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付蔷 徐文贵 +2 位作者 于筱舟 刘建井 李小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旨在评估^(18)F-FDG PET/CT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5年7月间至少有一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受检者183例,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随访,分析肿... 目的:旨在评估^(18)F-FDG PET/CT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5年7月间至少有一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受检者183例,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随访,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与^(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18)F-FDG PET/CT在无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统计分析显示^(18)F-FDG PET/CT诊断阳性患者43例,其中真阳性患者34例,最常见的阳性部位为肺部,其次为肠道。^(18)FFDG PET/CT在CEA,CA199和(或)CA242升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阳性诊断准确率,其中单项CEA升高的^(18)F-FDG PET/CT阳性诊断准确率为13.0%、灵敏度为79.0%;CEA或CA242单项高水平异常时,^(18)F-FDG PET/CT阳性诊断准确率与其升高水平相关。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如果包含CA242或CA724,则^(18)F-FDG PET/CT阳性诊断准确率与升高肿瘤标志物的个数相关。结论:CEA或CA242单项高水平异常时,推荐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当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若其中包含CA242或CA724,倾向于推荐^(18)F-FDG PET/CT应用;而对于CA199和CA724单项升高的人群,不推荐首选^(18)F-FDG PET/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PET/CT原发灶SUVmax在肺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6
2
作者 任红亮 徐文贵 +5 位作者 尤健 宋秀宇 黄慧 赵宁 任秀宝 张新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19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居于全球男性及女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首位,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8%。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和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其中NSCLC占肺癌... 背景与目的肺癌居于全球男性及女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首位,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8%。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和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其中NSCLC占肺癌的80%-85%,NSCLC根据组织学可主要分为腺癌(约占40%),鳞状细胞癌(20%-30%)和大细胞癌(10%),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在肺腺癌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肺鳞癌的治疗中收效甚微,肺鳞癌的诊治更需得到关注,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与分期中,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在肺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意义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2例初治、接受PET/CT检查、行根治术的原发肺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原发灶SUVmax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82例肺鳞癌患者原发灶SUVmax以13.0为界分为两组,SUVmax>13.0组与≤13.0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6个月和8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原发灶SUVmax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存在正相关性,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HR=1.714,95%CI:1.021-2.876,P=0.042)、TNM分期(HR=1.677,95%CI:1.231-2.284,P=0.001)均为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提示SUVmax有独立于病理TNM分期之外的预后价值。而且,SUVmax在I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中有意义(P=0.045)。结论 PET/CT SUVmax对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是独立于TNM分期之外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并且原发灶SUVmax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肺鳞癌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骨痛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青菊 徐文贵 +1 位作者 戴东 宋秀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评价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骨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7例,分为89Sr治疗组53例,89Sr联合唑来膦酸34例(其中4例未入组、再分为89Sr治疗优先组17例、唑来膦酸优先组13例);89Sr联合... 目的:评价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骨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7例,分为89Sr治疗组53例,89Sr联合唑来膦酸34例(其中4例未入组、再分为89Sr治疗优先组17例、唑来膦酸优先组13例);89Sr联合唑来膦酸亚组分组标准为89Sr治疗后2~14天行唑来膦酸治疗,或唑来膦酸治疗后4~7天行89Sr治疗。通过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及KPS变化。通过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原发肿瘤行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止痛有效率及KPS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患者均表现疼痛评分减低,KPS评分提高,其中以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疼痛评分及KPS评分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6)。比较唑来膦酸治疗优先组与89Sr治疗优先组止痛有效率和KPS提高率(P=1.000和P=0.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肿瘤89Sr治疗(P=0.837和P=0.074)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P=0.321和P=0.118)后骨痛及KPS评分变化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均有较好疗效,其中,两者联合治疗较89Sr治疗安全性无差异,但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Sr 唑来膦酸 骨转移瘤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优势 被引量:9
4
作者 汪娇 徐文贵 +3 位作者 戴东 朱研佳 门晓媛 刘炳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增强CT、B超及MRI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8例临床疑似胆囊癌而在本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9岁。患者均行P...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增强CT、B超及MRI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8例临床疑似胆囊癌而在本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9岁。患者均行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中35例为原发胆囊癌,3例为胆囊炎。分别统计4种影像诊断方法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的真阳性率分别为100.0%、74.3%、60.0%、71.4%;假阴性率分别为0、25.7%、40.0%、28.6%;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真阴性率分别为66.7%、33.3%、66.7%;假阳性率分别为33.3%、66.7%、33.3%。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1%、71.1%、60.5%、68.4%。PET/CT与增强CT、B超及MRI结果比较,P值分别为0.036、0.002、0.019,均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PET/CT较其他3种传统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高。