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05%环孢素与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惠娟 张程远 +7 位作者 张侠 赵璐 刘琳 何晴 解偲媛 孟子琪 苏龙 魏瑞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2-1019,共8页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滴眼液和0.1%氟米龙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中重度干眼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0.05%环孢素组和0... 目的比较0.05%环孢素滴眼液和0.1%氟米龙滴眼液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中重度干眼患者52例5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0.05%环孢素组和0.1%氟米龙组,每组26例26眼,分别给予0.05%环孢素滴眼液(2次/d)和0.1%氟米龙滴眼液(2次/d)点眼,2个组均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4次/d)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3、6个月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记录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结膜杯状细胞(CGC)密度;治疗前、治疗6个月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角膜神经及树突状细胞(DC)变化。结果与0.1%氟米龙组相比,0.05%环孢素组治疗1个月CFS评分降低,治疗3个月SⅠT升高、NIBUTf升高、CFS评分降低,治疗6个月OSDI评分降低、SⅠT升高、CFS评分降低;与基线相比,0.05%环孢素组治疗1个月NIBUTf升高、CFS评分降低,治疗3和6个月OSDI评分降低、SⅠT升高、NIBUTf升高、CFS评分降低;0.1%氟米龙组治疗3个月CFS评分降低,治疗6个月OSDI评分降低、SⅠT升高、CFS评分降低;与治疗3个月相比,0.05%环孢素组治疗6个月OSDI评分降低、SⅠT升高、CF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治疗1、3、6个月0.05%环孢素组CGC密度分别为(147.66±17.29)、(195.44±15.46)、(210.36±19.15)和(282.09±22.63)个/mm^(2),0.1%氟米龙组分别为(138.09±17.29)、(95.67±15.46)、(117.77±19.15)和(109.13±22.63)个/mm^(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11.724,P<0.001;F(时间)=4.837,P=0.005),其中与0.1%氟米龙组相比,0.05%环孢素组治疗1、3、6个月CGC密度增加;与各自基线相比,0.05%环孢素组治疗1、3、6个月CGC密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0.1%氟米龙组比较,0.05%环孢素组治疗6个月角膜神经纤维密度增加,角膜DC密度、面积、树突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0.05%环孢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可改善中重度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长期效果优于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环孢素 杯状细胞 树突细胞 角膜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东润 宋国祥 +1 位作者 孙丰源 何彦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20年间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后进行随访分析,女性12例,男性9例;年龄15~61岁,平均37.5岁。放射治疗采取60Co,直线加速器(电子、光子),... 目的回顾总结20年间眼眶泪腺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腺样囊性癌手术联合放疗后进行随访分析,女性12例,男性9例;年龄15~61岁,平均37.5岁。放射治疗采取60Co,直线加速器(电子、光子),γ刀及后装近距离治疗+外照射,放射野为正位、侧位或斜侧位。结果10例随访3年无复发,其中6例随访5年无复发,1例10年以上无复发,平均随访3年。放疗的并发症:皮疹、脱发秃睫、放射性白内障。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包括放射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保存患病器官的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泪腺腺样囊性癌 眼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随访 联合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CyclinD1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新允 李玉皓 +4 位作者 赵辉 赵天茹 张乃鑫 马莹 杨菊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p5 3、CyclinD1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74例NSCLC中p5 3、CyclinD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5 3蛋白、CyclinD1蛋白在NSCLC中阳...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p5 3、CyclinD1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74例NSCLC中p5 3、CyclinD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5 3蛋白、CyclinD1蛋白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5 .41%和 37.84% ,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P1= 0 .0 0 31,P2 =0 .0 42 9)。p5 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2 2 2 )。p5 3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分别与PCNA指数有密切关系 (P1 =0 .0 0 10 ,P2 =0 .0 0 0 9)。p5 3蛋白与CyclinD1蛋白表达之间未见明显关系(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和CyclinD1蛋白过表达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5 3是诊断和评价NSCLC预后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53蛋白 CYCLIND1蛋白 免疫组化 细胞增殖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柯屹峰 郝瑞 张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4-187,共4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又称为VonRecklinghausen病,为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多系统损害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3000~1/3500,其发病与NF1基因的缺失有关。