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GF和PDGFR与肿瘤的关系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旭升 孙丹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34-1137,共4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从人的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趋化、分裂与增殖;在机体生长发育、创伤修复等生理过程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PDGF/PDGFR作为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释放的PDGF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其凋亡。以PDGF/PDGFR为靶点的靶向治疗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PDGF/PDGFR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玲 张振庭 +3 位作者 翁少波 张超 王书华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估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N0M0肾癌患者157例,以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或肾窦脂肪...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估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N0M0肾癌患者157例,以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或肾窦脂肪距离<1 cm与≥1 cm分组。统计两组围手术期结果及病理类型,记录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累犯中极、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病理类型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距离<1 cm组的患者术中的热缺血时间与手术时间较长,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33)。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中位随访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距离反映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程度,并与手术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相关,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M0N0肾癌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或转移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围手术期 热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治疗诱导的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君 陈倩倩 杨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88,共3页
转移性前列腺癌行去势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将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是CRPC的极差预后亚型,多由... 转移性前列腺癌行去势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将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是CRPC的极差预后亚型,多由前列腺癌细胞发生神经内分泌分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引起,放化疗效果较差,平均生存期不到1年,约占因CRPC患者死亡的25%,目前其分子机制研究较有限。进一步研究NEPC发生的分子机制将为NEPC治疗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去势治疗 神经内分泌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超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90-893,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200 bp,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内源性RNA分子。lncRNA可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多种生物学进程。膀胱尿路上皮癌...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组长度>200 bp,缺少特异性开放阅读框,几乎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内源性RNA分子。lncRNA可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遗传学水平等方面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多种生物学进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多种lncRNA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膀胱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及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密切相关。本文就膀胱癌中lncRN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lncRNA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膀胱癌分子标志物、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长链非编码RNA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RTC危险评分系统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瑞 杜君 +3 位作者 张艳辉 陈倩倩 李宏蕾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55-658,共4页
目的:评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表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分析T1期NMIBC复发进展相关因素,探讨更适用于T1期NMIBC的危险分层方... 目的:评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表对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分析T1期NMIBC复发进展相关因素,探讨更适用于T1期NMIBC的危险分层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的T1期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不良预后指标进行评分,应用ROC曲线获取临界值重新进行危险分层,建立新的危险评分模型。结果:108例患者中男性90例(83%)、女性18例(17%),中位年龄65(24~88)岁,21例(19.4%)复发,11例(10.2%)进展。结论:EORTC评分系统对T1期NMIBC患者复发进展预测效能不准确。肿瘤大小及既往复发概率为肿瘤复发的独立性预后因素,肿瘤分级及既往复发概率为肿瘤进展的独立性预后因素。应用新的危险评分模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T1期NMIBC患者的复发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 进展 独立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春香 姚欣 +3 位作者 李秀英 徐勇 杨庆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提高小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4 cm肾肿瘤住院患者超声造影(CEUS)、增强CT(CE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提高小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2例≤4 cm肾肿瘤住院患者超声造影(CEUS)、增强CT(CECT)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EUS和CECT对≤4 cm肾肿瘤判断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的增强方式,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将4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漏诊1例肾癌病例,5例不确诊;CECT将5例肾良性肿瘤误诊为肾癌,同样漏诊1例肾癌病例,14例不确诊。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71.43%、88.89%、93.10%、71.43%,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3%、64.29%、77.78%、90.38%、45.00%。CEUS和CECT对≤4cm肾脏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方式比较58例肾恶性肿瘤中19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1例表现为快进慢出,3例表现为同进同出,5例表现为慢进慢出;14例肾良性肿瘤中1例表现为快进快出,3例表现为快进慢出,4例表现为同进同出,6例表现为慢进慢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可对肿瘤内微血管形态进行描述且具有特殊的增强方式,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减少了诊断的不确定性,与CECT对≤4 cm肾脏良恶性病变判断比较,超声造影优于增强CT,为我们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超声造影 增强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建华 杜君 +3 位作者 陈旭升 杨庆 张艳辉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及转移的预防作用,分析免疫治疗对肾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的2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影像学未见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根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IFNα-2a治疗的70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1.4%;接受LAK细胞治疗的10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5%和89.9%;而术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119例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和76.5%,有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免疫治疗为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免疫治疗可作为肾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国内肾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根治性肾切除术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倩倩 杜君 +2 位作者 林瑞 李宏蕾 杨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6-320,共5页
