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患者的最佳选择,大多数病人术后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术后疗效不佳,有文献报道1年内有4%手术患者需要再次手术,4年内10%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其中9.5-25%为腰椎术后综合征(postlumb...手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患者的最佳选择,大多数病人术后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术后疗效不佳,有文献报道1年内有4%手术患者需要再次手术,4年内10%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其中9.5-25%为腰椎术后综合征(postlumbar surgery syndrome,PLSS)这些腰椎手术病人症状与体征暂时缓解后复发或加重,残存或产生新的症状和体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溶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90天、18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对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组介入治疗后五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4组病例介入治疗后疼痛均有缓解;其中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术后180天VAS评分低于术后90天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更佳。SF-36量表的调查,4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应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颈椎间盘突症进行MRI分级,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远期疗效评估具有临床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手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患者的最佳选择,大多数病人术后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术后疗效不佳,有文献报道1年内有4%手术患者需要再次手术,4年内10%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其中9.5-25%为腰椎术后综合征(postlumbar surgery syndrome,PLSS)这些腰椎手术病人症状与体征暂时缓解后复发或加重,残存或产生新的症状和体征,
文摘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溶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90天、18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对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组介入治疗后五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4组病例介入治疗后疼痛均有缓解;其中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术后180天VAS评分低于术后90天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更佳。SF-36量表的调查,4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应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颈椎间盘突症进行MRI分级,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远期疗效评估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