近年来对NF遗传和基因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基因连锁和"定点克隆"技术获得了该病基因序列、突变及其表达信息。对近年在NF1基因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NF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NF1基因的异常表达、该病基因型和表现性的关系、基因的易突变区域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遗传学 基因学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对眶成纤维细胞GAG生成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丰源 赵红 +3 位作者 宋国祥 潘叶 张淑敏 畅继武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眼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生成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的作用。方法取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 目的观察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眼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生成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的作用。方法取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患者的眶组织标本进行眶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另取5例非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标本做对照。在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和干扰素-γ。使用3H标记物和液体闪烁分析器检测干扰素对眶成纤维细胞产生GAG的作用。结果干扰素-γ可明显地刺激成纤维细胞生成GAG且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作用强于对正常人的作用,干扰素-α无此作用。结论干扰素-γ是眶成纤维细胞产生GAG较强的刺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眼眶成纤维细胞 糖胺聚糖 刺激因子 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颞顶筋膜瓣移植进行眶腔重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唐东润 孙丰源 +2 位作者 宋国祥 何彦津 白金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分析带血管蒂颞顶筋膜瓣转移进行眶腔重建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对行眶内容摘除术后的19例患者,利用同侧颞浅动脉、静脉作为供养血管,通过皮下组织隧道将组织块移植到眶内重建眶窝,进行同期或延期带血管蒂颞顶筋膜瓣转移实施眼眶... 目的分析带血管蒂颞顶筋膜瓣转移进行眶腔重建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对行眶内容摘除术后的19例患者,利用同侧颞浅动脉、静脉作为供养血管,通过皮下组织隧道将组织块移植到眶内重建眶窝,进行同期或延期带血管蒂颞顶筋膜瓣转移实施眼眶重建。结果随访观察16例,随访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55个月。3例局部复发,向副鼻窦蔓延;4例死于全身转移,但眼部情况基本正常;余9例正常,其中5例患者眶腔重建后出现眼睑畸形、位置异常,二期进行眼睑整形,结膜囊扩大和增加眶腔体积等手术后,外观均明显改善。3例患者失访。结论利用带血管蒂颞顶筋膜瓣转移进行眼眶重建,不需吻合血管,操作较简单,易于成活,术后外观满意,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但不能防止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眶内容摘除术 带蒂颞顶筋膜瓣 眼窝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炎性假瘤发病机制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琳 何彦津 张红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11种单克隆抗体在各型眼眶炎性假瘤(OIPT)中表达的不同,探讨各型OIPT的免疫病理及发病机制。方法使用CD45RO、CD20、IgG、IgA、IgM、κ、λ、MSA、SMA、Vim、CD6811种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39例OIPT术后标... 目的通过研究11种单克隆抗体在各型眼眶炎性假瘤(OIPT)中表达的不同,探讨各型OIPT的免疫病理及发病机制。方法使用CD45RO、CD20、IgG、IgA、IgM、κ、λ、MSA、SMA、Vim、CD6811种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39例OIPT术后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CD45RO、IgG在3种病理类型OIPT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68在淋巴细胞浸润型OIPT和硬化型OIP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和56%;SMA、MSA、Vim在硬化型OIPT中阳性表达率为100%;5例混合型OIPT中,4例为多克隆性,1例为B细胞单克隆性。结论淋巴细胞浸润型OIPT的发病机制为Ⅲ型超敏反应和Ⅳ型超敏反应;硬化型OIPT的发病机制为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导致眼眶组织纤维化;混合型OIPT的发病机制涉及与淋巴细胞浸润型及硬化型OIPT不同的免疫反应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细胞浸润型眼眶炎性假瘤 硬化型眼眶炎性假瘤 混合型眼眶炎性假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组织杀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虹 林婷婷 张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背景腺样囊性癌(ACC)是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侵袭性强,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尽管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但疗效仍欠佳。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的治疗效果,以及... 背景腺样囊性癌(ACC)是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侵袭性强,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尽管可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性治疗,但疗效仍欠佳。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的治疗效果,以及粒子放射活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在BALB/C裸鼠背部皮下注射0.1ml ACC-2癌细胞5×10^7个/ml建立荷人ACC裸鼠模型30只。注射后14d选取瘤体体积大致相等的荷瘤鼠25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5只裸鼠。治疗组每只裸鼠分别植入1枚125I粒子,按放射活度分为G1组(0.4mCi)、G2组(0.6mCi)、G3组(0.8mCi)、G4组(1.0mCi)4个治疗组,G0组(对照组)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1枚,B型超声扇形扫描对125I粒子进行定位监测。