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种超声影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莉 胡兵 +1 位作者 任亮 马文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5-640,共6页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是乳腺癌筛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S-detect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常规超声是乳腺癌筛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S-detect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新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多种超声影像技术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弹性显像技术 超声造影 自动乳腺超声成像系统 S-detect技术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对形态学表现为良性特征的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佩芳 张淑平 +1 位作者 邵真真 鲍润贤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2期98-108,共11页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和超声,使得部分形态学呈良性特征而X线和超声检查定性诊断困难的病变(如囊内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于...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和超声,使得部分形态学呈良性特征而X线和超声检查定性诊断困难的病变(如囊内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于术前可得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 肿瘤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霍兰茹 刘佩芳 +3 位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邵真真 朱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1-575,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5...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5个叶状肿瘤中良性33个、交界性28个和恶性24个。肿物形态多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良性叶状肿瘤边界清晰更为常见(χ2=12.721,P=0.002);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多可见囊性无回声区(χ2=9.677,P=0.046)。彩色血流成像显示:75.3%(64/85)的肿物内部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26个病变进行了弹性成像,88.5%(23/26)的肿块弹性成像评分为2~3分。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和肿块内部是否存在小囊性无回声区是鉴别良恶性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 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宇 刘雪静 +4 位作者 刘佩芳 朱鹰 徐熠琳 李小康 张淑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特别对BI-RADS 4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204例患者资料,共210个...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特别对BI-RADS 4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204例患者资料,共210个病变。常规超声诊断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BI-RADS-US)标准,弹性评分依据日本Tsukuba大学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结果:204例患者210个乳腺实性病变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恶性病变124个(59.1%),良性病变86个(40.9%)。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7%、84.9%和87.1%;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1%、81.4%和82.4%;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7.7%和90.5%。在BI-RADS 4类需活检的61个病变中,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46个,良性病变15个,其中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93.3%和93.4%。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常规超声或弹性成像(P值分别为0.003、0.049)。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实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4类需活检的病变,结合弹性成像诊断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BI—RADS4 乳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评估乳腺密度、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从依 柳杰 刘佩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1-1604,共4页
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致密型乳腺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随着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癌诊断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致密型乳腺,极大地降低了放射医师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可提高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本文... 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致密型乳腺与乳腺癌具有相关性,随着乳腺密度的增加,乳腺癌诊断敏感度下降,尤其是致密型乳腺,极大地降低了放射医师的阳性诊断率。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可提高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本文综述了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密度的评估及乳腺癌诊断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密度 乳腺肿瘤 乳腺X线摄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静 季宇 +2 位作者 李芳芳 曹阳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182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且术前行乳腺X线影像检查...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X线影像学表现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182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且术前行乳腺X线影像检查。采用BI-RADS分类标准对图像进行分析,依据2013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对浸润性乳腺癌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分析乳腺X线影像表现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乳腺X线影像钙化表现具有相关性(V=0.221,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8/20)相较于Luminal A型(12/20)、Luminal B型(80/132)及HER-2过表达型(4/10)多表现为非钙化型病变(P<0.05)。相较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1/16),Luminal型乳腺癌(30/85)的肿块型病变多表现为边缘毛刺(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X线影像表现与其分子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影像 乳腺癌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乳腺癌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及病灶微钙化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博 李军楠 +3 位作者 青春 赵玉梅 顾林 路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比较年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与60岁以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并分析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5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资料,... 