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16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晶 张亮 +1 位作者 张乃鑫 赵天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4-466,470,共4页
目的分析男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的某些病理学特点,为推测男性锁骨上淋巴结来源未明转移瘤(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对近20年(1980-1999年)收验的164例男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年龄、转移瘤的组织学类型和... 目的分析男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的某些病理学特点,为推测男性锁骨上淋巴结来源未明转移瘤(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对近20年(1980-1999年)收验的164例男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年龄、转移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原发部位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MKO)的131例患者年龄、受累及淋巴结侧位、转移瘤基本组织学类型等与原发瘤部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33/164(20.12%)例未知原发部位。②MKO组与MUO组患者的年龄参数总体上相同或趋同。③MKO组和MUO组转移瘤皆半数以上为腺癌,居首位,腺癌与鳞癌之比分别为1∶0.47和1∶0.52。④原发瘤部位共计14处,皆来自远隔部位,分布于胸腔、腹腔和盆腔(计占96.1%)。⑤肺居原发瘤部位之首,且右侧者(77.09%)显著多于左侧(47.06%)(P〈0.01);其次为胃,左侧者(28.74%)显著多于右侧(11.63%)(P〈0.05),而后依序为食管、肝、鼻咽、胰腺、消化道(具体部位未明)、喉、眼睑、胆管、大肠、膀胱、前列腺和睾丸。结论对MUO和MKO组男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的比较分析,显示了两组一些基本参数具有较好的(如年龄、组织学类型)或一定的(如侧位比率)可比性,提示有关男性锁骨上淋巴结MKO组原发瘤部位的资料对于推测该处淋巴结MUO组患者的转移瘤原发部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上淋巴结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活检的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杨晶 赵天如 +1 位作者 张乃鑫 张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 分析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点 ,为判断腋淋巴结来源未明转移瘤 (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 对近 2 0年收验的 78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一般性分析 ,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 目的 分析腋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学特点 ,为判断腋淋巴结来源未明转移瘤 (MUO)的可能原发部位提供参考性诊断思路。方法 对近 2 0年收验的 78例腋淋巴结转移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瘤原发部位进行一般性分析 ,并对其中已知原发瘤部位 (MKO)的 6 2例 (男 16例、女 46例 )患者年龄、受累及淋巴结侧位、转移瘤基本组织学类型等与原发瘤部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约 1/ 5 (2 0 5 %)病例未知原发部位 ,男性病例的MUO率 (30 4 3%)显著高于女性 (14 18%) (P <0 0 5 )。(2 )女性患者的年龄总体上显著低于男性 ,并且年龄分布范围较广泛。 (3)男性和女性的转移瘤都主要为腺癌 (分别为47 83%和 83 6 4%) ,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P <0 0 1) ;男、女各自的腺癌与鳞癌之比分别为 1∶0 36和 1∶0 0 7。 (3)女性原发瘤部位的数目 (6处 )多于男性 (3处 )。 (5 )女性的 6处中 ,来自乳腺和肺者分别居于左侧或右侧的首位和次位 ,其他为食管、子宫内膜、子宫颈和腕部皮肤。 (6 )男性的 3处中 ,来自肺者皆居于左、右侧之首 ,其他为胃和食管。结论 女性腋淋巴结转移瘤主要来自局部引流区域 ,以乳腺为主 ,占 82 6 6 %;男性转移瘤皆来自胸腔和腹腔等远处引流区域。提示腋淋巴结转移瘤 ,在男性主要考虑来自胸腔和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淋巴结 转移瘤 淋马活检 病理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1例甲状腺结节US-FNAB病例临床特点与病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车娜 孙保存 +2 位作者 刘增辉 赵秀兰 倪春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细胞病理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行US-FNAB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细胞病理诊断结果,对细胞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 241例病例中,甲状腺结节男女比1:3.83(257/984),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从20岁开始逐年增加,6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下降。肿瘤最大径≤1.0 cm的结节640例(51.57%),TI-RADS 4级的结节1 072例(86.38%)。细胞学诊断结果中无法诊断的病例273例(22.00%),良性121例(9.75%),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380例(30.62%),可疑恶性399例(32.15%),恶性68例(5.48%)。其中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的302例患者中,US-FNAB细胞病理有明确诊断203例,无法诊断21例,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78例。203例明确诊断的病例中,US-FNAB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201/201),特异度为50.00%(1/2),阳性预测值99.50%(201/202),阴性预测值100.00%(1/1),诊断的准确率99.51%(202/203),误诊率0.49%(1/203)。在细胞学诊断为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的78例中,恶性率70.51%。意义不明确细胞非典型病变是否为恶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部位均无关(均P>0.05),与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有关(P<0.05)。