每2天测量1次肿瘤直径并计算各组肿瘤体积抑制率,14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坏死凋亡边缘距离125I粒子的最大半径。结果125I粒子植入14d,G0组平均瘤体积为(3713.19±243.23)mm3,G1组、G2组、G3组、G4组分别为(3113.35±316.54)、(2635.85±261.21)、(2538.37±312.16)、(1686.28±231.65)mm3,与G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G3组、G4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0.11±3.09)%、(36.18±2.54)%、(40.83±4.17)%、(66.63±5.34)%,即随着125I放射活度的增加,抑瘤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240,P=0.000)。125I放射活度与抑瘤率呈正相关(r=0.653,P=0.008)。G1组、G2组、G3组、G4组凋亡或坏死距离粒子的最大有效治疗半径依次为(5.2±0.5)、(6.4±0.7)、(7.4±0.4)、(8.2±0.5)r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2,P=0.000);125I放射活度与最大有效治疗半径呈正相关(r=0.609,P=0.004)。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裸鼠移植性ACC持续照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周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腺样囊性癌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青 肖利华 +4 位作者 何彦津 杨守京 李宁 李敏 高子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型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眼附属器淋巴瘤病例 3 3例 ,采用HE染色常规观察形态学特点。采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 ,行T细胞鉴别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探讨B细胞起源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型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眼附属器淋巴瘤病例 3 3例 ,采用HE染色常规观察形态学特点。采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 ,行T细胞鉴别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探讨B细胞起源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免疫表型、细胞分化及增殖状态。结果  2 9例 (87 9% )瘤细胞B细胞标记物CD2 0、CD79a阳性 ,并出现κ或λ的克隆性增生 ,诊断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ZL MALT)。 2例 (6 1% )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 (3 % )为组织学典型的浆细胞瘤分化。 1例 (3 % )为此部位极为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为T细胞分化。结论 MZL MALT型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类 ,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瘤 分类 组织病理学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γ刀治疗眼眶脑膜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东润 徐德生 +2 位作者 宋国祥 孙丰源 郑立高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观察γ刀在眼眶脑膜瘤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方法 对43例经γ刀治疗的眼眶脑膜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其中34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γ刀放射治疗平均中心剂量32.22 Gy,等剂量曲线范围为79%~95%,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 治疗... 目的 观察γ刀在眼眶脑膜瘤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方法 对43例经γ刀治疗的眼眶脑膜瘤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其中34例得到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γ刀放射治疗平均中心剂量32.22 Gy,等剂量曲线范围为79%~95%,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结果 治疗后肿瘤缩小19例,消失2例,无变化6例,增大3例,4例未做影像学检查;肿瘤控制率为90.0%(27/30).治疗后视力提高12例,减退4例,丧失3例,不变15例.除1例因脑血管疾病死亡外,无死亡病例.结论 γ刀治疗对眼眶脑膜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并发症少,可保留一部分视力,适用于视神经鞘脑膜瘤向视神经管内蔓延、眶内异位脑膜瘤及蝶骨嵴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脑膜瘤 Γ刀 立体放射外科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肥大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叶 孙丰源 宋国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2-454,共3页
探讨眼肌肥大的原因。方法 收集1996~2000年收治的眼眶病中肌肉肥大的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 导致眼肌肥大的疾病按其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甲状腺相关眼病,动静脉畸形,炎性假瘤,囊虫病。结论 影像学检查... 探讨眼肌肥大的原因。方法 收集1996~2000年收治的眼眶病中肌肉肥大的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 导致眼肌肥大的疾病按其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甲状腺相关眼病,动静脉畸形,炎性假瘤,囊虫病。结论 影像学检查包括B型超声和CT扫描能够揭示上述各类疾病的特征,并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肥大 诊断 鉴别诊断 B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皮样囊肿125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虹 宋国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联合应用超声、CT、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检查 ,并对比分析 ,以术前得出正确诊断。方法 利用15年期间诊治的眼眶皮样囊肿 12 5例做回顾性分析 ,对比各种检查结果的特征。结果 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均可发现病变。... 目的 联合应用超声、CT、MRI对眼眶皮样囊肿进行检查 ,并对比分析 ,以术前得出正确诊断。方法 利用15年期间诊治的眼眶皮样囊肿 12 5例做回顾性分析 ,对比各种检查结果的特征。