如将PET/CT结合增强CT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提高2.6%。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原发性胆囊癌 18F-FDG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与N_0~N_1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利卜 徐文贵 +4 位作者 汪莹 戴东 马文超 朱研佳 门晓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目的:评价NSCL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N0~N1期)的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FDG摄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N0~N1期... 目的:评价NSCL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N0~N1期)的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FDG摄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N0~N1期NSCLC患者的PET/CT数据、术后随访资料及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纵隔淋巴结SUVmax以及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原发病灶SUVmax等分别与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原发病灶SUVma(xP=0.001)、是否有术后辅助治疗(P=0.012)对N0~N1期NSCLC患者术后预后存在预测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TNM分期(P=0.017)、原发病灶SUVma(xP=0.027)及纵隔淋巴结SUVma(xP=0.046)是影响本组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三者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30,2.179及1.962。结论:对于N0~N1期的NSCLC术后患者,术前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TNM分期、原发病灶SUVmax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将三者结合起来,对于指导临床尽早制定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PET CT纵隔淋巴结标准摄取值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单发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佩和 陈薇 +1 位作者 李小凤 徐文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肝单发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77例肝单发占位病变患者PET/CT检查资料。在PACS上测...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肝单发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77例肝单发占位病变患者PET/CT检查资料。在PACS上测量病灶CT值及长、短径。所有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应用PETVCAR软件测量病灶及肝脏正常组织的标准化摄取(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并计算肝脏病灶(T)与正常肝组织(N)的T/N比值。分析比较各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肝单发占位的诊断价值。两连续性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肝原发恶性肿瘤的长、短径均>肝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显像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肝转移瘤的阳性率分别为67.6%、95.2%、98.7%。HCC PET显像的各个代谢指标均小于其他类型肝癌及肝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诊断ICC及转移瘤的ROC曲线下面积>0.5,但不同SUV对ICC和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_(max)与病灶大小相关(r=0.535,P<0.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ICC及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且对两者的诊断效能优于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单发占位病变 ^18F-FDG PET/CT 标准化摄取值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国涛 徐文贵 +1 位作者 朱磊 李小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17-72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18)F-FDG PET/CT对于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术前PET/CT扫描及术后基因检测的肺腺癌患者11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肺内原发病灶SUVmax、SU...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18)F-FDG PET/CT对于肺腺癌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术前PET/CT扫描及术后基因检测的肺腺癌患者11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肺内原发病灶SUVmax、SUVmean、SUVpeak及肺内原发病灶与纵隔血池SUVmax比值与EGFR突变状态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不同PET代谢参数对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能力。结果:117例患者中,EGFR突变型患者65例。未吸烟患者EGFR突变率高于吸烟患者(62.5%vs.40.5%,P=0.026)。EGFR突变型肺内原发病灶SUVmax、SUVmean、SUVpeak及肺内原发病灶与纵隔血池SUVmax比值均明显低于野生型(SUVmax:8.02±3.96 vs.10.31±5.80,P=0.017;SUVmean:4.97±2.51 vs.6.45±3.68,P=0.015;SUVpeak:6.03±3.22 vs.8.06±5.01,P=0.013;T/N:5.08±3.01 vs.6.91±4.40,P=0.012)。不同诊断标准间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结论:EGFR突变型患者肺内原发病灶FDG摄取值低于野生型患者,因此,^(18)F-FDG PET/CT对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肺腺癌 EGFR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抑制剂BAY-876体内活性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
8
作者 王旻姝 马文超 +2 位作者 朱磊 宋秀宇 徐文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195,共4页
目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不仅是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与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恶性肿瘤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新型干预靶点。建立GLUT抑制剂的体内活性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仪(positr... 目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GLUT)不仅是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与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恶性肿瘤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新型干预靶点。建立GLUT抑制剂的体内活性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仪(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对小动物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模型进行PET检测,建立GLUT抑制剂的小动物体内活性检测方法。在HCC细胞系中检测GLUT-1的表达,选取GLUT-1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系接种BalB/c免疫缺陷动物皮下,形成免疫缺陷动物皮下肿瘤模型。连续三日口服灌胃给药,给予动物5 mg/kg的GLUT-1抑制剂BAY-876后,进行PET检测。动物行尾静脉注射200μCi的核素探针^(18)F-FDG,约30 min后进行PET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盖革计数器检测动物肿瘤与血液的放射性强度比较。在所选细胞系中,MHCC-97H细胞中GLUT-1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系,BAY-876治疗动物能够显著抑制MHCC-97H皮下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GLUT-1抑制剂BAY-876能够显著抑制HCC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成功建立了利用PET检测GLUT抑制剂动物体内活性的PET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葡萄糖转运体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药物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