结论:US-FNAB对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可以考虑部分代替术中冰冻,减少术中等候时间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 甲状腺结节 TI-RADS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4例次移植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淑英 王政禄 +2 位作者 李卉 徐东明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 通过对 35 4例 (4 94例次 )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观察移植肝的组织学变化 ,探讨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方法 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经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快速石蜡连续切片 ,常规HE染色。部分病例做VG、Masson、... 目的 通过对 35 4例 (4 94例次 )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观察移植肝的组织学变化 ,探讨其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原因。方法 移植肝穿刺活检组织经 10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快速石蜡连续切片 ,常规HE染色。部分病例做VG、Masson、PAS、网状纤维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抗体为HBsAg、HBcAg、HCVAg、CMV、CD8、CD4、CK19。对排斥反应病例 ,依照国际统一的BANFF标准进行急性排斥反应分级 ,应用排斥活动指数 (RAI)进行排斥反应程度评分。结果 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最常见 ,180例 (5 0 85 % ) ,慢性排斥反应 11例 (3 11% ) ,再灌注缺血损伤 2 0例 (5 6 5 % ) ,胆汁淤滞及急慢性小胆管炎 6 4例 (18 0 8% ) ,药物性肝损害 18例 (5 0 8% ) ,移植肝无功 1例 (0 2 8% ) ,CMV感染 2 4例 (6 78% ) ,乙肝病毒再感染及乙肝复发 2 7例 (7 6 3% ) ,丙型肝炎复发 2例 (0 5 6 %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复发 1例 (0 2 8% ) ,难以诊断 6例 (1 6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检组织 病理诊断 网状纤维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全自动HE染色机在常规病理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梁晓辉 赵秀兰 +1 位作者 刘增辉 孙保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9-1281,共3页
随着分子病理时代、精准医疗时代的接踵而来,HE染色技术也进入了全自动机器染色的新时代。HE全自动染色技术大大提高了染色质量,保证了HE染色的均一性、稳定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误诊率,节省了人力[1]。
关键词 病理技术 HE染色 全自动染色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仇晓菲 薛凤霞 +1 位作者 林建韶 谭郁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 :分析子宫M櫣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椒?:观察 13例子宫腺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并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病人年龄 2 6~ 6 7岁 ,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和子宫增大。肿瘤位于宫体内膜... 目的 :分析子宫M櫣llerian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椒?:观察 13例子宫腺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并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病人年龄 2 6~ 6 7岁 ,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和子宫增大。肿瘤位于宫体内膜、宫颈内膜和子宫肌壁。镜下腺上皮呈M櫣llerian上皮系列?渲氏赴煨头旨段瘛蚣?,核分裂 4~ 32个 / 10HPF ,具有腺周套袖和息肉样突入腺腔的结构。 4例伴肉瘤过度生长。间质伴横纹肌样 (rhabdoid)分化 2例、伴性索样分化 1例、伴横纹肌肉瘤3例、伴灶性软骨成分 1例。结论 :该肿瘤具有一系列临床病理特征 ,少数可伴肉瘤过度生长 ,间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腺肉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与非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于士柱 杨露春 +2 位作者 张景全 管欣琴 安同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HB)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病理表现与非家族性HB有无差异。方法对57例HB进行家系调查,长期随访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本组11例(19.3%)为家族性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非家族性H... 目的探讨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HB)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病理表现与非家族性HB有无差异。方法对57例HB进行家系调查,长期随访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本组11例(19.3%)为家族性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非家族性HB比较,家族性HB术前病程短,肿瘤体积小,常呈多灶性,复发与再复发率高(P<0.05~0.01)。性别比例、发病年龄、复发与再复发间隔时间及大体与组织学表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族性与非家族性HB的主要差异为:术前病程、肿瘤体积、病灶多少及复发与再复发率的不同,对家族性病例术中必须注意全部切除所有病灶,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系统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肿瘤 家族性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在胃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熳 谷彦军 +3 位作者 张志广 张丹芳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并进一步阐述VM存在的临床病理意义,通过金属基质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和组织蛋白酶D(Cath... 