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声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晓冬 宋国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医学影像技术,可对组织结构的所有信息进行重建,具有灰阶特征,可显示解剖细节,是目前最具临床使用价值的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应用于对各种眼内疾病,包括眼内肿瘤、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睫...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医学影像技术,可对组织结构的所有信息进行重建,具有灰阶特征,可显示解剖细节,是目前最具临床使用价值的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应用于对各种眼内疾病,包括眼内肿瘤、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睫状体疾患等的诊断。通过先进的三维超声技术,还可以精确的测量出眼内肿瘤体积的大小,以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成像 眼内肿瘤 眼科 诊断 治疗 睫状体 玻璃体出血 指导 细节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眼科应用
2
作者 白玉 何彦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492-495,共4页
自体脂肪移植在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脂肪移植后组织学变化,脂肪存活机制以及脂肪移植体成活情况已有很多研究报道。在眼科临床主要应用真皮脂肪移植和颗粒脂肪移植,主要用于矫治各种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塌陷、眼睑凹陷畸形、眼部... 自体脂肪移植在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脂肪移植后组织学变化,脂肪存活机制以及脂肪移植体成活情况已有很多研究报道。在眼科临床主要应用真皮脂肪移植和颗粒脂肪移植,主要用于矫治各种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塌陷、眼睑凹陷畸形、眼部皱纹等。本文就脂肪移植后基础研究以及眼科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眼科应用 颗粒脂肪移植 真皮脂肪移植 眼球摘除术后 眼窝塌陷 眼睑凹陷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华 何彦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098-1100,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运用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CATR)研究人体已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获得了直观的人体立体显微结构和精确的解剖参数。本文对几种三维重建技术的特点以及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影像学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腺样囊性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局部化学治疗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虹 韩媛媛 +2 位作者 周晓冬 何彦津 宋国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建立眼眶腺样囊性癌裸鼠模型,通过瘤内注射化疗药物使肿瘤内药物达到高浓度,确定最佳药物浓度,从而减少大剂量化疗药物对全身损害,为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眼眶恶性肿瘤提供动物实验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通过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建立... 目的:建立眼眶腺样囊性癌裸鼠模型,通过瘤内注射化疗药物使肿瘤内药物达到高浓度,确定最佳药物浓度,从而减少大剂量化疗药物对全身损害,为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眼眶恶性肿瘤提供动物实验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通过瘤细胞悬液接种法建立裸鼠眼眶原位移植腺样囊性癌模型;比较全身化疗和局部化疗对肿瘤增殖的抑制作用,得出局部化疗最佳药物浓度;电镜和光镜观察,初步研究局部化疗的副作用。结果:接种瘤细胞7d后,37只裸鼠成瘤,成瘤率100%;局部注射VCR2μg时,与全身用药的抑瘤率和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77.82%,66.65%;P>0.05),当注射VCR3μg时,其抑瘤率与全身用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93.09%,66.65%;P<0.05),当注射VCR4μg时,其抑瘤率与全身用药组相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82.82%,66.65%;P>0.05);局部注射区皮肤及眶内软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局灶性坏死等副作用。结论:采用瘤细胞悬液接种法成功建立裸鼠眼眶腺样囊性癌动物模型;局部注射VCR的最佳治疗浓度为0.03g/L;注射局部未见毒副反应,瘤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腺样囊性癌 局部化疗 裸鼠 肿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琳 何彦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900-904,共5页
泪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也是恶性度最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25%~30%[1],占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41.7%[1],复发率达77.14%[26],远处转移率达37%[26],本病病程短,可... 泪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也是恶性度最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占泪腺上皮性肿瘤的25%~30%[1],占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41.7%[1],复发率达77.14%[26],远处转移率达37%[26],本病病程短,可经周围神经浸润性生长、血行及淋巴系统转移,预后不佳。目前多采用包括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的方案。本文着重从放疗的角度对ACC治疗的具体方法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腺样囊性癌 恶性上皮性肿瘤 放射治疗 ACC 常见 放化疗 泪腺上皮性肿瘤 具体方法 角度 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临床及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虹 宋国祥 何彦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眼眶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1979~ 1998年间诊治的原发性眼眶脑膜瘤 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复习了全部病例的临床 ,病理资料及 X线、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 ) MRI的图像并...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眼眶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1979~ 1998年间诊治的原发性眼眶脑膜瘤 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复习了全部病例的临床 ,病理资料及 X线、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或 ) MRI的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可起源于视神经鞘和眶骨膜 ,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眼球突出、视神经萎缩、视力丧失和视睫状静脉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四联征。起源于眶骨膜的脑膜瘤早期出现眼球突出和移位 ,视力减退出现较晚。X线、B超、CT和 MRI有特征性表现 ,CT可以同时显示视神经增粗、眶内软组织肿块和眶骨改变 ,MRI可以更好地观察视神经管内及颅内蔓延状况。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切除。结论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眶肿瘤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旦确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髓上皮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利民 何彦津 +1 位作者 周晓冬 宋国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460-463,共4页
