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EGFR-TKI治疗敏感性与治疗耐受性预测筛选的分子显像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戴东 徐文贵 +2 位作者 王琦 李小凤 朱研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52-856,共5页
肺癌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EGFR的小分子EGFR赖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 肺癌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与N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EGFR的小分子EGFR赖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被应用于NSCLC的临床治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graphy,PET/CT)能够无创地对NSCLC患者全身EGFR表达及突变状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EGFR活化突变、EGFR-TKI治疗疗效具有预测价值,并且能够在体直接观察到药物与全身肿瘤病灶EGFR靶向结合的具体情况,通过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实现治疗前高敏人群筛选和治疗全过程的动态监测、治疗策略指导,对实现NSCLC的EGFR-TKI精准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EGFR 靶向治疗 PET/CT 分子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婷 徐文贵 +2 位作者 李剑明 卢如明 梁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SMP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CRT植入且术前行GSMPI的CHF患者21例,经显像获得相位直方图带宽(PHB)、相位标准... 目的:探讨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GSMP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其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行CRT植入且术前行GSMPI的CHF患者21例,经显像获得相位直方图带宽(PHB)、相位标准差(P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静息灌注评分(SRS)及疤痕面积(SS)等功能参数。所有患者于CRT后半年复查心脏超声,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LVEF增高(差值>5%),且半年内无再住院记录为CRT有效,将入选患者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其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同时记录左室内最迟激动部位。结果:CRT有效组15例(71.4%),无效组6例(28.6%),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其中以PSD、PHB差异最显著(P<0.01)。左室内最迟激动部位位于心尖部、前壁、间壁者10例(47.6%),下壁者6例(28.6%),侧壁者5例(23.8%)。结论:GSMPI能够"一站式"提供多项功能参数,心脏收缩同步性定量参数及心肌梗死疤痕面积等可应用于预测术后疗效,其中PSD、PSW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参考左室内最迟激动点及心梗疤痕部位,可应用于指导CRT电极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门控血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马文超 徐文贵 +4 位作者 朱湘 戴东 宋秀宇 朱磊 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定量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定量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行PET/CT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纵隔淋巴结阳性及阴性者SUVmax、CT值、CT短径的差异,绘制SUVmax值、CT值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比较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以及PET/CT SUVmax、CT值双定量分析对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SUVmax、CT值、CT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取2.45,CT值取38.5Hu为诊断诊断界点。当SUVmax≥2.45时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50.9%、96.5%、92.8%、72.5%、77.0%,其准确性高于单纯PET、单纯CT值及单纯CT短径(χ~2=19.192,P=0.000)。结论:PET/CT显像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明显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CT;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时,提示转移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双定量 纵隔淋巴结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半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笑一 许秀霞 +2 位作者 徐文贵 戴东 朱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及最长径>1.0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的CT、PET及PET/CT图像,在CT图像上分别以淋巴结最短径>0.5cm(A标准)、最短径>1.0cm(B标准)及最长径>1.0cm(C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图像上,以淋巴结出现异常18 F-FDG摄取浓聚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2.5(D标准),SUVmax>1.93(E标准)、TSUVmax/NSUVmax>3.11(F标准)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在PET/CT图像上,将结合CT图像A标准及PET图像E标准确定的G标准为判定以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标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颈部阳性淋巴结与阴性淋巴结在最长径、最短径、SUVmax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种标准中,PET(E标准)及PET/CT(G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吻合度,与单纯CT比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不同PET及PET/CT诊断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肿瘤转移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文超 徐文贵 +2 位作者 董有文 宋秀宇 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对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L(standard uptake value of lean body mas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对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L(standard uptake value of lean body mas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通过AW4.6后处理工作站测量病灶部位18F-FDG代谢指标SUVmean、SUVmax;应用PETVCAR(PET volume computed assisted reading,GE Healthcare)软件自动测定病灶SULmean、SULmax、SULpeak;另于肝右后叶实质取1 cm3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其SUVmean、SUVmax、SULmean及SULmax,计算肺部病灶T/N比值(病灶SUVmax/肝脏SUVmean、病灶SULmax/肝脏SULmean、病灶SULpeak/肝脏SULmean)。