例,检测外周血IL-17、IL-21及AchRAb水平... 目的:研究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Th17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腺瘤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术前Th17细胞比例,检测外周血IL-17、IL-21及AchRAb水平,分析Th17及相应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预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G组Th17为(10.33±1.28)%,Con组为(7.33±0.58)%、Tm组为(7.67±2.18)%,后两组与M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组患者IL-17为(18.05±7.23)pg/mL、IL-21为(180.67±16.17)pg/mL、AchR-Ab为(37.29±7.48)pmol/L,Con组IL-17为(7.45±3.46)pg/mL、IL-21为(84.33±5.13)pg/mL、AchR-Ab为(15.23±3.32)pmol/L,Tm组IL-17为(8.22±1.67)pg/mL、IL-21为(93.00±7.21)pg/m L、AchR-Ab为(16.87±4.89)pmol/L,后两组与MG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组患者Th17含量与IL-17(r=0.830,P<0.001)、IL-21(r=0.734,P<0.001)、Ach R-Ab(r=0.809,P<0.001)呈正相关;IL-17、IL-21与AchR-Ab是预测胸腺瘤合并MG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胸腺瘤合并MG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其通过分泌IL-21促进自身细胞增殖,并通过分泌IL-17对MG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TH17 IL-17 IL-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不同部位特征和预后的对比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涛 夏文彬 +2 位作者 吕扬 梁寒 王东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不同部位的临床特点差异及预后的不同。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胃中部癌组、胃下部癌组、多部位癌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orr... 目的:探讨胃癌不同部位的临床特点差异及预后的不同。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组、胃中部癌组、胃下部癌组、多部位癌组,对比各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Borrmann分型、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TNM分期、临床分期、软组织转移情况等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48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6.0%和31.0%。各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特点方面,各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P<0.001)、Borrmann分型(P<0.001)、病理类型(P=0.001)、肿瘤最大径(P<0.001)、T分期(P<0.001)、N分期(P<0.001)、临床分期(P<0.001)、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P<0.001)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260)、M分期(P=0.18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中需根据患者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部位 生存期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肝癌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欣 赵洪伟 +2 位作者 宋天强 杨洋 吕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50-853,共4页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全身麻醉下经腹行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在肝癌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全身麻醉下经腹行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及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即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七氟醚、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使用PCIA补救性镇痛按压次数;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术后2 h、4h、6 h、24 h的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患者康复状况。结果:围术期试验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术中麻醉药用量比较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2、4、6 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追加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4 h和24 h的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6.2±7.6)vs.(37.2±10.4)h]、胃肠道恢复时间[(37.8±13.1)vs.(44.7±13.7)h]和术后住院时间[(6.1±0.7)vs.(8.1±0.9)d]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TAPB阻滞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降低了患者对伤害性刺激和疼痛的敏感性,可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少芬太尼等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概率,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切口浸润 肝癌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