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眼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栋 王雁 赵新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低、高阶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及影响客观焦深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散光患者76例152眼,其中男41例,女35例。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手动选择3、4、5和6 ... 目的探讨低、高阶像差与人眼客观焦深的关联性及影响客观焦深的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2—4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的近视及散光患者76例152眼,其中男41例,女35例。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手动选择3、4、5和6 mm 4个扫描直径,对患者的全眼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进行测量,同时直接测得患者在该瞳孔直径下的客观焦深。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评估不同瞳孔直径下客观焦深与低、高阶像差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程度近视和散光人群及不同瞳孔直径、眼别、性别间的客观焦深进行比较。结果客观焦深与总低阶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80、0.317、0.385、0.519,均P<0.01)。客观焦深与离焦(近视度)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77、0.323、0.403、0.512,均P<0.01),与像散(散光度)仅在瞳孔直径为6 mm时呈正相关(r_(s)=0.255,P<0.05)。3、4、5、6 mm瞳孔直径下不同近视程度组客观焦深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440、7.370、9.990、16.930,均P<0.05),其中不同瞳孔直径下高度近视组客观焦深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组,6 mm瞳孔直径下高度近视组客观焦深高于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客观焦深与总高阶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911、0.807、0.733、0.677,均P<0.001)。在各项高阶像差中,客观焦深与总彗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727、0.557、0.620、0.487,均P<0.001);与垂直彗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439、0.405、0.553、0.400,均P<0.001);与水平彗差在瞳孔直径为5 mm和6 mm时均呈正相关(r_(s)=0.308、0.308,均P<0.01);与三叶草像差在3、4、5、6 mm瞳孔直径下均呈正相关(r_(s)=0.344、0.443、0.316、0.330,均P<0.01);与球差在瞳孔直径为4、5和6 mm时均呈正相关(r_(s)=0.321、0.310、0.428,均P<0.01)。3 mm与4 mm、5 mm与6 mm瞳孔直径下客观焦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4)。不同散光程度之间及不同性别、不同眼别之间客观焦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眼客观焦深大小主要与高阶像差中垂直彗差和三叶草像差以及低阶像差中离焦量具有较强关联性,水平彗差和球差仅在瞳孔直径较大时与客观焦深相关性较强;此外,瞳孔直径较小(3 mm)或较大时(6 mm)明显影响客观焦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像差 视觉质量 客观焦深 低阶像差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董宁 汤欣 +1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42例BRVO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42名年龄、性别与观察对象相匹配的、无其他影响Hcy病史的非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RVO发生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抽取BRVO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对照组抽取单次空腹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Hcy,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维生素B12、叶酸水平,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BRVO患者阻塞发生后3 d Hcy水平(11.01±4.09)μmol·L-1与对照组(10.04±3.67)μmol·L-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BRVO患者的Hcy水平在发生阻塞后逐渐升高,BRVO发生后1个月Hcy达到高峰(13.27±5.81)μmol·L-1,6个月时下降到正常水平(11.17±4.36)μmol·L-1。同时,BRVO患者Hcy水平在BRVO发生后3 d(r=0.343)、1个月(r=0.381)、3个月(r=0.432)、6个月(r=0.360)都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均为P<0.05)。然而,BRVO患者Hcy水平的变化与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以及C677T MTHFR基因多态性无关(均为P>0.05)。结论患者发生BRVO后Hcy水平一过性升高,本研究结果不支持Hcy是BRVO的独立危险因素的推测,然而Hc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疾病本身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恢复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