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股骨近端16层螺旋CT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胜勇 祁吉 +2 位作者 王斌 温连庆 李景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885-889,共5页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归为第一组,年龄与第一组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归为第二组.应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型螺旋CT对56例病人股骨近端行容积扫描,行薄层重建图像,层厚1.25mm,在3D-VR影像中沿左股骨颈长轴方向确定数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作为固定的解剖学标记,选取左侧股骨近端整体骨、股骨颈及粗隆间测量兴趣体积(VOI),经Sun ADW4.0计算机工作站直方图(histogram)功能测量左侧股骨颈3D小梁骨BMD(N-TRAB)、3D整体骨BMD(N-INTGL),左侧粗隆间3D小梁骨BMD(T-TRAB)、3D整体骨BMD(T-INTGL),左侧股骨近端 3D小梁骨BMD(FEM-TRAB)、3D皮质骨BMD(FEM-CORT)和3D整体骨BMD(FEM-INTGL)值.所有病人双能X线吸收仪(GE-Lunar公司DPX型)测量指标为左侧股骨颈(NECK)及粗隆间BMD(TROCH).比较两组老年妇女间9项BMD指标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老年妇女间股骨近端容积性BMD数值除FEM-CORT一项指标外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仍然在差异,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容积性BMD值下降程度为14%~18%,且vQCT技术中股骨近端容积性BMD的测量精度较高;两组间DXA指标中BMD值的差异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在TTRAB指标中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的BMD值下降幅度达17.7%,高于N-TRAB中BMD值的下降度14.3%.结论:首次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股骨近端vQCT测量,证实此项技术比DXA更全面地反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比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的下降状况,且不受体型大小和骨形态变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性QCT 双能X线吸收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骨骺部位损伤的诊断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筠 刘志强 +2 位作者 韩悦 祁吉 廉宗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骨骺部位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 10例骨骺部位损伤的病例 ,男 6例 ,女4例 ,年龄 7~ 15岁 ,平均年龄 10 .8岁。所有病例先行X线检查 ,再应用Toshiba 1.5T和Marconi 1.5TMR扫描仪行磁共振检查。检查序... 目的 :探讨磁共振检查对骨骺部位损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 10例骨骺部位损伤的病例 ,男 6例 ,女4例 ,年龄 7~ 15岁 ,平均年龄 10 .8岁。所有病例先行X线检查 ,再应用Toshiba 1.5T和Marconi 1.5TMR扫描仪行磁共振检查。检查序列包括 :SET1WI、3D -FE、FSET2 WI。结果 :10例 12次伴有骨桥形成 ,其中中央型 4例 ,1例伴有同侧肢体短缩 ;线样型 4例 ,无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 ,1例一年后随访骨桥消失 ;周围型 2例 ,1例成角畸形 ,1例同时还伴有肢体短缩 ;4例线样型骨桥 ,X线检查为阴性。结论 :与X线平片相比 ,MRI可以清晰显示骨骺部位软骨结构 ,MR已成为对骨骺部位检查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部位损伤 X线诊断 磁共振成像 MRI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腭窝病变的CT和MRI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明智 刘长才 +1 位作者 祁吉 李联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通过CT与MRI扫描 ,探讨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fossa ,PPF)病变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 :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F病变 72例 ,行常规CT及MR扫描。结果 :PPF继发肿瘤占 88.9% ,原发肿瘤占 2 .78% ,非肿瘤占 8.32 %。继发恶性肿瘤占继发... 目的 :通过CT与MRI扫描 ,探讨翼腭窝 (pterygopalatinefossa ,PPF)病变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 :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F病变 72例 ,行常规CT及MR扫描。结果 :PPF继发肿瘤占 88.9% ,原发肿瘤占 2 .78% ,非肿瘤占 8.32 %。继发恶性肿瘤占继发肿瘤的 92 .0 6 % ,其中鼻咽癌占 43.10 % ,上颌窦癌占 34 .48% (P <0 .0 5 )。继发恶性肿瘤均破坏骨壁直接或间接侵犯PPF ,骨破坏多呈溶骨性 ,周围组织及窝内脂肪呈浸润性受侵 ,边界不清 ;2例原发良性肿瘤均使PPF明显扩大 ,并见压迫性骨破坏 ,T2WMRI示边界清楚。受侵PPF内脂肪在CT或MRI上变模糊 ,部分或全部消失为软组织密度影所替代。结论 :PPF病变以肿瘤为主 ,鼻咽及上颌窦癌最常见 ;PPF骨壁破坏及其内脂肪模糊、消失为其受侵的指征 ;PPF病变检查以CT横断扫描为主 ,MRI对病变的诊断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病变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CT MRI 诊断 P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眼外肌的CT测量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子权 祁吉 +1 位作者 张文波 王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用 CT测量成人眼外肌正常解剖径线。材料与方法:分别测量 100例和 80例冠状和横轴 CT扫描双眼内、外、上、下直肌及上斜肌横径和高径。对用两种方法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六条眼外肌横径和高径... 目的:用 CT测量成人眼外肌正常解剖径线。材料与方法:分别测量 100例和 80例冠状和横轴 CT扫描双眼内、外、上、下直肌及上斜肌横径和高径。对用两种方法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六条眼外肌横径和高径平均值为:内直肌4±0.7mm、10.7±1.0mm;外直肌3.7±1.0mm、10.0±1.0mm;上直肌9.6±1.0mm、3.9±0.9mm;下直肌8.8±1.0mm、4.4±0.8mm;上斜肌2.5±0.4mm、5.5±0.8mm。下斜肌高径2.6±0.4mm。视神经最大横径 5.6± 0.8mm。眼眶外侧壁与矢状面夹角 47.5±4.8°。结论: CT扫描对眼外肌的测量准确、全面且直观。横轴 CT对眼外直肌横径的测量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正常值 CT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性巨大颅骨浆细胞瘤1例 被引量:7