目的:探讨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并进一步阐述VM存在的临床病理意义,通过金属基质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的免疫组化染色,初步探讨VM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173例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病例,通过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enodic acid—Schiff,PAS)与CD31双重染色和CK8&18免疫组化染色,将胃腺癌分成VM(+)组和VM(-)组,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和血管拟态密度(vasculogenic mimicry density,VMD),并进行MMP-2、MMP-9和CathepsinD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73例胃腺癌患者中VM阳性者40例(23.12%),低分化腺癌组VM阳性率(26.4%)明显高于中分化腺癌组(4%)(X^2=6.011,P=0.014);且VM(+)组更易发生血道转移和远期复发(X^2=6.389,P=-0.020;X^2=4.748,P=0.029);血道转移组VMD计数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t=3.140,P=0.003)。MVD在VM(+)组和VM(-)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96,P=0.48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VM(+)组的生存率低于VM(-)组(P=0.022),Cox回归模型显示TNM分期和VM是影响胃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VM(+)组MMP-2、MMP-9和Cathepsin D的表达均高于VM(-)组(P均〈0.05)。结论:胃腺癌中存在VM,且与分化程度有关,VM是胃腺癌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MMP-2、MMP-9和Cathepsin D可能参与了GAC中VM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腺癌 血管生成拟态 CD31/PAS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蔡文娟 张淑英 +1 位作者 印志琪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肿瘤 组织细胞增多症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Kikuchi病与结核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晶 朱均 +2 位作者 张乃鑫 马鸿达 赵天如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Kikuchi病(KD)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复习31例原病理诊断KD的HE切片,并对其中的20例进行结核病相关的病原学检测。结果31例原病理诊断为KD的病例中,13例(41.94%)改诊为结核病,12例仍诊断为KD。结论淋巴结碎屑性坏... 目的探讨Kikuchi病(KD)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意义。方法复习31例原病理诊断KD的HE切片,并对其中的20例进行结核病相关的病原学检测。结果31例原病理诊断为KD的病例中,13例(41.94%)改诊为结核病,12例仍诊断为KD。结论淋巴结碎屑性坏死并非KD特有病变,诊断KD需先除外有明显碎屑性坏死的淋巴结结核病,后者主要表现:①碎屑性坏死虽明显,但趋于干酪样坏死;②坏死区内或同时在淋巴窦(主要边缘窦)内,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增生,并演变为上皮样细胞和趋于肉芽肿形成;③坏死灶内、外可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④抗酸杆菌/结核杆菌病原学检测阳性;⑤缺乏KD的典型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KUCHI病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病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技术人员在检材处理过程中的责任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天如 刘增辉 +1 位作者 惠京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病理技术人员 检材 处理过程 病理学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不典型微腺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仇晓菲 王彦洁 +2 位作者 赵凤云 马鸿达 林建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不典型微腺性增生 (MG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 3例宫颈不典型MGH的临床病理特点 ,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病人年龄 2 2~ 35岁 ,3例中 1例为足月孕 ,1例已婚孕并有口服避孕药史。病人无... 目的 :探讨宫颈不典型微腺性增生 (MG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 3例宫颈不典型MGH的临床病理特点 ,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病人年龄 2 2~ 35岁 ,3例中 1例为足月孕 ,1例已婚孕并有口服避孕药史。病人无明显症状而于查体时发现宫颈息肉样物 ,最大径不超过 2cm。组织学特点为上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状和网状结构 ,细胞胞质嗜酸性、透明状或粘液样 ,少数呈印戒样 ,中度核异型 ,核分裂象 0~ 1个 / 10HPF。可找到灶性典型的MGH。免疫组化染色CEA阴性。 2例分别于 1年和 2年后情况良好。结论 :宫颈不典型MGH是储备细胞增生向腺体分化不充分的形态表现 ,有必要熟悉此特殊类型及其相关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不典型微腺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M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晓超 宋文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WHO1994有关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的形态学特点以及分类的优点。方法观察474例刮宫标本HE切片中的EH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 目的探讨WHO1994有关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的形态学特点以及分类的优点。方法观察474例刮宫标本HE切片中的EH性病变(包括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及两者伴有的不典型增生),根据新标准找出EIN,总结分析EH分类与EIN分类的关系,同时对部分EIN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379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中EIN 11例(2.9%),16例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单纯性增生中EIN 1例(6.25%)4,8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中EIN 6例(12.5%)3,1例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复杂性增生中EIN 28例(90.3%)。共随访到EIN患者13例,因恶变摘除子宫者3例(23.07%)。