目的:分析眼及眼眶髓上皮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0/2005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8眼眼眶髓上皮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内髓上皮瘤首诊表现有白内障、青光眼及前葡萄... 目的:分析眼及眼眶髓上皮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0/2005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8眼眼眶髓上皮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内髓上皮瘤首诊表现有白内障、青光眼及前葡萄炎等,眶内表现为眼球突出及运动障碍。B超检查形态多样,内回声少或中等;彩超检查血流信号少;UBM检查可见睫状体区实性肿物。CT检查见软组织肿物。8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化疗,随访中无1例转移及死亡。结论:髓上皮瘤是临床上少见的眼科肿瘤,新生睫状体假膜为其特征性表现,常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白内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髓上皮瘤的早期诊断,眼球摘除或局部切除加近距离放疗疗效佳,其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上皮瘤 眼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MMP-9的表达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陆霞 张诗武 +3 位作者 孙保存 张丹芳 何彦津 贺忠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 目的探讨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56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特征,以CD34标记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MMP-2和MMP-9的表达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1.07%和96.42%,两者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P=0.001);有转移病例出现MMP-2、MMP-9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4,P=0.006);MMP-2、MMP-9高表达者的MVD明显大于其低表达者(P=0.025,P=0.021)。结论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新生血管化 转移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腺样囊性癌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琳 宋国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11-2013,共3页
泪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最常见的泪腺恶性上皮肿瘤,单纯手术切除疗效不满意,易复发,预后差。我们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泪腺ACC的临床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改进手术入路、采取手术前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 泪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最常见的泪腺恶性上皮肿瘤,单纯手术切除疗效不满意,易复发,预后差。我们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泪腺ACC的临床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改进手术入路、采取手术前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特别还报告了青年泪腺ACC患者的治疗策略,并分析了原发于泪腺以外ACC的诊断与治疗,为眼科临床医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腺样囊性癌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腺样囊性癌后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虹 林婷婷 张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307-2309,共3页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在瘤内放疗半径。方法:采用BALB/C裸鼠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模型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于肿瘤中央植入活度为10.2MBq和无活度的空心125Ⅰ粒子1枚,14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在瘤内放疗半径。方法:采用BALB/C裸鼠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模型1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于肿瘤中央植入活度为10.2MBq和无活度的空心125Ⅰ粒子1枚,14d后断颈处死裸鼠,制作肿瘤组织标本,行透射电镜及常规病理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凋亡情况并记录肿瘤出现坏死凋亡改变距离125I粒子的最大半径。结果:近125I粒子绝大部分癌细胞坏死。多数癌细胞内形成坏死腔,将残存细胞质挤向周边;细胞核碎裂部分融解,染色质呈斑块状,胞核胞质难以分辨,细胞质内结构模糊不清,细胞表面微绒毛极少。125I粒子最大有效半径处ACC细胞由正常癌细胞到凋亡坏死逐渐过渡的过程,可见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凋亡细胞(体积小于正常癌细胞,核膜胞膜清晰)、坏死细胞及未受损伤的癌细胞混杂。125I粒子最大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结论:125I粒子可以导致癌细胞的坏死凋亡,有效治疗半径为6.4±0.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125I粒子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靶向长春新碱纳米微球对腺样囊性癌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婷婷 何彦津 +4 位作者 朱利民 罗浩 常津 张虹 张红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制备连接有叶酸(folic acid,FA)的长春新碱(vinscristine,VCR)靶向缓释纳米微球(nanopaticles,NP)FA-PLGA(VCR)-NP,观察其表征及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低转移株(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 目的制备连接有叶酸(folic acid,FA)的长春新碱(vinscristine,VCR)靶向缓释纳米微球(nanopaticles,NP)FA-PLGA(VCR)-NP,观察其表征及对体外培养的腺样囊性癌低转移株(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复乳法制备FA-PLGA(VCR)-NP,测定NP的粒径分布、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曲线等;MTT比色法检测高浓度下的PLGA-NP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较药物组VCR、PLGA(VCR)-NP、FA-PLGA(VCR)-NP3种药物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ACC-2细胞的抑制作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PLGA-NP和FA-PLGA-NP,荧光显微镜观察FA-PLGA-NP的靶向性及游离FA对其影响。结果FA-PLGA(VCR)-NP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平均粒径249.2nm,载药率4.5%,体外释放时间达14d;PLGA-NP与ACC-2细胞共培养5d,细胞存活率达80.0%以上;给药后第4~5天FA-PLGA(VCR)-NP对ACC-2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VCR,3种药物对细胞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FA-PLGA-NP可靶向附着于ACC-2细胞表面,这种识别可以被FA竞争性抑制。结论FA-PLGA(VCR)-NP具有稳定的载药率和体外释放行为,具有良好的靶向识别力,体外实验证实具有优于VCR原药的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长春新碱 叶酸 纳米微球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囊区占位病变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玉 张建华 何彦津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 探讨泪囊区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0年间诊治的 13例泪囊区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3例病变中 ,根据病变特点分囊肿性病变 7例、实体性病变 6例。临床上以溢泪、泪囊区肿物、... 目的 探讨泪囊区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10年间诊治的 13例泪囊区占位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3例病变中 ,根据病变特点分囊肿性病变 7例、实体性病变 6例。临床上以溢泪、泪囊区肿物、血性分泌物、疼痛等为主要特征 ,B超及 CT检查提示病变的形态、性质。结论 泪囊区占位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可早期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酌情辅以放、化疗 ,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区占位病变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肿瘤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洋 张虹 +1 位作者 刘琳 宋国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713-715,共3页
