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1
作者 冯香梅 王国庆 +3 位作者 陈瑛 王蓉 谷雅君 刘运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肺癌组132例、肺良性疾病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的血清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NSE、CE... 目的:探讨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肺癌组132例、肺良性疾病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的血清SCC、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NSE、CEA、CYFRA21-1在肺癌组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SCC肺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CEA和CYFRA21-1肺良性疾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EA在肺腺癌中的水平较高,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而SCC、CYFRA21-1在肺鳞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NSE>CEA>CYFRA21-1>SCC;在腺癌中CEA敏感性最高(58.8%),鳞癌中CYFRA21-1敏感性最高(71.4%),小细胞肺癌中NSE敏感性最高(50.0%)。NSE、CEA、CYFRA21-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034、0.957±0.026、0.964±0.023,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SCC曲线下面积虽然大于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性,在肺癌诊断中NSE、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75.6%),特异性也较好(90.7%);腺癌诊断中SCC、NSE、CEA组合敏感性最高(73.5%),鳞癌诊断中NSE、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75.8%),小细胞肺癌中SCC、NSE、CYFRA21-1组合敏感性最高(75.0%)。结论:SCC、NSE、CEA、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对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文芳 郑珊 +1 位作者 李丁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292-1293,1298,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状况,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早晨痰液样本,采用含有X、V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嗜血杆菌,...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嗜血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状况,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早晨痰液样本,采用含有X、V因子的巧克力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嗜血杆菌,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从7 333份呼吸道标本中检出316株嗜血杆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221株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3%、15.8%。对头孢类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副流感嗜血杆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谱相似。结论:大多数抗菌药物对肿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嗜血杆菌仍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杆菌 耐药性 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指标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周云丽 张鹏 +4 位作者 张伟 师越 周伟 李悦国 左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G)、基于血清Cr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Cys C和Cr的估计GFR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应用价...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素(Urea)、β2-微球蛋白(β2-MG)、基于血清Cr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Cys C和Cr的估计GFR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尿液标本,检测其血清的Cr、Cys C、Urea、β2-MG和尿中Cr的浓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cGFR,基于血清Cr及联合血清Cys C和Cr计算mGFR和uGF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清Cys C和β2-MG在肾功能损害的各期均较正常对照有明显升高(P<0.05),血清Urea在Ⅱ期时开始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Cr在Ⅲ期时才显著升高(P<0.05);在肾功能损害的Ⅰ~Ⅲ期患者中,Cys 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血清Cr;mGFR和uGFR两种肾小球率过滤估计方法与cGFR相关性良好,uGFR与cGFR的一致性高于mGFR,偏差小于mGFR。结论:血清Cys C和β2-MG检测有利于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联合血清Cys C和Cr计算的uGFR对恶性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肾小球滤过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重症患者合并血液感染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青 张文芳 +2 位作者 郑珊 李丁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2-324,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血液感染菌谱并对其相关危险因子进行研究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并血液感染的重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感染,男性56例,女性32例...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血液感染菌谱并对其相关危险因子进行研究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并血液感染的重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8例患者发生了血液感染,男性56例,女性32例,平均(65.8±24.2)岁。45例生存,43例死亡。血液感染常见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2株(37.8%)、大肠埃希氏菌15株(13.5%)以及白假丝酵母菌9株(8.1%)。单变量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 d、中心静脉插管以及较高的APACHEⅡ评分是重症肿瘤患者合并血液感染后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其中机械通气>7 d为独立的死亡风险因子(OR=6.8,95%CI:2.5~18.4,P<0.001)。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肿瘤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据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重症肿瘤患者血液感染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液感染 危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检测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悦国 张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K,TuM2-PK)检测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0例胆管癌患者及同期170例对照者(120例健康体检者,50例良性病变者),应用...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M2-PK,TuM2-PK)检测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及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120例胆管癌患者及同期170例对照者(120例健康体检者,50例良性病变者),应用酶结合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中TuM2-PK和血清中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采用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TuM2-PK<18U/ml,CA19-9<37U/ml。结果:胆管癌患者血浆中TuM2-PK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胆管癌的诊断中单独检测时TuM2-PK、CA19-9敏感性分别为85%、67%,特异性分别为88%、72%,联合测定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达到95%、96%。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理类型胆管癌血浆中TuM2-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期和Ⅲ+ⅣA+ⅣB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uM2-PK对Ⅲ+ⅣA+ⅣB期胆管癌诊断的敏感性较Ⅰ+Ⅱ期胆管癌升高(P<0.05)。结论:TuM2-PK对于胆管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联合CA19-9可明显提高诊断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uM2-PK水平可能作为胆管癌术前临床分期的一个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TuM2-PK CA19-9 肿瘤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_2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学慧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007-1010,共4页
