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肿瘤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靶抗原选择的新视野
被引量:
2
1
作者
魏枫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疗新领域的大门。肿瘤AC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鉴定出肿瘤细胞上合适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靶点,从而使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或基因修饰淋巴细胞只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肿瘤组织过表达的分化抗原、共有非突变的肿瘤抗原以及肿瘤间质来源的抗原等大多在正常组织上有低水平表达,并非肿瘤ACT治疗的合适靶点。相反,共有突变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以及个体肿瘤的独特驱动性突变产物有望成为肿瘤ACT治疗的理想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很可能来自于免疫靶向个体肿瘤的独特的突变抗原,尤其是对肿瘤致癌性至关重要的基因的突变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原
过继性细胞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EGF-C/VEGFR3通路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玉灵
赵华
+2 位作者
魏枫
杨莉莉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2-39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来源的DC,探讨VEGF-C/VEGFR3信号通路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共同诱导的方法培养DC,分别采用VEGF-C(VEGF-C-DC),LPS(LPS-DC)或LPS+V...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来源的DC,探讨VEGF-C/VEGFR3信号通路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共同诱导的方法培养DC,分别采用VEGF-C(VEGF-C-DC),LPS(LPS-DC)或LPS+VEGF-C(LPS+VEGF-C-DC)诱导,同时设未处理组即未成熟DC细胞(im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0、CD83、VEGFR3和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3在DC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的DC上清中IL-6、TNF-α、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LPS-DC高表达VEGFR3;LPS-DC和LPS+VEGF-C-DC高表达CD80和CD83,明显高于imDC(18.56%vs 8.52%,P<0.05),显示出成熟DC的表型特征;与LPS-DC相比,LPS+VEGFC-DC表面TLR4的表达下调,LPS+VEGF-C-D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2的分泌减少。结论:VEGF-C/VEGFR3通路通过降低DC表面TLR4的表达减少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对DC起负向免疫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TOLL样受体4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
7
3
作者
桑友洲
梅静思
+4 位作者
于文文
张喜英
魏枫
于津浦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1-377,共7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和MSH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NSCLC组织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和MSH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NSCLC组织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至2010年NSCLC组织标本10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MLH1、MSH2和MSH6的表达,以其中1种及1种以上蛋白表达阴性者判定为MSI;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MSI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MSI检出率24%,少于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MSI NSCLC组织中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高于MSS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SI NSCLC组织CD3^+、CD4^+、CD8^+ T淋巴细胞浸润数目明显多于MSS NSCLC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MSI影响NSCLC肿瘤免疫微环境,MSI的检测可为NSCLC免疫治疗效应提供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卫星不稳定
T淋巴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肿瘤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靶抗原选择的新视野
被引量:
2
1
作者
魏枫
任秀宝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肿瘤
医院
免疫室
国家
肿瘤
临床医学
研究
中心
天津市
肿瘤
免疫与
生物
治疗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No.2015BAI12B12)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No.13JCYBJC41400,No.14JCTPJC00476)~~
文摘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转移性黑素瘤患者在接受了ACT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出现了持久的完全消退,显示了ACT在肿瘤治疗中的强大潜力。基因修饰淋巴细胞技术进一步为我们打开了肿瘤ACT治疗新领域的大门。肿瘤AC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鉴定出肿瘤细胞上合适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靶点,从而使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或基因修饰淋巴细胞只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肿瘤组织过表达的分化抗原、共有非突变的肿瘤抗原以及肿瘤间质来源的抗原等大多在正常组织上有低水平表达,并非肿瘤ACT治疗的合适靶点。相反,共有突变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以及个体肿瘤的独特驱动性突变产物有望成为肿瘤ACT治疗的理想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很可能来自于免疫靶向个体肿瘤的独特的突变抗原,尤其是对肿瘤致癌性至关重要的基因的突变产物。
关键词
肿瘤
抗原
过继性细胞
突变
Keywords
tumor
antigen
adoptive cell transfer(ACT)
mutation
分类号
R730.5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EGF-C/VEGFR3通路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玉灵
赵华
魏枫
杨莉莉
任秀宝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免疫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2-39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401888)
天津市科委应用基础基金资助项目(No.13JCYBJC41400
No.14JCTPJC00476)~~
文摘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来源的DC,探讨VEGF-C/VEGFR3信号通路对D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和IL-4共同诱导的方法培养DC,分别采用VEGF-C(VEGF-C-DC),LPS(LPS-DC)或LPS+VEGF-C(LPS+VEGF-C-DC)诱导,同时设未处理组即未成熟DC细胞(im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0、CD83、VEGFR3和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3在DC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的DC上清中IL-6、TNF-α、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LPS-DC高表达VEGFR3;LPS-DC和LPS+VEGF-C-DC高表达CD80和CD83,明显高于imDC(18.56%vs 8.52%,P<0.05),显示出成熟DC的表型特征;与LPS-DC相比,LPS+VEGFC-DC表面TLR4的表达下调,LPS+VEGF-C-DC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2的分泌减少。结论:VEGF-C/VEGFR3通路通过降低DC表面TLR4的表达减少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对DC起负向免疫调控作用。
关键词
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TOLL样受体4
树突状细胞
Keywords
tum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
Toll-like receptor 4(TLR4)
dendritic cell(DC)
分类号
R730.2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
7
3
作者
桑友洲
梅静思
于文文
张喜英
魏枫
于津浦
任秀宝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免疫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
肿瘤
医院
生物
治疗
科
出处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12CB93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72221)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博士启动基金(No.B1309)~~
文摘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和MSH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NSCLC组织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至2010年NSCLC组织标本10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MLH1、MSH2和MSH6的表达,以其中1种及1种以上蛋白表达阴性者判定为MSI;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并分析MSI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MSI检出率24%,少于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MSI NSCLC组织中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高于MSS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SI NSCLC组织CD3^+、CD4^+、CD8^+ T淋巴细胞浸润数目明显多于MSS NSCLC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与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MSI影响NSCLC肿瘤免疫微环境,MSI的检测可为NSCLC免疫治疗效应提供预测指标。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卫星不稳定
T淋巴细胞浸润
Keywords
non-small lung cancer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filtration of T lymphocyte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R730.2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肿瘤过继免疫细胞治疗靶抗原选择的新视野
魏枫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VEGF-C/VEGFR3通路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影响
李玉灵
赵华
魏枫
杨莉莉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桑友洲
梅静思
于文文
张喜英
魏枫
于津浦
任秀宝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