目的:分析视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视神经胶质瘤和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胶质瘤的15例患者中以发现眼球突出为主诉的病例为6例,以发现... 目的:分析视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视神经胶质瘤和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视神经胶质瘤的15例患者中以发现眼球突出为主诉的病例为6例,以发现视力下降为主诉的5例,眼球突出合并视力下降的2例;视神经鞘脑膜瘤组21例患者中以眼球突出为主诉的病例为13例,视力下降5例,眼球突出合并视力下降的3例。超声检查、CT、MRI检查均有典型表现;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6例经伽玛刀治疗。结论:视神经源性肿瘤在眼部检查及影像学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案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制定,目前以手术及放射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眼部检查 影像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67和p53表达与胃肠MALT型淋巴瘤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青 肖利华 +3 位作者 何彦津 李敏 李宁 高子芬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 研究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 6 7和 p5 3表达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 6 7和p5 3表达 ,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间的差异 ;并与 15例胃肠MALT型淋巴瘤的Ki 6 ... 目的 研究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 6 7和 p5 3表达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检测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Ki 6 7和p5 3表达 ,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间的差异 ;并与 15例胃肠MALT型淋巴瘤的Ki 6 7和 p5 3表达进行对比。 结果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在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Ki 6 7和 p5 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分期上 ,2例非Ⅰ期病例出现Ki 6 7的高表达。与胃肠MALT淋巴瘤对比 ,2 9例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未见有高恶转化 ,p5 3表达程度低 ;15例胃肠MALT淋巴瘤有 5例出现高恶转化 ,其中 3例p5 3出现高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Ki 6 7和 p5 3的高表达对眼附属器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高恶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与胃肠MALT型淋巴瘤相比 ,Ki 6 7和p5 3表达率、表达程度低 ,提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 胃肠 淋巴瘤 MALT型 KI-67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上皮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素珍 宋国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关键词 泪腺上皮性肿瘤 病理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红梅 周晓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799-801,共3页
目的:分析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眼眶腺样囊性癌临床标本和10例正常眼眶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和Bcl-2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眼眶腺样囊性癌临床标本和10例正常眼眶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和Bcl-2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和65%,显著高于眼眶正常组织(53%,65%vs10%,P<0.01)。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中P53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腺样-管状型中的表达率(86%vs30%,P<0.01);P53和Bcl-2在复发组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初发组中的表达率(85%vs42%,P<0.01),(100%vs53%,P<0.01);P53和Bcl-2二者在表达上具有相关性(χ2=1.461,P>0.05)。结论:P53和Bcl-2蛋白的检测对于判断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和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腺样囊性癌 凋亡相关基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及与核因子-κB的关系
17
作者 周占宇 张蕾 +3 位作者 牛膺筠 刘夫玲 李光达 杨文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 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机械损伤后的再生情况及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培养2 d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用塑料滴头划伤细胞,对照组不划伤。比色法测定损伤后2 h、24 h、72 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损伤前后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损伤组LDH释放率较相应对照组升高(P<0.05);损伤后时间越长,LDH细胞释放率越低(P<0.05)。损伤后2 h开始,刮伤边缘的扁平细胞增生进入裸区,呈现NF-κB阳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加深,并可见有再生的小圆细胞突起在损伤区大量增生的扁平细胞表面及空白区域延伸,NF-κB染色阳性。结论机械损伤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趋向,而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这种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机械损伤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脱矿骨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应用
18
作者 鲁顺鹊 宋国祥 张韧华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4期216-217,共2页
关键词 胚胎骨 脱矿骨 眼眶骨折 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副鼻窦炎的眶蜂窝织炎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例
19
作者 白玉 赵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5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副鼻窦炎 眶蜂窝织炎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继发性 鼻腔引流管 筛窦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眶病变的综合手术治疗
20
作者 罗燕 宋国祥 郑大文 《临床眼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