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马静 王亚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96-1799,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增殖的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不规则积聚、浸润,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骨破坏、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和感染等一系列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增殖的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不规则积聚、浸润,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骨破坏、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和感染等一系列表现。由于MM患者生存时间较短,其第二肿瘤的发生尚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但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等新型药物的出现,M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获得大幅度提高,其长远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MM治疗后第二肿瘤的发生,不但增加了治疗难度,也显著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因此,MM第二肿瘤的发生已成为其治疗中一个新的临床挑战。本文就治疗相关因素、MM本身因素及宿主本身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肿瘤 来那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贫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希 夏冰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59-762,共4页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化疗周期等有关,C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患者预后较差,并且会促进疾病的进展,现有的治疗方法在疗效和安全性上...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化疗周期等有关,C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患者预后较差,并且会促进疾病的进展,现有的治疗方法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的治疗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旨在通过综述CRA的发病机制进展为今后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贫血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浆细胞瘤预后相关因素探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倩 郭姗琦 +7 位作者 智亚芹 赵伟鹏 杨洪亮 于泳 王晓芳 王国文 王亚非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究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搜集2000年6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644例恶性浆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预后因素等进行分析,其中孤立性浆细胞... 目的:探究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搜集2000年6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644例恶性浆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预后因素等进行分析,其中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患者有66例占10.25%。结果:根据SP的发生部位可分为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bone plasmacytoma,SBP)和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SBP大部分发生在椎体,而髓外浆细胞瘤好发于上呼吸道。此外,两者在肿块大小、血清M蛋白水平、尿本周氏蛋白水平以及是否更易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BP患者的肿块越大(d≥5 cm),其肿瘤的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LC)、无骨髓瘤进展生存期(multiple myeloma-free survival,MM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越差;对于EMP患者来说,放疗以及血清β2-微球蛋白<3.5 mg/L是预后良好的因素。结论:肿块大小、血清M蛋白、尿本周氏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可为临床判断SBP与EMP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浆细胞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 临床特点 预后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金焕 赵伟鹏 +6 位作者 田晨 杨洪亮 于泳 王亚非 王晓芳 赵智刚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评价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岁(17-6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 目的:探讨评价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治疗等并进行评估。结果:14例孤立性髓细胞肉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岁(17-62岁),好发于中青年群体,发病部位广泛,较常见于乳腺、睾丸、椎管、皮肤、胃肠系统等。形态学上,MS表现为弥漫分布、形态为相对一致的分化较差细胞,小至中等大小,核质比例较高,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表达MPO、Lysozyme和CD43,显示髓细胞系来源。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等。1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平均无疾病进展(DFS)时间10.4个月(3.5个月-16个月),总体生存(OS)率35.7%(5/14),2年总体生存率(OS)50.3%。结论:孤立性髓细胞肉瘤发病率低,具有白血病进展倾向,蒽环类+阿糖胞苷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髓细胞肉瘤 临床特点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例初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素 马静 +7 位作者 岳园芳 李倩 杨洪亮 于泳 王晓芳 赵志刚 王亚非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分析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223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特点、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以及近期疗效;并通过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 目的:分析初治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223例HL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特点、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以及近期疗效;并通过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及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23例初治HL患者男女比例为1.25∶1;中位年龄40(3-84)岁,中位生存期为62(8-189)个月,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92.8%。