结论 EIN为单克隆增生(肿瘤增生)性病变,恶变潜能较高,完全不同于良性的EH,具有其特殊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EIN的分类方法在诊断标准上和对恶变潜能的预判方面优于WHO 1994年分类,明确EIN的病理学诊断特点对今后的诊断及治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漏诊肛门、直肠梅毒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涛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其具有诊断提示性意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与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全部病例初诊... 目的分析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探讨其具有诊断提示性意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表现,与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全部病例初诊时临床、病理均误诊。组织学表现为皮肤、黏膜糜烂或溃疡,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上皮内微脓肿及隐窝微脓肿。溃疡周围或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或直肠黏膜固有腺体减少,溃疡底部及周围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7例出现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并初期纤维化,淋巴滤泡旺炽性反应性增生,小血管增生并大量浆细胞围管性浸润5,例出现明显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其中6例散在朗罕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肉芽肿,5例呈现浆细胞围神经浸润。实验室检查均呈现TP-Ab阳性,RPR效价均>1∶32,提示为梅毒感染活动期,最终诊断Ⅰ期梅毒硬下疳10例,Ⅱ期梅毒扁平湿疣2例。结论肛门、直肠梅毒临床极易误诊,病理学表现具有诊断提示性意义,临床及病理医师提高对梅毒病变的认识,将其列入常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同时借助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可减少或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肛门直肠疾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晓丽 谭郁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关键词 生物芯片 病理诊断 基因芯片 蛋白质芯片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摘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75
16
作者 季晖 刘康 +2 位作者 龚晓健 李绍平 章明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8,共5页
用摘除卵巢法结合低钙饲料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淫羊藿总黄酮在 75~ 30 0mg kg剂量范围内连续给药 3个月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能明显提高大鼠股骨表观面密度 (W LD)和骨密度(BMD)而不升高子宫系数及血清雌二醇 (s-E2 )水平 ,并有提高... 用摘除卵巢法结合低钙饲料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淫羊藿总黄酮在 75~ 30 0mg kg剂量范围内连续给药 3个月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能明显提高大鼠股骨表观面密度 (W LD)和骨密度(BMD)而不升高子宫系数及血清雌二醇 (s-E2 )水平 ,并有提高骨Ca、骨P的趋势。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 (s -ALP)降低 ,股骨骨密度升高。骨形态计量学结果表明 ,高剂量组大鼠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率 (TRS % )和形成表面百分率 (TFS % )等参数明显降低 ,骨小梁体积百分率 (TBV % )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淫羊藿总黄酮 去卵巢 骨密度 骨形态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胡博杰 曾勍 +2 位作者 刘新玲 李筱荣 宋文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背景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纤维血管膜的收缩、牵拉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因此研究视网膜增生膜形成的病理机制、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的形成及其进展是治疗PDR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背景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纤维血管膜的收缩、牵拉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因此研究视网膜增生膜形成的病理机制、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的形成及其进展是治疗PDR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PDR增生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08年1—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PDR患者24例26眼,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和avastin注射+玻璃体切割术组,每组12例13眼,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均匹配。Avastin注射+玻璃体切割术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 1.25mg(0.05m1),10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患者仅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收集术眼视网膜增生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生膜中VEGF、CTGF和PEDF的表达。结果2个组患眼视网膜增生膜中VEGF、CTGF和PEDF的表达均位于细胞质。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比较,avastin注射+玻璃体切割术组患者视网膜增生膜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30.77%VS.100.00%),CTGF阳性表达率上升(92.31%VS.6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000,P〈0.01;U=7.500,P=0.048),而avastin注射+玻璃体切割术组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间PED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2.31%,U=65.500,P=0.299)。结论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视网膜增生膜中VEGF的表达率明显降低,CTGF的表达率明显升高,而PEDF的表达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AST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增生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章明放 黄凤歧 +3 位作者 谭郁彬 赵晖 金孟珏 马淑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24,共3页