目的:比较年龄6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与60岁以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并分析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5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影像学资料,以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n=512)和非老年组(n=1447)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高密度肿块的患者分别占73.0%(330/452)和46.0%(464/1008),等/低密度肿块的患者分别占27.0%(122/452)和54.0%(544/10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分别为34.8%(178/512)和41.7%(603/14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959例患者根据年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年龄≥70岁进行分组,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分别占58.8%(10/17)、42.8%(74/173)、41.0%(259/632)、41.6%(260/625)、38.2%(137/359)和26.8%(41/153),随着年龄增长病灶微钙化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乳腺X线影像学表现中的肿块密度及病灶微钙化阳性率不同,病灶微钙化阳性率呈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年龄 乳腺X线 微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文娟 赵玉梅 +3 位作者 季宇 郝玉娟 刘君君 刘佩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基于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10月3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X线图像,其中TNBC 29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基于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10月3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术前乳腺X线图像,其中TNBC 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87例NTNBC患者,对病变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12个影像组学特征。比较上述特征在TNBC与NTNBC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确定各特征参数的最佳诊断临界值,并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TNBC与NTNBC组间病变的圆度、凹性率、灰度均值和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特征参数肿瘤圆度和灰度均值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TNBC较NTNBC在X线影像上表现更圆,TNBC圆度0.619(0.432,0.724),NTNBC圆度0.523(0.376,0.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边缘更规则,TNBC凹性率0.087(0.047,0.184),NTNBC凹性率0.141(0.083,0.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灰度均值更高,TNBC灰度均值167.261(148.915,180.854);NTBNC灰度均值147.842(132.917,1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度更低,TNBC偏度-0.828(-1.206,-0.481),NTBNC偏度-0.566(-0.871,-0.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表现特征有助于鉴别TNBC与NTN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病理学 外科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erbB-2 受体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淑平 青春 +2 位作者 韩敏 刘芳芳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性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影...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1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原发性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标准分析其X线和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31例乳腺原发性ACC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为肿物25例和局限不对称致密6例,所有病变均无钙化。25例患者中高或稍高密度肿物16例、等密度肿物7例和混杂密度肿物2例。31例患者的乳腺超声检查表现为肿物25例和非肿块样病变6例。25例患者中22例为低回声肿物和3例为混合回声肿物;6例非肿块样病变患者包括低回声区和偏高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区各3例,均无沿导管走行方向分布的趋势。结论:乳腺原发性ACC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但乳腺X线表现形态不规则且边缘模糊的高密度肿物内含稍低密度或脂肪样密度区域,乳腺超声表现偏高回声为主且不沿导管走行方向分布的非肿块样病变等征象具有一定提示意义,最终确诊依靠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腺样囊性癌 X线摄影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梁生 马文娟 +3 位作者 张宇 李艳博 王嘉慧 路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1-615,共5页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影像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BCS成功保留乳房...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影像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BCS成功保留乳房422例和术中改行乳房全切术(mastectomy)211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收集两组病例的术前DBT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BCS手术结果相关的特征,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0)、结构扭曲(P<0.001)、乳腺构成类型(极致密型,P=0.001)和分子分型(Her2过表达型,P=0.001)在保留乳房组及乳房全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扭曲(P<0.001)、乳腺构成类型(极致密型,P=0.003)和分子分型(Her2过表达型,P<0.001)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构成类型、结构扭曲以及分子分型与BCS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构成类型为极致密型、病变表现有结构扭曲以及分子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的患者提示更大的改行乳房全切术可能性,可作为术前评估乳腺癌BCS结果的有效指标,从而制定准确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影像特征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图像特征与保乳手术可行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梁生 刘佩芳 +4 位作者 马文娟 张宇 李艳博 王嘉慧 路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7,60,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BCS)成功及失败相关的术前MRI影像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为BCS可行性分析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行BCS且术前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并根据是否最...