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路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5-94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部分患者在就诊时或在诊治过程中发现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EMP),称为并发髓外病变(EMD)的MM,对其运用常规治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部分患者在就诊时或在诊治过程中发现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EMP),称为并发髓外病变(EMD)的MM,对其运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本文重点就伴EMD的MM在浸润形式,部位及机制,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伴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肖会廷 田菁 +2 位作者 刘文欣 王珂 郝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3例复发卵巢成人型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确诊复发距离初次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6年(0.5 ~20年),远期复发(≥10年)患... 目的:探讨复发卵巢成人型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3例复发卵巢成人型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确诊复发距离初次治疗的中位间隔时间为6年(0.5 ~20年),远期复发(≥10年)患者5例,近期复发(<10年)患者8例.5例远期复发患者均为Ⅰ期肿瘤,80.0%患者的核分裂相≤5/10 HPF.8例近期复发患者中晚期(Ⅱ~Ⅲ期)患者占62.5%,75.0%患者的核分裂相>5/10 HPF,3例≥10/10HPF.13例患者中单纯盆腔局限复发4例,盆腔合并腹腔广泛转移5例,腹膜后转移4例.9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3例接受单纯化疗(1例联合内分泌治疗),1例接受单纯放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接受术后辅助化疗,1例接受术后辅助放疗.13例患者确诊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6 ~ 49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确诊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18 ~49个月);行非手术治疗4例患者,确诊复发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个月(6~16个月).结论:复发卵巢成人型GCT复发时间间隔较长,需长期随访.晚期、核分裂相高的患者可能易出现近期复发.盆腔以外为常见的转移部位.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滕滕 赵智刚 +7 位作者 杨洪亮 李倩 夏冰 赵海丰 于泳 王晓芳 王亚非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46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等;对46例均...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46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等;对46例均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2-64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OS)为11个月,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6%、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化疗疗程数、疗效是影响老年PTCL患者OS和PFS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及疗程数则均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ECOG评分及疗程数对于预测老年PTCL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同时要完成一定强度的化疗,是改善老年患者生存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许艳洁 许雯 +7 位作者 陈静 田晨 杨洪亮 赵海丰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正在进行维持治疗的MM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进行调查,以该... 目的: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正在进行维持治疗的MM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进行调查,以该量表的Nowegran常模(简称常模)和MM患者参考值(简称参考值)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和社会功能的得分(61.3、73.9、65.4和65.2)低于常模(75.3、89.9、83.3和85.8);便秘和经济困难得分(16.7、44.4)明显高于常模(10.7、9.4)(P <0.05)。与参考值相比,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情感和认知功能得分(61.3、81.7、84.3)均明显高于参考值(55.7、71.3、78.1)(P <0.05);除此以外,维持治疗还降低了患者的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和便秘等症状相关维度的得分,但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困难维度的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诊年龄、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周围神经病变、自费比例和基础疾病是影响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 <0.05),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血钙浓度升高,伴有遗传学改变等对QOL有负面影响(P <0.05);文化水平的升高对QOL有正面作用(P <0.05)。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沙利度胺或硼替佐米)对患者QOL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维持治疗可以改善MM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年龄、血LDH水平、周围神经病变和自费比例是影响QOL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持治疗 生活质量 经济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战胜 潘战宇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9-1133,共5页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5%以上。随着精准医疗的出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晚期NSCLC可治疗的靶点明显增多,再加上新药上市速度的不断加快,靶向治疗已成为...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5%以上。随着精准医疗的出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晚期NSCLC可治疗的靶点明显增多,再加上新药上市速度的不断加快,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线治疗方式。应用针对EGFR、ALK和ROS1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将晚期NSCLC的PFS突破了18个月;抗PD1的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的PFS也达到了10.3个月,联合化疗后PFS可延长至13个月。一些临床较少应用的靶点,如BRAF、MET、RET和HER2在指南中也建议检测,并推荐了相应的靶向药物。本文将晚期NSCLC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ROS1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一线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杜伟娇 曹艳娇 +4 位作者 张维红 孙蕾娜 魏枫 刘亮 曹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4月天津市肿瘤...