近年随着肿瘤的高发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LA2是一个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其生物学变异小,特异性高,很少受其他炎症标志物影响,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特别与消化道肿瘤... 近年随着肿瘤的高发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LA2是一个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其生物学变异小,特异性高,很少受其他炎症标志物影响,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特别与消化道肿瘤中的肠癌和胃癌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并与其侵袭转移机制及凋亡发生有关联。另外可协助生殖系统中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药物治疗,以及与卵巢癌的增殖浸润密切相关,故磷脂酶A2可能作为临床诊治肿瘤新的检测指标,可能成为预测肿瘤发生及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磷脂酶A2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将有助于肿瘤患者早期监测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肿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白长森 李丁 +3 位作者 张文芳 张青 郑珊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6-809,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及90例无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及90例无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11.2)岁;对照组患者男6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3±15.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应用≥2种类型抗生素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敏感性较高(>80%)。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为6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晶 刘红 +1 位作者 张爱敏 顾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1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项指标血清浓度并...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标志物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1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3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项指标血清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CEA、CA-153、ICAM-1、E-selection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人群(P<0.01),且其血清浓度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在疾病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中,各指标出现明显升高(P<0.01)。CEA、CA-153、ICAM-1、E-selection单项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较低,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不同程度提高检测的敏感性,以含CA-153及E-selection组合最为显著。结论:E-selection、ICAM-1、CEA、CA-153均为乳腺癌重要的血清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多指标联合检测可在不显著降低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为判断预后及监测病情提供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53 ICAM-1 E-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学科协作诊疗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宁乔杨 杨洪亮 +5 位作者 夏冰 白丽萍 曹增 王慧君 张翼鷟 尤明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7-343,共7页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1例,该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1个月后,在原有CLL细胞亚群的基础上发现另一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亚群。此后...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1例,该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1个月后,在原有CLL细胞亚群的基础上发现另一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亚群。此后,虽然未经针对性治疗,但肿瘤在较长时间内(约11个月余)均呈现稳定状态。通过回顾患者前期的相关检查,明确此病例为极其罕见的CLL/AML。汇集综合血液科、分子诊断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诊疗意见和延伸讨论,本研究通过此病例对CLL/AML、肿瘤二次打击学说与肿瘤树状演化模型有了比较全面和直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丁 张青 +4 位作者 白长森 张文芳 郑珊 李峥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发生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预... 目的:分析并探讨造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原因,为改善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发生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125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42.4%),非白色念珠菌中主要为光滑念珠菌(21.6%),近平滑念珠菌(16.8%)及热带念珠菌(10.4%),主要感染部位为腹腔(51.2%);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归因病死率为26.4%,氮质血症、体腔置管(≥2根)、抗真菌治疗的延迟及合并细菌性感染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首次念珠菌培养阳性前30 d内手术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相应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并及时开展抗真菌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侵袭性感染 恶性肿瘤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鹏(综述) 赵海丰(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54-858,共5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IFD的发生率。目前间接试验方法(包括放射方法)均无法明确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IFD的发生率。目前间接试验方法(包括放射方法)均无法明确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需结合不同的诊断方法及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但即使未得到明确的IFD诊断证据,对符合条件的患者仍需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结果、药物药理学特性和患者经济负担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拟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丁 张青 +3 位作者 白长森 郑珊 张文芳 周云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75-580,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列线图的评价体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并真菌血症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 目的:分析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亡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列线图的评价体系,为临床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并真菌血症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从血液中分离出真菌后30天内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利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及Stepwise算法筛选,明确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列线图并进行评价。结果:在纳入病例中30天粗病死率为38.4%,主要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54例(4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6例(23.2%)、热带念珠菌13例(11.6%)、近平滑念珠菌12例(10.7%)等非白色念珠菌;肾功能障碍(OR=6.818,95%CI:2.244~23.310)、ICU入住>5天(OR=8.737,95%CI:2.918~28.543),肿瘤远处转移(OR=6.384,95%CI:2.067~21.647)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列线图,其C指数(C-index)为0.89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98(95%CI:0.839~0.957),当临界值(cutoff value)为28.7分时,其假阳性率为21.7%,敏感度为88.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列线图,能够较好地预测合并真菌血症的恶性肿瘤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症 预后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13
作者 崔冉亮 李悦国 +1 位作者 张鹏宇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60例血清,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单纯肝硬化患者30例,其他消化系统肿瘤患者44例,健康...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60例血清,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单纯肝硬化患者30例,其他消化系统肿瘤患者44例,健康者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结果: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达到73.9%,与本研究中AFP敏感性(56.5%)相比,前者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73和AFP联合检测敏感性有显著提高,可以达到86.9%,与单独一种相比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P73有可能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之一,而GP73和AFP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GP73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肝细胞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耿鑫 李悦国 +1 位作者 朱国平 张维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血清,获得WCX2蛋白质芯片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并经数据库搜索初步鉴定。结果: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类)在未经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检测到在不同质荷比处有7个差异蛋白质峰,其蛋白质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蛋白质数据库搜索,与这七种差异蛋白质分子量最接近的蛋白质分别为:Galanin相关肽、Pro-neuregulin-4蛋白、小诱导细胞因子A15前体、9kDa蛋白、CSL型锌指包涵蛋白1、线粒体铰链蛋白、Actin相关蛋白。结论:应用SELDI-TOF-MS筛选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操作自动化,检测到的这7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联合检测CA72-4 CA242 CA19-9和CEA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5
