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麻醉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海云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神经外科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成果呈指数增长,不仅涉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同时实现了纳米技术和神经计算机接口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1],由此带来神经外科学各个亚专业领域飞速的发展、专科疾病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 神经外科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成果呈指数增长,不仅涉及细胞和分子水平,同时实现了纳米技术和神经计算机接口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1],由此带来神经外科学各个亚专业领域飞速的发展、专科疾病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效果的长足进步。神经外科技术已由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发展到精准神经外科[2,3]。但纵观全世界,目前尚无神经外科麻醉专科医师培训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计算机接口技术 专科医师 专科培训 基础研究领域 专科疾病 住院医师 纳米技术 围手术期 亚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麻醉期伤害感受监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2
作者 张麟临 李依泽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手术过程会导致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20%~80%的患者主诉术后出现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1]。因此,准确评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疼痛感受给予适当的镇痛,对减轻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但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清醒状态下可以通过视觉模拟评... 手术过程会导致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20%~80%的患者主诉术后出现中度至重度急性疼痛[1]。因此,准确评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疼痛感受给予适当的镇痛,对减轻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但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清醒状态下可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让患者叙述疼痛分值,使麻醉科医师了解疼痛与镇痛之间是否达到理想状态,从而调整镇痛药用量[2]。全身麻醉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状态,包括催眠镇静、肌松、镇痛以及应急调控等要素,全身麻醉下如何评估疼痛一直是困扰麻醉科医师的难题。目前可以通过麻醉深度监测调控麻醉深度,通过肌松监测调控肌松药用量,但疼痛和应急反应监测一直未能通过有效的特异性监测获得客观指标指导麻醉镇痛管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视觉模拟评分 肌松药 麻醉镇痛 麻醉深度监测 肌松监测 主观体验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肇端 周汾 +1 位作者 余剑波 李文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围术期发生寒颤的主要原因有散热过度、交感兴奋、疼痛以及全身致热原的释放等。椎管内麻醉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影响体温调节系统,使局部热量从下肢(阻断水平以下)到外周组织重新分布,导致椎管内麻醉患者易产生低血压和寒颤。寒颤易带... 围术期发生寒颤的主要原因有散热过度、交感兴奋、疼痛以及全身致热原的释放等。椎管内麻醉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影响体温调节系统,使局部热量从下肢(阻断水平以下)到外周组织重新分布,导致椎管内麻醉患者易产生低血压和寒颤。寒颤易带来种种不良反应,如增加耗氧,乳酸酸中毒,产生过多的CO2,代谢率增加300%等。多种方法可减少术后寒战的发生。右美托咪定是其中之一,但目前关于其对椎管内麻醉后寒颤中的应用报道较为少见。因此,本文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后寒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麻醉后 寒颤 临床观察 预防 乳酸酸中毒 交感兴奋 调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5
4
作者 杨宁 左明章 +4 位作者 王国林 邓小明 类维富 郭曲练 刘功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在此基础上P组用丙泊酚2.0mg/kg,E组用依托咪酯乳剂0.3~0.4mg/kg完成诱导。记录患者在基础状态(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2、3、4、5min(T4)、10min(T5)、15min(T6)的SBP、DBP、MAP、Sp02和HR。术后回访观察肌颤、注射痛、恶心、呕吐和浅表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时SBP、DBP、MAP有明显的波动(P〈0.05或P〈0.01),但E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可安全地用于健康成人的麻醉诱导;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眯酯 乳剂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麻醉中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神经降压素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刚 孙艳林 申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 :了解异丙酚全身麻醉病人对CGRP及NT的影响。方法 :在 19例病人中采用放免分析的方法测定CGRP及NT水平。结果 :术中和术毕病人血浆CGRP及NT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异丙酚麻醉可增加血浆CGRP及NT水平。推测异丙酚扩张血管。
关键词 异丙酚 全身麻醉 神经降压素 CG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与雷米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诱导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茗姝 王国林 +1 位作者 于泳浩 高宝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9-572,共4页
