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3的多重调控方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毅 袁杰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2-357,共6页
生理情况下原癌基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的激活受到严格的调控。然而,大量证据表明,STAT3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存在持续激活,并在肿瘤的起始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 生理情况下原癌基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的激活受到严格的调控。然而,大量证据表明,STAT3在许多肿瘤细胞中存在持续激活,并在肿瘤的起始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发现,活化的STAT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肿瘤的进展,如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耐药、上皮-间质转化、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干细胞的更新与分化等。STAT3的激活除了受传统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外,大量的证据显示G-蛋白偶联受体、钙黏素、Toll样受体、miRNA以及乙酰化修饰等也在STAT3活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肿瘤细胞中调控STAT3活化的途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肿瘤信号传导 G蛋白偶联受体 TOLL样受体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RP1基因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蕾娜 辛芝 +3 位作者 潘毅 战忠利 孙保存 杨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326,335,共5页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 目的:探讨SFRP1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FRP1、β-catenin、E-cad在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以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腺瘤组织的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不同程度缺失,β-catenin呈胞质和胞核异位表达,腺瘤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为87.5%,低于大肠腺癌(100%,P<0.05)。大肠腺瘤β-catenin、E-cad胞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7.5%、37.5%,低于大肠腺癌(58.8%、76.4%,P均<0.05)。半定量RT-PCR显示,SFRP1基因在大肠腺瘤、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组织的对照组,且大肠腺癌组织中SFRP1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大肠腺瘤(P<0.05)。结论:SFRP1基因下调使其拮抗Wnt途径的功能削弱,导致Wnt的持续存在,其下游基因β-catenin、E-cad异常表达,从而导致大肠粘膜细胞获得恶变潜能。故SFRP1可能为预防大肠肿瘤的发生、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并为防治大肠肿瘤提供新靶标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RP1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半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PI-2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 侵袭转移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魏熙胤 臧凤琳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99-1402,共4页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是具有库尼(Kunitz)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新近发现,TFPI-2在恶性肿瘤中表达降低,并与肿瘤转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该分子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是具有库尼(Kunitz)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新近发现,TFPI-2在恶性肿瘤中表达降低,并与肿瘤转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该分子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启动子Cp G岛超甲基化、ERK1/2信号途径、JNK信号途径等。TFPI-2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维持肿瘤微环境的稳定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目前认为,TFPI-2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血管生成拟态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FPI-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细胞凋亡、血管生成中作用进行综述,为其在肿瘤的预防、诊断及基因治疗中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I-2 恶性肿瘤 凋亡 转移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对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及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奔 张熙凝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65-769,共5页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属于SET基因家族成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特异性催化H4赖氨酸20单甲基化(H4K20me1)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KMTs);此外,SET8还可甲基化p53、TWIST、Wnt及ERα等非组蛋白,并通过调节转录过程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8属于SET基因家族成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特异性催化H4赖氨酸20单甲基化(H4K20me1)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KMTs);此外,SET8还可甲基化p53、TWIST、Wnt及ERα等非组蛋白,并通过调节转录过程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细胞周期、染色质固缩和DNA的复制。有研究提示,SET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潜在的相关性。本文就SET8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修饰、micro RNA对SET8的调节及SET8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揭示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靶点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8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修饰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lycoprotein的新功能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飞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32-636,共5页
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多药耐药基因如MDR1、MRP1和BCRP等高表达,其中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目前公认可以诱发癌细胞发生MDR的重要分子。传统研究认为P-gp主要是作为... 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多药耐药基因如MDR1、MRP1和BCRP等高表达,其中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目前公认可以诱发癌细胞发生MDR的重要分子。传统研究认为P-gp主要是作为一个药物泵将化疗药物从细胞内排出从而导致MDR。然而系列研究发现,除了介导MDR以外,P-gp还能够调节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其他生物学行为;而且研究表明P-gp的这些作用可以依赖,也可以不依赖于其药物泵的功能。这些结果表明P-gp能够通过一些新的机制促进肿瘤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P-gp在促进肿瘤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LYCOPROTEIN 多药耐药 增殖凋亡迁移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6导致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董一楠 张新伟 魏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73-977,共5页
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导致细胞过度增殖是人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发现CDK6和CDK4是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因子,促进细胞周期正向进行,且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过度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证实以CDK4/6为靶点的肿瘤治... 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导致细胞过度增殖是人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发现CDK6和CDK4是细胞周期的重要调控因子,促进细胞周期正向进行,且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过度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证实以CDK4/6为靶点的肿瘤治疗有广泛前景。但是对于CDK6过度激活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了解CDK4/6在细胞周期调控通路、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对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CDK6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促进肿瘤的相关机制,以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6 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分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冀为 赵元元 +1 位作者 张飞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800-803,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TGF-β能够抑制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因此上皮细胞失去对TGF-β抑制增殖的反应是肿瘤发生过...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TGF-β能够抑制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因此上皮细胞失去对TGF-β抑制增殖的反应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随着肿瘤进展,TGF-β能够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耐药以及维持肿瘤干细胞潜能。目前,TGF-β的上述作用转变与其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有关,这种交互作用既能减弱或解除TGF-β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又能增强其促进肿瘤进展和恶化的功能。本文主要针对TGF-β在肿瘤进展中与多条细胞内信号通路交互联系的分子机制,以及交互作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通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的新标准 被引量:42
