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蛋白酶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消退期组织学特征观察
1
作者 李濛 刘浩乐 +6 位作者 魏盼盼 李可心 吴海滨 侯海雯 刘恩岐 李艳奎 赵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目的确定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AAA)到达消退期的时间点,观察AAA消退期的组织学特征。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手术游离腹主动脉,进行血管腔内输注PPE诱导AAA。测量小鼠术前、术后14 d(AAA到达平台期的时间点)和术后56 d(... 目的确定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AAA)到达消退期的时间点,观察AAA消退期的组织学特征。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手术游离腹主动脉,进行血管腔内输注PPE诱导AAA。测量小鼠术前、术后14 d(AAA到达平台期的时间点)和术后56 d(AAA消退期时间点)腹主动脉直径,比较分析术后14 d和术后56 d动脉瘤病变部位组织学特征。结果与正常腹主动脉相比,PPE输注14 d组和56 d组,腹主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直径增长率分别为147%和155%)。PPE输注后14 d,动脉瘤病变部位显微镜镜下可见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耗竭和炎症细胞弥散浸润等典型的AAA特征。在PPE输注后56 d组,虽然动脉直径没有明显变化,但组织学可见弹力纤维部分修复,新生平滑肌细胞补充至损伤的中膜,浸润的炎症细胞明显消退,外膜新生血管减少,呈现出疾病消退期的显著特征。结论在PPE诱导的小鼠AAA模型中,术后56 d是观察动脉瘤消退的合适时间点,动脉瘤病变消退的组织学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消退 弹性蛋白酶 小鼠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现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艳奎 吴义生 张小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4-547,共4页
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Ⅱ)会议指南将主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病变分为4型,建议对TASC-A型病变行腔内介入治疗,对B、C型病变参考多种因素行个体化治疗,对D型病变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影像学及材料学研究进展、介入操作者技... 2007年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Ⅱ)会议指南将主髂动脉和股腘动脉病变分为4型,建议对TASC-A型病变行腔内介入治疗,对B、C型病变参考多种因素行个体化治疗,对D型病变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近年随着影像学及材料学研究进展、介入操作者技能提升,临床上对相对复杂的TASCD型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创伤相对小的介入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TAS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症 介入治疗 球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消融治疗——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义生 陈剑秋 +5 位作者 李学东 张颖 孙晋津 何立杰 汪立今 李卫兵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治疗 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首先行Seldinger法股动脉造影 ,再小切口暴露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 ,直视穿刺 ,引入超声消融导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消融 ,至血... 目的 探讨应用Acolysis血栓超声消融仪治疗 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首先行Seldinger法股动脉造影 ,再小切口暴露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 ,直视穿刺 ,引入超声消融导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消融 ,至血管再通。 结果 消融时间 4 5 8s~ 1112s,平均 80 1s ,最长消融段 35cm。全部病例术中造影证实血流通畅。同侧胫后、足背动脉立即恢复搏动 9例 ;其余 4例踝肱指数 (Ankle BrachialIndex,ABI)分别由术前的 0 5 ,0 32 ,0 6和 0 5 5提高到术后的 0 8,0 5 8,0 84和 0 76 ,动脉多普勒血流图较术前改善。 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行 ,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组织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维来 田康利 +6 位作者 夏聪聪 刘浩乐 孙佳滢 成大欣 刘恩岐 李艳奎 赵四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3-389,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在PPE模型组,10只雄性C57BL/6J小鼠,游离肾下腹主动脉至髂动脉段,采用浓度为1.5 U/mL的PPE溶液灌注5 min。术前0 d及术后... 目的比较分析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在PPE模型组,10只雄性C57BL/6J小鼠,游离肾下腹主动脉至髂动脉段,采用浓度为1.5 U/mL的PPE溶液灌注5 min。术前0 d及术后14 d分别测量腹主动脉直径,术后14 d取灌注段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其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AngⅡ模型组,选用10只载脂蛋白E敲除小鼠,用微渗透泵输注AngⅡ[1000 ng/(kg·min)]28 d,分离主动脉,观察动脉瘤形成情况。正常对照组小鼠未给予任何处理。结果在PPE模型组,相比于血管基础直径,术后14 d,腹主动脉肾下灌注段直径显著增加[(0.52±0.02)mm vs.(1.23±0.11)mm],全部形成动脉瘤。组织学呈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耗竭和炎症反应增加等典型的腹主动脉瘤病变特征。AngⅡ模型组有6只发展成动脉瘤(6/10),动脉瘤/扩张多在肾上腹主动脉,也可见于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组织学可见动脉夹层形成,血管“假腔”典型,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损伤耗竭和炎症反应不如PPE模型典型。结论PPE诱导的腹主动脉瘤组织学特征较典型,较好地呈现了动脉瘤发展中的炎症过程,AngⅡ模型适合动脉瘤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研究,两种模型各有特色,可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猪胰弹性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重对正常饮食下小鼠腹主动脉瘤进展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懿 田康利 +6 位作者 夏聪聪 刘浩乐 付维来 许杨威 白亮 刘恩岐 赵四海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分析正常饮食情况下,术前体重对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实验室最近半年44例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术前不同体重对后期腹主动脉直径和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影响,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正常饮食情况下,术前体重对猪胰弹性蛋白酶(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实验室最近半年44例PPE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中,术前不同体重对后期腹主动脉直径和腹主动脉瘤进展的影响,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对术前体重低于25 g的8例入选小鼠(模型组1)和术前体重高于30 g的8例入选小鼠(模型组2)进行体重、脂肪分布、腹主动脉直径、腹主动脉直径变化、腹主动脉瘤病变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正常阴性对照小鼠未给与任何处理。结果44例小鼠腹主动脉瘤血管直径和术前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005,未发现体重对腹主动脉瘤进展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1组和模型2组在术后14 d血管直径(1.35 mm vs 1.27 mm)和血管直径变化上(0.85 mm vs 0.72 mm)差异没有显著性。相比正常血管,模型组1和模型组2小鼠在术后14 d,腹主动脉肾下灌注段直径显著增加,全部形成动脉瘤。组织学呈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耗竭、炎症反应增加和血管新生异常等典型的腹主动脉瘤病变特征。结论在正常饮食小鼠,体重未见影响腹主动脉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腹主动脉瘤 猪胰弹性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