目的用等辐射分析法研究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雷米芬太尼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复合组(ER组)。各组再分成5个亚组(E1~E5、R1~R5、ER1~ER5组)。麻醉诱导前给药... 目的用等辐射分析法研究全身麻醉诱导时依托咪酯、雷米芬太尼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复合组(ER组)。各组再分成5个亚组(E1~E5、R1~R5、ER1~ER5组)。麻醉诱导前给药,E1~E5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0.040、0.060、0.085、0.115、0.155 mg/kg,R1~R5组分别给予雷米芬太尼5.400、7.105、8.850、11.200、15.540μg/kg,ER1~ER5组分别给予依托咪酯及雷米芬太尼0.021 mg/kg+2.600μg/kg、0.030 mg/kg+3.500μg/kg、0.045 mg/kg+4.200μg/kg、0.060 mg/kg+5.500μg/kg、0.080 mg/kg+7.600μg/kg。监测给药前(T1)及给药后1min(T2)、2min(T3)、3min(T4)、5 min(T5)的SBP、DBP、HR、SpO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口令法判断患者是否进入催眠状态。点斜法计算各自药物催眠末点的半数有效量(ED50)及复合后两种药物的ED50,以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在催眠末点的相互作用。结果在催眠末点,依托咪酯ED50为0.084 mg/kg(95%可信限0.070~0.103μg/kg);雷米芬太尼ED50为8.100μg/kg(95%可信限7.901~8.435μg/kg);ER组依托咪酯和雷米芬太尼ED50分别为0.038 mg/kg和3.900μg/kg(95%可信限0.032~0.043μg/kg和3.760~4.200μg/kg)。两药在催眠作用上呈现相加。E1~E5组、R1~R5组、ER1~ER5组给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E4、ER4组T3、T4时、E5组T2、T3时、ER5组T2~T4时AAI显著低于T1时(P<0.05)。结论依托咪酯、雷米芬太尼两药在催眠作用上呈现相加,复合用药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依托咪酯 雷米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右侧开胸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殷玲 李清 +2 位作者 Timo Rinne 于泳浩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2-1133,共2页
近10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器材的不断改善,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加美观等优点的微创二尖瓣手术逐渐受到重视,而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芬兰坦佩雷大学心脏中心胸腔镜辅助下右侧开... 近10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器材的不断改善,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更加美观等优点的微创二尖瓣手术逐渐受到重视,而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芬兰坦佩雷大学心脏中心胸腔镜辅助下右侧开胸微创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手术 微创技术 胸腔镜辅助 麻醉处理 右侧开胸 小切口 心脏中心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龄大鼠术后谵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齐孟娜 于永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深度对老龄大鼠模型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静脉组(A组)和吸入组(B组),每组60只,根据BIS值再进一步分为A1、A2、A3、B1、B2、B3 6个亚组,统计实验大鼠PO...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深度对老龄大鼠模型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静脉组(A组)和吸入组(B组),每组60只,根据BIS值再进一步分为A1、A2、A3、B1、B2、B3 6个亚组,统计实验大鼠POD发生情况、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Bid、Bim、Puma m RNA和蛋白以及Caspase-3 17 k D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3个亚组大鼠的谵妄评分均升高,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Bid、Bim、Puma m RNA和蛋白以及Caspase-3 17 k Da表达升高(P<0.05)。与A2组比较,A1组和A3组麻醉后谵妄发生率明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率升高,Bid、Bim、Pumam RNA和蛋白以及Caspase-3 17 k Da表达升高(P<0.05)。B组3个亚组上述参数变化与A组相似。A组与B组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BIS值60~75/或BIS值30~45麻醉后可增加老龄大鼠POD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了线粒体内促凋亡因子Bid、Bim和Puma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释放入细胞质,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老龄大鼠 术后谵妄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后颅凹术中合理肌松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郭少川 韩一仙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束前不用肌松药;B组使用肌松药,即在电生理监测过程中维持TOF值2%~25%。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在40~60。记录不同TOF值时肌电图波幅。记录手术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患者围术期的SBP、DBP、HR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监测,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3例患者术中发生体动反应,B组在TOF为三个信号时有4例不能进行电生理监测。两组各时点DBP、SBP、HR及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去极化肌松药辅助下维持TOF值在2%~25%不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同时可避免术中出现体动反应并可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面神经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 四个成串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人类文明进化的镜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宵寒 车璐 +3 位作者 张羽冠 申乐 王国林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95-399,共5页
麻醉学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学科,历经百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平台。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19世纪麻醉领域开疆拓土的前辈们,正是其不懈的努力,使得诸多手术可以安全实施,患... 麻醉学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学科,历经百余年发展,现已成为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学科,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平台。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19世纪麻醉领域开疆拓土的前辈们,正是其不懈的努力,使得诸多手术可以安全实施,患者免受疼痛之苦。麻醉学科的发展史,如同人类文明进化的镜子,印证着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醚 氯仿 无痛分娩 麻醉记录单 阿普加评分 胸外心脏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胸椎旁背根神经节损毁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0例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靖芷 史可梅 +4 位作者 马文庭 张志峰 付强 郑宝森 王国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行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对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在CT三维重建引导下经胸椎旁穿刺近背根节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别于术前、术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进行VAS评分并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计算有效率和复发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P<0.01),治疗后当日、7 d、1个月、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2%、80%、85%、76%。