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小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83-2283,共1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实验课 留学生 教学方法 学习积极性 对外开放 知识水平 动手能力 团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有序列寡核苷酸竞争结合NF-κB以减少TNF产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宁 叶静 +1 位作者 汤特 朱学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 :了解使用含核因子 -κB(NF -κB)结合位点序列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在胞浆内与NF -κB结合 ,以减少LPS刺激TNF产生的效果。方法 :直接将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寡核苷酸导入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以减少细胞分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效... 目的 :了解使用含核因子 -κB(NF -κB)结合位点序列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在胞浆内与NF -κB结合 ,以减少LPS刺激TNF产生的效果。方法 :直接将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寡核苷酸导入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以减少细胞分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效果作为判断指标 ,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 -α含量。结果 :加入具有NF -κB结合位点序列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 ,可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受LPS刺激后所产生的TNF -α。结论 :结果提示 ,具有NF -κB结合位点的共有序列寡核苷酸的使用 ,可在内毒素脂多糖 (LPS)致病过程的中心环节上阻止或减轻LPS诱导的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 核因子—κB NF—κB 寡核苷酸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配合物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流变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欣 康毅 +1 位作者 周宝宽 娄建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01-2104,共4页
目的 :探讨牛磺酸镁配合物保护血管内皮和改善血流变的作用。方法 :冰浴加肾上腺素复制整体血管内皮损伤模型 ,检测血液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和血流变学变化 ,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的作用。结果 :模型大鼠 ,CEC数量明显增加 ;全血比粘... 目的 :探讨牛磺酸镁配合物保护血管内皮和改善血流变的作用。方法 :冰浴加肾上腺素复制整体血管内皮损伤模型 ,检测血液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量和血流变学变化 ,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的作用。结果 :模型大鼠 ,CEC数量明显增加 ;全血比粘度增高 ,血液粘稠度增大 ,红细胞压积增大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聚集能力增高 ;同时 ,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减少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亦下降。牛磺酸镁配合物能减少模型大鼠的CEC数量 ;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粘度的低切和高切变率 ,减少红细胞压积 ,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增多、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上述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冰浴加肾上腺素法可作为整体条件下评价血管内皮损伤的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血流动力学 内皮缩血管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识别理论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凤先 戴承恺 +2 位作者 汤特 叶静 王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分子上的特定片段-TR1(aa37-45)、TR2(aa353-366)和TR3(aa648-655)与其相应的反义肽-RT1(aa45-37)、RT2(aa366-353)和RT3(aa655-648)之间的选择性识别。方法制备固相反义肽亲和层析柱-RT1-sepharose4B,RT...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分子上的特定片段-TR1(aa37-45)、TR2(aa353-366)和TR3(aa648-655)与其相应的反义肽-RT1(aa45-37)、RT2(aa366-353)和RT3(aa655-648)之间的选择性识别。方法制备固相反义肽亲和层析柱-RT1-sepharose4B,RT2-sepharose4B和RT3-sepharose4B,采用阶段洗脱法,观察相应天然肽-TR1、TR2和TR3在柱上的滞留行为。结果TR1、TR2和TR3与其相应的反义肽之间存在选择性识别,而反义肽RT1且能识别TSHR大分子;此外,牛促甲状腺激素(bTSH)蛋白还能被TR1识别。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分子识别理论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系统的存在,它可能用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分离、促甲状腺激素(TSH)与受体(TSHR)结合位点的测定,并用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实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分子识别理论 肽类 色谱法 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与恶性淋巴瘤细胞p53和bcl-2基因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霞 王立新 +3 位作者 孙慧 郝学谦 李莉 王志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9-239,259,共2页
目的 :探讨电化学疗法 (ECT)与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S -P法 ,分别检测肿瘤未治疗对照组和ECT组B细胞淋巴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p53、bcl- 2基因的表达。结果 :ECT组肿瘤细胞凋亡率 (5 .1 8)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 :探讨电化学疗法 (ECT)与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S -P法 ,分别检测肿瘤未治疗对照组和ECT组B细胞淋巴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和p53、bcl- 2基因的表达。结果 :ECT组肿瘤细胞凋亡率 (5 .1 8)显著高于对照组 (1 0 5) ,p53、bcl - 2在ECT组表达分别为 80 %、2 5 % ,对照组表达分别为1 5 %、90 %。ECT组中p53表达与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 ,而bcl- 2则与癌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 :ECT可诱导癌细胞凋亡 ,其发生可能与p53和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电化学疗法 细胞凋亡 P53基因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镁对抗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欣 汪涛 +2 位作者 周宝宽 康毅 娄建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2期79-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新型配合物牛磺酸镁 (TMC)的整体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对豚鼠颈静脉分别缓慢推注剂量为10 m g· kg- 1 、2 0 mg· kg- 1 和 4 0 mg· kg- 1 的 TMC,5 min后以 7.5 μg· 0 .2 5 ml· m in- 1 速度持... 