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4月天津市肿瘤医院80例PSC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MLR预测OS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和低MLR组,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得到OS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OS的差别;将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带入COX风险回归模型验证、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位绝对值分别为0.63×109/L、1.84×10~9/L,MLR最佳截点值为0.44。单因素分析显示,MLR≥0.44(P<0.01)、未行根治性手术(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P<0.01)、肿瘤最大径>3 cm(P<0.05)、LDH>247 U/L(P<0.01)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MLR≥0.44(HR=3.554;95%CI=1.671~6.125;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HR=3.275;95%CI=2.047~9.399;P<0.01)是影响PS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是影响PSC患者OS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R=0.360;95%CI=0.195~0.848;P<0.01)。结论:高MLR是PS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肺肉瘤样癌 总生存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例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同分期系统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希 王超雨 +6 位作者 许雯 杨洪亮 赵海丰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对比不同分期系统在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判断能力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原发肠道DLBCL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分期、TNM分期、B... 目的:对比不同分期系统在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判断能力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原发肠道DLBCL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分期、TNM分期、Blackledg分期及Musshoff分期系统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个分期系统对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分期、治疗方案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2 (1-105)个月,中位PFS时间为41(1-86)个月,中位OS时间未能达到。常见发病部位为回盲部(30. 9%),其次为小肠(29. 4%)和结肠(29. 4%)、多部位受累(7. 4%)和直肠(2. 94%)。患者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4. 9%和51. 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应用不同的分期系统描述PI-DLBCL患者PFS和OS的累积活存率时,4种分期系统均不能明显的区分开各期的生存曲线; ROC曲线结果显示,Lugano分期系统对PI-DLBCL患者1年PFS(AUC=0. 826; P=0. 015)和1年OS(AUC=0. 792; P=0. 001)预测能力较其他分期系统好。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组(62例)与单纯手术组(6例) 3年PFS率分别为53. 9%、16. 7%(P=0. 116),3年OS率分别为66. 7%、16. 7%(P=0. 015);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化疗组(36例)较未联合化疗组(26例) 3年PFS率分别为66. 0%、44.0%(P=0. 139),3年OS分别为70. 2%和39. 2%(P=0. 148)。回盲部患者较其他部位发病患者有较高的PFS和OS(P均<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0. 05)。结论:对于原发肠道DLBCL患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得出,在4个分期系统中,Lugano分期对PI-DLBCL患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优于其它分期系统,可考虑将其作为PI-DLBCL生存率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肠道 淋巴瘤分期系统 淋巴瘤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凌 田晨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0-603,共4页
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及正常血细胞减少。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为CD45,CD20,CD79a,PAX5,IgD和BCL-2阳性。既往常用的治疗... 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及正常血细胞减少。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为CD45,CD20,CD79a,PAX5,IgD和BCL-2阳性。既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脾切除和单纯化疗,近年来发现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较以前有显著的提高,已成为临床的一线治疗方案。IFN-α单药或联合病毒唑可用于治疗合并HCV感染的患者。此外,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如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CAL-101(磷脂酰肌醇PI3K抑制剂)等正在临床试验当中。本文就脾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边缘区淋巴瘤 脾切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高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是早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曹艳娇 张维红 +2 位作者 杜伟娇 王学敏 曹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液中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指标与早期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并接受根治术的120例Ⅰ... 目的:探讨术前血液中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指标与早期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12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并接受根治术的120例Ⅰ~Ⅲ期皮肤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血液中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NLR),以及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乳酸脱氢酶、年龄、肿瘤分期和溃疡等与M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原发病灶有溃疡患者的NLR及嗜碱性粒细胞较高(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R、NLR、LMR、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年龄、肿瘤分期和溃疡是MM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PLR(HR=4.206,95%CI:1.654~10.696,P<0.01)、肿瘤分期(HR=7.670,95%CI:3.977~14.795,P<0.01)和溃疡(HR=1.931,95%CI:1.029~3.623,P<0.05)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高PLR可以作为早期MM患者不良预后的判断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