结果 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均可发现病变。超声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声学性质和内部血流情况 ;CT能够准确定位 ,并且在揭示继发改变 ,如骨增生、骨缺失等方面优于超声 ;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物颅内或颞窝蔓延。结论 联合应用超声、CT及MRI多种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皮样囊肿 超声 CT MRI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虹 宋国祥 何彦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眼眶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1979~ 1998年间诊治的原发性眼眶脑膜瘤 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复习了全部病例的临床 ,病理资料及 X线、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 ) MRI的图像并...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眼眶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1979~ 1998年间诊治的原发性眼眶脑膜瘤 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复习了全部病例的临床 ,病理资料及 X线、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 ) MRI的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可起源于视神经鞘和眶骨膜 ,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眼球突出、视神经萎缩、视力丧失和视睫状静脉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四联征。起源于眶骨膜的脑膜瘤早期出现眼球突出和移位 ,视力减退出现较晚。X线、B超、CT和 MRI有特征性表现 ,CT可以同时显示视神经增粗、眶内软组织肿块和眶骨改变 ,MRI可以更好地观察视神经管内及颅内蔓延状况。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切除。结论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眶肿瘤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旦确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眶结构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豫 宋国祥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兔眼眶解剖结构,为动物实验提供数据。方法30只成年中国本兔新鲜兔头或固定标本解剖和测量。结果详细描述了骨眶、眼睑和结膜、眼外肌、眼球和视神经、眶内腺体的解剖结构。结论兔眼眶内有特殊的眼球缩肌、第3眼睑和哈氏腺... 目的研究兔眼眶解剖结构,为动物实验提供数据。方法30只成年中国本兔新鲜兔头或固定标本解剖和测量。结果详细描述了骨眶、眼睑和结膜、眼外肌、眼球和视神经、眶内腺体的解剖结构。结论兔眼眶内有特殊的眼球缩肌、第3眼睑和哈氏腺。眶的形态和位置,泪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MMP-9的表达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陆霞 张诗武 +3 位作者 孙保存 张丹芳 何彦津 贺忠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特征,以CD34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1.07%和96.42%,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P=0.001);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MMP-9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4,P=0.006);MMP-2、MMP-9高表达者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25,P=0.021)。结论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新生血管化 转移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月琴 贺翔鸽 +11 位作者 阴正勤 王林农 李龙标 张虹 王勤美 吴建伟 王丽娅 赵东卿 贺燚 祝磊 李家臣 张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552,共7页
目的评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08年3-10月在中国7家医院纳入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20例520眼,采用3∶1的比例将患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08年3-10月在中国7家医院纳入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20例520眼,采用3∶1的比例将患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90眼,采用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对照组130眼,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作为阳性对照。2个组均每日点眼4次,每次1~2滴,疗程均为7~14d。分别于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收集各组患眼结膜囊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于用药前和用药后0、7和14d对患眼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和评分,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意向性分析(ITT)证实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59.38%和60.47%,总有效率分别为88.80%和86.05%,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72)。临床可评价(CE)分析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63.48%和63.87%,总有效率分别为92.46%和88.24%,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意向性分析(MITT)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分别为60.57%和62.07%,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88.51%,校正中心效应后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可评价分析(ME)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71%和63.41%,总有效率分别为93.44%和90.24%,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42%和90.80%,CE分析分别为90.11%和92.77%,校正中心效应后组间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χ^2=0.82,P=0.36)。