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视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筱荣 刘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前,国内外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显示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独立于眼压之外的危险因素。虽然开角型青光眼是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但是近些年却不断有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报道。本文对... 目前,国内外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显示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是青光眼独立于眼压之外的危险因素。虽然开角型青光眼是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但是近些年却不断有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报道。本文对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类型以及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进行讨论分析,目的是提醒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重视高度近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以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青光眼 类型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功能亢进对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宁玉贤 赵少贞 +3 位作者 钱学翰 华宁 魏楠 祁晓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对其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病例回顾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5年于我院斜视与儿童眼病中心行斜视治疗的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外斜... 目的探究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对其主导眼选择及屈光发育的影响。方法病例回顾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5年于我院斜视与儿童眼病中心行斜视治疗的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以及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非参数检验分别比较各组中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下斜肌功能亢进眼(或双眼亢进中较重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结果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与外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5和52,均较对侧眼的94和81轻(均为P<0.05);内斜视伴发单眼或双眼的原发下斜肌功能亢进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总和分别为15和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下斜肌功能亢进眼与对侧眼等效球镜度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较重眼多不被选择用于主导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对于屈光发育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主导眼 斜视 屈光不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筱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1-903,909,共4页
视网膜独特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的合适靶点。目前有多种干细胞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研究,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能。然而,在真正用于临床之前,在干细胞类型选择、移植策略、干细胞作用机制、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实现高... 视网膜独特的解剖和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的合适靶点。目前有多种干细胞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研究,展现了强大的应用潜能。然而,在真正用于临床之前,在干细胞类型选择、移植策略、干细胞作用机制、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确定移植前干细胞的最佳个体发育阶段,和有效实现干细胞在眼部组织中的结构和功能整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干细胞治疗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视网膜疾病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涡状区和中央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检测一致性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于花 苗英彬 赵少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中央区和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果的一致性,从而筛选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查部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募集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经过筛查排除...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中央区和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果的一致性,从而筛选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查部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募集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经过筛查排除影响神经功能的全身和局部病变后纳入本研究。入组受试者均选择右眼为受检眼,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3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首先于受试当天由操作者A和操作者B各完成1次检查,1周后再由操作者A重复检查1次。所得图像用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拼接后,再用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神经纤维长度(nerve fiber length,NFL)(mm·mm^-2)。然后分别根据涡状区和中央区NFL值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并计算重复性系数(coefficient of repeatability,CoR)和95%一致性区间(limit of agreement,LOA),用于评估两个部位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于角膜中央偏鼻下方查见涡状结构,重复检查获得的涡状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稳定,中央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变异较大。涡状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6.6%,观察者间CoR值为6.1%,一致性很高;而中央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44.1%,观察者间CoR值为31.8%,一致性较差。Bland-Altman散点图涡状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均聚集于“0”刻度线附近,且95%LOA较窄,均在平均NFL的1个标准差的区间内,一致性良好;中央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分布较分散,95%LOA较宽,约为两次检查平均NFL标准差的2~3倍,一致性较差。结论涡状结构在健康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普遍存在,其形态特殊,位置固定,在图像采集时能够作为明确的角膜标记物;涡状区图像重复测量一致性良好,可以应用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状结构 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重复测量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 被引量:7
5
作者 宁玉贤 赵少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次确诊为干眼的儿童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后进... 目的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次确诊为干眼的儿童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后进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评估、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结果本组中159眼的BUT <5 s,30眼的SIt <5 mm。OSDI[13. 63(9. 09~15. 91)分]与SⅠT[(14. 6±8. 7) mm]无相关性(r=-0. 119,P=0. 259);与BUT[3. 00(2. 00~5. 00) s]无相关性(r=0. 099,P=0. 354)。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av)与OSDI均呈正相关性,NIBUT与NIBUTav呈高度正相关性(均为P <0. 05)。NIBUT、NIBUTav与BUT均无相关性(r=0. 112,P=0. 059; r=0. 159,P=0. 455)。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LLT最大值与NIBUTav呈正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NIBUTav呈负相关性(均为P <0. 05);其余指标与OSDI和NITBUTav无相关性。LLT、LLT最大值、LLT最小值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相关性(r=-0. 083、-0. 028、-0. 024,P=0. 494、0. 842、0. 869)。结论儿童干眼大多数属于短BUT型干眼,其BUT缩短,睑板腺缺失明显,LLT变薄。NIBUT与NIBUTav较BUT更客观准确,LLT较睑板腺缺失评分更有价值。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客观准确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干眼 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 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视网膜蛋白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爽 邵先锋 +5 位作者 张智慧 陈努 吴凌子 崔雪雪 李筱荣 张晓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9-955,共7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情况并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取12只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人光感受器...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情况并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取12只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人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建立EAU模型,通过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采用OCT仪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视网膜改变。在免疫后第18天收集2个组小鼠视网膜,进行视网膜蛋白提取、蛋白酶切、质谱检测、数据解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EAU小鼠模型,免疫后第10天模型鼠视网膜出现局灶性损伤,免疫后第18天视网膜炎症反应达峰值,视网膜出现水肿、脱离,玻璃体液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渗透。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共鉴定到蛋白质4458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变化倍数>1.5,P<0.05)有522个。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上调的蛋白有147个,包括Stat1、Stat3等;下调的蛋白有375个,包括Gucy2f、Rho等。经基因本体(GO)分析和Reactome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血小板活化、整合素信号、T细胞活化、光传导级联、Toll样受体等密切相关。结论EAV与Stat1、Stat3等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血小板活化、整合素信号等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免疫 视网膜 自身免疫性疾病 蛋白组学 C57BL近交系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机制影响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李冠瑜 孙丰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0,共4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眼内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长期存活率低,易于肝转移。MicroRNA(mi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微小RNA,参与调节信使RNA的转录后翻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链(长度大于200 nt)核糖核酸,不具...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一种眼内原发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长期存活率低,易于肝转移。MicroRNA(miRNA)是一种单链非编码微小RNA,参与调节信使RNA的转录后翻译。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链(长度大于200 nt)核糖核酸,不具有蛋白质编码的功能。有研究表明,miRNAs和lncRNAs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到调控作用。本文总结了近五年关于miRNAs和lncRNAs对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机制影响研究新进展,以期发现更多的可用于该病诊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基因修饰的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及其对自体外周血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
8
作者 赵璐 粘红 +4 位作者 韦燕凯 金成成 李娜 陈思思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tin 10,IL-10)基因修饰的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自体外周血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构建IL-10基因修饰的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interleukin-10 gene-mod...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tin 10,IL-10)基因修饰的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对自体外周血Th17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构建IL-10基因修饰的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interleukin-10 gene-modified 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IL-10-ADSCs)及荧光蛋白标记的兔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GFP-ADSCs),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L-1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兔泪腺上皮细胞及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建立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共培养体系,分组按PBMCsADSCs为51的比例加入等量ADSCs、IL-10-ADSCs及GFP-ADSCs,同时以等比例的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α作为对照组,Q-PCR检测各组Th17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IL-10-ADSCs和GFP-AD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表达率达80%以上。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L-10-ADSCs组IL-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GFP-AD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ADSCs组、IL-10-ADSCs组及GFP-ADSCs组均可降低兔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及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C mRNA表达水平(均为P<0.05),且IL-10-ADSCs组降低效果显著高于ADSCs组及GFP-AD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L-10-ADSCs可抑制Th17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基因 慢病毒 过表达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