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颖 林辉 +1 位作者 赵洪猛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101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BC,PMBC)及91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MMBC)。在101例PMBC中筛选出35例MUMPC作为研究组,66例无微乳头结构的PMBC作为对照组(定义为p MBC组),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UMPC组淋巴结阳性、Ki-67指数表达阳性患者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MPC组患者总体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96.1%,10年DFS为68.9%。p MBC、MMBC、MUMPC组的5年DFS分别为100.0%、91.9%、100.0%,10年DFS分别为91.8%、56.2%、73.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MUMPC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淋巴结分期为DFS的影响因素(P=0.006)。结论:MUMPC的预后与p MBC相比较差,与MMBC相比较好。MUMPC患者中淋巴结分期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预后较差的患者,应予以更加积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微乳头状结构 预后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微钙化减少对肿瘤病理完全反应的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文佳 刘雨潇 +2 位作者 杨正军 李君辉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影响微钙化(mcrocalcification,MC)改变的因素及MC减少与肿瘤病理完全反应(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影响微钙化(mcrocalcification,MC)改变的因素及MC减少与肿瘤病理完全反应(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1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范围改变组及数量改变组,评估影响MC改变的因素。根据MC是否减少进行分组,分为MC范围缩小组及MC数量减少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中MC减少与pC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检查中MC减少对pCR敏感性、特异性的预测。结果:MC呈弥散分布,范围>2 cm,数量>20个患者更易发生MC减少。MC范围缩小组较非缩小组易发生pCR。MC数量减少组与非减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子分型不是MC范围缩小及数量减少与pCR的影响因素。MC范围缩小组预测pCR的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57.45%(P=0.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NAC后MC改变因素为MC范围、数量及分布,MC范围缩小患者的pCR率高,但MC范围缩小对预测pCR准确性较低,暂不推荐MG检查评估NAC后是否达到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微钙化 病理完全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法替尼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颖 迟江瑞 +3 位作者 赵洪猛 张斌 余岳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阿法替尼(afatini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就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MD...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阿法替尼(afatini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就阿法替尼与吉非替尼(gefitinib)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MDAMB-231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的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以及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阿法替尼对MCF-7、T47D、MDA-MB-231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0.101、0.141、0.887μmol/L。阿法替尼对T47D、MDA-MB-231细胞作用24 h后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晚期的凋亡率分别为88.9%、58.1%,并可促进细胞凋亡通路蛋白PARP、caspase-3发生剪切。阿法替尼、吉非替尼使MDA-MB-231细胞的EGFR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抑制,相同浓度下,阿法替尼作用较吉非替尼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结论:阿法替尼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较吉非替尼具有更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阿法替尼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钦 郑瑛 +1 位作者 张斌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999-1002,共4页
含Src同源区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SHP2)是一种跨膜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控制细胞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含Src同源区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SHP2)是一种跨膜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控制细胞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活化状态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Ras/ERK,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激素水平、侵袭转移、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等密切相关。SHP2基因的敲除或抑制SHP2蛋白表达,可不同程度阻断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不可逆地使肿瘤丧失重新获得干细胞特性的能力。因此,SHP2很可能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就SHP2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 信号通路 乳腺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治疗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昊 陈祖锦 +4 位作者 李云 王雨婷 张笛 曹旭晨 王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7-251,共5页
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经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评估ALN状态的可行性,并探讨腋窝的后续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目的:分析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经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评估ALN状态的可行性,并探讨腋窝的后续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A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NAC后行SLNB,评估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NR)并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82例患者腋窝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43例、占52.4%,SLNB检出率为97.56%(80/82),准确率为88.75%(71/80),FNR为23.08%(9/39)。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出数目为1、2枚和数目≥3枚时,FNR分别为20.0%(2/10)、71.4%(5/7)和9.1%(2/22),准确率分别为90.9%(20/22)、66.7%(10/15)和95.3%(4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N阳性乳腺癌患者NAC后行SLNB总体FNR较高,尚未达到临床可接受范围,不能完全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SLN检出数目≥3枚时SLNB可准确评估ALN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瘤病毒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海燕(综述) 王欣(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47-850,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有较大改进,但对晚期及三阴性乳腺癌仍有局限性,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OVs)疗法是肿瘤免疫疗法的一种,OVs通过靶向作用可特异...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已有较大改进,但对晚期及三阴性乳腺癌仍有局限性,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OVs)疗法是肿瘤免疫疗法的一种,OVs通过靶向作用可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血管生成、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目前,乳腺癌治疗中使用的OVs种类较多,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尚可,在联合免疫治疗时有协同促进作用。