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为9%、13%。局部肿胀、血肿的发生率12%,神经支配区麻木发生率17%,对症治疗后恢复;未见气胸、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严重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胸椎旁背根节阿霉素损毁术治疗PHN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脊髓 体层摄影术 神经痛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液激活自噬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痛敏并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洪涛 陈红光 +3 位作者 董艾莉 王妍妍 边映雪 谢克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58,16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富氢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0):对照组、PHN组、富氢液处理的PHN组(PHN-H2组)、富氢液和3-MA同时处理的PHN组(PHN-H2-3-MA组)、富氢液和雷帕霉素(R... 目的探讨自噬在富氢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20):对照组、PHN组、富氢液处理的PHN组(PHN-H2组)、富氢液和3-MA同时处理的PHN组(PHN-H2-3-MA组)、富氢液和雷帕霉素(Rap)同时处理的PHN组(PHN-H2-Rap组)。通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接种建立PH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15 mg/kg 3-MA或10 mg/kg Rap,隔日1次,连续3次。富氢液处理方式为于造模后每天2次,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 L/kg,连续7 d。50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后3、7、14、21 d,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另50只大鼠,于造模后7 d,收集脊椎腰膨大处,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eclin 1、P62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N组大鼠PWT值减少,TNF-α、IL-1β、IL-6、LC3Ⅱ和beclin 1水平增加,P62含量减少;与PHN组比较,PHN-H2组和PHN-H2-Rap组大鼠PWT值增加,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LC3和beclin 1表达进一步增加,P62含量增加;与PHN-H2组比较,PHN-H2-3-MA组大鼠PWT值明显减少,TNF-α、IL-1β、IL-6水平增加、LC3和beclin 1水平降低、P62含量增加。结论富氢液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减轻PHN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富氢液 自噬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抑制核因子-κB通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焦洋 于洋 +1 位作者 李波 于泳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772-777,共6页
目的观察氢气对链脲霉素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6周后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5 ml/kg),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不同处理组... 目的观察氢气对链脲霉素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霉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6周后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5 ml/kg),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和疼痛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坐骨神经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 6)]及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表达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制备成功第8周时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血糖水平升高(均P=0.000);与模型组相比,氢气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善(均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制备成功第8周时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降低(均P=0.000);而与模型组相比,氢气治疗后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提高(均P=0.000)。(3)经氢气治疗后,大鼠坐骨神经TNFα和IL 6表达水平降低(均P=0.000),NFκB p65亚基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00)。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炎症反应有关,而氢气可以通过抑制NFκB及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发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糖尿病神经病变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于泳浩 刘宏伟 +1 位作者 陈亚军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临床观察 心动过速 血压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不同性别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春莲 于泳浩 崔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性别差异和七氟醚对不同性别患者罗库溴铵肌松增效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女为1∶1),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女性丙泊酚组(PF组),男性丙泊酚组(PM组),女性七...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性别差异和七氟醚对不同性别患者罗库溴铵肌松增效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女为1∶1),年龄20~60岁,ASAⅠ或Ⅱ级,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女性丙泊酚组(PF组),男性丙泊酚组(PM组),女性七氟醚组(SF组),男性七氟醚组(SM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置入喉罩,接麻醉机辅助通气并启动肌松监测。丙泊酚组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设定血浆靶控浓度2~6μg/ml,输注丙泊酚5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七氟醚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MAC5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完全肌松时间、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结果 PM组较PF组起效时间长,完全肌松时间、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缩短(P<0.05)。