作者 潘源 宋丰举 +3 位作者 崔林 张李 刘翔宇 梁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29-731,735,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A72-4、CA242、CA19-9和CEA,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评价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3例胃癌患者的4项检测值和临床指标转化为等级型变量,对多个指标的等级变量形式求和构建新的等级变量,分析联合检...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A72-4、CA242、CA19-9和CEA,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评价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3例胃癌患者的4项检测值和临床指标转化为等级型变量,对多个指标的等级变量形式求和构建新的等级变量,分析联合检测值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A242和CEA组合值≥2者肿瘤分期较晚,CA72-4和CA242组合值≥2者肿瘤体积较大。TNM分期中,CA72-4指标值≥1者肿瘤T分期较晚,CA242和CEA组合值≥2者N分期较晚,CA72-4和CA19-9组合值≥1者M分期较晚的比例更高。病理组织学类型和肿瘤标志物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关联。针对这4项指标,联合检测CA72-4和CEA的检测功效与4项或3项联合的功效相当。结论:上述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不增加检测功效,但能为预测胃癌的病期、转归和预后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CA72—4 CA242 CA19—9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泽 周云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测指标在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135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组及135例无肝转移的癌症患者组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GGT、CHE、5'-NT、AFP、CEA、CA19...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测指标在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135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组及135例无肝转移的癌症患者组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GGT、CHE、5'-NT、AFP、CEA、CA199的水平,采用方差析和Scheffe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AFP、CEA和CA199对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1)原发性肝癌组与转移性肝癌组之间血清AST、ALP、GGT、5'-NT、AFP及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AFP、CEA和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判断,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CEA、CA199对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检测血清AST、GGT、5'-NT、AFP、CEA、CA199水平可对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肝转移进行初步诊断,亦可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血清学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术后肝功能储备的实验室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伟 蔡昀 +1 位作者 李悦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98-2100,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影响肝功能储备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行手术切除的272例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肝功能储备的重要因素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影响肝功能储备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科行手术切除的272例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术后肝功能储备的重要因素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高γ-GT是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γ-GT预测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临界值是168 U/L(灵敏度75.0%,特异度84.1%)。当γ-GT≥168 U/L时,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发生率为37.5%。结论:吲哚氰绿(indocyaninegreen,ICG)15 min清除率在0~15%范围内的肝癌患者中,术前γ-GT<168 U/L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因此,术前监测γ-CT水平并结合ICG 15min清除率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肝功代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储备 肝功能代偿不全 Γ-GT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任丽 陈瑛 李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97-498,50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寻找新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术前外周血标本进行研究,以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标本作对照...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寻找新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术前外周血标本进行研究,以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标本作对照,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定量检测IGF-1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血清IGF-1值分别为136.50(63.07~190.23)ng/ml、60.02(20.46~151.20)ng/ml、165.50(76.89~584.18)ng/ml,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清IGF-1值分别为156.62(76.89~248.20)ng/ml、250.18(135.78~584.18)ng/ml;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GF-1值分别为224.87(103.28~584.18)ng/ml、139.78(76.89~243.68)ng/ml;IGF-1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在乳腺癌组中雌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患者中血清IGF-1值分别为239.78(135.78~533.21)ng/ml、154.37(76.89~584.18)ng/ml,IGF-1水平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1的定量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IGF-1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分析M4患者CD14^+单核细胞中MPO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敬敬 李晓亮 +4 位作者 兰杰 孙朝 葛鹏 洪程程 孙续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71-77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方法,初步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质材料,二次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微流控细... 目的:建立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方法,初步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质材料,二次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微流控细胞芯片。选取临床诊断M4患者48例,骨髓象大致正常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设定微流控芯片检测单核细胞MPO方法,测定细胞MPO阳性率和程度。应用微流控细胞芯片法分析M4患者和对照组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结果:设计微流控单细胞分析芯片,粒细胞能够进入相应微流控通道,可分离血细胞,但是白细胞周围存在影形细胞现象,而细胞形态未见有明显改变。M4患者骨髓细胞CD14+单核细胞MPO阳性率和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流控单细胞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MPO表达,结果显示M4患者CD14+单核细胞M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可能作为辅助检查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分析 白血病 髓过氧化物酶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师越 李悦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初步探讨肝癌介...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的变化,初步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靶点。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检测50例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50例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获得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eak cationic exchanger)蛋白表达图谱,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结果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不同质荷比处有3个差异蛋白质峰,其蛋白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搜索这3个蛋白质峰,得到3种与之分子量最为接近的蛋白质。结论应用SELDI-TOF-MS筛选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药物靶点快速、有效,检测到的3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蛋白质组学 药物靶点 SELDI 蛋白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