本文将就OVs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溶瘤病毒 作用机制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的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翱翔 孟然 +1 位作者 齐晓敏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61-76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以及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的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436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乳腺钼靶中是否伴有倾向恶性钙化分为...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以及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的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436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乳腺钼靶中是否伴有倾向恶性钙化分为钙化组(122例)和对照组(314例)。根据年龄大小分为年轻组(年龄≤35岁),中年组(36~55岁),老年纽(年龄〉55岁)3个亚组。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乳腺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是保乳患者的局部复发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年轻患者中钙化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及死亡事件的例数较对照组多;中年患者中钙化组局部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均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中有无倾向恶性钙化不影响患者的局部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结论:乳腺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是乳腺癌患者保乳术的局部复发及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老年患者钼靶伴有倾向恶性钙化不应作为其保乳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年龄 倾向恶性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放疗对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梁至洁 贾苗苗 +4 位作者 陈钦 王静 郑瑛 李玲妹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8-502,共5页
目的: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 目的: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明确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以这些因素进行分层,通过生存分析探究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放疗对整体患者的生存(HR=0.949,95%CI:0.435~2.074,P=0.896)与复发(HR=0.611,95%CI:0.231~1.614,P=0.320)不是独立有益因素,结外浸润(ECE)和组织学Ⅲ级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两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放疗对具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ECE+组OS:P=0.020,LRRFS:P=0.014;GradeⅢ组OS:P=0.002,LRRFS:P〈0.001;)对无危险因素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ECE-亚组OS:P=0.353,LRRFS:P=0.796;GradeⅠ~Ⅱ亚组OS:P=0.267,LRRFS:P=0.589)。结论:结外浸润和组织学Ⅲ级是T1~2期伴1~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放疗可以明显改善这些带危险因素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总生存,而对于未发生结外浸润及组织学级Ⅰ~Ⅱ的患者,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结外浸润 组织学分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BI-RADS分级4A至4C乳腺肿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金祥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core needle biopsy,US-CNB)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355例就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为BI-RADS分级4A^4C的单发肿物患者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core needle biopsy,US-CNB)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355例就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为BI-RADS分级4A^4C的单发肿物患者资料,入选患者均行US-CNB,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55例乳腺肿物患者的US-CNB病理结果中235例恶性肿物的术后病理均为乳腺癌,120例良性肿物患者中41例术后病理为乳腺癌。US-CNB在BI-RADS分级4A^4C患者中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均为100%,灵敏度分别为62.50%、82.46%、89.73%,准确率分别为84.62%、87.01%、90.74%。41例US-CNB假阴性患者的术后病理为14例导管内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黏液腺癌、19例浸润性导管癌。结论:US-CNB对BI-RADS分级4B^4C乳腺肿物的定性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且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但对于4A患者灵敏度较低,需慎重选择并结合钼靶、MRI等检查。超声诊断提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不建议行US-C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穿刺活检 乳腺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帅 赵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1号至2016年9月30号经手术治疗的215例乳腺肿块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14年1月1号至2016年9月30号经手术治疗的215例乳腺肿块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每组病例所对应的NLR进行对比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最佳临界值。结果:恶性组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较低的淋巴细胞计数,恶性组NLR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分析得出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的NLR最佳临界值为1.749,这时灵敏度为86.46,特异度为62.71%。NLR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瘤体大小、临床分期和Her-2表达相关。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值可指导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高NLR值预示肿块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鉴别诊断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依然 刘文佳 +1 位作者 余岳 曹旭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protein-2,AG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预测其所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信号通路。方法: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AGR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L...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protein-2,AG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预测其所涉及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信号通路。方法:挖掘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AGR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LE数据库中AGR2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HPA数据库分析AGR2蛋白在正常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关系。Progno Scan分析AGR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从CCLE下载乳腺癌相关基因芯片并用R语言筛选AGR2共表达基因,利用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对AGR2相关共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Oncomine和GEPIA数据分析显示AGR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CCLE数据分析表明AGR2在乳腺癌细胞系中显著高表达,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AGR2蛋白相对于正常乳腺组织高表达;Progno Scan分析显示AGR2高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利用R软件共筛选出946个在乳腺癌中同AGR2共表达的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共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蛋白定位到细胞周围、蛋白定位到细胞膜、细胞连接组装、细胞基质黏附、细胞连接组成等生物学功能;KEGG分析显示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乳腺癌和胃癌进程,并和蛋白聚糖在癌症中的作用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降解通路相关。结论:AGR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其可能是乳腺癌中潜在的促癌基因,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肿瘤 前梯度蛋白2 表达 预后 功能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