目的:检测Ki-67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2例T1期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 目的:检测Ki-67在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2例T1期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Ki-6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T1期NMIBC复发和进展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3(24~57)个月,102例T1期NMIBC患者中20例(19.6%)复发,12例(11.8%)进展,32例(31.4%)Ki-67表达≥25%。Ki-67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表达与T1期NMIBC的复发无相关性(P>0.05),Ki-67表达、肿瘤分级、肿瘤数目和既往复发率是影响T1期NMIBC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P=0.043)和既往复发率(P=0.018)是影响T1期NMIB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67表达是T1期NMIBC的独立预后因素,检测Ki-67表达有助于预测其进展风险,为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KI-67表达 进展 独立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肾癌术前D-二聚体对靶向治疗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宏蕾 冯国伟 +2 位作者 林瑞 张艳辉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92-996,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于联合靶向治疗的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 R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40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CN... 目的:回顾性分析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于联合靶向治疗的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 R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6年1月至2015年6月40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CN且术后1年内行靶向药物治疗m 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D-二聚体、T分期、肿瘤转移器官数目、MSKCC危险模型评分均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危险因素(P<0.005),其中碱性磷酸酶、PLR、NLR、D-二聚体、肿瘤转移器官数目、MSKCC危险模型评分为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危险因素(P<0.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0.033)是影响患者OS、PFS的独立因素,同时碱性磷酸酶(P=0.045)、MSKCC危险模型评分(P=0.003)也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D-二聚体水平是行CN联合靶向治疗m RC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瘤性肾切除术 转移性肾癌 预后 D-二聚体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刁磊 魏海霞 +1 位作者 田洁 娄越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400-1402,1407,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2行全膀胱切除+盆...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例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对2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病例1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例2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组织学表现均为增生的梭形或长梭形肿瘤细胞囊状分布,间质小血管增生,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病例1为SMA(+),Vimentin(+),ALK(+)。病例2为SMA(+),CD68(+),Vimentin(+),CgA(+),ALK(-)。2例病例均不表达CK7、S-100、MyoDl、CK19、α-actin、EMA。2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癌等鉴别,治疗以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膀胱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庆 杜君 代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01-603,共3页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切口美观等优势,但仅少数医生能够掌握。术者手的灵活性和触觉反馈功能缺失是其主要缺点,导致术者学习曲线延长,手术普及困难,尤其以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为代表的腔镜下重建手...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切口美观等优势,但仅少数医生能够掌握。术者手的灵活性和触觉反馈功能缺失是其主要缺点,导致术者学习曲线延长,手术普及困难,尤其以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为代表的腔镜下重建手术更是如此。腹腔镜技术通过规范腹腔镜医生培训制度、手术方式标准化、简化缝合、打结复杂性操作、术中应用止血物、CT影像和生物工程学技术(力和生物电阻抗技术)辅助术中操作等,可以有效减少术者对于人手灵活性和触觉反馈功能的依赖,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使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得到更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 保留肾单位 生物电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艳辉 陈旭升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7-300,共4页
肾细胞癌(RCC)是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放化疗不敏感,免疫治疗方式有效率一直徘徊于10%~15%。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以及多种分子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肾癌的发病机制与VHL、Ras、PTEN等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 肾细胞癌(RCC)是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放化疗不敏感,免疫治疗方式有效率一直徘徊于10%~15%。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的深入以及多种分子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肾癌的发病机制与VHL、Ras、PTEN等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可诱导其下游的蛋白激酶受体表达异常。而蛋白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及改变肿瘤细胞微环境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是当前研发最集中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近年来,多项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的可喜结果为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2009年NCCN肿瘤治疗指南中介绍的舒尼替尼、索拉非尼、Temsirolimus、贝伐单抗等四种药物在肾细胞癌靶向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靶向治疗 舒尼替尼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清扫对评估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书华 陈旭升 +2 位作者 张振庭 王文玲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66-870,共5页
目的:评价规范化盆腔淋巴结清扫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盆腔淋巴结规... 目的:评价规范化盆腔淋巴结清扫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20例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盆腔淋巴结规范化清扫组58例,未规范化清扫组62例。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期、分级及术中触及肿大淋巴结的关系,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膀胱癌患者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0%、69.9%、57.9%。规范化盆腔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规范化清扫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8.4%与46.2%(χ2=5.487,P=0.019)。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与86.4%,(χ2=9.303,P=0.002)。术中触及肿大淋巴结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尿路上皮癌及非尿路上皮癌)及年龄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触及肿大淋巴结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盆腔淋巴结清扫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阳性淋巴结是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全膀胱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结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拯 王华庆 +7 位作者 钱正子 张会来 翟琼莉 姚欣 肖建宇 宋秀宇 王佩国 王亚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99-803,共5页