分析患者正常肝脏、肺癌病灶及T/N比值与BMI、性别的相关性。结果:50例患者肝脏的SUVmean、SUVmax与BMI呈正相关(r=0.38、0.36,P<0.05),其中男性组仅SUVmean与BMI呈正相关(r=0.47,P<0.05),女性组仅SUVmax与BMI呈正相关(r=0.44,P<0.05),而SULmean及SULmax与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肺癌病灶SUVmean、SUVmax、SULmean、SULmax及SULpeak与BMI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不同性别组相关趋势相同。而肺癌病灶的T/N比值中仅T/N比值(SUVmax)与BMI呈负相关(r=-0.28,P<0.05),而不同性别组中各T/N比值与BMI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V尤其是SUVmax与BMI、性别有关,而SUL及T/N比值(SUL)不受患者BMI、性别的影响,用于恶性肿瘤代谢定量分析及治疗反应评估更加客观。该结果有助于推动以SUL为主要评价指标的PERCIST标准的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瘤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瘦体重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策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佘春华 李文良 +5 位作者 翟琼莉 肖渤瀚 王佩国 宋秀宇 闫杰 史业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71-875,共5页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类少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但缺乏标准的治疗规范。现介绍1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成人嗅神经母细胞瘤,以探讨和制定出相应的诊疗标准,使临床治疗更为规范,患者更多获益。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颅骨切开术 放射治疗 化疗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笑一 许秀霞 +2 位作者 徐文贵 戴东 马文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及CT短径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1年9月期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显像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及CT短径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1年9月期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显像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CT、PET、PET/CT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绘制SUVmax值及CT短径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CT、单纯PET以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9.30%、94.52%、95.15%、77.09%、85.76%,其准确度高于单纯PET或单纯CT。结论:^(18)F-FDG PET/CT双定量分析对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单纯CT: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提示颈部淋巴结恶性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双定量分析 ~18F-FDG PET/CT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Sm-Annexin V凋亡显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江 赵颖如 +3 位作者 王健 孙雷娜 牛瑞芳 徐文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53Sm标记Annexin V凋亡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环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法进行153Sm-Annexin V制备,并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检测。应用153Sm-Annexin V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结果:经环DTP...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153Sm标记Annexin V凋亡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环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法进行153Sm-Annexin V制备,并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检测。应用153Sm-Annexin V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结果:经环DTPA法制备的153Sm-Annexin V无色透明,pH为7.4,比活度100μg/10 mCi/2 mL;放化纯RCP>90%,标记率为88.6%;无菌,无热原,LD50>333μg/kg体质量,血浆半衰期13 min;体外细胞培养及荷瘤小鼠动物凋亡显像实验均阳性。结论:153Sm-Annex in V作为放射性核素凋亡显像剂,标记率高,半衰期相对较长,利于进行连续追踪监测、捕捉细胞凋亡活动的高峰期,进而确立最佳凋亡显像时间窗,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153钐 膜联蛋白V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拯 王华庆 +7 位作者 钱正子 张会来 翟琼莉 姚欣 肖建宇 宋秀宇 王佩国 王亚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99-803,共5页
睾丸淋巴瘤发病率占睾丸肿瘤1%~9%,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呈进行性加重,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B症状者占25%~41%。局部阴囊部位多受累,中枢神经系... 睾丸淋巴瘤发病率占睾丸肿瘤1%~9%,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呈进行性加重,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B症状者占25%~41%。局部阴囊部位多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常见。治疗多采用以R-CHOP联合预防性鞘注化疗及对侧睾丸放疗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现介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1例睾丸原发的恶性淋巴瘤及其诊治的多学科综合讨论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睾丸淋巴瘤 综合治疗 鞘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文超 徐文贵 +5 位作者 朱湘 王健 戴东 宋秀宇 朱磊 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2-515,52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C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 目的:探讨^(18)F-FDC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观察纵隔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比较单纯CT、单纯目测纵隔淋巴结摄取程度、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为阴性后目测法、单纯半定量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结合对总体及不同分区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2、4、7区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1、2、3、8区发现淋巴结则转移的机率高。