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BCS)成功及失败相关的术前MRI影像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为BCS可行性分析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行BCS且术前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并根据是否最终改行全乳切除术的手术结果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收集的影像特征包括:病灶大小、左右侧、是否肿块、深度、纤维腺体组织量、是否对称、相关征象、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 BPE)、时间强度曲线、T1信号以及T2信号。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患者年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及增殖指数Ki-67水平、分子分型以及是否导管内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间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CS失败和成功组的样本量分别为47例和91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PE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BPE极少强化作为参考,它与BPE轻度强化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dds ratio, OR)=0.31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374~6.552,P=0.654]。它与中度强化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674,95%CI:1.392~26.420,P=0.022)和BPE重度增强(OR=1.569,95%CI:1.128~25.809,P=0.044)。然而,其他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在BCS成功组与失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E与BCS成功与否具有一定相关性,更高的BPE程度提示更大的BCS失败可能性,BPE可能作为术前MRI评估乳腺癌BCS可行性分析的有效指标,有助于医生制订准确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乳腺癌 保乳手术 影像特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X线导丝定位技术在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薛晓蕾 叶兆祥 +3 位作者 赵玉梅 青春 柳杰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导丝定位技术引导手术切除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行数字乳腺X线摄影(DM)显示成簇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病灶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行计算机立体...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导丝定位技术引导手术切除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行数字乳腺X线摄影(DM)显示成簇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病灶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行计算机立体定位,置留导丝于可疑病灶处,引导手术切除,标本经照像证实,病变切除后送检病理科,根据病理结果制定进-步治疗方案。结果:40例患者行DM发现病灶41个,置留导丝4l根,导丝引导手术活检41次。X线表现:成簇或不规则钙化33个(80.5%),局部结构紊乱1个(2.4%),肿物7个(17.1%)。病理结果:恶性病变16个(39.0%),其中导管内癌13个(31.7%),浸润性导管癌3个(7.3%),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良性病变25个(61.0%),包括纤维腺瘤6个(14.6%),导管内乳头状瘤2个(4.9%),乳腺增生病17个(41.5%)。定位切除成功率为100%。结论:DM引导导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可准确定位,解决了外科医生盲目手术切除的困难,还可以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对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乳腺X线摄影 活检 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内外斜位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洪营 张连连 +2 位作者 柳杰 胡从依 刘佩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 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 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度进行投照)和对照组(D组,MLO位在30°~60°间以平行于胸大肌角度投照),每组250例。对4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甲级片分别占84.00%、91.40%、85.60%,乙级片分别占14.00%、7.40%、13.20%,丙级片分别占2.00%、1.20%、1.20%。D组甲级片占92.20%,乙级片占6.80%,丙级片占1.00%。A组和C组质量略低于D组,且各级图像例数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级图像例数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采用45°进行MLO位投照,既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提高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摄影术 内外斜位 角度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乳腺癌MRI表现及其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邵真真 刘佩芳 +3 位作者 张淑平 赵玉梅 鲍润贤 朱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及其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术前经乳腺X线检查检出为钙化性乳腺癌108例(111个病灶),并同时行乳腺MRI检查。分析肿块与非肿块样病变的MRI动态增强表现和扩散加权成像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 目的:探讨钙化性乳腺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及其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术前经乳腺X线检查检出为钙化性乳腺癌108例(111个病灶),并同时行乳腺MRI检查。分析肿块与非肿块样病变的MRI动态增强表现和扩散加权成像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研究MRI表现和ADC值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PR、c-erb-B2、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111个病灶中,肿块占66.7%(74/111),非肿块样病变占33.3%(37/111)。MRI对钙化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6.4%(107/111)。漏诊4例,1例为导管原位癌(DCIS),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最大径均<2 cm。肿块比非肿块样病变的ER阳性率高(χ2=4.681,P=0.038)。肿块的形态与大小存在相关性(χ2=7.688,P=0.043),肿块中最大径≤2 cm约54.9%(28/51)表现为圆形;肿块中最大径>2 cm约47.8%(11/23)表现为不规则形。平均ADC值Ki-67阳性组为(1.046 8±0.2180 5)×10-3mm2/s,阴性组为(1.189 6±0.30348)×10-3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11)。结论:钙化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钙化 磁共振成像 预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检查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佩芳 鲍润贤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3期182-189,共8页