睾丸淋巴瘤发病率占睾丸肿瘤1%~9%,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呈进行性加重,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B症状者占25%~41%。局部阴囊部位多受累,中枢神经系... 睾丸淋巴瘤发病率占睾丸肿瘤1%~9%,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呈进行性加重,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B症状者占25%~41%。局部阴囊部位多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常见。治疗多采用以R-CHOP联合预防性鞘注化疗及对侧睾丸放疗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现介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1例睾丸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及其诊治的多学科综合讨论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睾丸淋巴瘤 综合治疗 鞘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多发转移的多学科协作诊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雅文 张新伟 +8 位作者 战忠利 叶兆祥 徐文贵 王佩国 郭志 姚欣 谢广茹 黄鼎智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332-1336,共5页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是判断其良恶性的标准。本例患者以多发肝、肺、骨转移就诊,查多项肿瘤标志物、胃镜、胸腹强化CT、PET-CT均难以确诊,行肝转移瘤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右叶)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是判断其良恶性的标准。本例患者以多发肝、肺、骨转移就诊,查多项肿瘤标志物、胃镜、胸腹强化CT、PET-CT均难以确诊,行肝转移瘤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右叶)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结合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病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考虑为恶性嗜铬细胞瘤肝、肺、骨转移。目前恶性嗜铬细胞瘤尚无标准治疗,文献报道使用CVD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靶向药物舒尼替尼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本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CVD化疗及1个疗程索坦治疗后,疾病仍缓慢进展。通过多学科讨论,认为131I-MIBG(131I-间位碘苄胍)可以作为该患者下一步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多发转移 CVD方案舒尼替尼 多学科协作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网腺癌1例报道
16
作者 李宏蕾 林瑞 +1 位作者 张艳辉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90-690,共1页
患者男性,52岁,发现左睾丸黄豆粒样肿物2个月余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入院检查肿瘤标记物显示CEA、β-HCG、AFP均正常。睾丸彩超考虑恶性。腹部CT检查考虑精原细胞瘤,未见肿大淋巴结。行左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标本肉眼可见... 患者男性,52岁,发现左睾丸黄豆粒样肿物2个月余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入院检查肿瘤标记物显示CEA、β-HCG、AFP均正常。睾丸彩超考虑恶性。腹部CT检查考虑精原细胞瘤,未见肿大淋巴结。行左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标本肉眼可见左侧睾丸内一灰红结节,直径为1.5 cm,质地中等。镜下可见部分区域呈弥漫实性片状分布,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腺体排列(图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CK-pan、CD56、Vim、CD10均阳性,Ki-67、Calretinin部分阳性表达,In?hibin、SALL4、WT-1、MC、TTF、EMA、CgA、NSE、CEA均阴性(图2)。病理诊断为左睾丸网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网腺癌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髓细胞肉瘤/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肾上腺占位的多学科诊疗
17
作者 王亚非 李倩 +4 位作者 徐文贵 肖建宇 庞青松 杨庆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3-735,740,共4页
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伴随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作为AML复发时的首要表现。本科2010年11月收治1例患者以睾丸髓系肉瘤起病,1个月后进展为标准的AML。该患者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骨髓达完全缓解,但移植后5个月出... 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常伴随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作为AML复发时的首要表现。本科2010年11月收治1例患者以睾丸髓系肉瘤起病,1个月后进展为标准的AML。该患者接受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后骨髓达完全缓解,但移植后5个月出现右肾上腺占位。综合了影像科、PET-CT室、放疗科、泌尿肿瘤科的诊治意见,给该患者行右肾上腺射波刀放疗。随访至2013年3月,该患者无论骨髓还是髓外均未再发现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多学科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inogen在术前肾癌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杜君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663-1666,共4页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Fibrinogen水平,t检验或ANOVA分析术前血...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测定所有患者血浆Fibrinogen水平,t检验或ANOVA分析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及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及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01,P=0.001,P<0.001,P<0.001)。进一步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是肾癌术后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P=0.001)。结论:术前血浆Fibrinogen水平与肾癌术后患者远处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是肾癌术后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FIBRINOGEN 临床病例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小龙 魏海霞 +2 位作者 韩哲 赵杰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认识本疾病。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至2012年8月2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al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认识本疾病。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至2012年8月2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复习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都为女性,平均年龄47.5岁,均为左肾EAML。无明显阳性体征,2例在B超和CT均发现肾占位,其中1例CT强化不均匀,1例增强检查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略减低。分别行左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组织形态学的主要特征均呈明显的上皮样分化。结论:分析结果提示:EAML生物学行为与经典型肾AML不同特征在于浸润性生长方式、细胞学异型性,CT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能够确诊,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其预后大多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毕新春 陈旭升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430-1433,共4页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在过去的65年间,RCC的发病率每年增长2%。尤其是近20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健康查体的普及,小肾癌检出率的提高最为明显。外科手术是治疗肾癌的主要手段。最初保留肾单位手...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在过去的65年间,RCC的发病率每年增长2%。尤其是近20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健康查体的普及,小肾癌检出率的提高最为明显。外科手术是治疗肾癌的主要手段。最初保留肾单位手术仅用于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将导致功能性无肾、必须透析的患者,包括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双侧多原发RCC。现在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T_(1a)、T_(1b)(最大径≤7cm)和对侧肾脏功能正常患者的应用日益增多,且治疗效果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相似。更多研究表明,保留肾单位手术相比肾癌根治术延长了长期生存时间,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然而,保留肾单位手术并未得到广泛开展,其中主要原因是很多临床医生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安全性、适应证、手术切除范围、并发症等方面还存有困惑。本文将对上述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手术安全性 适应证 手术切除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