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椎旁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宝森 马文庭 +2 位作者 史可梅 刘静芷 邓乃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旁 INTERVERTEBRAL 疗效分析 治疗 穿刺技术 文献报告 影像监视器 di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背根神经节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冠羽 郑宝森 +4 位作者 史可梅 刘靖芷 马文庭 张志峰 李全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petic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患者65例患者,按随访时间分为短期(〈1年)、中期(1-3年)和长期(〉3年)三组,影像引导下背根神经节椎旁... 目的:分析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peticneuralgia,PHN)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患者65例患者,按随访时间分为短期(〈1年)、中期(1-3年)和长期(〉3年)三组,影像引导下背根神经节椎旁注射。采用简化疼痛量表(short—formMcGillpainquestionnaire,SF-MPQ)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诊,评价疼痛程度和睡眠时间及其他不适症状,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前SF-MPQ为(21.904-4.98)分,治疗后1周SF-MPQ(9.784-1.35)和随访(6.95士0.97)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加睡眠时间(3.09土0.29)小时。疗效持久,短、中、远期效果无差异(9.78土1.35、9.66士1.25、9.57士1-31)。结论:背根神经节阿霉素介入治疗PHN效果明显。高龄、病吏过长、免疫力低下均影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SF-MPQ 阿霉素 二丙酸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治疗对大鼠局部损伤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和PGE2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杨雅丽 郑宝森 +1 位作者 李清敏 刘靖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损伤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n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ostaglandin E2,PGE2)的浓度和机械痛敏的影响,评价其对肌肉损伤后炎症和疼痛治疗的作用。方法:健康的雄性Wistar大...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大鼠损伤组织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n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ostaglandin E2,PGE2)的浓度和机械痛敏的影响,评价其对肌肉损伤后炎症和疼痛治疗的作用。方法: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自然愈合组(n=30)和红光照射组(n=30)。采用自制的"重物自由落体"打击装置通过单次撞击建立大鼠急性腓肠肌损伤模型。造模前和造模后第1,2,3,5和7天分别用von Frey细丝测量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变化;并于造模后第1,2,3,5和7天通过ELISA测定受损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和PGE2的含量。结果:自然愈合组大鼠损伤后各时间点MWT与红光照射组MWT相比均下降更明显(P<0.01);损伤后第1,2,3,5和7天,自然愈合组大鼠损伤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和PGE2的表达量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红光照射组大鼠(P<0.01,P<0.05)。结论:红光照射治疗明显降低了损伤组织中促炎和致痛细胞因子IL-1β、PGE2的表达,从而证明其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 软组织损伤 细胞因子 IL-1Β PG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辣椒素贴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谭建强 刘强 +4 位作者 郑宝森 刘靖芷 李清敏 史可梅 马文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辣椒素贴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PHN患者应用复方辣椒素贴片,观察治疗后的睡眠、用镇痛药情况和疼痛评分(VAS),并进行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恢复正常睡眠、停用非甾体... 目的观察复方辣椒素贴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PHN患者应用复方辣椒素贴片,观察治疗后的睡眠、用镇痛药情况和疼痛评分(VAS),并进行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恢复正常睡眠、停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完全无痛或仅轻微疼痛(VAS≤4分)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复方辣椒素贴片对PHN有较好的局部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辣椒素贴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 辣椒素 疼痛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注射激素联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对老年腰椎术后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慧星 霍小东 +5 位作者 史可梅 刘靖芷 马文庭 张志峰 李全波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9-521,共3页
手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患者的最佳选择,大多数病人术后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术后疗效不佳,有文献报道1年内有4%手术患者需要再次手术,4年内10%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其中9.5-25%为腰椎术后综合征(postlumb... 手术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患者的最佳选择,大多数病人术后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术后疗效不佳,有文献报道1年内有4%手术患者需要再次手术,4年内10%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其中9.5-25%为腰椎术后综合征(postlumbar surgery syndrome,PLSS)这些腰椎手术病人症状与体征暂时缓解后复发或加重,残存或产生新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后综合征 术后疗效不佳 皮肤提取物 疫苗接种 椎旁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surgery 再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臂引导下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君 夏庆来 +1 位作者 杨连海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在C型臂引导下,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B组采用等离... 目的:观察在C型臂引导下,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B组采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治疗,C组采用腰椎间盘注射臭氧治疗。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三组患者术后9天、18天、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A组治疗优良率为96.6%(29/30例),B组治疗的优良率为76.6%(23/30例),C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0%(21/30例)。A组优良率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或单独应用注射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 臭氧 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 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irrmann分级对髓核成形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艳梅 郑宝森 +3 位作者 史可梅 刘靖芷 马文庭 李全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MRI Pfirrmann分级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经X线片、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或CT引导下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 目的:探讨MRI Pfirrmann分级在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经X线片、MRI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或CT引导下采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记录术前责任间盘MRI Pfirrmann分级,观察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价的疗效。结果:髓核成形术后1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3.5%,优良率为76.6%;12月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0%,优良率为63.3%。术前与术后VAS和ODI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firrmannⅢ级组12月疼痛缓解率为64%,优良率为87.5%;PfirrmannⅣ级组12月疼痛缓解率为41%,优良率为45.5%。