目测法(尤其在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因素后)加半定量法诊断效能高(χ~2=44.678,P<0.001),其灵敏度79.2%,特异度83.8%,准确率81.9%,阳性预测值78.5%,阴性预测值84.3%。结论:诊断纵隔淋巴结,目测法是较理想方法,SUVmax是很有价值的半定量指标,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肺癌 纵隔淋巴结 定性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18)F-FLT PET显像评价肺腺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东 徐文贵 +3 位作者 宋秀宇 朱研佳 朱湘 张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评价^(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在早期评价肺腺癌放射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40只A549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Gy组、10 Gy组、15 Gy组和30 Gy组共5组,分别对5个剂量组的荷A549裸鼠模型于放疗前1天和放疗后3天、1周、... 目的:评价^(18)F-FDG和^(18)F-FLT PET显像在早期评价肺腺癌放射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40只A549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 Gy组、10 Gy组、15 Gy组和30 Gy组共5组,分别对5个剂量组的荷A549裸鼠模型于放疗前1天和放疗后3天、1周、2周和4周行^(18)F-FDG和^(18)F-FLTPET显像,测量移植瘤大小、SUV值和T/N值。显像后每组随机处死2只裸鼠,行移植瘤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及TK-1表达。分析裸鼠移植瘤放疗前后^(18)F-FDG、^(18)F-FLT PET-CT显像T/N值变化及其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放疗前荷瘤裸鼠^(18)F-FDG、^(18)F-FLT PET-CT显像均可清晰显示移植瘤,据其T/N值(均>1,5)可作出正确诊断。Ki-67、TK-1阳性表达率随放疗时间延长和放疗剂量增加而降低。^(18)F-FDG、^(18)F-FLTPET-CT显像T/N值与反应细胞增殖状况的指标Ki-67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18)F-FLT PET-CT显像T/N值与增殖指标Ki-67及TK-1表达相关程度优于^(18)F-FDG。结论:接受照射后,^(18)F-FLT在肿瘤内的摄取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18)F-FLT PET-CT显像可以用于肺腺癌放射治疗效果早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放射治疗 疗效评价脱氧葡萄糖脱氧胸苷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成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0008583结合EIF4A3蛋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田方 戴东 王常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探讨circ-0008583对肝癌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联合临床样本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circ-0008583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RNase R和放线菌素D处理验证circ-0008583的circRNA特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circ-0008583对肝癌细胞系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联合临床样本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circ-0008583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RNase R和放线菌素D处理验证circ-0008583的circRNA特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IP实验检测circ-0008583和EIF4A3是否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肝组织及细胞系相比,circ-0008583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均P<0.001)。circ-0008583具有环状结构,与DLG1 mRNA相比,其稳定性增加(P<0.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circ-0008583表达后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凋亡水平上升(P<0.001)。Circular RNA Interactome数据库和RIP实验证实circ-0008583能够与EIF4A3蛋白结合。与正常肝组织及细胞系相比,EIF4A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P<0.001)。过表达EIF4A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干扰circ-0008583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circ-0008583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其与EIF4A3蛋白结合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并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0008583 EIF4A3 肝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
13
作者 杨忠毅 许晓平 +7 位作者 王明伟 张勇平 杨建伟 陈跃 徐文贵 李亚明 章英剑 宋少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1-808,共8页
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作出个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国内已有系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示16α-^(18)F-17β-氟雌二醇(16α-^(18)F-17β-fluoro... 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作出个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国内已有系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示16α-^(18)F-17β-氟雌二醇(16α-^(18)F-17β-fluoroestradiol,^(18)F-FES)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用于ER表达分析,但尚缺乏相应技术规范。本技术标准由国内开展^(18)F-FES PET研究与应用的专家共同执笔,参考自身经验及国内外该领域研究进展后共同商议制定。本技术标准介绍了^(18)F-FES的合成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给出其临床应用场景的推荐,并进行分级。此外,从显像前准备、显像流程、图像分析(正常生物分布、ER阳性和阴性的判定、病灶部位、影响因素、假阴性和假阳性、报告书写)等全流程系统、详尽给出了专家建议,指出了该显像技术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应用前景予以展望。该技术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18)F-FES PET技术在国内的规范化应用,实现报告解读一致、结果互认、指标可比,为乳腺癌精准诊疗提供重要的分子影像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16α-^(18)F-17β-氟雌二醇 技术标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