Objective\ \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osteocalcin (BGP) in ovariectomized rat and study its significance. Methods\ 20 female SD inbre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 ovariectomized (sham OVX) group and ovariectomized grou... Objective\ \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osteocalcin (BGP) in ovariectomized rat and study its significance. Methods\ 20 female SD inbre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 ovariectomized (sham OVX) group and ovariectomized group (OVX). 18 weeks postsurgery, serum and 24 hour urine were collected to measure BGP by radioimmunoassay. Serum Ca, P concentratio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urine Ca, P and hydroxyproline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 Compared with sham OVX rat, the BGP level of OVX rats (0 98±0 14μg/L)was markdly lower than that of sham OVX rat (1 50±0 32μg/L, P<0 01),and serum Ca, P were also reduced. Serum AKP, urine Ca, P and HO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onclusion\ Reduced BGP of OVX rat suggests that there is reduced bone formation and declined bone turnover during a slow phase of bone loss in ovariectomized 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骨钙素 去势大鼠 对照组 羟脯氨酸 放免法 骨转换 尿钙 双侧卵巢 骨丢失 雌性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NSCLC患者EGFR突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杰 刘畅 +3 位作者 钟殿胜 徐东波 宁超 马晴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2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有良好反应。与检测EGFR突变的分子水... 背景与目的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有良好反应。与检测EGFR突变的分子水平手段相比,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迅速,易开展。本研究旨在探索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突变的准确性。方法选取97例NSCLC患者的手术或组织活检标本行EGFR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染色阳性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继续接受液相芯片检测验证是否存在突变;新收集40例被证实为EGFR突变的手术标本接受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免疫组化法检出突变灵敏度。结果97例NSCLC标本,17例染色阳性,染色阳性标本好发于女性、腺癌、不吸烟患者中,其染色阳性标本中,76.9%实际存在突变。40例EGFR突变标本中,免疫组化法检出突变的灵敏度为40%。结论免疫组化法染色评分为强阳性的标本结果准确,但该方法灵敏度不甚理想,不同研究者所得结果差异较大,临床推广是否可行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免疫组化法 液相芯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钙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大鼠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晋平 章明放 +3 位作者 李忠武 石少辉 孙锐 赵风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补钙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大鼠模型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5只6月龄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5组:假切组(Sham)、去势组(OVX)、去势+L-苏糖酸钙高剂组、去势+L-苏糖酸钙中剂组、去势+L-苏糖酸钙低剂组。在去势手术后的第20d... 目的探讨补钙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大鼠模型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5只6月龄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5组:假切组(Sham)、去势组(OVX)、去势+L-苏糖酸钙高剂组、去势+L-苏糖酸钙中剂组、去势+L-苏糖酸钙低剂组。在去势手术后的第20d末(给药13d末)和第40d末(给药33d末)处死动物。取左前肢分别进行X光片拍摄、组织学切片的观察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试验测试。结果 X光片、组织学切片的观察都显示了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放射学和形态学改变;且给予L-苏糖酸钙不同剂量的钙剂后,骨折部位有不同程度愈合的放射学和形态学改变,尤以中剂量组最为显著。三点弯曲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给药13d和给药 33d后,假切组的最大桡度、最大弯曲力和斜率与去势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 0.05);L-苏糖酸钙高、中、低剂组也与去势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给药33d后,L-苏糖酸钙高(P<0.01)、中、低剂组和Sham组(P<0.05)的最大弯曲力与给药13d相比有显著差异; L-苏糖酸钙中剂组的斜率与给药13d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适量的钙剂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骨痂质量,增强骨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生物力学研究 Sprague-Dawley大鼠 并发 补钙 L-苏糖酸钙 组织学切片 形态学改变 生物力学试验 促进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特性 三点弯曲 正常对照组 大鼠模型 不同剂量 不同程度 骨折部位 试验结果 骨痂质量 X光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