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苑杰 路月英 +5 位作者 郭鑫 杜蕾 贾娜娜 王丽萍 王刚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3941-3946,共6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抑郁状况。结果 474例患者中,PSD患者169例(35.6%)。轻中...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异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4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抑郁状况。结果 474例患者中,PSD患者169例(35.6%)。轻中度PSD患者[133例(78.7%)]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2项因子为睡眠障碍(0.77)和绝望感(0.43),症状严重系数较低的2项因子为日夜变化(0.06)和体质量(0.20)。重度PSD患者[36例(21.3%)]症状严重系数较高的2项因子为睡眠障碍(0.81)和焦虑/躯体化(0.64),症状严重系数较低的2项因子为日夜变化(0.24)和认知障碍(0.37)。不同性别PSD患者焦虑/躯体化、绝望感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PSD患者体质量、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因子均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D患者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均分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SD患者体质量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性别及年龄的PSD患者抑郁可能存在临床异质性,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选用合理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临床异质性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