用药后3、7和14d,2个组患眼眼部不良反应(包括耐受性、烧灼感、刺痛感和眼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点眼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与左氧氟沙星等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左氧氟沙星接近,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 结膜炎 细菌性 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治疗结局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靶向长春新碱纳米微球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婷婷 何彦津 +4 位作者 朱利民 罗浩 常津 张虹 张红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制备连接有叶酸(folic acid,FA)的长春新碱(vinscristine,VCR)靶向缓释纳米微球(nanopaticles,NP)FA-PLGA(VCR)-NP,观察其表征及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低转移株(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 目的制备连接有叶酸(folic acid,FA)的长春新碱(vinscristine,VCR)靶向缓释纳米微球(nanopaticles,NP)FA-PLGA(VCR)-NP,观察其表征及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低转移株(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FA-PLGA(VCR)-NP,测定NP的粒径分布、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曲线等;MTT比色法检测高浓度下的PLGA-NP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较药物组VCR、PLGA(VCR)-NP、FA-PLGA(VCR)-NP3种药物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ACC-2细胞的抑制作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PLGA-NP和FA-PLGA-NP,荧光显微镜观察FA-PLGA-NP的靶向性及游离FA对其影响。结果FA-PLGA(VCR)-NP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249.2nm,载药率4.5%,体外释放时间达14d;PLGA-NP与ACC-2细胞共培养5d,细胞存活率达80.0%以上;给药后第4~5天FA-PLGA(VCR)-NP对ACC-2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VCR,3种药物对细胞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FA-PLGA-NP可靶向附着于ACC-2细胞表面,这种识别可以被FA竞争性抑制。结论FA-PLGA(VCR)-NP具有稳定的载药率和体外释放行为,具有良好的靶向识别力,体外实验证实具有优于VCR原药的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长春新碱 叶酸 纳米微球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甲状腺相关眼病泪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毅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患者泪腺组织ICAM 1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TAO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 2 0例泪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TAO组泪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ICAM 1明显高于正常...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患者泪腺组织ICAM 1的表达。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TAO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 2 0例泪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TAO组泪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ICAM 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泪腺上皮细胞可能是病变组织的靶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泪腺 甲状腺相关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CT视神经增粗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玉 刘文茹 +1 位作者 孙丰源 宋国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 探讨CT检查出现视神经增粗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1424例眼眶肿瘤CT资料,选择出现视神经增粗征的病例,将其按病因及形状分类。结果 在1424例眼眶肿瘤CT中,有111例出现视神经增粗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形状分为管状、梭... 目的 探讨CT检查出现视神经增粗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1424例眼眶肿瘤CT资料,选择出现视神经增粗征的病例,将其按病因及形状分类。结果 在1424例眼眶肿瘤CT中,有111例出现视神经增粗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形状分为管状、梭形或椭圆形、锥形、局部膨大、块状。结论 在眼眶CT影像中,视神经增粗征可见于多种疾病,有助于眼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CT检查 视神经增粗征 眼眶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横纹肌肉瘤rasp21、p53蛋白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虹 张淑敏 +1 位作者 宋国祥 畅继武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研究rasp21,p53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眼眶横纹肌肉瘤(RMS)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21例眼眶RMS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rasp21,p53蛋白。结果发现rasp21,p53在眼眶RMS的阳性... 目的研究rasp21,p53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眼眶横纹肌肉瘤(RMS)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21例眼眶RMS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rasp21,p53蛋白。结果发现rasp21,p53在眼眶RMS的阳性率分别为42.9%和76.2%。随访的13例患者中,p53阳性表达组100%预后不好,rasp21/p53阳性表达组80%预后不好,rasp21/p53阴性组25%预后不好。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sp21,p53蛋白表达可判断预后,而p53更为敏感,是肿瘤预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横纹肌肉瘤 眼眶肿瘤 rasp21基因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