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起病于纵隔淋巴结区域、有结外受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CR2未达CR/CRu为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依照患者是否具备上述不良预后因素,将本研究223例HL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组HL患者5年OS率分别为:100%、96.9%、42.9%,各组间OS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L好发于青年男性患者,疗效好、生存期长;起病于纵隔淋巴结区域、有结外受累、LDH水平升高、CR2未达CR/CRu为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根据初治HL患者是否具有上述指标,进行不同危险度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初治HL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方治 张翼鷟 +4 位作者 蔡挺 李克强 余静 罗央清 赵海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4-666,共3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GF-βR)的表达探讨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IT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GF-βR)的表达探讨其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IT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IT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和TGF-βRⅢ)的表达量,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ITP患者组TGF-β1和TGF-βRⅡ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GF-βRⅠ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F-βRⅢmRNA的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和TGF-βRⅡ在ITP患者中表达异常,表明TGF-β1信号通路在ITP患者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CD34^+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与细胞迁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乐 赵丹丹 +5 位作者 夏冰 郭青 韩晓蘋 吴晓雄 达万明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mdromes,MDS)中骨髓CD34+细胞CXCR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迁移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标本,根据IPSS积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组。低危组20例:IPSS...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mdromes,MDS)中骨髓CD34+细胞CXCR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迁移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标本,根据IPSS积分系统进行危险度分组。低危组20例:IPSS积分0~1.5分;高危组20例:IPSS积分≥1.5分;同时采集10例健康者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4膜蛋白的表达;研究SDF-1α趋化作用下CD34+细胞的迁移率及CD34+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结果:高危组MDS患者CD34+细胞CXCR4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0 1);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XCR4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CD34+细胞对SDF-1α及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及正常组(均P<0.000 1),且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与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高危组MDS患者CD34+细胞CXCR4的表达量及其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迁移率均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且其迁移率随CXCR4表达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风险组的MDS患者存在SDF-1及其受体CXCR4表达和功能上的差异,SDF-1及其受体CXCR4在MDS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XCR4 SDF-1 骨髓基质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髓细胞肉瘤/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上腺占位的多学科诊疗
8
作者 王亚非 李倩 +4 位作者 徐文贵 肖建宇 庞青松 杨庆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3-735,740,共4页
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伴随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作为AML复发时的首要表现。本科2010年11月收治1例患者以睾丸髓系肉瘤起病,1个月后进展为标准的AML。该患者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骨髓达完全缓解,但移植后5个月出... 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伴随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作为AML复发时的首要表现。本科2010年11月收治1例患者以睾丸髓系肉瘤起病,1个月后进展为标准的AML。该患者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骨髓达完全缓解,但移植后5个月出现右肾上腺占位。综合了影像科、PET-CT室、放疗科、泌尿肿瘤科的诊治意见,给该患者行右肾上腺射波刀放疗。随访至2013年3月,该患者无论骨髓还是髓外均未再发现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多学科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许艳洁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48-552,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疗效在近十年来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药联合移植治疗后,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大幅延长。对于患者的疗效而言,传统意义的评效标...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疗效在近十年来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新药联合移植治疗后,其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大幅延长。对于患者的疗效而言,传统意义的评效标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已经不能满足其对预后的指导,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评估应运而生,其检测方法发展较快。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PET-CT等各项技术层出不穷。本文就上述各检测手段在MM移植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移植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
10
作者 谢焕 刘琳 +3 位作者 王振玲 王金焕 赵智刚 唐晓琼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564,共9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 MSCs)具有自我更新、支持造血、多向分化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在调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b MSCs调控DCs成熟的机制,本研究通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 MSCs)具有自我更新、支持造血、多向分化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在调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b MSCs调控DCs成熟的机制,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正常捐献者b MSCs,并分离获取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s)和成熟的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 DCs)生成。根据Genebank中人STAT3全长基因序列,设计针对STAT3的siRNA。根据培养条件不同设计实验分组:正常b MSCs与im DCs共培养(阴性对照组),转染siRNA的b MSCs与im DCs共培养(siRNA组)、加入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的b MSCs与im DCs共培养(AG490组)、加入TNF-α诱导的m DCs(阳性对照组)共4组,共培养72 h,流式细胞术分析DCs表型变化,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12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不表达CD40、CD80、CD83、CD86和HLA-DR标志树突细胞成熟的分子,而表达CD11 b,其表型与im DCs一致;而siRNA组和AG490组的DCs表达CD40、CD80、CD83、CD86和HLA-DR等标志分子,而不表达CD11 b,其表型与TNF-α诱导成熟的m DCs表型一致;siRNA组、AG490组和阳性对照组的IL-12水平较阴性对照组的IL-12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siRNA组、AG490组和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通过siRNA和抑制剂AG490阻断b MSCs中JAK/STAT3通路促进了im DCs的成熟,提示b MSCs通过JAK/STAT3通路参与调控im DCs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JAK-STAT信号通路 白介素-12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