SF组TOF恢复到25%的时间较PF组延长(P<0.05),SM组较PM组起效时间缩短,完全肌松时间、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均延长(P<0.05)。SM组T1恢复到25%和TOF恢复到25%的时间较SF组延长(P<0.05)。结论女性罗库溴铵起效更快,作用时间长;而七氟醚对男性罗库溴铵的增效作用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性别 神经肌肉阻滞 七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吸入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刚 王如意 +1 位作者 于泳浩 谢克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氢气(67%)吸入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7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氢气吸入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麻... 目的探讨高浓度氢气(67%)吸入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70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氢气吸入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H组患者在麻醉前和手术结束后即刻分别给予含67%氢气和33%氧气的混合气体吸入60 min,C组患者给予33%氧气吸入。于氢气吸入前、吸入30min和吸入60min测定患者动脉血气。于氢气吸入前(T1)、术后即刻(T2)、术后3h(T3)和术后6h(T4)采集患者动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评定术后7dPOD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3和T4时两组患者IL-6浓度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减弱(P<0.05);与C组比较,T2-T4时H组患者IL-6浓度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C组患者POD发生12例(30%),明显多于H组的3例(7.5%)(P<0.05)。两组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氧2∶1吸入明显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PO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吸入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金鑫 于泳浩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氟比洛芬酯 临床观察 超前镇痛 脂微球载体 药物转运系统 药物载体系统 术后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马琳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成功率 ,以及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4 5例拟行前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Ⅰ组采用PNS定位 ,...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 (PNS)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PB)的成功率 ,以及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4 5例拟行前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5例。Ⅰ组采用PNS定位 ,当刺激到桡神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中的任意一支神经时予以阻滞 ;Ⅱ组采用PNS分别定位到两支神经时予以阻滞。局麻药均为 0 5 %罗比卡因。Ⅲ组采用异感定位 ,局麻药为 0 5 %布比卡因。结果 三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是( 2 0 4± 3 3 )、( 14 5± 3 2 )和 ( 2 9 1± 4 0 )分钟 (P <0 0 1)。与Ⅰ组、Ⅱ组相比 ,Ⅲ组对桡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最少 (P <0 0 5 )。布比卡因比罗比卡因运动阻滞完善 ,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P <0 0 1)。PNS定位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 (P <0 0 1)。三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区别。结论 PNS定位较异感定位更精确 ,阻滞成功率高 ;两点定位给药较一点定位给药阻滞起效快 ;罗比卡因比布比卡因起效快 ,运动阻滞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刺激器 臂丛阻滞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亚军 刘宏伟 +1 位作者 于泳浩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或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48例腰-硬联合阻滞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关节腔内注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组(RM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罗哌卡因组(RK组...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或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48例腰-硬联合阻滞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关节腔内注射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组(RM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罗哌卡因组(RK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记录术后2、4、8、12、24和48h患者屈膝关节90°状态下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及术后8h内按需注射曲马多用量。结果术后2、4、8、12、24和48h患者屈膝90°VAS评分RM、RK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术后镇痛满意度RM、RK组较C组高,而RK组高于RM组(P<0.05);RM、RK组术后8h曲马多平均使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罗哌卡因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疼痛,患者满意程度优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关节腔内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志慧 李佩铂 +1 位作者 王国林 于泳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42-847,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 目的采用Meta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患者镇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共计1 074例患者,其中右美托咪定组601例,对照组473例。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谵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率,短期镇静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重症患者 镇静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