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新型肿瘤疫苗联合节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模型。利用含高迁移率核小体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 binding protein 1,HMGN1)基...目的:研究新型肿瘤疫苗联合节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模型。利用含高迁移率核小体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 binding protein 1,HMGN1)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4T1细胞,制备瘤苗。小鼠皮下接种4T1细胞,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吉西他滨节拍化疗组(MET组)、瘤苗组、节拍化疗联合瘤苗组(联合组)4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Foxp3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MET组及瘤苗组(P<0.05),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联合组与MET组小鼠肿瘤局部浸润Tregs的Foxp3表达及肿瘤MVD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HMGN1基因修饰的新型瘤苗联合吉西他滨节拍化疗在乳腺癌小鼠模型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哌柏西利治疗失败后HR+/HER-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使用化疗或内分泌±靶向治疗生存时间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哌柏西利治疗但发生进展的...目的:探讨哌柏西利治疗失败后HR+/HER-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使用化疗或内分泌±靶向治疗生存时间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哌柏西利治疗但发生进展的1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72.2%患者接受哌柏西利治疗前曾行解救化疗,66.2%患者在解救治疗三线及以后使用哌柏西利,67.7%患者哌柏西利进展后接受化疗,69.2%患者哌柏西利进展时远处转移器官数目多于3个。内分泌±靶向治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2个月和4.9个月(P=0.017);中位OS分别为18.2个月和2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多因素分析结果未见影响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真实世界中多数HR+/HER-MBC患者在哌柏西利进展后选择化疗作为解救治疗方案,但内分泌±靶向治疗的PFS、OS长于化疗组。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回顾...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乳腺癌的不同亚型与转移部位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422例MB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各不同亚型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随访日期,422例MBC患者共有186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5.9%。骨、肺、肝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转移情况依次分别为179例(42.4%)、173例(41.0%)和139例(32.9%)。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共78例(18.5%),其中导管A型(luminalA)12例(7.0%),导管B型(luminal B)型6例(9.7%),HER-2过表达型11例(15.9%)及三阴乳腺癌患者(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49例(40.8%)。各亚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luminal A型67.4%,luminal B型66.1%,HER-2过表达型53.6%及TNBC型34.2%(P=0.000)。结论:骨、肺和肝仍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较其他亚型预后差,并容易发生脑转移,而发生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无论哪种亚型均较发生其他部位转移者预后差,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新型肿瘤疫苗联合节拍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模型。利用含高迁移率核小体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 binding protein 1,HMGN1)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4T1细胞,制备瘤苗。小鼠皮下接种4T1细胞,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吉西他滨节拍化疗组(MET组)、瘤苗组、节拍化疗联合瘤苗组(联合组)4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及不良反应,并检测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Foxp3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MET组及瘤苗组(P<0.05),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联合组与MET组小鼠肿瘤局部浸润Tregs的Foxp3表达及肿瘤MVD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HMGN1基因修饰的新型瘤苗联合吉西他滨节拍化疗在乳腺癌小鼠模型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文摘目的:探讨哌柏西利治疗失败后HR+/HER-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使用化疗或内分泌±靶向治疗生存时间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哌柏西利治疗但发生进展的1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72.2%患者接受哌柏西利治疗前曾行解救化疗,66.2%患者在解救治疗三线及以后使用哌柏西利,67.7%患者哌柏西利进展后接受化疗,69.2%患者哌柏西利进展时远处转移器官数目多于3个。内分泌±靶向治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2个月和4.9个月(P=0.017);中位OS分别为18.2个月和21.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多因素分析结果未见影响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真实世界中多数HR+/HER-MBC患者在哌柏西利进展后选择化疗作为解救治疗方案,但内分泌±靶向治疗的PFS、OS长于化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