两组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回顾性分析显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与椎间盘退化程度有关,Pfirrmann分级系统对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合理选择患者,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Pfirrmann分级 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纯化培养的模型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全波 马文庭 +2 位作者 刘静芷 史可梅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用显微解剖方法获取足够数量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EDTA消化、交替使用DF-12培养基和加有阿糖胞苷抗有丝分裂的DF-12培养基培养等方法,在体外获得... 目的: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生SD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用显微解剖方法获取足够数量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EDTA消化、交替使用DF-12培养基和加有阿糖胞苷抗有丝分裂的DF-12培养基培养等方法,在体外获得纯化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采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元的纯度。结果:获得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体外生长良好,纯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本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高度纯化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迎虎 谭建强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19,122,共4页
众所周知,困扰很多腰腿疼痛、颈椎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开展不仅疗效确切、痛苦小、而且治疗费用低,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胶原酶溶盘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已经应用很多年... 众所周知,困扰很多腰腿疼痛、颈椎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开展不仅疗效确切、痛苦小、而且治疗费用低,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胶原酶溶盘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已经应用很多年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椎间盘突出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臭氧对家兔髓核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文庭 郑宝森 +1 位作者 史可梅 刘靖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不同时间段对体外培养的家兔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经传代后,分四组分别给予100%纯氧、30μg/ml臭氧、60μg/ml臭氧、90μg/ml臭氧15分钟和30分钟时,肉眼下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臭氧在不同时间段对体外培养的家兔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经传代后,分四组分别给予100%纯氧、30μg/ml臭氧、60μg/ml臭氧、90μg/ml臭氧15分钟和30分钟时,肉眼下观察培养液颜色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台盼蓝细胞排斥试验。结果: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培养液颜色逐渐变浅,而培养液中髓核活细胞率呈降低趋势。各组内比较,只有60μg/ml臭氧组在15分钟和30分钟时台盼蓝细胞排斥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在不同时间段台盼蓝细胞排斥试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μg/ml臭氧作用于家兔髓核细胞,由于浓度过低作用并不完全,只起到调节和增加氧供的作用;而90μg/ml臭氧对髓核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60μg/ml的臭氧短时间作用(15分钟)时对髓核细胞是安全的,但随时间延长(30分钟时)髓核细胞毒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椎间盘 间盘源性疼痛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理念完善胶原蛋白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方法 胶原蛋白酶 胶原酶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物CT值对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迎虎 杜洪印 +3 位作者 谭建强 郑宝森 邵兆军 刘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9-912,915,共5页
自1969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Sussman首次使用胶原酶(Collagenas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1].Lewis等[2]2011年全球相关文献荟萃分析中依然肯定胶原酶化学溶盘术的中长期疗效,但是文章... 自1969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Sussman首次使用胶原酶(Collagenas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1].Lewis等[2]2011年全球相关文献荟萃分析中依然肯定胶原酶化学溶盘术的中长期疗效,但是文章缺少量化指标.2004年郑宝森首次提出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突出物硬度(突出物的CT值大小)相关的理念[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盘术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中长期疗效 突出物 CT值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锦玉 郑宝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 目的:探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颈椎间盘源性痛患者按照Pfirrmann颈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法分组,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旁后外入路穿刺行胶原酶溶解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3天、7天、90天、180天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对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组介入治疗后五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4组病例介入治疗后疼痛均有缓解;其中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术后180天VAS评分低于术后90天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firrmannⅡ级及PfirrmannⅢ级组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更佳。SF-36量表的调查,4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论:应用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法对颈椎间盘突症进行MRI分级,对胶原蛋白酶介入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痛的远期疗效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irrmann分级 颈椎间盘源性痛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靖芷 郑宝森 +1 位作者 史可梅 马文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对背根神经节(DRG)的逆行性切除术作用。方法:家兔24只,右侧与坐股韧带相交处的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0.2ml,左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内注射阿霉素对家兔后肢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对背根神经节(DRG)的逆行性切除术作用。方法:家兔24只,右侧与坐股韧带相交处的坐骨神经内注射1%阿霉素0.2ml,左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自身对照。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8周测定双侧下肢痛阈、疼痛回缩反应、下肢运动功能以及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结果:注射阿霉素和生理盐水后1、4和8周双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功能与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侧1~8周痛阈与注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回缩反应正常。阿霉素侧1和2周痛阈低于注射前(P<0.05),4和8周高于注射前(P<0.001);1和2周疼痛回缩反应正常,3~8周疼痛回缩反应逐渐减弱或消失(P<0.01)。1和2周,家兔双侧后肢出现轻微跛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8周双侧后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坐骨神经内注射小剂量阿霉素能够对相应DRG产生化学切除术效果,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觉随阿霉素注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或消失,但下肢运动功能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坐骨神经 逆行性轴浆运输 背根神经节 神经节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