5
作者 于进超 夏爽 祁吉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血管内皮肉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滨 沈文 +1 位作者 李彦敏 祁吉 《罕少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脾肿瘤 血管内皮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内面神经的磁共振研究
7
作者 刘筠 张晓宏 +1 位作者 李鹏 祁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715-716,共2页
关键词 颞骨内面神经 磁共振 颞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软骨MRI梯度回波序列的参数优化
8
作者 雷新玮 尹建忠 +1 位作者 倪红艳 祁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优化出不同的梯度回波序列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选择尸体膝关节 2只 ,检查设备为Marconieclipse 1.5TMR扫描仪。采用三维傅立叶稳态采集技术 (3DFAST) ;三维傅立叶稳态采集技术与脂肪抑制技... 目的 :观察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优化出不同的梯度回波序列的最佳扫描参数。方法 :选择尸体膝关节 2只 ,检查设备为Marconieclipse 1.5TMR扫描仪。采用三维傅立叶稳态采集技术 (3DFAST) ;三维傅立叶稳态采集技术与脂肪抑制技术联合应用 (FS +3DFAST) ;三维射频毁损傅立叶稳态采集技术 (3DRF spoiledFAST ,3DRF spoiledFAST) ;三维射频毁损傅立叶稳态采集技术与脂肪抑制序列联合应用 (FS +3DRF spoiledFAST)等 4个序列进行扫描 ,每一序列采用不同的TE时间 (5ms、10ms、15ms、2 0ms)结合不同翻转角 (FLIP) (2 0°、4 0°、6 0°)进行扫描 (由于设备条件限制 ,3DFAST未进行TE =5ms的扫描 )。每一序列分别得到 9组或 12组不同成像参数的图像。分别计算不同序列、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软骨与骨髓、软骨与液体的对比噪声比。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当TE =10ms,FLIP =6 0°时 ,FS +3DFAST序列及当TE =5ms ,FLIP =4 0°时 ,FS +3DRF spoiledFAST序列所得到软骨与骨髓及软骨与液体的对比噪声比均最佳。结论 :①FS +3DRF spoiledFAST序列的最佳扫描参数为TE =5ms ,FLIP =4 0°;②FS +3DFAST序列的最佳扫描参数为TE =10ms,FLIP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梯度回波序列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乳突炎HRCT表现及其与IL-1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李惊喜 王志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8期676-680,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特征及IL 1在慢性中耳乳突炎中引起骨破坏的作用 ,旨在提高对各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 ,行HRCT扫描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 1在 ...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特征及IL 1在慢性中耳乳突炎中引起骨破坏的作用 ,旨在提高对各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 ,行HRCT扫描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 1在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组织中及患者血清中含量 ,并与 6例正常皮肤组织及 30例正常血清中含量比较。结果 :①高分辨率CT显示胆脂瘤病变大多呈团块状病变 ,常伴有明显的听骨破坏和盾板骨质破坏 ;单纯型、肉芽肿型多数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病变 ,听骨破坏相对轻 ,少有盾板骨质破坏。②IL 1在中耳乳突炎中表达率为 10 0 % ,与正常皮肤组织、肉芽肿组织相比 ,胆脂瘤组织中IL 1过度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胆脂瘤组织中IL 1与胆脂瘤的骨质破坏程度高度相关 (r =0 .917,P <0 .0 1)。结论 :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的形态及骨质破坏而非病变的密度改变 ,大多数中耳乳突炎患者可籍HRCT扫描准确诊断 ;组织中IL 1与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CT上骨质破坏程度高度相关 ,IL 1在胆脂瘤中的过度表达是中耳乳突炎导致骨破坏最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乳突炎 肉芽肿 胆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细胞因子白介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新娟 沈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1例
11
作者 张龙江 祁吉 沈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与韧带急性损伤的MRI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范广军 夏爽 尹建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MRI检查中急性膝关节骨损伤与韧带损伤之间的合并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急性膝部骨损伤病人,行MRI重点观察STIR序列的损伤情况。骨损伤分为显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与隐性骨损伤(X线检查未见异常),韧带损伤包括撕裂与... 目的:探讨MRI检查中急性膝关节骨损伤与韧带损伤之间的合并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例急性膝部骨损伤病人,行MRI重点观察STIR序列的损伤情况。骨损伤分为显性骨折(X线检查可见)与隐性骨损伤(X线检查未见异常),韧带损伤包括撕裂与完全断裂。结果:38例共45处骨损伤,包括显性骨折28处(73%)、隐性骨损伤(骨挫伤)17处(44%)。84%病例的骨损伤累及胫骨。86%的病例合并多韧带损伤,最常累及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又韧带,74%的损伤韧带非邻近骨损伤部位。结论:急性膝部骨损伤最常累及腔骨,常合并多韧带损伤,但韧带损伤多不靠近骨损伤部位。MRI脂肪抑制序列能直观地显示韧带的撕裂与完全断裂,且能发现相当多的隐性骨损伤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韧带 外伤 骨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