8
作者 任秀宝 于津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 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猛,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与传统的化疗不同,免疫治疗发生严重毒性反应的概率更低,患者耐受性更好,尤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采用传统的肿瘤治疗评价体系对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时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导致部分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免疫治疗项目最后以失败告终。鉴于现有WHO或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标准很难对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确切的评价,因此在2009年第23期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专门刊载了由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Wolchok教授等撰写的论文——《针对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指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深入探讨了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新标准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该论文为主,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肿瘤免疫疗效评价的新标准"这一肿瘤学界的热点问题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疗效评价 免疫相关反应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异质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勇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肿瘤血管新生是肿瘤发生和恶性演进过程中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传统的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血管新生主要通过由宿主血管网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长入肿瘤组织或由肿瘤组织募集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以构建新生血管,即... 肿瘤血管新生是肿瘤发生和恶性演进过程中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传统的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血管新生主要通过由宿主血管网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长入肿瘤组织或由肿瘤组织募集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以构建新生血管,即内皮依赖性血管是肿瘤血供的唯一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微循环网络是异质性的且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对不同肿瘤血管新生模式的作用及其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潜在靶点做一概述,并对肿瘤干细胞促血管生成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异质性 肿瘤干细胞 血管新生 转分化 血管生成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RNA干扰PDK1抑制乳腺肿瘤细胞侵袭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敏 吴静 +6 位作者 徐玥 董秋萍 王洪玉 郭立莎 张宁 牛瑞芳 应国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700,共4页
目的:在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和生物学机制中,包含有多种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PDK1是PI3K分子通路上的一个重要分子,为了研究PDK1对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我们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模型,用小RNA干扰法特异下调PDK1的... 目的:在肿瘤侵袭转移的细胞和生物学机制中,包含有多种基因和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PDK1是PI3K分子通路上的一个重要分子,为了研究PDK1对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我们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研究模型,用小RNA干扰法特异下调PDK1的表达,研究其侵袭能力的变化,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探索新的分子靶点。方法:通过构建PDK1特异的小RNA干扰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1,无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系,并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各组细胞之间的增殖情况,并利用Matrigel Transwell的实验方法研究细胞在体外的侵袭能力差别。结果:MDA-MB-231细胞经小RNA干扰后PD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A-MB-231是一种侵袭能力高的乳腺癌细胞系,本研究利用小RNA干扰技术,特异性下调了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PDK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能力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但是,PDK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提示我们PDK1可能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肾密相关。鉴于PDK1处于PDK1-Akt-PKC信号通路的上游,以PDK1为靶标的分子干预可能对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起到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 乳腺癌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方法对检测乳腺癌干细胞富集血残存肿瘤细胞的价值
11
作者 李慧 邵莹 +2 位作者 张澎 安秀梅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目的:旨在用敏感的RT- PCR 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用于检测干细胞富集血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方法:应用RT- PCR 方法检测样品MUC1 、K19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 7 中MUC1 、K19 表达阳性... 目的:旨在用敏感的RT- PCR 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用于检测干细胞富集血中残存的肿瘤细胞。方法:应用RT- PCR 方法检测样品MUC1 、K19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 7 中MUC1 、K19 表达阳性,而在淋巴细胞中则未见有表达。进一步用淋巴细胞稀释乳腺癌细胞来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MUC1 、K19 检测残存肿瘤细胞的灵敏度均达到1/105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5 例乳腺癌患者干细胞富集血检测工作。结论:RT- PCR 是检测残存肿瘤细胞检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存病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2、-3基因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莹 刘海燕 +5 位作者 李慧 王殿昌 柳健中 梁寒 魏健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MAGE基因 基因表达 MAGEs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冀为 周岩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63-136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分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初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的患者372例。均对入组患者采血,采用...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分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初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的患者372例。均对入组患者采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分析CD4+/CD8+比值的大小、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72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为133例(35.8%)、Luminal B型为124例(33.3%)、HER-2过表达型为48例(12.9%)、三阴性为67例(18.0%)。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外周血CD4+/CD8+比值越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越长(P<0.05),Treg细胞含量越低,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也越长(P<0.05),但CD4+/CD8+比值与Treg细胞含量并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三种类型的乳腺癌中,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关(P>0.05)。