目的 观察新型配合物牛磺酸镁 (TMC)的整体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对豚鼠颈静脉分别缓慢推注剂量为10 m g· kg- 1 、2 0 mg· kg- 1 和 4 0 mg· kg- 1 的 TMC,5 min后以 7.5 μg· 0 .2 5 ml· m in- 1 速度持续滴注 0 .0 0 3%哇巴因 ,观察不同剂量 TMC对哇巴因诱发的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死亡时间以及相应的哇巴因累积用量的影响 ,并与 3mg· kg- 1 利多卡因进行比较。结果  TMC 2 0 mg· kg- 1 可减慢正常豚鼠心率 ,其作用与 3m g·kg- 1 利多卡因相当。 2 0 m g· kg- 1 、4 0 mg· kg- 1 的 TMC和 3mg· kg- 1 利多卡因可推迟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延长哇巴因致死时间 ,哇巴因累积用量增加 ,以 2 0 mg· kg- 1 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TMC具有防治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镁 哇巴因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后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敏 苗维 +3 位作者 王敏 李敏芝 冯虹 姚小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 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早期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fa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生理盐水组15只和白蛋白组15只。采用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RT-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6、24、48h大鼠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24h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白蛋白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h明显降低(P<0.05),海马VEGF mRNA和flt-1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VEGF蛋白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下调脑缺血早期海马VEGF和flt-1mRNA表达,降低海马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类 脑缺血 再灌注 海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SHR188-403bp基因免疫BALB/c小鼠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紫琴 李兰英 朱云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构建pcDNA3.1/hTSHR(188~403bp)重组质粒,并将其基因免疫BALB/c小鼠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方法:RT-PCR扩增hTSHR膜外区188~403bp,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TSHR,用酶切、PCR及测序方法进行鉴定。于1、4、7、... 目的:构建pcDNA3.1/hTSHR(188~403bp)重组质粒,并将其基因免疫BALB/c小鼠建立Graves’病动物模型。方法:RT-PCR扩增hTSHR膜外区188~403bp,与pcDNA3.1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TSHR,用酶切、PCR及测序方法进行鉴定。于1、4、7、9、10周将重组体免疫实验组小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6、11周取血,检测血清TRAb、T4、TSAb、TBAb。取甲状腺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证明插入方向正确,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hTSHR的相应片段序列相同。免疫组T4、TRAb和TSAb水平均从第6周开始显著升高(P<0.05),TB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滤泡增生,胶质浓缩等Graves’病的病理表现,对照组形态正常。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hTSHR(188~403bp),成功建立了类Graves’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PCDNA3.1 TSH受体 Graves’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欣 赵秀兰 康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链脲菌素 (STZ)法复制SD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于模型成功后 30、4 5、6 0、75及 90d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中凋亡... 目的 研究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 链脲菌素 (STZ)法复制SD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于模型成功后 30、4 5、6 0、75及 90d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健康对照大鼠心肌仅有少量凋亡细胞 ,p5 3、Fas和Bcl 2的免疫反应阳性 ,Bax免疫反应阴性。糖尿病 30d后 ,心肌的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开始升高 ,糖尿病 90d仍持续较高水平。p5 3、Fas、Bcl -2和Bax分别于糖尿病 4 5d、4 5d、4 5d和 30d开始升高 ,并于糖尿病 6 0d、75d、75d和 6 0d达高峰。结论 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欣 康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普遍存在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仅改善贫血,同时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EPO的非促红细胞生成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这些作用可能是其能治疗卒中、心肌缺血/再...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普遍存在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仅改善贫血,同时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EPO的非促红细胞生成作用包括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这些作用可能是其能治疗卒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血管疾病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与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欣 康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5期380-381,共2页
全球大约有2 3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对β-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应性降低是心力衰竭的特征并由此导致心脏功能异常。通过转基因的办法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K1)进而改善衰竭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对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反应性,使得β... 全球大约有2 3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对β-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应性降低是心力衰竭的特征并由此导致心脏功能异常。通过转基因的办法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K1)进而改善衰竭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对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反应性,使得βARK1的抑制成为重要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手段。本文就βARK1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 心力衰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过量对FRTL细胞早期的影响