乳腺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射线辐射特点,对乳腺癌诊断和局部分期明显优于X线和超声检查,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在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乳腺MRI检查对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 乳腺癌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淑平 朱鹰 +2 位作者 李小康 邵真真 刘佩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对最初仅在MRI发现的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接受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检查的患者,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影像分析。对超声或MRI诊断为BI-RADS 4或5... 目的探讨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对最初仅在MRI发现的乳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3例接受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检查的患者,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进行影像分析。对超声或MRI诊断为BI-RADS 4或5类的病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对BI-RADS 2或3类病灶则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133例患者中最初仅由MRI发现的病灶共147个,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检出124个,检出率84.35%(124/147)。"第二眼"超声对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9.87%(71/79)和77.94%(5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P=0.047)。"第二眼"超声检出的124个病灶中94个有明确病理结果,未检出的23个病灶中9个有明确病理结果。"第二眼"超声对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3.75%(45/48)和89.09%(4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8,P=0.498)。结论乳腺MRI导向性"第二眼"超声对最初仅由MRI发现的病灶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对肿块型病灶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第二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扩散光层析成像模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文娟 刘佩芳 +2 位作者 柳杰 张丽敏 高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通过模体实验验证本文所提时域乳腺扩散光层析成像(DOT)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利用搭建的多通道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TCSPC)的多通道DOT测量系统对圆柱形模体进行实验数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代入本文所提时域扩散光层析成... 目的:通过模体实验验证本文所提时域乳腺扩散光层析成像(DOT)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利用搭建的多通道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TCSPC)的多通道DOT测量系统对圆柱形模体进行实验数据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代入本文所提时域扩散光层析成像算法中进行吸收和散射系数图像重建。结果:重建所得吸收和散射系数图像中肿瘤位置与实际相符,但尺寸略大于实际情况。两者的重建值分别达到实际值的50%和30%左右。结论:通过应用自主搭建的TCSPC的DOT测量系统和本文所提算法进行二维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可以较好地重建出乳腺肿瘤位置、大小和光学参数值,为进一步的乳腺DOT临床实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光学层析成像 乳腺 扩散方程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文娟 刘佩芳 +1 位作者 胡从依 王红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5-608,共4页
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理为采用荧光报告基团或荧光染料标记的目的细胞,通过灵敏的光学成像仪器,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细胞生物学行为。依对比度产生机制有两个主要模态:生物体... 肿瘤光学分子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理为采用荧光报告基团或荧光染料标记的目的细胞,通过灵敏的光学成像仪器,检测活体生物体内细胞生物学行为。依对比度产生机制有两个主要模态:生物体自发光成像和荧光层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可多次重复、实时活体成像、灵敏、安全等优势,但目前还在发展的初期,是分子影像学领域面临突破的重点研究方向,它的发展必将为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提供革命性的新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成像 生物体自发光成像 荧光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孕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静 刘佩芳 +2 位作者 李军楠 青春 张雪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92例乳腺癌免疫组化和术前乳腺X线检查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乳腺X线密度分布情况,分析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92例乳腺癌免疫组化和术前乳腺X线检查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乳腺X线密度分布情况,分析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2.92%(525/992)的患者乳腺呈高密度。在〈35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和〉69岁患者中,低乳腺密度和高乳腺密度比例分别为10.26%和89.74%、21.92%和78.08%、22.92%和77.08%、26.18%和73.82%、43.04%和56.96%、65.24%和34.76%、83.76%和16.24%、89.80%和10.20%及94.12%和5.88%,〈55岁与≥55岁患者间乳腺X线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11,P〈0.01)。乳腺癌患者年龄与ER呈轻微正相关(r=0.09,P〈0.01),与PR呈轻微负相关(r=-0.14,P〈0.01);乳腺X线密度与ER呈轻微负相关(r=-0.07,P=0.02),与PR无明显相关性(r=0.05,P=0.13)。结论乳腺癌患者年龄和乳腺X线密度与ER和PR表达水平有关,其对ER和PR的表达情况具有潜在评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密度 乳腺肿瘤 年龄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直方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孙淑萌 邵真真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ADC直方图在各b值下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11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ADC直方图在各b值下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11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116个病灶。利用Image J软件对b值为0、500、800、1 000、1 500 s/mm2时ADC进行直方图分析,记录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众数(ADCmode)、偏度及峰度等参数。根据肿瘤分子分型、T分期(T1 vs. T2~3)、组织学级别(高级别vs.低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阳性vs.阴性)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两组间参数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结果:b值为500、800、1 000及1 500 s/mm2时,Luminal型的偏度均低于非Luminal型(均P<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min均高于非HER-2过表达型(均P<0.05),T1期肿瘤的峰度均低于T2~3期(均P<0.05),且峰度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均P<0.05)。b值为500 s/mm2时,组织学低级别组的ADCmode及ADCmean较高级别组高(均P<0.05)。在不同b值下,通过ROC曲线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直方图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直方图是一种肿瘤异质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各b值间ADC直方图对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分子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