NK细胞含量与以上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CD4+/CD8+比值、Treg细胞含量可有效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但并非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周血 免疫细胞 TREG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介导IL-6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毅 张洁 +2 位作者 王智勇 张飞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HP2介导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重组IL-6处理人乳腺癌细胞T47D,采用表达IL-6的慢病毒感染T47D细胞使其内源性表达IL-6,观察... 目的:探讨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HP2介导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外源性重组IL-6处理人乳腺癌细胞T47D,采用表达IL-6的慢病毒感染T47D细胞使其内源性表达IL-6,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情况,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小RNA干扰的方法下调IL-6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SHP2的表达,观察其表达下降对IL-6促进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磷酸化变化。结果:上调IL-6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细胞发生由上皮形态向类成纤维细胞形态的变化,同时伴随着上皮标志性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和间质标志Vimentin表达上调。下调SHP2的表达明显抑制IL-6诱导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侵袭能力,同时伴随着细胞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下降。结论:SHP2通过介导IL-6诱导的EMT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乳腺癌 侵袭 IL-6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熙胤 王晶 +4 位作者 臧凤琳 张飞 刘竹君 张翠翠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08-912,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ECs)数量,分析其与抗血管生成疗效的关系,以期寻找能够早期反映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志物。方法:将142例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恩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各...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活化血管内皮细胞(aCECs)数量,分析其与抗血管生成疗效的关系,以期寻找能够早期反映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志物。方法:将142例NSCLC患者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恩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各个治疗周期外周血中CD105和CD146的表达状态,观察以其标记的aCECs变化趋势并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联合组在第8天、第29天、第2个周期后、第50天、第71天、第4个周期后aCEC均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其中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患者于治疗后aCECs升高更为显著,治疗后较基线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与治疗前后aCECs差值呈负相关(r=-0.970,P=0.001),治疗后aCECs的变化差值与TTP间呈负相关(r=-0.351,P=0.039)。结论:CD105和CD146能够反映内皮细胞的活化状态,对药物治疗反应敏感,可作为aCECs的理想标志物;肿瘤进展时aCECs呈上升趋势,抗血管生成有效治疗使其波动下降;检测aCECs数目,可以帮助预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流式细胞术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集落形成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芳 张新伟 +2 位作者 张翼鷟 魏枫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集落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共培养后miR-548m和CDK6的变化。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48m的靶... 目的:探讨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集落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共培养后miR-548m和CDK6的变化。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48m的靶点,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系分别转染pre-miR-548m和anti-miR-548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CDK6)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DK6是否为miR-548m的直接作用靶点。MCL细胞系与/不与FDCs共培养,过表达miR-548m或者敲低CDK6后MCL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FDCs与MCL的粘附作用可以下调miR-548m并上调CDK6。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CDK6的3'UTR是miR-548m的潜在靶点,且过表达miR-548m能够减少CDK6的表达,抑制miR-548m表达能够增加CDK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DK6的3'UTR是miR-548m的一个直接作用靶点。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miR-548m或者敲低CDK6后,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减弱。结论:FDCs通过抑制MCL中miR-548m表达上调CDK6,增强MCL的集落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 miR-548m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 集落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晓灵 戴弘季 +4 位作者 曹明丽 郑红 赵妍蕊 宋丰举 陈可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41,95%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rrr)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LOCK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Y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晓灵 张丽娜 +4 位作者 戴弘季 郑红 赵妍蕊 宋丰举 陈可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8-353,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RY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与胶质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佳 李文良 +1 位作者 谷峰 马勇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水通道蛋白1(AQP1)是特异性跨膜转运水分子的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达在脉络丛上皮细胞,参与脑脊液的形成。在胶质瘤中,AQP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并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AQP1表达增加。在胶质瘤细胞系中A... 水通道蛋白1(AQP1)是特异性跨膜转运水分子的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达在脉络丛上皮细胞,参与脑脊液的形成。在胶质瘤中,AQP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并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AQP1表达增加。在胶质瘤细胞系中AQP1的表达由地塞米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氯化钠、缺氧、D-葡萄糖和果糖诱导,并且AQP1 mRNA的表达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上调。根据AQP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现有研究,认为AQP1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相关水肿的生成,并且发现AQP1与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密切相关。目前AQP1与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AQP1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不断阐明可能为今后临床治疗胶质瘤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成为针对胶质瘤术后复发、迁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1 胶质瘤 脑水肿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和Anxa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熙胤 马宁 +2 位作者 张飞 曹淑贞 牛瑞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膜联蛋白(Anxa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配对的乳腺导管内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和Anxa2 mRNA的相对表达情...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膜联蛋白(Anxa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配对的乳腺导管内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DR1和Anxa2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MDR1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7)和导管内癌(P=0.019 6)。Anxa2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中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8 9),但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内癌(P=0.000 8)和癌旁正常组织(P<0.000 1);MDR1和Anxa2 mRNA的表达升高均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2种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0 1)。结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MDR1和Anxa2 mRNA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之间表达具有正相关提示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的获得和肿瘤侵袭转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Anxa2乳腺癌 荧光定量PCR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