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端粒 端粒酶的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钱东 丁小凤 +1 位作者 程菁菁 袁智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79-682,共4页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端粒和被重新激活的端粒酶,这些简单却又特殊的生物学差异促进了靶向端粒/端粒酶抗肿瘤治疗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治疗药物经过临床前的筛选,在多种肿瘤中取得Ⅰ/Ⅱ期临床试验的成功,GRN163L和GV1001等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未来靶向端粒/端粒酶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能在取得抗肿瘤疗效叠加的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肿瘤 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COUT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在肺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屈超 梁广立 +1 位作者 刘桂芝 李春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848-3852,共5页
目的探讨iSCOUT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在肺癌调强放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接受调强治疗的肺癌患者,在进行首次放疗时,在摆位后放疗前对其先行CBCT扫描,再行iSCOUT扫描。将两组扫描的影像和CT定位重建的DRR影像进行配准,从而分别计算出... 目的探讨iSCOUT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在肺癌调强放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接受调强治疗的肺癌患者,在进行首次放疗时,在摆位后放疗前对其先行CBCT扫描,再行iSCOUT扫描。将两组扫描的影像和CT定位重建的DRR影像进行配准,从而分别计算出摆位误差。结果在RL、SI和AP方向的摆位误差对比中,CBCT组与iSCOU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25、0.35);在RL、SI和AP方向的摆位误差一致性对比中,两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0、0.74、0.90);CBCT组的准备时间占优(t=-47.38,P<0.05),iSCOUT组的曝光时间、配准时间和定位总时间占优(t=559.49,P<0.05;t=13.69,P<0.05;t=73.99,P<0.05)。结论肺癌调强放疗时,采用iSCOUT图像引导定位技术计算的摆位误差十分接近CBCT在线校正技术,对于没有装配CBCT扫描的直线加速器,iSCOUT扫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图像引导定位技术,iSCOUT图像引导定位技术可以缩短定位时间,降低患者受照剂量,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尹珍珍 王优优 +5 位作者 张希梅 王凤明 赵路军 王平 王佩国 袁智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9-184,共6页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后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比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170例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4例;Ⅱ期27例,Ⅲ期105例,Ⅳa^b期38...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后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对比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170例Ⅱ~Ⅳb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6例,女性44例;Ⅱ期27例,Ⅲ期105例,Ⅳa^b期38例。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3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8%、91.5%、76.7%和69.1%。多因素分析发现,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疾病进展(HR:1.820,95%CI:1.013~3.271,P=0.045)及远处转移风险(HR:2.240,95%CI:1.017~4.090,P=0.045)显著降低。结论:含紫杉醇+顺铂的诱导化疗方案较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显著延长鼻咽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诱导化疗 调强放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