12
作者 李敏 李兰英 姚小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79-2079,共1页
关键词 培养液上清 超氧化物 大鼠甲状腺 过氧化损伤 免疫细胞化学法 乳酸脱氢酶 碘化丙啶 DNA Fischer lad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SHR胞膜外区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13
作者 赵紫琴 李兰英 +2 位作者 陆凤先 朱学良 朱云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5-787,790,共4页
目的:构建人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hTSHR)胞膜外区氨基端的两个片段hTSHRf(aa29-100)、hTSHRe(aa101-27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RT-PCR法从人甲状腺正常组织的cDNA中扩增... 目的:构建人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hTSHR)胞膜外区氨基端的两个片段hTSHRf(aa29-100)、hTSHRe(aa101-27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RT-PCR法从人甲状腺正常组织的cDNA中扩增hTSHRf和hTSHRe,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V5-His-TOPO中,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表达,RT-PCR扩增转染细胞的cDNA、Western blot分别鉴定hTSHR在CHO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分别扩增两个片段的阳性克隆株,所得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经Western blot鉴定,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1900、23600左右,与预期的大小相符。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能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在体内的基因表达,建立Graves'病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H受体 真核表达 Grave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β受体亚型与慢性心功能不全
14
作者 刘欣 康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6期454-456,共3页
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输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持续的β受体兴奋能够促进心脏的病理性改变,如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凋亡,这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成因之一。心脏同时存在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分别激活不同的信号... 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输出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持续的β受体兴奋能够促进心脏的病理性改变,如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凋亡,这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成因之一。心脏同时存在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分别激活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β2受体的持续激活能使心肌通过Gi-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防止心肌细胞的凋亡,而长期的β1受体激活能通过蛋白激酶A非依赖性的钙调素激酶Ⅱ途径,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这种受体亚型特异性的信号转导途径证实了应用兼有β2受体激动作用的β1受体阻断剂有助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受体 信号转导途径 慢性心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秋帆 徐淑梅 +3 位作者 王化泉 邢莉民 付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6-191,共6页
目的:研究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多态性的意义及其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43例初治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对其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 目的:研究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多态性的意义及其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提取43例初治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对其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人线粒体DNA文库记录的剑桥序列以及mtDB数据库的Polmorphic Sites子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库进行对比。结果:43例IRP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 D-LOOP区中共有110个变异位点,其中62个为多态位点(SNP),48个为突变位点,其中14个位点为数据库中未提及的新突变位点。在110个变异位点中共发现516个碱基改变,最主要的改变是410个碱基置换,常见的碱基置换为T/C(184/410)和A/G(113/410);110个变异位点中高频变异位点73和263,其变异率为43/43,位点311的变异率为32/43,位点310和16 224的变异率为27/43,16 519的变异率为25/43,位点489和16 362为24/43。对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tDNA D-LOOP区多态性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相关性统计发现,以年龄18岁为界的35例成年组中淋巴细胞mtDNA D-LOOP区多态性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5 IgM、GLYCoA^+细胞IgM、CD34^+细胞IgG、CD34^+细胞IgM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IR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tDNA D-LOOP区存在高频突变,且在成年组(年龄≥18岁)中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结合自身抗体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 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黄体生成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16
作者 佟志刚 赵武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35,共1页
促黄体生成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的制备佟志刚,赵武红(天津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天津300070)亲和层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在脑垂体激素的纯化中,由于垂体诸激素的分子量相接近,化学... 促黄体生成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柱的制备佟志刚,赵武红(天津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天津300070)亲和层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在脑垂体激素的纯化中,由于垂体诸激素的分子量相接近,化学结构相似,而导致纯化困难。本文中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生成素 促甲状腺激素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